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 30 章

李贤来自于一个被人们称为基建狂魔的国度,对什么几天建一层楼,一晚上盖一座车站之类的,除了感到自豪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可思议。但是大唐的建设速度的的确确让他惊诧了一把。

龙朔二年开始营建,到了龙朔三年就投入使用了!就算有贞观年间永安宫的底子,但永安宫只是离宫的规制,和大明宫完全不能比,大明宫的基本格局就是在这短短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的。在没有任何机械设施的条件下,完全靠人力,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如此浩大辉煌的工程建设,其速度实在令人咋舌。

大明宫实在是太大了,其面积据说是后来明清紫禁城的四倍,所有殿阁也不是喊着“一二三”同时完工的。作为帝国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前朝三大殿、还有起到国家宴会厅作用的麟德殿,施工时间自然最长,差不多横跨整个大明宫的建设工期。

相比较起来,将作营建后宫中大部分的寝殿就十分得心应手,开建最早,工期也最短。

当年宇文凯把太极宫安排在整座长安城最北边的中心位置,以象征北斗,寓意固然不错,但是实际住到里面就太难受了,尤其是一到了夏天,这里由于地位低洼就成了整个京城最闷最热最潮的地方,实在太不适于人类居住了。

于是在李治的催促下,大明宫三大殿后几组已经修建好的寝宫被辟出来,与正在施工的区域隔离开来。在建好的这些宫殿中,有一座含凉殿,位于太液池南岸依水而建,因此屋顶有引水的管子把水引上屋檐,大殿的四周有依靠水力转动的风扇,风扇把水击成水雾吹进殿内,使得殿内满室清凉,真可谓是大唐版的中央空调。

既然有了避暑纳凉之处,李治没必要继续呆在太极宫受罪,迅速打包了即将临产的武皇后,在整个宫殿没有全部完工之前,就非正式入住了。

临搬家前,李治夫妇不免对三个还要留守太极宫的儿子有所嘱咐。无非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日的功课不许落下!阿耶阿娘虽住得远了,不能每天盯着你们,你们的师傅可是天天上朝的。”有什么不好的表现,老师直接就和家长告状了。

李治说完,武皇后微微一笑,做具体部署,“阿弘一贯是用功的,这个阿娘到不担心,阿娘担心的是日后你要担起大唐江山,这可不是做学问那样简单,遇事多琢磨,也可听听你师傅怎么说,想不通的来问你阿耶与我。”

“少阳院快建好了,到时候你搬过来就方便了。”李治顺口说道。

三兄弟里李显年纪最小,听到这句话眼神都暗了——大明宫里没准备他和李贤的住处,倒是宫外他们的王府都已经盖好了,只等新宫落成,帝后正式乔迁,他们哥俩就该乖乖搬出去自立门户了。

与李贤不同,他并不知道历史的走向,没有心结,而且作为父母最小的孩子,李显一直十分得帝后二人的宠爱,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自然是不愿意和父母分开的,因此便撒娇撒痴地缠着爹娘,“大吉殿特别热,这还没到夏天呢,儿子就热得整夜整夜睡不着,阿耶、阿娘,您们就带儿子一块过去嘛~”李显不止说,还拉着李治的袖子一个劲儿的晃。他清楚得很,家里慈父严母,相比较,阿耶更好说话一点,所以选择李治作为突破口。

“别晃,别晃,晃得阿耶头都晕了。”李治扶着头板起脸说道:“大吉殿和武德殿相邻,你六哥怎么就不说武德殿热得不能住了?”

“阿耶阿娘还不是嫌热,急急地搬去含凉殿嘛。”熊孩子小声嘀咕道。

李贤很早就注意到,唐朝和后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如果是他穿来之前的那个时代,父母一定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不论是吃的、用的、还是住的。难得吃顿大餐,最好的部分一定是给孩子吃,夏天舍不得用电只开一个房间的空调,一定是开孩子房间的。这或许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吧,毕竟那个时代一家最多两个孩子,更多的人家是独生子女,可不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唐朝这边就不一样了,首先没有计划生育这样说,有条件的大户人家十个八个地生也没人管你,孩子多了就不稀罕了。更重要的是儒家讲究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在家庭里长辈的地位至高无上。孝推广到社会上就是忠,而且主要是指对皇帝的忠诚。忠和孝推行到极致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

李显的话如果上纲上线,很有些不忠不孝的嫌疑。这下不但武皇后脸上现出不满,就连一贯好脾气的李治也有些不高兴了。

“七郎!”武皇后的声音不大不小,不疾不徐,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李显缩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李治就是那种在熊孩子背后撑腰熊家长,虽然不满儿子不懂事,但见他被武皇后喝住,不由得又心疼了起来。“你那周王府也建得差不多了,想添点什么赶紧跟你六哥说,他在这上面有天赋,趁现在工匠、石料、木料都有,凑手就给你修了。”

“真的?阿耶,我还想在后园子里修一个六哥那样折来折去的桥。”李显到底年纪小,单纯,被他爹一句话就引开了心思,忘记了刚才的不快。

“扑哧”一声,李弘先笑了,“阿显干脆把你六哥的园子照搬过去好了。”

“照搬过去也没什么,我就怕等他住进去又有别的想法了。”李贤也笑着打趣。

“那就再改呗。”李显毫不在意道。身为统治阶级最顶层中的一员,他丝毫不觉得乱用民脂民膏有什么罪恶的。

不仅是李显,就连李治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乐呵呵地看着儿子们说笑,感受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再回头看一眼老婆挺起的肚皮,感觉已经达到人生的巅峰。

在对待儿子教育上,武皇后要比李治严格很多,对小儿子宠爱归宠爱,该严厉的时候也是很严厉的。李显憨直,这样的性子固然可爱,但身为皇子,万众瞩目,一个不小心就把把柄递到别人手里了。现在小,不过说几句错话,等大了说不定就闯出大乱子了,就算有皇帝罩着也未必能善了,自然是要趁小把这说话做事不过脑子的毛病纠过来才好。

可惜李治不理解她的苦心,除了对给予厚望的李弘要求还算严格,仿佛是要补偿没出发泄的溺爱,对后面两个特别的骄纵。这可怎么是好!

为了给李治留面子,又不能当着孩子们的面驳斥他,武皇后觉得憋了一肚皮的话,简直快要把肚子里的胎儿挤出来了。

到了六月,帝后搬到含凉殿后的一个月后,李贤的八弟出生了。日后的唐睿宗此时还不叫李旦,而是叫李旭轮。

见到李旭轮,李贤的心情复杂得无以复加。就是这个躺在襁褓里的人畜无害的小婴儿,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如果不是穿来的,谁能想到在大唐最为波谲云诡的几十年,经过一场场政变,他才是最终的胜出者,之后李唐王朝所有的皇帝都是他的后代,而他们这些做哥哥的全部都成了炮灰。

已经生了七个儿子的李治,对八儿子的出生拿不出太多的热情了。又因明宫还没有完全竣工,一应政治、礼仪活动都还是在太极宫举行,十分不方便,因此洗三只请了李、武两家的亲戚,并没有外人。

李弘哥几个的外祖母杨氏精神依旧矍铄,见到女儿和新外孙也如寻常老妇一般乐得合不拢嘴,献上贺礼后就就着乳母的手,盯着八郎移不开眼睛,不断叮嘱乳母等人好生照看八郎,千万不可大意。说完八郎,转过头又嘱咐武皇后好生将养。

武皇后一生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是位响当当的女强人,但是再坚强的女人也有脆弱的时候,比如此时刚生完孩子,亲生母亲的嘱咐不但不觉得唠叨,反而让她生出一种被人关心照顾的温暖。

但是看到荣国夫人杨氏身后的韩国夫人后,武皇后笑容里的真诚下降了不止六十个百分点。

李弘兄弟一直在旁边陪着外祖母和姨妈,李贤自从察觉韩国夫人和李治关系似乎不一般之后,就对她格外留意。

韩国夫人明显的心不在焉,和武皇后说话的时候眼神诡异地不停地向李贤这边瞟,瞟得他心虚地觉得她是不是知道他知道她的私情了。如果是这样,会不会跟李治打个小报告什么的,天啊,太可怕了,武皇后是要他命的人,如果可以做靠山李治再讨厌他,这日子就没法过了。李贤在心里哀叹。

比韩国夫人更心不在焉的是韩国夫人的女儿魏国夫人。

本来李贤对一个未婚女孩被封为夫人很奇怪,但是考虑到她和李治的关系……你说你看上人家就不能把人家娶回家,光明正大给个名分?这又不是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小三小四不被法律认可的时代,非要官盐当成私盐卖,就算不能母女俩都纳入后宫,纳一个也行啊,何必非得偷呢。

除了对李治异于常人的脑回路表示惊讶外,李贤觉得也许是因为武皇后的强势,所以李治有贼心无贼胆,唉,一个皇帝活到这份上,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作为李治和武皇后的嫡长子,大唐帝国未来的主人,李弘自从被立为太子,就被当成成年人对待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一派老成模样,这份老成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现下与荣国夫人说话时,因他已经比杨氏高了许多,便为低着头脸上便挂着一副极其得体的笑容,既不显得倨傲,又没特别的殷勤,而是体贴中带着关心,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李弘先问外祖母的身体,又道:“上次您说眼睛有些不适,阿娘让天竺胡僧去府上,不知效果如何?”

“好多了,好多了。”荣国夫人笑道:“谢太子关心。那胡僧还真有些本事,也是佛祖保佑,我这迎风落泪的毛病全好了,只是有时看近处的文字有些吃力,那胡僧说再用针刺两次也就好了。”

“用针刺?”躺在榻上的武皇后问道:“到底是怎么个治法?”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荣国夫人见女儿对此有兴趣便详细说道:“那胡僧拿半尺长的银针,自我头顶百会穴扎入……”

不等她说完,殿上就一片抽气声,宫娥、乳母们听得脸色都变了。

“不碍的,”荣国夫人微有得意地笑笑,道:“那么长的针刺入头顶,非但不觉得疼痛,反而灵台清明,仿若混沌顿开一般。”

“真不疼?”李显咋舌,听荣国夫人再三保证后,又问道:“那一开始,就是还没施针的时候,您怕吗?”

这真是个好问题,在你还不知道那么长的针扎进头盖骨不疼之前,就问你害怕吗?

荣国夫人默了一瞬,认真道:“怕是怕的,不过我如今八十多岁,已是佛祖保佑,便是有所不测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要说疼嘛,每天被头晕眼花折磨,如果疼一次能解除病痛倒也值得。有舍才能有得。”

老太太是明白人。李贤心想。

或许他的表情太过明显,又或者是韩国夫人的目光太过明显,武皇后的突然转头看了李贤一眼,目光隐含锐利,吓得李贤一个哆嗦,急忙对荣国夫人笑道:“您这半年看着精神更健旺了,您啊好生保养,阿耶阿娘还等着给您做百岁大寿呢。”

荣国夫人疼爱地拉住李贤的手道:“六郎,外祖母不奢望长命百岁,只盼着看你们兄弟几个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就好。”

差不多吶,李旭轮能娶妻生子还不得十几年以后啊,您现在都八十多了,到那时候可不是人瑞了嘛。

说到娶妻,李弘就显出点赧然的神色。作为哥几个里面最大的一个,他已经到了知道害羞的年纪了,而且太子妃非比寻常,乃是下一任国母,当然要多方考察,从中选择一位足以母仪天下的。前一段阿娘确实经常宣召外命妇进宫,有时还令她们带着家中女儿,这其中的缘故他自然是清楚的。

想到这里,李弘的耳根红了,忙对荣国夫人道:“有阿耶阿娘在,您只消安享富贵尊荣,没事便进宫陪陪阿娘,有什么事放手让敏之打理。对了,今天倒不见他。”

因为武皇后的几个哥哥都被流放了,使得武家除了寡妇就是没出嫁的小姑娘,李弘哥几个的外祖父武士彟的爵位只能由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继承,从官方来看,武家的家主已经是贺兰敏之了。

“敏之啊,”荣国夫人温柔地笑道:“因我在佛前许愿,若是能治好我的眼疾,就供奉一百卷《金刚经》,他如今在家闭门谢客,虔心抄经。”

“敏之有孝心。”李弘随口恭维道。

“阿娘在那座寺院做法事?既然如此灵验,我也供奉一番。”

之后是长篇大套的佛法讲解普及时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