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陈轩受伤

二月,街旁的柳树已经新抽出了嫩黄的芽叶,暖风和畅,桃花开满了整棵的树,也不怕被风吹落。几片花瓣随风吹进马车的车厢里,一股浓浓的草药味道向窗外散去。

“这孩子什么病?”一个白胡子老头出声问道。

“她双目紧闭,四肢发沉,这可是洪啸这小子收的徒弟,之前不还好好的?”说话的男子额前头发十分飘逸,但性子却稍显急躁。

“别急。”说话的是瞿堂,他放慢了马车的速度,看向萨奇、谢韵,还有在一旁不动声色的靳芳林,对三人道,“轩轩没有什么大碍,麻烦你们几位不要让她摔倒下来,我们这就去嵩县。”他看了看陈轩,然后道,“有我们在,她会有精神的。”

萨奇不解,“嵩县,多少年前我们倒一同去过。”,他继续问道,“为何要去嵩县,那里能治这孩子的病?”

瞿堂平静道,“那里有治疗眼疾的药草凉柏。”,他难掩情绪,“何夏时向来自私,陈轩却为了他挡住了火药粉尘。”

“小堂。”陈轩咳了一声,眼睛难以承受剧痛,醒了过来。

靳芳林于是为她拭了拭眼泪。

“小堂。”,陈轩又叫了叫他,听到瞿堂回应,她才笑道,“有你在我就安心了。”

她闭着眼,对身边三人道,“三位大伯大叔,麻烦你们照顾我了,我怎么这么幸福呢。”

“这娃娃没毛病呢,年纪轻轻叫眼睛受了伤,好事不该这样做。”说话的人一听就是谢韵。

“谢师父。”陈轩叫住谢韵,道,“您再说我只好找个地缝钻进去了。”她对几人讲起事情的经过,“我们擅自进了月楼,因此被人家围了起来,当时情况复杂,不是我救他,便是他救我,怎么能分得那么清楚呢。瞿堂为我叫屈,是因为夏时没有完全坦露实情,但是……我多少猜到了。不只是对夏时,到了现在,‘人不独亲其亲’变成了我的理想。”后面这句话是对外面的瞿堂说的。

瞿堂缓驾马车,平静道,“我担心你会伤心的。”

陈轩心为之动摇,想到这几年身体并不好,她有些惶然,“照我这个样子,是不是会不得好死。”声音虽然不大,瞿堂却能听到。他安慰她道,“珍惜当下,不要为未知的事而烦恼了。”

萨奇皱了皱眉。谢韵则不高兴的十分明显,“有你这么劝人的吗?”

陈轩则叫住谢韵,道,“谢师父。我了解小堂的意思,他是良药苦口,利于我的心疾。而且他不是陪我一起去找药吗,和你们一起。因为他知道,陪伴,是对我最好的赠予。”她想了想,道,“为了避免咱们路上无趣,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到过嵩县的经历。”

“冯家包子铺位于嵩阳书院南面书院河东南方向大概二里处,是一家约摸三十来年的老店。二十年前,店主为孙、冯两夫妻,两夫妻无子,但冯夫人有一娘家侄子冯二英在嵩阳书院读书,于是借住在姑姑家。冯二英本性急直,好实际,而当时书院务虚之风甚行,人心乖张,他因此在此时生事,希望有人能够激浊扬清,以救县学……”

“她没有一直留在这里当捕快吗?”陈轩有些好奇,她抬头对冯二英道,“听闻早些年嵩县不乏有盗匪流兵,她大概很是有用武之地的。”

冯二英把浸湿了的蒸布展开,搭在了小笼包冒着蒸汽的蒸笼上,就对陈轩道,“按道理说是这样,二十年前,多少次衙门的皂吏们鸡鸣之前、入夜之后在城中及周边巡守,不过书院的郭先生说这个不是根本之法,要是想要嵩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应该施以……?”冯二英想了想,道,“施以黄老之治。”见陈轩的眼神似乎还想继续听下去,冯二英便继续凭着自己的印象道,“大概是说长期巡逻易使衙吏懈怠,且又多发津贴,造成县费多出,此外,又对民生多有干扰。看起来似乎能震慑不法之徒,但却是在未经洞悉本地风土人情之下十分武断粗暴的决策。”

“郭先生的见地似乎非常深刻,那如何能在嵩县推行黄老之治呢?”陈轩好奇道。她此时顾不得吃包子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比盘子里的小笼包更可口。

冯二英说到兴起,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毕竟那是恩师郭素征心中一段失意日子末尾得意的一捺,而且郭先生说是他触发了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转折。想到这儿,他反而不立即阐发,而是问陈轩,“若是你,会怎么做呢?”

陈轩本就在想这个问题,之时一时还没有章法,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她话说的不快,对冯二英这样道,“我来到嵩县,看到这是一块有山有水的地方,金山银水又可能成为穷山恶水。若百姓人口增殖而无地,那么饥馑者多,无业者多,心生歹念者亦多。水旱蝗汤,会使流民多,应广积粮,平抑粮价,多赈济。自古重农,亦要兴工,不仅要善用地利,而且要协调人利,使百姓体力才智有发挥余地。”陈轩说到这儿,似乎还有未尽的余地,但一时却为想好,便停了下来。没想到她这番话却得到了冯二英的激赏。

“好!你是注意观察的。若是能再多接触嵩县的人事,便能有更多的体会。譬如县辖刘村等五个村的游神会、?阳山上的寺产寺众以及这城内城外散见的月楼等等,都可以走走看看,更多的人,也可以多接触。”冯二英道,“当时郭先生坦言自己力短无以致远,但也不愿多做表面文章。不过我想,你可以试一试。嵩县当下在秩序之中,不过就像一条奔走的河流一样,时时刻刻也有暗流。去了解它,是有意义的。当初蒋姑娘认同郭先生的话,所以在公务内外践行为民的理想。这个魏捕头清楚,那时候他们年轻人风气都很正。”

今天两个人说了许多了,陈轩谢过冯二英,她一边吃了一口包子,一边点点头,道,“您的这个小笼包子面发的好呀,馅儿也香呀。”把冯二英说的心头一热。她大口将碗里的豆粥喝完,然后对冯二英道了辞,“您生意好呀。”

“好!再带点包子路上吃吧?”冯二英留住她道。这不是他第一次见这姑娘了,似乎能看出这孩子的一身尘土仆仆,不知道她因何故从容又忙碌。他本是客气挽留,不成想那孩子转回头,粲然一笑,爽朗着回应,“好啊!”出了包子铺之后,陈轩便循着路来到了嵩阳书院。她这次来嵩县,是因为打听到这里有一种柏树,叶上所凝之露水有明目的功效,期盼这露水能治愈丛晚的眼疾,让他重见光明。

见此时书院还未散学,没有人进出,她暂且不急着进去,就徘徊在门前东西向书院河上的小桥桥头,身边有卖豆腐的人家肩挑着豆腐摊子,有卖油茶的,有卖杂货的货郎一一走过,她买了一个桃子啃着吃,看着东去的小河因水涨而奔流翻涌生风,带起了沿岸的垂柳槐树枝条摇摆,月亮显露出来不甚显眼的黄亮,长的像只煮的胖乎乎的饺子。一个大约二三层高的楼,屋顶上面覆着青色的琉璃瓦,墙体上有“望月”二字,解了陈轩此时的孤闷。

因为擅轻功而惯好走捷径,也更容易**鸣狗盗之事,陈轩按下了自己想要翻墙进书院的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如何能简单朴实的获得呢?陈轩想到冯二英的建议,决定先到一家本地医馆问诊,借机问询凉柏的产地用途用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