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起,大家陆陆续续离开教室去吃午饭了。
季新桐还没想好去哪里吃饭,他准备先出去转转。
起身正打算出去,侧身的瞬间,又对上了那双眼睛。
这次没有书本的遮挡,他完完全全地看清楚了这个人的样子,眼睛很漂亮,背光的时候沉静如黑曜石一般,整个人像冰川融化的雪水,干净中透着冷。
漂亮的眼,单眼皮,眼尾上扬,季新桐并不知道这属于什么眼型,能想到的形容词也只是漂亮。
今天的第二次目光交接,季新桐有些尴尬地摸了摸山根处的痣。
其实如果他近视,更好地掩饰尴尬的方式是推一推眼镜。然而他没有,他只有左侧山根处的令人醒目的痣。奶奶告诉他,这也叫美人痣。
摸不准要不要搭话时,对方收回了目光。
很好,i人不用迈出交流这一步了,季新桐利落地走出了教室,放晴的天连空气都是暖的。
9班在三楼的楼梯口处,出来就能拐进楼梯,但季新桐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沈放斜斜地倚在楼梯扶手上,他依然是笑着的,直剌剌的看着他。
季新桐不会自恋到认为是在等他,扭头看了看走的空空的楼层,也不得不认为是在等他。
“我在等你”看到季新桐回头的样子,沈放明白季新桐的疑虑,就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了。
“等我?”
沈放的笑容更深了,“新同学刚到学校,作为碰面的第一个人,你不想和我做朋友吗”
其实并不是第一个,我在公交上已经遇到很多个了。季新桐暗自腹诽,但也任由对方戳上了第一人的标签。
他沉默地一句话不说,沈放也不在意,继续说道“你不熟悉学校,我和你一起去食堂吧。”
季新桐从来都不是一个话多的人,即使他可以装作很多话的样子,他更喜欢聆听,虽然很多情况下他不得不做那个气氛调节剂。
面对沈放,他不是一次沉默,但对方好像并不恼,并总能自然而然地把话讲下去。
季新桐终于开口说了声“好”。
其实早上看平面图的时候,季新桐留意过食堂在哪里,但是他一开始的打算是出去转转,并不想在学校解决午饭,既然沈放约他一起,也并没有说自己一开始的打算,静静地跟着沈放一起走向食堂,当然只是他静静地,路上沈放一直在给他介绍这所学校。
原来,已经建校百年之久,学校中心的大殿内悬挂着一口钟,大殿正前方还生长着一棵历经百余年岁月的古树。
“说起那棵树,那是一中学子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呢”
季新桐本来就对这棵古树感兴趣,这么一说更是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为什么?”
“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考试前大家都会去树前拜一拜”
还挺新奇的,不拜长廊里的各个名人,拜一棵古树。
“其实不止考前,有什么烦心事,有别的所求啊,大家也都会去拜一拜”
沈放突然转过头,很认真地看着他,目光就像他这个人一样,炽热也毫不掩盖。
“上百年的树木,大家认为是有灵的”
季新桐不知道该怎么说,点了点头。
到了食堂,已经过了打饭的高峰期了,虽然他并不挑食,但此时能选择的菜品已经很少了。
“抱歉,我不知道你等我,出来的晚了,没什么饭菜了”季新桐看着所剩不多的饭菜开了口。
“不如我们去学校外面吃吧?作为你帮我搬书的答谢,我请客。”
沈放爽快地答应了。
学校总是能带动周边的经济,附近的饭店并不算少,季新桐却犯了难。他还没有融入这个城市,也并不知道什么饭菜比较合沈放的口味,而且现在也不算早,算上午休也才满打满的两个小时,已经过去接近三十分钟了,两点前回到教室的话,很隆重地吃点什么显然是来不及的,还会错过午休时间。
他有午休的习惯,睡的并不长,也不一定要睡着了,只是闭上眼安静地休息十来分钟,但这对他的整个下午很重要。
在他不知道去吃什么的时候,沈放开了口,“或许我们可以试一下过桥米线”。他伸手指了指马路对面的“桥苑”。
于是季新桐就和他一起走了进去,点完单之后又跟着沈放上了二楼。
装修古色古香的店,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来,二楼与二楼之间真的横跨着一座木桥。
“其实过桥米线不是坐在桥上吃的”沈放笑着说,“过桥米线是因为送饭的妻子每天都要经过一段曲径小桥而得名。”
季新桐看着墙上的壁画,刻画了过桥米线的传说,是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人们总是爱听故事的。
不过多久,两份米线就上了桌,精致的托盘里盛着热腾腾的汤,选的菜放在小碟子里,还有一碗米线,看上去就是汤是汤,菜是菜,米线是米线。
汤上飘着油花与几片花瓣,嗯,是明艳艳的黄菊花,在汤面却一点也不蔫。
沈放袖子一卷,把米线下入汤里,再把几样小菜从碟中一一倒进去,季新桐也跟着他的做法把食材全部倒进汤里面。
看着薄薄的肉片在汤中舒展开,沈放给他递了一把很大的汤勺,他用汤勺在汤里晃了晃,还未稳定成型的鹌鹑蛋就此散开,蛋清随着勺的晃动被温度催生成嫩白。
他闻着香味,只觉得冲到天灵盖的鲜。桌上放着品种齐全的调料,但他并不想加任何一种进去打破这种扑鼻的鲜。
这个点的饭店意料之中的热闹,但季新桐看着这碗米线升腾起的热气,竟然觉得安宁。
沈放和他说了许多关于学校的事情,从他们年级有个老师每个班都进去骂一遍,到周一至周五每一天的校园广播风格,再到有个老师太年轻课间操抓违纪时被记一人未穿校服的乌龙。
吃完米线,季新桐看了一眼表,1点03分,是个合适的时间,慢慢走回去消消食,还能在课前小憩一会儿。
两人并排走出来,季新桐刚想问沈放要不要回去,沈放便说“你在这里稍等我一下可以吗?”
于是季新桐就站在原地看着沈放跑向一家看上去很适合喝下午茶的店。
他一时有点无聊,捞出便签记录下了吃过桥米线的体验。
季新桐的便签是多功能的,随手记录下值得纪念的每一刻,回去又认认真真地贴到笔记本里。
这也算一种别样的日记。
写完之后,他把钢笔和便签一起装进口袋,沈放也刚好抬着两杯饮品走了过来。
“你请我吃了午餐,那我请你喝奶茶吧”季新桐接过一杯,沈放继续介绍着,“其实这不算奶茶,这家店也做纯茶的”,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口味的,这是我喜欢的味道,你试一试也许也会喜欢。”
季新桐仍旧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他看了眼奶茶标签,云红纯茶,果真不算奶茶,毕竟这叫纯茶。
整栋教学楼空荡荡的,大部分人都还没回来,应该是去午休了,虽然走读生很多,但是为了方便午休依旧可以选择在宿舍留一个床位。
不过季新桐并没有这个打算,他只需要一张桌子就可以休息了,而且他休息的时间并不算长。
他一直觉得午睡真的睡熟了很难醒过来的,不是生理上的醒过来,而是脑子会发懵。
走进教室,季新桐一眼就看见自己的后桌在纸上画着什么——之所以是画,因为看走笔大开大合并不像是在写字的感觉。
他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身后的人仿佛浑然未觉有人进来,仍未停笔专心地画着。
季新桐闭上眼,头倾斜向一边枕着手肘。在他趴下的同时,那动作停止了,沙沙声好似从未出现,整个教室只剩下了呼吸声。
不知过了多久,陆陆续续有人进来了,季新桐睁开了眼睛,揉了揉后颈,看了一眼时间。快上课了,他找出课本准备开始上课。
下晚自习的时候,他才恍然,新学校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走出校门口,这个点还能赶上末班公交,他把早上发的校服折好装进包里。
公交车站等待的都是学生,很快车来了,季新桐上了车,在车尾找到了一个座位坐下。
对于这段路,早上来的时候没有太仔细看,夜晚光线太暗也看不到什么。
下了车,过马路再走几百米就到家了,打开家门,空荡荡的并没有人在。
季新桐换了鞋,背着包上了楼,把校服拿出来放进洗衣机里,在书桌前坐下了。刚来这个城市,书架上的书并不多,只最上一层放满,他很快地拿下一本笔记本打开,撕下便签并贴了上去,又在页首标好了日期。
做完这一切后,他想了想,又拿出钢笔写了一张便签:Petrichor.
内容很简洁,他脑子里想的却是他的后桌,那双漂亮的眼睛,季新桐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合上笔记本,把它放回了原来的位置。他有夜读的习惯,即使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过来他也坚持把各种各样的植物图鉴,植物百科,植物分类识别的书籍带来,书柜最上一层放的整整齐齐满满当当,下面几层却没什么书籍读物。他想,或许该抽空去书店逛逛。
随手揪了下额头的碎发,他换上睡衣走进洗漱间。
叮——洗衣机完成了他的工作。季新桐刚好洗漱结束,打开洗衣机又把校服放进了烘干机里,站在烘干机前等待。
只有机器运转的声音,他觉得这个家冷清的过分。
等烘干整套校服后,他规规整整地把夏季校服叠好放进衣柜,把冬季校服放在了床头,然后关灯上床。
他躺在床上,被子掖到脸上只露出两只圆圆的眼睛,这是很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之所以是冰川融化的,是因为其实现实里的雪融化以后杂质很多,黑黑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过桥米线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