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挣扎(三)

孟琅犹豫一瞬,跪坐在余太尉一步远的地方。刚才御史大夫发火时,他心都要跳出来了,唯恐岳度时生气,没想到,转瞬间这三位老臣居然开始心平气和地坐下谈话了。

岳度时问:“你们现在有什么打算?”

余太尉说:“唯有三计,上计议和,中计迁都,下计死战。”

孟琅一惊,不敢置信地望向余太尉,却见他和御史大夫神色淡然,两人显然早已商量好了。再看岳丞相,亦无惊讶之色。岳度时沉吟道:“如今要议和,可不容易。”

余太尉沉着地说:“长明在揖海关损失惨重,国内怨声四起,倘若议和,未必不可。”

“能够议和自然是上策,迁都又如何说?”

“此事大王还不知道。”余太尉说,“若长明真兵临廣野,那么,我将率兵死战,大王则要托付于诸公了。”

“迁去哪里?”

“丰州。”

孟琅愣住了:丰州是他母亲徐灵郡主的封地。

御史大夫急切地说:“丰州是最好的。南边离长明太近,北边二王曾叛乱过,丰州靠东,位置正合适,又因徐灵郡主的缘故没征过兵征过税,比起其他地方富饶得多,那边还有徐灵郡主的行宫,大王去了马上就能住。”

岳度时点头道:“丰州背山面水,的确可做退守之地。”

孟琅不知所言。他现在很混乱。他不知道余太尉和御史大夫真正要找岳度时谈的是这些事。突然间,死战成了下计,而且得到了三公的一致同意。这让孟琅感到十分慌乱,还有不可明说的沮丧。

岳丞相、余太尉和御史大夫继续商量着,谁也没有问他的意见。孟琅感到一丝愤怒,他直挺挺地跪着,愤懑而憋屈。是他提出死战的。他跪在那,低着沉甸甸的脑袋,委屈,灰心,沮丧,耻辱,但他不敢提出异议——难道他现在还能跳出来反对什么吗?这是三公决定的事!

而且,他隐隐地也不愿提出异议,因为他心里也悲哀地意识到,没准此时议和对徐风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这并不是说他们在揖海关的战斗就没有了意义,只是,徐风真的要打不下去了。

当一个国家开始用老人和妇女修建战壕,战争还如何继续呢?

孟琅忽然想起了岳度时说过的话:当牺牲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意义。此刻,他感到了浓浓的悲哀和无力。他忍不住想:如果当时议和,现在会怎样?

他不知道。他当时真不甘心议和......

那么,现在呢?

孟琅不知道。

三公最终商定,将依照形势从速议和,如不成,则迁都丰州,死战到底。告辞时,岳度时请孟琅留了下来。他仍低着头,他就这样被迫接受了这一切。

“你现在知道余太尉他们为什么要带上你来见我了吗?”岳度时给他倒了杯茶,望着他说,“他们怕你继续主战,可你刚刚一句话也没说,看来他们白担心了。”

“......”孟琅沉默着,半晌,他咬牙道,“我还是不甘心。”

“谁能甘心?”岳度时摇摇头,“兴许再打下去,长明也会出什么乱子——你是不是这样想?但是,普通百姓会这样想吗?他们连明天都快活不下去了,又怎么还有力气继续坚持?你看到城外那条战壕了吗?那里面的人没有一个希望战争继续,要是廣野破了,他们兴许还会觉得欣喜。”

孟琅死死咬着牙,好一会,他从嘴里逼出几个字:“难道,我错了?”

“你没有错。”岳度时说,“即使是现在,也没人能料到哪条路是对的。议和、迁都、死战,我和余太尉他们选择了代价可能最小的一条路,而你选择了代价最大的。”

“那不就证明我错了吗!”孟琅悲愤地叫道,不甘心地捶了下地。

“不。”岳度时坦然道,“如果你们真的打退了长明,我们就能收复全部失地。如果议和,我们得到的将少得多。你、我、余太尉又或者御史大夫,不过是在‘术’上有了分歧,但你我追求的‘道’却始终如一,那就是保卫徐风。正因为你我的‘道’相同,所以才会时分时合,似敌似友啊。”

孟琅茫然了,他抬起头,痛苦而迷惑地问:“那么,究竟哪条路是正确的?”

“谁知道呢?唯有成功的道路才会在史书中留下,可在最终的结局来临之前,谁能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否会成功?”岳度时摇摇头,茫然地喃喃,“百年之后,你我究竟是罪人,还是功臣?”

“您绝不会是罪人。”孟琅沉默片刻,说,“您为徐风奉献了一生,无论历史如何评判,您都不可能是罪人。”

岳度时笑了笑,温和地望着他:“我还没有为徐风做最后一件事。青石,你觉得我能成功吗?”

孟琅深深地看着他,许久,他紧紧抓着膝盖上的衣服,低声道:“我将尽全力协助大人。”

“如此,我就安心多了。”岳度时按按他的肩膀,感慨道,“你辛苦了。”

他拿起桌上自己写完的那首诗,念道,“四十风雨,几度覆舟;心懒意残,欲逍遥游。侍花弄草,自有悠悠;乐哉乐哉,以夜作昼。怎奈窗外,铁马滂沱;金戈断魂,钟鼓惊魄。丹心虽老,铁颈仍厚;贼寇临门,何能袖手!”

“您难道早就决定好了?”孟琅颇受震动,失声道,“早在余太尉他们来之前,您就决定出山?”

“我是徐风的丞相。”岳度时将写诗的帛布卷好,交给孟琅,望着他说,“倘若徐风需要,我就算真躺进了棺材,也要重新爬出来。青石,我知道你不想议和,我也不想议和,可如果这是对徐风最好的选择,那么我就将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于我而言,唯有徐风的存亡是不变之道,其他一切,都可以变。”

孟琅握紧了诗帛,顿感羞愧。他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当三公都在为徐风存亡操劳时,他竟然还斤斤计较于自己的受挫。

他是徐风的臣子,无论政见之别,无论失意与否,他都该为徐风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可现在想来,他当时那样极力反对议和,多多少少也有着自己的私心——毕竟,他的父亲和大哥死在了长明人手中啊!

丞相大人说的不错,唯有徐风的存亡最为重要。他不该被自己的私心左右,而应以徐风的利益为重。孟琅朝岳度时行礼,严肃地说:“我明白了。从今以后,我将以徐风所需为己意。”

如果徐风需要和平,那么他就极力促成议和;如果徐风需要战斗,那么他就披挂上阵;如果徐风需要征兵,那么他就征兵;如果徐风需要他死,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死去。

他已经明白了,对于他,对于三公,对于群臣来说,根本没有永恒不变的信仰,如果有,那就是保住徐风。

为了这一目标,他愿与过去的自己背道而驰。

尽管岳度时决定议和,但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他令孟琅南下迎击长明,与东追的岳安国形成夹攻之势。同时,他令孟琼率留守在揖海关的大部分军队回廣野。闻中尉则秘密前往丰州,做迁都的准备。

长明没有想到徐风竟敢调动驻守廣野的全部禁军。这些装备精良的士兵在过去一年被闻中尉训练得很好。他们尚未对战争感到疲惫,正是充满斗志的时候。而且,他们有十万人之多。

这支军队打了长明一个措手不及。两军厮杀之时,岳安国正好率兵赶到。长明损失惨重,被迫暂缓攻势。岳度时在这时提出议和,无疑最合适不过了。

双方开始和谈,徐风这边派出了岳安国和余太尉,长明那边则是长明王。和谈的地点就在两军对峙的地方——一个叫治家坪的小村子。

岳度时一开始给出的条件并不丰厚,好像他们还有底气打下去似的。长明王自然无法接受他的条件,双方来来往往交涉了十几次,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当议和进行到第十七天时,岳度时忽然觉得不对。按理来讲,长明王率军孤悬在徐风腹地,应当急于脱身才是。可看他的样子,似乎一点都不着急。于是,他试探地问长明王究竟怎样才愿议和,对方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瞬间,岳度时心中一沉。

这小子是在拖延时间,他根本不想议和!他从没考虑过议和的条件,但拒绝议和,双方便会立即开战,所以他才在这跟自己耗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有什么本钱在这优哉游哉?

岳度时感到了浓浓的不安。他迅速回营与余太尉商讨,孟琅和岳安国也加入了会议。余太尉说:“他把我们拖在这能得到什么好处?难不成他还能分出身去打廣野不成?”

“当然不能,除非长明派出了另一支军队——”岳度时一愣,忙问孟琅,“孟琼到哪儿了?”

“他到了武原。”

“这是多久之前的消息?”

“半个月前。”

“半个月足够他从武原走到廣野了。廣野没有来信?”

“没有。”孟琅心中一紧,“难道,廣野......”

岳安国立刻说:“如果廣野遇敌,必会派人传信。”

余太尉看向岳度时:“不管怎样,既然长明王无心议和,咱们就不能在这多耗。就算孟琼率兵赶到了廣野,那儿的防守也还是十分空虚。我们得回去。”

“要是现在离开,长明王必定会察觉异样。”岳度时果断地说,“我和安国留下继续议和,你和孟琅先带一部分兵回去。”

营中一时陷入了沉默。余太尉久久望着岳度时,郑重地说:“我在廣野等你。”

岳度时却笑了笑,说:“我不在廣野时,丞相之职,可令青石代劳。”

孟琅心中一震。顿时,他产生了一种预感。

或许,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岳度时了。

他无法挽留岳度时,只能随余太尉急驰向西。他们到达廣野的时候,城外的战壕已经修筑完毕,没有丝毫敌军入侵的迹象。两人松了一口气。入城时,士兵看到孟琅,愣了一下,有些局促地让孟琅进了城。

孟琅注意到有几个士兵偷偷离开了,他还感到身上聚集了不少奇怪的视线。

怎么回事?

孟琅心生不安,他继续前行时,闻中尉骑马赶来了。孟琅惊喜地喊道:“闻大人!”便要跳下马迎接他,不料,闻中尉大手一挥,竟让两个士兵抓住了孟琅!余太尉大骇:“闻中尉,你这是干什么?”

“此乃大王之令,还请太尉勿要干涉。”闻中尉行了个礼,喊道,“回宫!”

“等等。”余太尉驱马上前,焦急地问,“究竟出了什么事?”

闻中尉面色阴沉,默然不语。余太尉看了眼被押着的孟琅,说:“我和你们一起进宫吧,我也有事要拜见大王。”

孟琅心中惶然。大王为何突然要抓他?难道他犯了什么错?可他分明没有做什么错事......孟琅心乱如麻,直到入宫,他被押着跪在徐风王面前,他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被抓。

孟琼叛逃了。

谢谢第164、165、166、167位新收藏的读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0章 挣扎(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