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chapter51

据说,十二星座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天蝎。

当然,也不要挑战狮子座的占有欲和领地意识。

否则就会像孟醒这样,被闻柏彻底拉入黑名单。

连主演例行公事请剧组人员喝饮料,他都要让助理特意跑到孟醒面前,告诉她‘没你的份儿’。

这行里给明星跑前跑后当跟班的助理没有年纪太大的,闻柏助理贡祝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稚嫩模样。

这孩子不太敢得罪孟醒,也不敢不说,于是杵在孟醒面前不知所措,努力热情礼貌地表达‘我老大讨厌你’这一中心思想。

好在孟醒从小语文学得好,提炼概括能力比较强。

她瞄了斜对面窝在演员椅里的闻柏一眼,十分无奈。

就很想过去问一句:你是小学生吗?

这么幼稚……

不过看在他还算敬业的份儿上,不跟他一般计较。

闻柏这种咖位,早就配了房车随时待命,很多人一休息就直接钻进去享受了。

但其实房车停靠的位置,往往离拍摄现场有一段距离,所以现场准备好再去请演员——这样一来一回,通常会很耽误时间。

这部剧里出演太平公主的肖艾青,就曾经在拍摄某部戏时,因为演员副导演先请她到现场甩脸色走人,钻进房车里耍了五六个小时的脾气,全组原地停工等她立威。

当然了,肖艾青敢这么嚣张,也是因为那部古偶从男主到剧情全方面拉胯,播放量靠她挑大梁。

也不是要求那些‘大腕儿’降低自己的利益来符合大多数人。

毕竟享受房车是他们的权利。

但会做人的、或者敬业的演员艺人,都会把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

毕竟在剧组里搏个好名声,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利无害。

以孟醒看来,闻柏不像是个会做人的……至少跟席溪这种八面玲珑的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云泥之别。

所以他应该是单纯的敬业。

事实也的确如此,孟醒虽然不太会看人,但她对闻柏的判断还是没错的。

年少成名却不骄不躁,没有自持身份的骄矜和矫情。

看着挺傲气,其实还蛮会体贴人的。

在《石渠宝笈》现场,梳妆妹子给他整理发套时,他也没有支使助理或者场务去找苹果箱来坐着,而是扎马步一样半蹲着方便梳妆工作。

《石渠宝笈》是一部以弘道元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为开端,到先天元年唐睿宗李旦禅位于唐玄宗李隆基为止的一幅盛唐众生像。

虽然时间跨度不过三十年,但篇幅宏大辽阔,以大明宫为核心,展开武则天、李旦、李显、太平公主、武三思、李隆基、狄仁杰、张柬之、武承嗣、韦皇后、安乐公主、李重俊、上官婉儿、宋之问、沈佺期、来俊臣、周兴、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裴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生平事故。

以武则天晚年创立的武周政权这一插曲为基础,铺散开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轮番上台执政的盛世红妆时代。

这种历史向的群像戏通常没有确切男女主,如果非要分个子丑寅卯出来,那就是以太平公主为女主,李隆基为男主了。

二者一个是串联整部剧的线索,一个是后期绝对的焦点核心。

闻柏所饰演的宋之问,字延清,名少连,在历史上是定型五律的‘沈宋’之一,也是与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人并称的‘仙宗十友’的著名文人。

宋之问才华横溢、惊才绝艳,却毫无政治道德可言,是个典型的墙头草。

他逢迎谄媚,靠卖友求荣,甚至因为外甥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佳句而杀亲,将该诗据为己有……

实在只有鲁迅先生评价郭沫若的四个字才能与其生平匹配。

但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不是纪录片,艺术形象也迥乎于历史形象。

在《石渠宝笈》里,宋之问是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心腹军师,周旋在波云诡谲的政坛上运筹帷幄,甚至在武三思死后,他还能凭借唐中宗复起,扭转乾坤。

这样一位心计重、城府深的大反派。

闻柏自从出演《唯梦闲人不梦君》元微之一角大获成功后,几乎被定型成冷面柔情的角色。

孟醒也大概可以猜到,接下宋之问这么个截然不同的反派角色,是他要对自己舒适区进行一次冲击。

不得不说,闻柏的大经纪人舒适比胡月眼光长远得多,闻柏年纪比席溪小好几岁,BD都已经帮着铺好路了。

席溪现而今还在拍着靠自身流量带戏的偶像剧,《唯君》火起来之后这两年,他除了刚播完的《风华鉴》,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自从麒麟湾那件事之后,孟醒没有再见到过席溪,也断了联络,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孟醒正捻着笔出神,忽然听到一句“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严肃认真的捧读。

但凡读书多的人都有个通病,就是受不了别人在自己面前犯专业领域的低级错误。

换言之,也叫‘好为人师’。

“是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层城有王宫、重城、城墙、高山的意思,在这句诗里是说北城楼非常高大险峻。复道是……”

孟醒思索片刻,“就你拍《唯君》有场公主抱的时候,那个衔接阁楼的悬空走廊。”

“你看过?”闻柏终于纡尊降贵地抬眼看向孟醒。

“我不止看过,还剪过视频呢……”孟醒歪头期待地望着闻柏,“要不要观赏观赏?”

闻柏瘫在折叠椅上的身子直了直,然后又倚了回去,满脸的不屑一顾,“不看,给我剪视频的人太多了。”

孟醒兴怏怏坐回去继续顺剧本了。

舞到正主面前果然也是要分人的,像是明白那样温柔的人,会尊重每个人对自己的喜欢,才不像闻柏这样死傲娇口是心非。

明白……

孟醒的思绪下意识就插上翅膀。

也不知道他现在的拍摄顺不顺利,有没有时间休息……

“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现场叫上官婉儿呢!”

孟醒猛然回神,“在这儿……”

没有了席溪这棵大树,孟醒的待遇呈直线下跌。

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剧组底气足,女主肖艾青一线花旦、男主黎想是不吝于闻柏席溪的爆火小鲜肉,除此之外,还有徐夏晴这种曾经红极一时的半演技派和一些老戏骨业界前辈……

对于孟醒这种没什么作品、也没什么流量的配角,自然不用面面俱到的客气。

这场戏是武则天于麟趾殿设宴,兴之所至赋诗一首,命群臣应制和诗的场面。

在高宗一朝郁郁不得志的进士宋之问,以一首五言律诗一鸣惊人,从此成为武则天宫廷侍臣,弱冠之年一步登天。

是《石渠宝笈》里宋之问一生政治生涯的起点,也是剧中宋之问第一次登台亮相。

第一眼往往决定了人物总定性和观众的观感度,可以说是闻柏的重头戏了。

孟醒很有自知之明,静静地站在贴着T形大力胶定点的位置原地待命,听着高导给闻柏他们讲戏。

凭心而论,闻柏很努力认真了,无论是开机前的学习和读本,还是拍摄现场从准备到工作,他都提着十二分精神跟主创交流探讨。

闻柏本来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身上带着少年的意气风发,再加上性格高冷、话不多,更添了些成年男子的稳重内敛。

很像,真的很像宋之问了。

弱冠之年鱼跃龙门,文采斐然一举成名,谦和君子的皮囊下,骨子里有着对权势的渴望。

闻柏往那一站,就自带了宋之问那股缓带轻裘中藏着的野心勃勃。

连他那双狭长精致的丹凤眼所流露出的神韵,都与孟醒想象中宋之问的疏离冷淡又欲壑难填、坚定沉静且态势十足的气质完美重合。

高导不愧是几十年摸爬滚打的人精,看人的本事简直是一绝。

但……

孟醒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仿佛是闻柏身上缺了什么,或者是多了什么。

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违和感。

直到试拍。

闻柏从茵席上起身,谦恭中难掩满满的自信,念出那首《麟趾殿侍宴应制》。

演技达不到炉火纯青,但也算浑然天成,很容易将人带入那样一个群臣瞩目、女帝青眼的环境里。

孟醒了然。

他缺了文人的风华气度。

所谓风华气度,是王勃挥笔而就写下《滕王阁序》时,那自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与世清狂。

才思泉涌,笔端生花,诗文绮丽,惊动圣听。

不是这样的性灵所钟,怎么写得出“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的气势恢宏,又怎么在千百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里被武则天所看中?

但高导完全没有提这一点。

不知道是他没想到这层,还是觉得宋之问这个人物侧重在筹谋算计,文人身份并没有那么重要……

甚至干脆是觉得,闻柏根本演不出来这一点,提了也是无用功。

非常感谢每一位能坚持到这里的小天使,我有从后台看到每一位觉得我的文字值得用货币来尊重的读者,再次感谢你们对我这莫大的肯定与支持。

也很抱歉断更那么久和持续了三个月的修文……

最早写构思这部小说是从三年前就开始了,但是今年才有时间把那些想诉说的东西尽可能有逻辑的整理出来。从本章开始有两个改变,一个是从男女主感情线过渡到女主的事业里,会见识更多的人、事,而不是全部生活围绕着男主,另外一个改变是第一次带着大家进入古装剧拍摄的环境里。

古装剧比起校园剧要难得多,但愿我的笔能够尽可能讲清故事套着的故事,这也是我当时选择娱乐圈题材的原因。

欢迎小天使们提出对文中的质疑、建议以及自己的见解,我会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全盘接受,再次感谢大家对一个第一次掌笔开文的小透明的第一本书的支持。

我爱你们=w=

麟趾殿侍宴应制

宋之问

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

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

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

欲知陪赏处,空外有飞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chapter5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