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的风裹着秋凉,从教学楼敞开的窗户钻进来,吹得走廊墙上的月考排名表轻轻晃。
“距离高考还剩82天”的字样在电子屏上反复循环着,杨枳抱着刚从老陈办公室拿回来的数学卷子往教室走,白色帆布鞋踩过地砖缝里的树叶,发出轻细的“沙沙”声。
卷首鲜红的“138”分格外晃眼,可她反复摩挲着最后一道大题的空白处。
最后一步计算时,出了点小失误,被扣掉2分,老陈用红笔在旁边圈出“粗心”两个字,力道重得透了纸背,连带着卷面都微微起皱。
怀里的卷子还带着油墨的淡味,边角被杨枳无意识攥得发皱。
刚走到教室后门,就看见高姗背着黑色帆布包,坐在她的座位上晃着腿,校服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半截白皙的小腿。
高姗怀里揣着个鼓囊囊的东西,帆布包侧袋里露着半袋刚拆封的纸巾,桌角还摆着瓶没拧盖的矿泉水,瓶身上凝着细密的水珠,显然是等了有一会儿了。
高姗听见脚步声,立刻直起身,浅棕色的发梢晃了晃,额角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汗。
她先探头扫了眼杨枳手里的卷子,眼睛瞬间亮起来:“哇,138!杨枳你也太牛了吧!我这次周测才刚过及格线,选择题错了五道。”
说着,她自然地从杨枳怀里把卷子接过来,指尖轻轻捋平卷边的褶皱,动作小心得像在整理什么宝贝。
“这么早就去拿卷子啊?”高姗一边问,一边从包里掏出个印着粉色樱花的铁皮盒。
盒子边角被磨得发亮,盒盖边缘还沾着点淡绿色的颜料,想必是高姗在家画水彩时蹭的。
因为杨枳发现,高姗总爱把画笔随手塞回书包,指尖、袖口,连带着常用的东西都带着点斑斓的痕迹。
“给你的,”高姗把铁皮盒递过来,“今天我妈让我带了桂花糕,是新蒸的,还热乎着呢。我还在校门口那家小卖部给你买了罐桂花糖,都装这里面了,你晚上刷题饿了吃。”
杨枳伸手接过来,指尖触到铁皮时凉丝丝的,可掌心仿佛又能清晰摸到盒里桂花糕的温热。
“你怎么知道我想吃这个?”杨枳捏着盒盖,教室的光落在她发顶,映得耳尖有点泛粉。
她其实不太习惯这样被人记着细碎的喜好,总觉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
“猜的呗。”高姗挠了挠头,浅棕色的发梢垂下来,遮住一点眉眼,“上次在小卖部,看你盯着桂花糕的牌子看了好几秒。”
高姗说着,拧开矿泉水的瓶盖喝了几口,“你吃完了告诉我,我再给你装,家里好多这种盒子,还可以用来装文具。”
“少喝冰水。”杨枳将卷子和铁盒一齐放进抽屉,“天气冷。”
“知道了知道了,再不去食堂,早饭该没热的了。”高姗说着,自然地挽住杨枳的胳膊。
杨枳被她拉着往食堂走,风从走廊窗户吹进来。
今天好像比平时更暖了些。
杨枳眯着眼睛,开始思考他们的关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
或许是高姗把满是红叉的数学卷子推到她面前,红着脸说“杨枳,能不能教教我这道题”时,又或许是每个周末回校,身边都会多一个揣着零食等她的身影;亦或是每次她熬夜帮高姗整理错题,第二天早自习桌角都会多一盒温热的牛奶。
“想吃点什么?”
高姗的声音将杨枳的思绪拉回现实。
不放月假的日子里,每周六晚是学校唯一一个允许住读生回家的日子,并且周日可以不用上早自习,食堂窗口开放的很少,杨枳打算简单对付一下。
杨枳随手买了个包子和一杯豆浆,选了靠窗户的位置坐下。
高姗没去打饭,反而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保温盒,掀开时还冒着热气:“我今早在家吃了早饭才来的,特意多带了点。”
她把饭盒里的东西往杨枳面前推了推,里面是两个冒着油花的茶叶蛋,还有一小碟切好的米糕。
“我妈说茶叶蛋补脑子,你刷题累,多吃点。米糕也是今早刚蒸的,还沾了点桂花香呢,比食堂的好吃。”
说着,高姗把干净的勺子递到杨枳手里,目光落在杨枳面前那杯刚从食堂买的豆浆上,眉头轻轻皱了下。
“这都凉了。你总喝凉的不好,胃会不舒服的。下次要是没回家,提前跟我说,我从家里给你带热粥,装保温桶里,到教室还是温的。”
“影响不大。”米糕的甜香裹着热气飘进鼻腔,杨枳用勺子挖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软糯的糕体带着淡淡的米香,丝丝缕缕桂花的清甜在舌尖慢慢散开,甜而不腻。
杨枳嚼着糕,抬头就看见高姗盯着她笑,眼睛弯成月牙,连带着眼尾的小痣都沾染上了愉悦。
“好吃吧?我今早尝了一块,就知道你肯定喜欢。下次周末回家,我让我妈多蒸两碟,带回宿舍当夜宵。”
“不用麻烦阿姨了。”杨枳避开她的目光,低头用勺子戳了戳米糕。
高姗的目光总像带着温度,落在她身上时,莫名让她心里发慌,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自从去年冬天送高姗钥匙扣后,杨枳常常有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吃完饭,两人并肩往教室走。
高姗的话没停过,一会儿说昨天回家时看见了一只超可爱的猫咪,一会儿说下周末她要去郊外写生,还问杨枳要不要一起去。
“你不是喜欢拍照吗?下周正好月假,到时候可以带相机,那边的风景超好看,玉兰花都开了。”
“再说吧,要看假期作业多不多。”杨枳含糊地应着。
“好吧……真的不来吗?我还想给你画幅画呢……”高姗嘟囔着,“我们提前把作业写完行不行?对哦,作业提前写完不就好了!阿枳,你肯定可以的吧?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杨枳看着顿时兴高采烈起来的高姗,最终还是没说出口拒绝的话。
回到教室,杨枳打开放在桌角的盒子——里面除了桂花糕和桂花糖,还有张折得整齐的纸条,上面是高姗的字迹。
“杨老师,多教教我呀~”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山形图案,山脚下画了个笑脸。
杨枳看着纸条,忍不住笑了笑,指尖蹭过那个小山。
高姗总爱画山,课本上、笔记本上,甚至草稿纸上,都能看见小小的山形图案。
她记得高姗和她说过,“山是温柔的,会安静倾听所有心事”。
白天的课过得很快,数学课时老陈讲起数列的拓展题型,杨枳听得认真,偶尔偏头看一眼旁边的高姗,见她正埋头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
杨枳看着高姗写写画画,若有所思。
高姗没在笔记本上写枯燥的公式推导,反而用铅笔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旁边画了三座连在一起的小山坡。
第一座山坡底标着“首项a1”,山坡的高度差画成小短线标着“公差d”,最顶上那座山坡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杨枳说这里要注意!”,连带着画了个小感叹号。
原来她把“a1= a1 (n-1)d”里的“首项、公差、项数”,都拆成了能看懂的小山形状,记公式时盯着这些小山坡,就不容易搞混数字关系。
杨枳看着那些圆乎乎的小山轮廓,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明明是严肃的数学笔记,被高姗画得像幅小画,倒真的比干巴巴的公式好记多了。
晚自习前的课间,教室里闹哄哄的。
后桌的周屿正对着数学卷子哀嚎,见杨枳整理错题集,凑过来探头:“杨枳,这道题你懂了吗?老陈上课讲得太快,我连公式都没抄全。”
杨枳还没开口,高姗先把自己的笔记本递过去,本子上的山形图标格外显眼。
“我有笔记!你拿去抄。”
周屿接过本子,盯着那些公式山笑出声:“高姗你这记法绝了,下次英语语法也这么画呗,我保证能记住。”
高姗刚想反驳,上课铃突然响了,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晚风。
杨枳把整理好的数列错题集推过去,指尖点了点其中一道题:“你画的山形图标没问题,但这里的递推公式容易漏项,得把步骤拆得再细点。”
高姗立刻凑过来,“我就说总算不对,”她盯着错题集上的红笔标注,眉头轻轻皱着,“原来这里要先验证首项,我上次直接跳步了。”
杨枳没说话,只是拿出草稿纸重新写步骤,每一步都用箭头标清逻辑。
高姗凑得更近了些,发梢偶尔扫过杨枳的手背,带着橘子洗发水的淡香。
看着杨枳规整的字迹,高姗忍不住小声说:“你写字真好看,我妈总说我写的字像‘被风吹过的草’,歪歪扭扭的。”
“你的字有辨识度,一眼就能认出来。”杨枳没抬头,继续计算着最后步骤。
高姗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你看,我把你说的重点都记在这儿了。”
杨枳接过来,扉页上两座并肩的小山旁,用彩铅描了“杨枳&高姗”,里面每道错题旁都写着“杨枳说”,一笔一画写的十分认真。
“嗯,平时记得多复习巩固。”杨枳说着将本子还了回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