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岁月静好

薛时星第二天带着张雨福,回到了随云镇。

此时邓家正派人来,请薛时星回薛家村。自从薛时星中秀才的消息传回薛家村以后。整个薛家村都沸腾了。此时薛邓两家也不打架了,为了全村共同的荣誉,都团结了起来。

薛家村自本朝开朝以来,只出过一个秀才,还是几十年以前了。有一个秀才在村子里,不仅有面子,还有很多实际的好处。外面的地痞流氓,不敢随便到村子里来闹事。孩子们如果想念书了,也有一个人来教。连县里来收税的官吏,都客气一些。因此,自从知道薛时星中秀才之后,薛家村人都盼着他快点回去。

薛家已经派人请了三四回了。那时薛时星刚刚回来,以需要修整为由,迟迟不答应。后来邓家也派人来了。本来邓家是想叫邓大磊来的。不过邓大磊很看重薛时星这个小兄弟。想着回还是不回,都应该是薛时星自己拿主意。倘若他去请了,薛时星本又不想回来,岂不是叫兄弟为难?他不想这样做,故此并不掺和此事。

此时薛时星各项事情都已安排妥当,终于松了口,答应说九月十五日就回去。

九月十五日这天,薛时星租了两辆牛车,带着妹妹、张雨福和大包小包的行李,回薛家村去了。

一年前,薛时星离开薛家村之时,可以说是“落荒而逃”。当时为了不让薛家人发现,天不亮就带着妹妹从薛家村出发了。家里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收拾。

而今天他回去,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了。

离薛家村还有一里多地的时候,路边就有查探消息的小孩儿。远远看到薛时星的身影,就回身往薛家村村头跑。一般跑还一边喊着:”回来啦,回来啦,秀才公回来啦。”

等薛时星快到村口时,发现村口挤满了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来了。不仅薛家人,邓家人也来了。老族长、邓里正站在了人群最前面。

他的牛车刚在村口停稳,村口就放起了炮仗。这可是平时只有过年时才放的。

老族长走上前来,拉起薛时星的手,说道:“回来了,回来了就好。星哥儿,你可给我们老薛家争光了。”一边说,眼睛中还含着泪,漏出慈爱的目光。沈慧娘也恢复了往日“贤惠”的模样。笑着对薛时星说:“星哥儿,我一早就看你聪明,知道你肯定能有大出息。得空儿了到婶子家吃饭,婶娘给你做好吃的。”

邓里正代表邓家和本村人做了总结呈词:“星哥儿,你是薛家村的人。有了出息,可别忘了本村人。”

薛时星当然不会在这种场合跟大家闹翻脸,于是笑着一一回应了。

一群人又在村口说了一会话,薛时星在人群中看到了邓大磊和翠姑,还有狗蛋一家。这次他漏出了一个真诚的笑脸。邓大磊在人群中,也向他挥手示意。

一群人簇拥着薛时星兄妹,回到薛家。等薛时星用钥匙打开了大门,众人走进内院时。出现了今天第一个尴尬的场景。院中散落着薛家的衣物和用具。这都是薛家兄妹住在镇上这段时间,村里人从薛家“借”的。有人知道薛时星中了秀才,要回来了,害怕被报复,于是又从院墙外扔回来了。

薛时星看着这些东西,在院子里停下来了,站立了良久,一言不发。众人心知肚明,也都尴尬地沉默着。

薛时星深呼一口气,最后说话了:“乡里乡亲的,偶尔借点东西也寻常。不过都是父母亲的遗物。还请各位乡亲把东西还回来吧。三天之内,就放在我家门口,既往不咎。三天之后,如果还不归还,被我发现了,扭送去报官。”

众人只能尴尬地点点头。

大家原本还准备留下来帮薛时星打扫一下屋子,在薛时星面前混个眼熟。薛时星也懒得招待他们了,只留下了邓大磊、翠姑,还有狗蛋一家。

薛家的院子很大。一进院子,对面就是三间正房,左右各有两间厢房。正房中间是会客的堂屋。左边是薛跃夫妇的卧室,右边是薛棠的卧室。左侧厢房,前面的是仓库,放些农具什么的,后面是厨房。右侧厢房前面是空着的,本来准备做薛时星的书房,后面是薛时星的卧房。七间房子都是青砖青瓦的好房子。当年盖房子的时候,薛跃专门从府城拉回来的好青砖,请人从大名山深山拉出来的好木料。

院子左上角有一口井,旁边种有几棵枣子树。右上角有一个鸡窝。后院大一些,有几分地。是林巧娘种菜的地方。家常的一些青菜,都是林巧娘自己种着吃。后院左侧角有一个茅房。右侧一栏是猪圈和牲口棚。

一年没有打理,现在菜地里已完全荒芜,院子里也略显破败。薛家兄妹、张雨福、邓大磊一家,再加上狗蛋一家。八个人花了一整天时间,才把院子和屋子收拾齐整。

因薛时星刚刚回来,众人担心他家还没有粮食,陆陆续续有村民送来一些吃的。有磨好的面粉、玉米面儿,还有鸡蛋、豆干、新鲜蔬菜什么的。

现在薛家村村民对薛时星兄妹的态度分成了几拨。和薛时星交好的,比如邓大磊等人,那自然是高兴得很。没有做过亏心事的,还和往常一样坦荡热络。只有算计过薛时星兄妹的人,又害怕薛时星报复,又想要凑到跟前占点便宜,极为别扭。但是也有脸皮厚的,比如沈慧娘和薛彬,完全忘了当初是怎么惦记薛时星的家业的。做出一副热络的亲戚样,仿佛当初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连薛时星在心里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厚脸皮。

等收拾好屋子之后,夜晚,薛时星在堂屋里给父母设了牌位。带着妹妹祭拜父母,对着父母的牌位,薛时星默默地在心里说:“爹、娘,我回来了。”

回村第二天,老族长召集薛家众人,打开了薛家祠堂的大门,要把薛时星中秀才的事情,告诉祖先。

众人跪在祠堂众多牌位前,老族长站在一旁,口中念道:“列祖垂鉴,今有裔孙时星荣登科榜,此皆祖宗荫庇之功。望尔持身守正,光耀门楣,使我族忠厚之脉永续不缀。”

说完,老族长带着众人对着牌位再三叩拜。

礼毕,薛时星从怀中掏出一个荷包,对老族长说:“此番中榜,有幸得知府大人赏识。知府大人赏了我二十两银子。其中十两,我孝敬给了师父。此番如果没有师父教导,是万不会中榜的。还有十两,我拿回来孝敬祖宗,以此告慰先祖之亡灵。”

薛时星说完,薛家族人立刻惊叹起来。薛家村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农民。薛时星能考中秀才,已经是天大的喜事。在他们眼中,知县大老爷已经是天大的官儿了。没想到,薛时星居然能见到知府,而且知府还赏了他二十两银子。二十两,二十两耶,这可不是小数目。人群开始骚动,所有人都如有荣焉。

老族长此时已激动万分。薛家在他的带领下,居然出了这么有出息的后生,那都是自己的功劳啊。就算是死了,都有颜面面见祖宗。

他颤抖地接过那个荷包,激动地说:“星哥儿说的是。我们平常拿什么东西孝敬祖宗,都不如这个体面。祖宗们若是泉下有知,知道我们薛家如今如此兴盛,还出了这么有出息的子孙,必是高兴。这个银两,从此以后,就供奉在祠堂里。是我们薛家荣耀的象征,也激励子孙们,努力上进。”

说完,就把那个荷包放在了供台之上。众人对着供台,又拜了三拜。

薛时星并不是真的想祭奠祖宗,而只通过这件事,让薛家村人知道一件事:他如今已经不一样了。不仅能接触到知县,还能接触到知府。这是对薛家人的一种“震慑”。从而对自己和妹妹形成一种保护。

果然,祭祖之后,不到半天时间,全薛家村都知道了。很快,整个随云县和广源县,也都知道了。这给薛时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有人都很尊重他,对他非常礼貌、和气。有时候他只是路过,都有人主动给他让道。等他走过后,还在他身后小声议论:“看,那个就是薛秀才。就是知府赏赐过的薛秀才。”

祭拜完祠堂。中午,向来抠门的老族长从族中拿了一笔钱,又自掏腰包垫了一点银子,置办了酒席,请全村人吃席。不仅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来了,镇上、县上和薛家有来往的人家也来了,来不及赶来的都派人送了礼。场面一度非常热闹。薛时星是主角,自然是众星拱月,人人都要来敬酒,他以不能喝酒为由,只以茶水替代。在这热闹非常的场面中,有那么一瞬间,薛时星有些失神,心里想着:“如果爹和娘还在就好了。爹那么希望我读书中举,如果他知道我中秀才了,该多高兴啊。”

等到了晚上,薛时星带着妹妹和张雨福去邓大磊家喝酒。到了这里,他才是放松的状态。他和邓大磊一直说要结拜、喝酒,但是都没有时间。好不容易薛时星回来了,自然要补上。薛时星和邓大磊正式举办了结拜仪式,两人从此以后,就是结拜兄弟了。

为了庆祝,翠姑特意炖了一个大锅,里面有猪肉、鸡肉,还有萝卜和豆角,香的不得了。九月的天已经有点冷了,翠姑在桌子旁边放了一个炉子。把大锅架在炉子上,大家就着炉子吃。

邓大磊拿出了一坛烈酒,薛时星是喝不了这个的,于是倒给自己和张雨福喝。翠姑则拿出了自家酿的甜酒,倒给薛时星。翠姑和薛棠也喝了一点甜酒。一晚上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那甜酒喝着甜甜的,邓大磊和翠姑也说不醉人。薛时星难免就多喝了一些。哪成想喝着喝着,头开始晕起来,看东西也有了重影。脸上涨得通红通红的。翠姑刚开始还没有想到薛时星醉了,疑惑道:“薛兄弟,你怎么了?”薛时星听到了,张张嘴想回答,但是舌头已经大了,却说不出话来了。接着就栽倒睡着了。翠姑这才反应过来,忍不住嘀咕道:“我滴个娘咧。薛兄弟也太不能喝了吧。喝甜酒也能醉倒。这才喝了多少?三碗都不到啊。俺妹子都能连喝五碗哩。”

邓大磊哭笑不得:“咱庄户人当然能喝。薛兄弟是读书人,年纪又小,自然没有咱们粗糙。不过三碗甜酒就醉倒,还真是。算了,别说了,赶紧给薛兄弟收拾床铺。”

邓大磊家是标准的富裕农家,翠姑又是治家能手,很快为薛时星收拾出一个干净的炕来,又盖上了厚厚的被子。薛时星这一觉在醉梦中,睡得格外香甜。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