夏末秋初,城市的雨季进入了尾声,天空时常呈现出一种被洗涤过的、高远的蓝。许是因为忙完了一个阶段,苏瑞桐出现在“拾光”的频率,似乎比之前略微稳定了一些,他们依旧保持着倾听者与独处者的姿态,但那种因“图表翻译”事件而产生的、微弱的专业认可感,如同空气中一丝几不可察的甜香,若有若无地存在着。
一个周五的傍晚,苏瑞桐来得比平时稍早,舒淼还在做最后的开业准备。他坐在老位置,打开笔记本电脑,眉头随即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平板电量告急,而他惯常放在电脑包侧袋的充电线却不翼而飞。
舒淼正在擦拭吧台,抬眼时正好捕捉到他这个细微的动作,以及他下意识翻找背包却一无所获的瞬间。舒淼没有立刻出声,他不动声色地走到吧台内侧,从一堆杂物中拿出一根通用的Type-C充电线。这根线是他备着为客人应急用的,崭新,甚至未曾拆封。
他拿着充电线走过去,没有多言,只是轻轻将线放在苏瑞桐的桌角,与他之前归还文件袋时的动作如出一辙。
苏瑞桐抬头,目光从电量红色的平板屏幕移到充电线上,微微怔了一下。
“试试这个,新的。”舒淼的语气平常,如同提供一杯水一样自然,“吧台备用的。”
“……谢谢。”苏瑞桐接过线,连接电源,看着平板开始充电的提示灯亮起,那抹细微的困扰从眉宇间消散。
这件事小得微不足道,但正是这种微不足道,这种不涉及知识交流、不涉及个人情感、纯粹是解决一个即时小麻烦的举动,在某种层面上,比之前的任何一次互动都更接近日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
舒淼的举动没有任何刻意讨好的成分,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店主可能提供的、最基础的便利。而苏瑞桐的接受,也显得比之前更加顺畅,少了一丝审慎的衡量。
自那以后,苏瑞桐偶尔会在非演唱夜前来,有时是为了处理一些不需要绝对安静、但需要稳定电源的工作。他依旧沉默,但那种沉默里,似乎少了一点紧绷,多了一点……习惯性的安然。他像是真正将这里视为一个可以安心处理事务的“第三方空间”,而舒淼,则是这个空间里一个可靠的、不会打扰的背景元素。
舒淼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知道,信任的建立,往往依赖于这些看似无意义的、重复的、正向的微小互动。他依旧保持着距离,但在苏瑞桐需要充电、需要添水、或者偶尔询问纸巾之类物品时,他会提供及时而无声的服务。
这种无声的靠近,如同春雨润物,缓慢地改变着两人之间那层看不见的膜的透光度。他们依旧没有多余的交谈,但一种基于日常便利的、极其脆弱的默契,正在悄然形成。这根小小的数据线,连接的似乎不只是电脑与电源,更是在两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比知识共鸣更接地气、也更稳固的微小桥梁。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