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 63 章

“咱们把这块地翻一翻,明年春天种点粮食蔬菜什么的。”李贤等不及擦干头发,就带着薛顗、安成准备出门了,刚才他在府衙里发现一块空地,因而有此一说。

“你会?”薛顗嘲笑道。

“不会就学啊。”李贤笑着回嘴道,又问安成:“你懂不懂种地的事?”

安成摇头,老老实实道:“不懂。”

“这样,叫人钉几个木头箱子,里面装上土,找个暖和一点的屋子,把咱们带来的菠棱菜种子种上。”

“这倒是了。”薛顗爽快地答应了一声。

菠棱菜就是菠菜,太宗朝才从西域传过来,此时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种植,属于只有上层人士才能品尝到的美味。吃涮锅的时候,把洗好的菠棱菜扔进去略微一涮……只要想一想,薛顗口腔里的唾液就控制不住地旺盛分泌。

三人说笑着来到外面,见街上零零落落有些往来的行人,大多数人的衣着比起长安百姓来朴实很多。他们打量着路人,路人们少见这样衣着华丽的贵人,也围观他们,人群越聚越多,李贤两辈子第一次有了当明星的错觉。

“你说咱们在雍县盘下个铺子怎么样?”李贤一边打量着街景,一边闲闲说道。

薛顗在京城就听李贤提起过想开铺子的事,认真想了想,道:“倒也不是不行,只是雍县巴掌大,人口不多,富人更少,开了铺子卖什么东西?卖给谁呢?依我看,倒不如置几亩地来的妥当。”

“买田当然也得买,不过我还是觉得开铺子利润更大。安成,你在西市出入的多,对此有什么看法么?”

“草民之前没注意过这些事……”安成嗫嚅着抱歉道。

这可真是大实话,李贤失笑,“是我问错人了。哦,对了,以后日常相处你别一口一个草民的听着别扭。”

“草民不敢。”安成诚惶诚恐道。

你不能指望唐朝土生土长安成莫名其妙地生出平等思想来,薛顗伸手拍拍安成的肩膀,宽慰他道:“你先前没和咱们来往过,以后就知道了,只要把该做的事做好,沛王再和气不过的。”

“来之前不是说让你开间医馆吗,这几日没事的时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若有,或租或买赶紧开起来。还一个,我突然想起来你在我府里有没有看见什么不常见的验方,若是有,趁龙门的石窟还没完工,叫匠人刻上去也是件功德。这件事也交给你,写清楚病症和对应的用药。”

说到治病、用药的话题,安成就不复之前的局促了,从容道:“草——呃,我在王府真的见过一些药方,从医理看只要对症便可药到病除。”

“从医理看?这么说你并无把握?”李贤思索道:“药方宁可保守些也不要冒险,不行看看有没有同样症状的牲畜,牲畜吃了没事,再考虑给人用。”

这叫做动物实验,知不知道。虽然限于条件没法弄几只小白鼠,只能搞点低配版的,但也聊胜于无了。

薛顗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安成倒是有点内行看门道,理解李贤的意思——是药三分毒,先用家畜试试免得酿出大祸。

见安成理解,李贤才又笑道:“好吧,咱们先开家医馆,别的等等以后再说。今天回去你就想想需要些什么,开了单子来。”

第二天,路司户先找上李贤,期期艾艾地解释一番,奉上账册,李贤抬手翻了翻,笑了。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一个人也差不多,从呱呱落地时的娇弱幼儿,经历精力充沛的少年,年富力强的青年,不屈不挠的壮年,负重前行的中年直到百病丛生的老年,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秦朝、隋朝那种二世而亡的不算。

大唐建立到现在是四十八年,如果四舍五入地算,正好占大唐大约三百年国运的六分之一,过了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即将迎来百花齐放的盛世,这一切都是唐帝国从上到下努力奋斗来的。

说这么多,其实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在这样一个昂扬奋发的时代,当官的贪、墨点小钱不奇怪,但要说一个州郡能出一堆和珅,还是那种明知道要查,补也补不上的,倒也不至于。

一成的回扣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李贤估计多数人就是超也超不了多少,还有两天时间做缓冲,哪怕拆东墙补西墙,也就差不多了。水至清则无鱼,这又不是政务透明的法治时代,既然怎么都免不了,还不如让他们之前的油水过了明路,欠着自己的人情,大家才好绑到一根绳上嘛。

想不到我也有堕落到如此地步的一天。李贤仰天长叹。

有路司户的榜样,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地来自首,具体情况和李贤估计的差不多,除了司兵、司仓两参军贪的出了格子,被他就地免了职,倒是长史季夏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让薛顗很是惊讶,“想不到世上竟然真有如此清廉的人,阿贤,这个人咱们可得留下。千万不能让王科给带走了。”

按规矩,州县的僚属是可以和长官一起调任的,故而薛顗有此一说。

“你放心,就算他想跟着走,王科也不一定要他。”李贤哂笑一声道。

“嗯?”薛顗愣了一下,“明白了。这个季夏新要么性格孤介,要么另有所求,反正王科没必要弄个‘御史’在身边,贪都胆战心惊的。”

“这就奇怪了,季夏新自己洁身自好,按说这样的人应该眼里容不下沙子,听见查账该检举别人吧,可他并没有这么做。”李贤若有所思道。

“也许他傻吧。”

“你才傻!”李贤笑骂一句,“注意一下他吧,看看他和别人关系处的怎么样。”

交接完毕,王科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带着人上路去往蜀中,这次轮到李贤带着人在府衙门外送行。

转回头,正好趁着大家都在,李贤顺便把众人召集到大堂,布置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唐朝当然也不例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一季都有要辛苦忙碌的农活,相对来说,冬季是最轻松的几个月。但要注意,这轻松也只是相对的,不用顶着大太阳挥汗如雨,不用争分夺秒跟老天爷抢时间而已,并不是说可以躺到床上吃好喝好,什么都不用管。

各级官府工作量变化的季节性没那么强,甚至初冬时节还更忙一点,因为要组织人手开渠挖沟、疏通水道,为明春新一轮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第一次负责这种公共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李贤是很谨慎的,如果这次办砸了,不仅是交点学费那么简单,所有属下都会小瞧他,以后被坑蒙拐骗也就在所难免了。查账是第一把火,接下来就要把第二把火烧好、烧旺才行。

要是在一千年后,进行基础建设的程序大约是先立项审批,再筹集资金,然后才能说到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但现在是一千年前的大唐帝国。这里要向大家强调一下,在大唐王朝前期,普通民众需要向政府承担的几项义务,这就是我们在中学都学过的,大名鼎鼎的租庸调制。“租”和“庸”先不管,这里的“调”指的就是徭役,丁男每人每年服役二十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三尺,为庸。换句话说,疏浚水道这种工程项目,州府完全不用花钱,甚至连劳工的饭都不用管,服徭役的男丁们需自备粮食于约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干活。

真是不仁道呀不仁道。

连李贤这个统治阶级都觉得过分,亲自上工地干活的人就更不愿意了,于是逃避徭役成了官府和壮丁之间每年都要玩的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没有做过亲民官的李贤,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十足的把握,思来想去还是先问问季夏新,看他怎么说。

季夏新这人吧,李贤已经见过他好几面,愣是没看出来他的年纪,不知道是不是有胡人的血统,反正如果把颔下的山羊胡换一下,换成嘴唇上的两撇,就完全是黑桃K的原型霍吉尔了。

请坐、奉茶,上下级之间没必要兜圈子费口舌,李贤便直奔主题,问:“季长史在歧州几年了?往年服徭役缺员多吗?不愿服役者纳绢代役,可收的上来?”

季夏新想了想道:“卑职是麟德元年自河东闻喜县令调任歧州,至于逃避徭役,各地皆然,非咱们歧州一处如此。”

李贤点点头表示明白,道:“本王初来此地,总得心中有数方好,至于缺员多少,季长史无需顾虑,只管明说就是。”

“歧州紧邻长安,有些人不能在长安买田置业,退而求其次,便选在歧州。”季夏新斟酌着说道。

“哦~~”李贤语调一波三折,意味悠长。

此时的税收制度还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人头税,所谓均田制,就是政府规定男丁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口分田在丁男死后归还官府。

既然拿了官府的地,自然就该尽义务,所以不论贫富,一律都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均田制是在北魏初期制定的,当时北方经过两百多年的大乱,一部分人死于战乱,一部分人迁徙到南方,总之大量的田地荒芜,所以政府有足够的土地分给相对较少的人民。现在的情况是大唐建立都四十八年年了,近五十年的太平盛世,两代人都过去了,这又不是把计划生育当基本国策的时代,人口繁衍,官府哪儿还有那么多地给新增加的人口分,加上土地兼并,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百姓开始逃避徭役赋税。

平头百姓难和官府对抗,所以说抗、税也好逃役也罢,除非他背井离乡,让官府找不到人,不然凭他自己的本事是逃也逃不了,抗也抗不过。

但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逃亡这种事目前即使有也屈指可数,可以忽略不计,李贤思考过其中的原因,第一,现在还没到王朝气数将尽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时候,新增人口拿不到足额的土地,部分还是有可能的,第二,土地兼并也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不至于一家子都背井离乡。

所以普遍的做法是到世家大族去做个佃户。

有官爵的贵族根据爵位、品级不同,有一顷至上百顷的永业田,在职期间还有数量不等的职分田——这些田肯定不可能是官老爷们自己去耕种的,如此一来,就有了佃农这个职业需求。

大家别忘了,此时收的是人头税,别管一个人名下的土地有多少,反正他家几口人就收几口人的税,像李贤这种爵位高的,甚至连收都不用收,免税!至于一个有官爵的人,名下免税的土地是否符合官方规定,一般来说是没有人敢严格地查对的。

在这些庄园里工作的佃农只需对直属庄园主负责,而不必承担对国家的义务。

于是乎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想象,许多有土农民宁愿拿着自己的土地,连人带地一起挂靠在大族名下,原因无他,当官的收的比官府少。老百姓得了轻松,官员们得了实惠,只有官府得了吃亏。

作为带过红领巾,别过团徽的接班人,李贤对这种损公肥私的蛀虫行为十分,呃,至少在精神层面是十分不齿的,恨恨地想,天子脚下不远的地方你们倒敢明目张胆地做手脚了!同时,心里又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五十步地犯过罪。

歧州地临京畿,相对偏远的地方,有更多的豪门庄园,也就是说有更多的逃避徭役的丁男隐藏在达官贵族的遮掩之下。

接下来的工作不好开展啊。李贤心里不禁哀叹你们这些王公贵族能不能有点“歧州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精神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