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怀阳轶闻四则

第一则

怀阳与大多数地方一样,曾经走出过许多杰出的人。

这些人当中有战无不胜的将军,有舌战群儒的文臣,有富甲一方的商人,有能流芳百世的诗人……

怀阳有一座山,名为断山,实为断山。

山间有一座寺庙,也名为断山。

而这断山寺,最初就是走出去的人们为故乡所建。

断山寺镶嵌在断山垭口,连接它与山底的,是经过风雨侵蚀流露出青色的石阶。

那石阶向上延伸如同与天边勾连,又恰好,时常有白云停留在山顶棱角分明的天空间,像是因为仙界和人间存在屏障,所以才迟迟没有落到地面的素湍。

禅宗青原惟信禅师的《上堂法语》,原文收录于《五灯会元》卷十七。

里面写道:“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断山寺别具一格的山水相依,虽不能完全诠释出人所感知到的禅意,但还是使它得到仙人指点、庇护的传闻愈演愈烈。

第二则

断山寺的东南方向,是山形平缓柔和、连绵不绝的群山。

元则十三年,南方商人因水路艰难,开始大量北上。

有着大好风光的怀阳,则顺理成章成为了他们的必经之地。

那平静的群山间,因此逐渐有劫路的山匪作祟。

定国将军李文意自怀阳起家,幺子李禛久居怀阳,据说体弱多病。

可剿灭山匪一事,却正是这体弱多病的李家公子,带着解甲归田的李家军协助官府所为。

李禛的名声就此打响,或许陛下后来指他作为四皇子的伴读,就有这件事情的缘故。

至于他得的究竟是心病还是身病,是真病还是假病,并没有人深究。

第三则

值得一提的是,怀阳走向安定、脱离贫困,并不是从剿灭山匪开始。

百姓大多认为怀阳的转折发生在元则八年,说起来这竟也是个十分遥远的年份了。

那时除安平侯迁往京都外,还有一件开辟先例以至最终载入《燕史》的大事——长公主得到了封地。

不是食邑,不是赐汤沐邑,是被授封疆土,将来能够成为一方藩王。

同年,帝立新规。

命被授封疆土者,无论男女,皆二十就藩。

有人说这份开天辟地般的殊荣,是帝后伉俪情深的证明。

有人说长公主的确天资聪颖,深得陛下喜爱,所以才能得此殊荣。

也有人说最是无情帝王家,长公主不过是一颗棋子,因为价值仍在,所以才得此殊荣。

但无论是真情实意、虚情假意,还是什么机缘巧合,怀阳正越变越好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时光的重压下,这些真真假假的猜测渐渐消散在风里,最终灰飞烟灭不见踪迹。

第四则

断山寺在怀阳日益繁荣后香火更盛。

彼时商会易主,新晋的大东家曾多次向民间拨银救济贫困人家。

当中有两个林姓人氏,据说曾受过李府和那新晋大东家的恩惠,每月都会去断山寺为这二者祈福。

后来年纪较大的那一位寿终正寝于梦中,年纪较小的那一位不远万里奔赴南方战场,这段不知真假的美谈也就此终结了。

春风拂过山涧几次,怀阳早已物是人非。但故事仍然是故人的故事,后人仍然追忆着前人。

世间的琐事大都如此,做事情的人不以为意,受到影响的人铭记终生。

本章引用:

1.《上堂法语》-《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唐·黄檗希运

2.《五灯会元》宋·普济 编

(1-2共同引用内容)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怀阳轶闻四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