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墨香与社团名单

九月的第三个周五,晨露还凝在操场的草叶上时,刘若湄已经站在了教室门口。开学第四周的日子,像被秋风扫过的树叶,带着点轻快的节奏,滑过指尖。

教室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人,李沐夏正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个英语时态怎么这么绕……”见刘若湄进来,她头也没抬地哀嚎:“体委,救我!吴老师昨天留的时态练习,我还有三道题不会!”

刘若湄放下书包,走过去扫了眼她的练习册。“这道题用现在完成时,”她指尖点在题目上,“标志词是‘already’,强调动作已经完成。”说着,拿起笔在旁边写了个例句,“比如‘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和我们上周练的对话里的用法一样。”

李沐夏盯着例句看了几秒,忽然拍了下脑门:“哦!我想起来了!谢啦若湄,你真是我的救星!”

丁念澄这时也走进了教室,背着黑色书包,手里还拿着个小本子。她看到刘若湄在给李沐夏讲题,便放轻脚步走到座位旁,把本子放在桌上——封面上是她昨晚画的小雏菊,花瓣细细的,透着股安静的劲儿。

“早啊。”她轻声打招呼,目光落在刘若湄写的例句上,“你的英语字也写得很好。”

刘若湄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指的是字母。“随便写写。”她笑了笑,回到自己座位,从书包里拿出英语课本。早读是英语,吴桐总会抽查单词,她得再顺一遍。

八点整,早读铃声响起。吴桐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衬衫,手里拿着单词卡:“昨天让大家背的Unit2单词,我们来抽查一下。Luna,你来背‘environment’相关的短语。”

刘若湄站起身,语速平稳:“protect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in the environment……”一口气背了七个短语,发音清晰,一个没错。

吴桐满意地点点头:“很好。Clara,你来背‘communicate’的用法。”

丁念澄站起来,手指微微蜷缩着:“communicate with sb.,意为和某人交流……还有……”她顿了一下,脑子里忽然卡壳。

“没关系,慢慢想。”吴桐鼓励道。

刘若湄在心里默默接了一句“communicate by email”,虽然没说出口,却悄悄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了“email”这个词。丁念澄余光瞥见,眼睛一亮,立刻接道:“还有communicate by email,通过邮件交流。”

“对了,不错。”吴桐笑了笑,示意她坐下。丁念澄坐下时,悄悄往刘若湄那边看了一眼,眼里带着点感激,像落了颗小火星。

前三节英语课过得很扎实。吴桐讲了现在完成时的难点,用了好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们从开学到现在,已经认识了新同学,这就是‘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她还让大家分组用这个时态编对话,刘若湄和丁念澄一组,丁念澄负责记录,刘若湄负责组织语言,两人配合得意外默契。

最后一节是数学课。李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来,表情严肃:“上周的小测验,整体情况不太理想,尤其是最后一道大题,很多人思路不对。”她把试卷发下来,刘若湄拿到自己的卷子,上面画着个鲜红的“95”,最后一道大题旁边写着“思路清晰,步骤完整”。

丁念澄的卷子是82分,最后一道题扣了5分。她看着刘若湄的卷子,小声问:“你最后一步是怎么想到用辅助线的?”

“因为那个三角形是等腰的,”刘若湄拿起笔,在她卷子上画了条虚线,“从顶点做垂线,就能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就能算出来了。”

丁念澄顺着她的思路看下去,眉头渐渐舒展开:“原来是这样,我当时没想到分三角形。”

“下次遇到几何题,先画辅助线试试。”刘若湄把笔还给她,“李老师说过,辅助线是几何的钥匙。”

丁念澄点点头,在错题旁边认真记下“辅助线:等腰三角形垂线”,字迹娟秀得像打印的一样。

中午十二点,放学铃声准时响起。周五的半天课总是让人雀跃,李沐夏已经收拾好书包,跑到讲台前看贴出来的社团名单。“哇,有书法社!还有街舞社、动漫社……若湄,你报哪个?”

刘若湄走到名单前,目光落在“书法社”三个字上。旁边标注着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放学后,地点在六号楼三楼的绘画室。

“我报书法社。”她说。

“书法社?”李沐夏凑过来,眨了眨眼,“你还会写毛笔字啊?”

“嗯,从小就学。”刘若湄想起小时候爸爸把着她的手练笔画的样子,那时候家里还没那么多分别,砚台里的墨香总混着饭菜的味道。

丁念澄也走了过来,看着“书法社”三个字,小声说:“我小时候学过几天硬笔书法,毛笔字完全不会,感觉很难。”

“不难,练练就会了。”刘若湄说,“主要是静下心来。”

“我报动漫社!”李沐夏已经在动漫社的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喜欢画画,虽然画得不像样,但重在参与嘛。”

旁边几个同学也在讨论着报什么社团。于念晚和王乐晚这对“晚字搭档”凑在一起,于念晚说想报文学社,王乐晚则想去烘焙社,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桥沐遥背着书包走过来,拍了拍刘若湄的肩膀:“我报了辩论社,以后有机会跟你们书法社搞个联谊?”

“可以啊。”刘若湄笑了笑。

薄若柠从书包里掏出一小袋饼干,递给刘若湄和丁念澄:“我报了志愿者社,周末去养老院帮忙。你们要尝尝吗?我妈做的。”

饼干是奶香味的,咬在嘴里脆脆的。刘若湄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张社团名单像个万花筒,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块颜色。

“丁念澄,你报哪个?”刘若湄问。

丁念澄犹豫了一下,指了指“阅读社”:“我想报这个,平时可以看看书。”

“挺好的,”刘若湄点点头,“阅读社好像在图书馆活动,那里很安静。”

大家陆续在报名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刘若湄在书法社的名单上写下“刘若湄”三个字,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的字迹。她忽然想起初中书法老师说的话:“字是人的影子,藏着你的心。”

报完社团,几个人一起往校门口走。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沐夏还在兴奋地说着动漫社可能会画什么,桥沐遥插科打诨,说要去辩论社“舌战群儒”,薄若柠安静地听着,时不时递块饼干给大家。

“对了,”丁念澄忽然想起什么,看向刘若湄,“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是数学,对吧?”

“嗯,”刘若湄点点头,“前三节都是英语,吴老师说要集中练听力。”

“那书法社活动,岂不是要等数学课后才能去?”丁念澄有点担心,“会不会很晚?”

“应该不会,数学课后还有一个小时才天黑。”刘若湄说,“而且书法室离教学楼不远,我可以先去占个位置。”

丁念澄“嗯”了一声,没再说话。她想起刘若湄说自己从小就学书法,心里忽然有点好奇——握着毛笔的刘若湄,会是什么样子?是像在球场上一样利落,还是像写英语单词时一样沉静?

走到岔路口,大家互相道别。刘若湄看着丁念澄坐上她爸爸的自行车,忽然喊道:“周二阅读社活动结束,要不要去书法室看看?”

丁念澄回过头,眼睛亮了亮:“可以吗?”

“当然。”刘若湄笑了笑,“正好给你看看我写的字。”

“好!”丁念澄用力点头,自行车载着她的声音,渐渐消失在街角。

刘若湄转身往家走,书包里装着刚报名的社团回执单。她想起书法社的活动室,应该会有大大的书桌,整齐的笔墨纸砚,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宣纸上,像一层薄薄的金纱。小时候练书法的日子,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砚台里的墨汁泛着光,爸爸的声音在耳边:“提笔要稳,运笔要匀,就像做人一样,不能浮躁。”

那时候不懂,只觉得练字很枯燥。现在却忽然明白,那些在书法室里安静度过的时光,那些笔尖与纸张的摩擦,早已在她心里刻下了沉静的力量。

走到家楼下,她抬头看了眼三楼的窗户,妈妈应该在厨房做饭,隐约能闻到糖醋排骨的香味。她加快脚步跑上楼,心里想着,晚上可以跟爸妈说说报了书法社的事,说不定爸爸还会想起教她练字的日子。

社团报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职专生活的另一扇门。刘若湄知道,从下周二开始,每周的这一天,她会在英语课上练听力,在数学课上解难题,然后带着一身的墨香,和新认识的伙伴们一起,在书法室里度过一段安静的时光。而丁念澄的那句“好”,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起了圈圈期待的涟漪。

九月的风带着点桂花的甜香,吹过街角,吹过操场,也吹过少年们刚刚展开的、充满无限可能的青春画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