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流派(2)

当你与来来往往的人群一同行走于肮脏的街道时,记得牢牢护住你的口袋和包裹,不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财物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消失。

抛开卫生和治安上的问题,这座城市的繁华是十分可观的,路上有数不完的人挑着扁担或推着小车,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货物。路两旁随处可见砖瓦搭建而成的建筑,几乎找不到哪怕一间夯土茅草屋。这些房屋一般有两三层高,通过向天空延展的方式来增加容积。

由于他们行走在主干道上,因此这些房屋大多也是商业用途,门前有醒目的招牌,墙上也设有透光的窗户,让人们看到店内陈设的商品。

骑驴放在乡下或者小县城已经算是有钱人的象征,但在南京城什么都算不上。这里经常有漂亮的骏马牵引着威风的马车在街道上行驶,马车上配置有华丽的装饰和纹案,车前车后更是有仆人前呼后拥,驱赶着四周没有身份的庶民。

更有鲜衣怒马、满身珠光宝气的少年郎结伴在街道上公然驰骋,见到草民们为躲避他们而摔倒在地,便哈哈大笑,然后像一阵风一样离去。

如果光看大城市,你恐怕真的会认为这个国家正处于盛世。若非盛世,怎么会有如此的繁荣和富足?但这样的繁荣恰恰建立在国家的衰退之上,土地兼并和吏治的**导致大量财富被集中到少数有权有势的人手上,而儒家士绅举家脱离乡土走入城市则导致了乡村的衰败和城市的振兴。在城市愈发繁荣的同时,被吸血的乡村却不断走向萧条,一旦遭遇天灾**,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将是难以避免的。

在市区中走了整整4公里的路后,一行人才成功抵达目的地,此时天色都已经暗了。不过他们并不用担心找不到东道主的房子,因为它非常的明显,一整个豪华宅院几乎占据了1/3的街道。在正式拜访之前,杨堂主特地叮嘱大家入院后可以羡慕、但不要大惊小怪,免得让人看笑话。

东道主姓洛,原籍浙江,称其为洛老爷子即可。此人出生于一个方兴未艾的书香门第,父亲是秀才、叔叔是举人。到了他这位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28岁时考中进士,以庶吉士授编修,后历任多个重要官职,最高做到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入阁。

这位现在虽然退休在家,但是任期内聚敛了至少有几十万两白银,而且桃李满天下,在儒家士大夫群体中保持有较大的影响力。

豪华宅邸的大门紧闭,顶头上写着大大的洛府二字,两扇门板上还有25颗大大的黄铜门钉作为装饰。见到一行道士抵达后,看门的仆人先是收了拜贴,接着让他们稍等,然后从侧门入了府。不消片刻,厚重的大门便由外向里打开。

霍老师向门口两个威武霸气的石狮子打了个招呼,然后便随大家一同走正门进入了宅邸内。仆人们个个衣衫完整比老百姓穿得好,招待他们的管家更是身着锦衣。

入门后,前院内的陈设要比院外还要豪华,地面由整齐的白色石砖铺成,没有一点瑕疵。矮矮的路灯坐落在地面上,四周也有灯笼,他们被不惜灯油地点燃,导致黄昏时分的院内要比白天还要亮堂。

从内里环顾四周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建筑的墙柱结构主要由松木和砖瓦构成。屋顶上更是青瓦覆盖,飞檐翘角,气势恢宏。霍碧薇怀疑光是在南京城造这样一个庭院,其造价(包含地价)就已经超过了金华陈府造价的总和。

在径直穿过最靠前的前院后,一行人又来到了另一个庭院。这个院子里栽种有两颗高大的树木,其中一颗是马尾松、另一颗也是马尾松。这两个松树被人工修整的十分正直,没有一点歪斜或出格的地方,与外面无君无父的野松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累计进入了两个院子,再向右面走,就进入了洛府专门用于待客的厢房。厢房的整体色调偏暖,配合着温和的灯光,在傍晚让人感觉非常舒适。厢房四周有不少台子,上面拜访着华美的瓷瓶和玉石雕塑,也不知道客人一不小心碰掉了该怎么赔;最里头则是两张木制的太师椅,中间还夹着一座自鸣钟。

客人们都到了,老爷却没来,道士们只道对方是大人物,没有为我们这些人特地等着的道理。在管家的指导下,道士们一一就坐。这坐位子也很有讲究,需得长幼尊卑有序,不能乱坐。就坐的同时,家仆们也利索地给奔波了半天的道士们送上了茶水。

霍碧薇一边合着免费的茶,一边打量着宽敞房间内的布景,这边看看屏风,那边看看画卷,想着一个房间咋打扮得跟博物馆似的。

过了有一段时间,洛老爷才在仆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厢房。他顶着半白头发,留着山羊胡,面色从容而倨傲,身穿的衣服居然还是正二品大员的官府。吴朝官员退休后保留品级,穿官服也是合理合法,不嫌老旧就行。

老爷一进屋就亲切地对堂主喊了声杨弟,然后便问他们有没有吃饱饭,路上辛不辛苦。原来二人是老相识,交情可以追溯到洛老爷备战会试的时候了。

在短暂的寒暄过后呢,堂主向老爷介绍起了他带的几位后生,听得老爷连连点头。尤其是介绍到霍碧薇时,老爷更是“哦”的一声,对道长说道:“原来你就是制造自鸣钟的那个道姑,真是有趣、有趣啊。”

在简短的介绍结束后,洛老爷往堂主那边一靠,突然切入了哲学话题。

“阳明公曰:‘知行合一’,然而世上懂得孝悌的道理,却不去实践的人很多,这难道不说明知与行是分开的么?”洛老爷先设问道

堂主则回复:“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可见知道和实践只有在阳明公这样的上士那里才合一,对庸人来说是不合一的。”

洛老爷继续道:“呵呵,阳明公的看法可并非如此。当一个人知而不行的时候,其就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若知而不行,那只是未知。当一个人真正去行孝悌之事时,才能说他是知孝悌,而非是会背几句讲孝悌的句子就是知孝悌了。”

听到这话,霍碧薇在心中想:“孝悌只是一种道德原则,哪怕是真心认同这些原则,却因为其它诱惑而违背也是很常见的事;同样有些人不认同该原则,也会在有好处的情况下去实践。一个人认同某项道德原则实在不代表就能实践它,去实践它就更不能代表一个人认同某项道德原则了。”

堂主的心中其实也不是很赞同,但还是点了点头,道:“你这么说,我就完全明白了,果然还是阳明公懂得多啊。”

得到了朋友的认可后,洛老爷非常自得地大笑起来,霍碧薇觉得他像极了21世纪那些热衷于在网上发表高深言论炫耀自己懂得多,然后收集别人点赞的那种网民。

辩题来源于王阳明传习录

作者虽然在目前的叙述上批判了大城市的种种问题,但根据本作大纲,女主在建国后将会是该位面有史以来最重视大城市的领导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流派(2)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