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龙朔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李治移仗就蓬莱宫含元殿,二十五日,御宣政殿听政,百僚奉贺,标志新宫正式落成。

龙朔三年——也就是李旭轮出生的第二年的四月,大唐王朝国家领导人(及其家人并家中服务人员)以及最高行政机构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移住蓬莱宫。四月二十二日在含元殿举行礼仪性大朝。

含元殿在大唐相当于明清太和殿的地位,只有元旦、冬至、登基、大婚等礼仪性活动在这里举行,新宫开张剪彩当然更加可喜可贺、难得一遇了,因此这□□会的规格只有比元旦更高。

李治、李弘全套衮服冕旒,在京所有官员、王公外戚、各地专门为此次朝会派来的朝集使,番邦使臣,反正有一个算一个能来的全来了。

四月的清晨,曙光初现,朝霞将半个天空铺满橘红的轻纱,李贤、薛顗站在候朝的队伍中,往常候朝的队伍不说热闹,但熟人见面少不得打打招呼,小声聊几句天,但今天却反常地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有人都压抑着心中的兴奋,静静肃立,仿佛不是在等待上朝,而是迎接一个繁华昌盛的时代的到来。

当高大的丹凤门扇徐徐打开,伴随着门轴转动发出的悠长声响,含元殿渐渐向世人展现出它的真容。百官文东武西鱼贯而入,行至无比开阔的含元殿前广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李贤的脑子不由自主的冒出了这两句诗,同时在头脑中响起的还有《故宫的记忆》的旋律。即使已经见惯了唐代浑厚宏伟的建筑,依然还是被大明宫的瑰丽辉煌深深震撼。

因地势的缘故,上朝的路一路都是上坡,仰视巍峨的大殿,使人不由生出崇敬、自豪之情——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里有最精锐的军队,最昌明的文化,而我正是这一切的参与者甚至缔造者。

李贤一双眼睛四处打量,不同于故宫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唐代的建筑无论内外,几乎不用彩绘,朱红或者褐色的直棱窗配白粉墙,反而显得素雅大气。深阔高畅的空间下,人自然而然会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从而产生敬畏之,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冗长的朝会似乎也不那么令人难熬了。

含元殿大朝标志着大唐的政治中心正式由太极宫移至蓬莱宫。

大明宫的建筑格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说中轴线上的三大殿。

首先是规制最高,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含元殿。含元殿的后面是宣政殿,规模较含元殿为小,是皇帝日常听政之处,因此大殿左右分别建有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史馆等中央官署房舍。再往后就是紫宸殿了,这里是李治在蓬莱宫的正寝,是日常活动之处。

三大殿的政治地位是由南向北依次降低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含元殿约等于客厅,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这是展示家里经济实力、威仪赫赫的地方。宣政殿相当于书房,对于居家上班的人来说,这就是办公室了。而紫宸殿实打实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能升堂入室跑到主人家卧室一定是关系不一般的人,(怎么说的这么别扭)。紫宸殿前面办公,后半部分用来休息,具有内宫性质,因此能来此议事的都是五品以上位置重要的官员,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被称为“入阁”,朝参时也不摆仪仗,君臣之间较为随意,有什么大政方针大可以现在这里小范围的讨论好,君臣达成一致,再到大朝会上一宣布就完了,所以时人都已能入阁为荣。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李治和武皇后搬离太极宫之后,李贤终于正式分门立户,入住他盼望了许久的沛王府。

当家做主啦!!

巳时,李贤便由太极宫武德殿出发,前往大明宫紫宸殿拜别李治和武皇后。回首望着曾居住过几年的殿宇,李贤心头生出一丝丝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向往与期望。揉揉脸,暗自提醒自己不要表现得喜气洋洋的……

出太极宫玄武门,顺便一句大唐这地界上,好像北宫门都叫玄武门,太极宫是,大明宫也是。他现在走出的这个太极宫玄武门就是当年李世民杀哥哥宰弟弟的地方。

阎立本已等候在玄武门外,不知道是不是李治觉得大明宫完工后阎立本太清闲,反正大手一挥,派他给李贤做长史了。

“当年朕九岁正准备开府,你们的祖母文德皇后病重,太宗皇帝留朕在宫中侍疾,朕衣不解带服侍了三月,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虽然时隔多年,母亲去世对李治的打击还没有完全消散,他难过地顿了顿,“太宗皇帝怜朕年幼,故而又让朕在宫中住了三年方才出宫开府。你如今正是朕当初的年纪,却父母双全,比朕幸福多了。”

儿子自立门户触动了李治敏感的心弦,感慨道。

武皇后坐在李治身边,神情复杂地看着二儿子,缓缓道:“六郎,从今后你便自己当家做主,不要因为没了你阿耶和我的管束就为所欲为,御史台里坐的可不都是闲人。还有,从今以后,你府中一应大小事务、上下人等跟你都脱不了干系,你不但自己要谨言慎行,也约束好你府中的人,不要因下人不检点受了牵连。”说到最后,语气可以称得上是严厉了。

李贤不是不知好歹的人,武皇后虽然疾言厉色,说的却都是金玉良言,这可以说是几年来,武皇后对自己表现出的最大关怀了,便恭恭敬敬叩首道:“儿臣谨遵教诲。”

李治看了武皇后一眼,转头对阎立本道:“阿贤年轻,易为人所蒙蔽,你身为沛王府长史,务必多用用心,替他把把关,若有什么不妥的人或事,及早进言,要是阿贤不听劝告,”说到这儿,李治意味深长地瞟了儿子一眼,才续道:“你及早禀告朕与皇后,莫等到兜不住弄得沸反盈天,没法收拾,朕就只好治你二人的罪了。”

“臣遵命,”轮到阎立本跪下表决心了,说话之前先小捧一下李贤,“沛王纯孝,必定谨遵圣人教诲,臣从旁协助,不令沛王为奸佞小人所哄骗蒙蔽。”

“就是这个意思。”李治对师徒二人的表现表示满意,道:“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难的是怎么知道谁是贤臣谁是小人,一件事谁说得有理,你,要教会沛王分辨。”

“是。”阎立本恭敬道。

“阿耶、阿娘说的一定是对的,儿子若有拿不定主意的疑难事,就进宫请教您二位。”

“在哪儿学得油腔滑调。”李治笑骂一句,道:“你五哥还在东宫等着你,赶快去跟你告辞去吧。”

东宫里,李弘闷闷不乐地坐着。阿贤今天就要出宫了。回忆从前,自己和这个弟弟似乎从来还没有分开过,一起游戏一起读书,一起骑马习武,甚至晨昏定省也是结伴一道走,记得自己那次生病把他吓得不轻……唉,从小一处长大的兄弟就要有各自的生活了,日后会不会……想到这里,一股寒意自心底升起,不会的,不会的,李弘握紧拳头,阿贤不是那样的人,自己也不是!

宦官通报沛王和阎尚书到了,李弘抬起眼睛,“快请。”

“以后沛王来,不用这么麻烦通报,直接请进来。”李弘吩咐身边人道。

“那怎么成啊。”李贤忙道。

“怎么不成,以前不都是这样吗。”李弘拉着他往殿内走。

“以前那不是弟弟我不懂事嘛。”

闻言,李弘停住脚步,转过身望着他,“人若能一直是小孩子该多好,你我每天一到读书习武,当初有时候觉得累还想偷懒,现在回想,只觉得岁月静好,恨不能永远停在那一刻。”

李贤被他拉得站住了脚,奇怪地回看着他,“五哥今儿是怎么了?善感起来了?”

“没什么,”李弘赧然一笑,道:“只是想着今天是你出去,过一段阿显也要开府了,往日兄弟们一处热热闹闹,以后各自成家,再不能像原来那样了。”

李贤顿了顿,笑道:“那不是还有八郎呢嘛,再说,等五哥娶妻生子,就又是热热闹闹一家子人了。”

李弘气恼地瞪着李贤,“你个没心没肺的!”

“太子息怒,”李贤笑嘻嘻凑到他耳边,小声道:“五哥要往好处想嘛,阿耶阿娘该给你相看太子妃了,弟弟我住在外面,消息到底比宫里灵通一些,不说姑娘,他家里有没有什么不着调的亲戚总能帮着打听打听不是。”

李弘更加无语,瞪了他半晌才悻悻道:“你虽有俸禄,出去之后不比宫里住着,想要什么不方便跟阿耶阿娘说,私下告我一声。”

“还是五哥向着我。”李治感动到道。

李弘不理他,转头对阎立本道:“阿贤年幼,阎尚书费心……”

“哦哦哦,五哥,我们可是刚从紫宸殿出来。”李贤举手投降。大哥~~不算芯子,就是这壳子,你也只大不到两岁好吧,于是李贤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

“好吧,该说的阿耶阿娘都说过了。”李弘好脾气地笑笑,“不要搬出去就心野,阿耶阿娘都在宫里,常回来尽尽孝心。啊!~”

这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的问题,中国人安土重迁,一般不离本乡本土,聚族而居,父母在,儿子一般不分家,孝道贯彻执行比较到位。如果因为经商或者宦游,因为距离原因不能承欢膝下,大家也都能理解。

不过李贤的情况与上面两种都不相同,首先,他开府居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晨昏定省,但是他又住在京城,说起来离父母不远。真是个尴尬的距离。如果有人想把治他的罪,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不孝可是十恶之一。

李弘只是随口这么说,还是有什么缘故,有什么深意?

李贤看向李弘,李弘回望着他。旁边是看着兄弟二人打眉眼官司的阎立本。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