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 78 章

发生了什么事?所有人都看向满头大汗地跑进来喊了一嗓子的内侍。

“洛州长史狄仁杰来报,南北两市发现飞书。”内侍尖锐的嗓音回荡在大殿之内,所有人都停止了一切动作,目光聚焦在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宦官身上。

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是洛州牧,目前由冀王李旭轮遥领,实际政务则由长史也就是狄仁杰处理。而所谓飞书约等于公开发表的匿名信。

小朋友在墙上写:“XX大坏蛋。”或者用网名发帖子,严格说也是匿名信,所以重点不在于匿不匿名,而在于写得内容。

能让首都领导人着慌的飞书,肯定不会写鸡毛蒜皮的事。一般来说做飞书的原因不外乎攻讦恐吓他人,再不然就是有怨望诽谤他人或者朝廷。所以自汉代以来,投书罪便属“重辟”之列,为此被处死连坐的人不胜枚举。

“飞书上写了什么?”李治努力让自己的声线和平时一样,但效果不大好。

内侍偷眼看了看帝后和太子的脸色,打了个哆嗦这才艰难道:“飞书上说,说‘太子暗弱,不堪承继大统。诸王之中唯英王貌类太宗’。”

仿佛一股寒流席卷整个大殿,这下打哆嗦的人不止内侍一个了。“叮当”一声,李弘手里的银箸掉到了地上,太子妃裴氏深吸一口气稳定住情绪,在桌案下轻轻握住丈夫的手。李贤和薛顗对谁一眼,又各自撇开目光。李旭轮低头研究面前金盘上的鸳鸯莲瓣花纹,努力让自己发生神奇的分子反应,变成透明人。即便是平时略有些骄纵的李令月,也乖巧地闭上了嘴。

此时唯有皮糙肉厚,对周遭环境极度不敏感的李脩瑀对此毫不在意,抬头看了一圈,大喇喇道:“‘英王貌类太宗’之类的话不算早就传遍洛阳城了,怎么现在又出个飞书?”说到这儿,恍然大悟,探过身对坐在他斜上方的李显道:“不会是觉得被太子大婚掩了风头,所以特特又用飞书提醒大家一遍吧。”

李显正有火发不出来,闻言直跳起来:“你什么意思?莫不是指这飞书是我弄出来的?!”

“是不是你不知道,反正飞书里只说了你一个人的好话。”

从李显的角度来看,李脩瑀从表情到语气无一不欠揍,于是撸着袖子就往李脩瑀跟前走。李脩瑀也不知是胆大还是愚蠢,在人家爸妈面前居然不甘示弱,不仅是撸袖子那么简单,干脆解开外袍的腰带,准备脱了衣服大战一场。

当然不能让他俩真打起来,地下站的伺候的宦官们不敢妄动,只好由李弘带着几个弟弟亲自出手,太子和李旭轮拽住李显,李贤和薛顗则把武力值更高的李脩瑀按在桌案后面,不让他站起来。

“啪!”的一声重响,李治忍无可忍地把酒盏顿在桌案上。“你俩——”李治指着处在吵吵嚷嚷、推推搡搡中心的两个肇事者,喉头一团抑郁难出的气,堵得他胸口都要炸开了。

“好了。飞书而已,”沉着的女声带有不怒自威的气势,“背后主使者是谁,目的是什么,全都不知道,你们自己反倒先乱起来了。既然事情出在洛阳,叫洛州长史来查就是了,等水落石出自然什么都清楚,滕王世子,你这么急急忙忙跳起来是怎么回事?”

刚才还在嚣张的李脩瑀立刻偃旗息鼓,因为他总不能跟人家亲妈说我看你儿子不顺眼,没事就想打他玩吧。

李显得意洋洋地瞟着李脩瑀,准备往武皇后的怒火上再加把油,然而还没等他想好怎么说才不至于把火引导自己身上,就听见——

“儿孙与父祖总有相似之处,专门把七郎拎出来,倒像儿子几个没有与太宗相像之处了似得。”李贤平静地说道。

‘肖’:像,相似的意思,所谓‘不肖’也就是不像。‘不肖子孙’在任何时代的语境里,都是一句不折不扣的骂人话。飞书的内容在李贤的故意歪曲下,连李治带他们兄弟几个全都骂了进去。

严格来说,李贤的话根本不合逻辑,飞书只说说李显像太宗,并不能推断出别人不像太宗的结论,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几乎人人患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症,经历过残酷血腥的皇位争夺战的李治更是晚期患者。

不肖太宗!当年在他已经登上储君之位后都差点被废掉,究其原因,也不过是父亲觉得他荏弱,不肖自己而已。

更有甚者,即使李治也不得不承认几个儿子里面英王李显是最不成器的,为什么飞书里偏偏只说他像太宗?再结合自己日益衰败的身体,越发显得写飞书之人其心可诛。

“宣狄仁杰!”

狄仁杰在后世的名声可比唐高宗大多了,以他为主人公的文学影视作品,不仅有晚晴长篇公案小说《狄公案》,更有占据收视排行榜前列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甚至剧中狄仁杰的口头禅“元芳,你怎么看”都一度成为网络热梗。

然而此时的狄公还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体格强壮但绝不是圆滚滚的,目光坚毅,总之给人一种很可靠的感觉。他科举出身,已经出任过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等职,后经阎立本推荐,出任洛州长史。

“狄卿,怎么回事?飞书是什么时候、在哪儿发现的?”李治克制着怒气问。

“回陛下,今早南北二市各有数十商户来洛州府衙,说今早开门时发现贴在门上的飞书,因粘贴极紧,臣所见拿到府衙的全部都被撕坏,因此急派差役赶去,将没有撕下的飞书连同门板一起送到府衙。”狄仁杰躬身答道。

言外之意是没看见贴飞书的人,也没有其它线索。

这要是放在天眼系统的时代还能叫个事吗!

“哦?可有什么发现?”

“臣询问两市执金吾,皆言昨晚无人犯夜,查看周围坊墙,也无攀爬损坏痕迹,嫌犯昨夜当宿于坊内。另发现麻鞋足印一枚,因草文较寻常草鞋更为紧密结实,推断应为水生蒲草所制,据臣所知,这种蒲草洛州本地只有龙门一带伊河两岸生长。”

“飞书呢?”武皇后问道:“可否从字体查找出写字的人?”

“飞书为活版印刷……”

“活版?”李治和武皇后来了个男女声二重唱。

大殿上所有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带着疑问向李贤投射过来。

“不可能!”说话的是李弘。“阿贤回来不过数日,这谣言几个月前就传开了。”

刚才因李显和李脩瑀打架岔过去的话,再一次浮现在李治不甚清明的大脑,“这谣言几个月前就出了?为什么不上报!?”李治严厉地问。

“臣当时就已上报刑部。”狄仁杰平静道。

这次李治的目光转向的是武皇后。

“刑部是说了来着。”武皇后淡淡笑道:“妾身心中觉得谣言嘛,传上几天人们就淡忘了,朝廷既不能把说过的人都抓起来,又不能公开批驳——不然倒把好不容易冷下去的事又翻出来了——既然如此,妾身何必再用它搅扰陛下,您说是吧。”

“冷下去?所以又出了飞书!”李治冷冷道,又转而问狄仁杰,“出了谣言,刑部不管洛州府就没继续追查?”

“查了,”狄仁杰抬眼看了看李治,“臣查到的是,这谣言最初是由正谏大夫明崇俨所说。关于这一点,臣之后也上报刑部了。”

京官难为,洛阳城里遍地都是有品级带爵位的,《礼记》有言,叫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京畿政府办案受到极大的牵制,尤其涉及到官员时,往往就需要上报刑部,再由刑部出面拿人。

一个飞书案,把李治现有的四个嫡子全牵扯进去了。飞书里褒扬李显,贬抑李弘,这些内容由曾做过李旭轮冀王府文学的明崇俨原创,而印刷方式则采用了李贤发明的,再由身为洛州牧的李旭轮的手下长史上报朝廷。

“查!给朕狠狠地查!!”李治喘着粗气道:“去!狄仁杰,你立刻拿朕的手谕拘捕明崇俨!你们几个,”手指向下一划拉,把四个儿子全包括进去,“都老老实实在府里待着,一步不需出府。阿贤,等到水落石出再去歧州!”

因为涉及的人员档次太高,李治亲自客串主审官,带着洛州、刑部、还有大理寺的官员审问明崇俨。因怕他歪曲事实而诬陷了某位皇子,所以从李弘到李旭轮,兄弟四人列席旁听。

明崇俨出道太晚,李贤这还是头一次见到本尊。见他三十多岁,长得倒也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并没有想象中神棍气质。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是一场长时间斗智斗勇的拉锯战,没想到明崇俨似乎早有意料,一听狄仁杰问他流言的,便毫不犹豫风度翩翩地承认了。

“五月中,有天晚上臣在家中槐树下睡着做了一个梦,梦见羽衣仙人携臣泛舟海上,忽逢一位身着冕旒的君王骑鲸而来,仙人与臣叩拜,并告诉臣那位君王乃是太宗文皇帝。”

李贤拼尽毕生涵养,才把冲到嘴边的“放屁!”二字吞了下去。再看其他人,却是各个信服、羡慕加膜拜。是的,此时世人对世界的看法,与科学昌明时代的人们是完全不相同的,他们是打心眼里相信神佛鬼魅的存在,相信自然现象预示着人间祸乱兴衰,就像他相信地球是圆的一样。

至于梦,在时人看来就更是一种隐喻的征兆,因此解梦成了卜卦的重要分支,不但说的人言之凿凿,听的人更是理所当然,没人觉得这是在痴人说梦。李治动了动嘴,看表情很想问问明崇俨,太宗看上去怎么样,说了些什么,有没有问自己,他有没有向太宗汇报自己将天下治理的很好之类的。

李贤真希望他爹能问一问,他敢保证,明崇俨嘴里的太宗和李治心中的父皇一定不一样。

一边想着,李贤一边抬起目光盯着明崇俨,猜测他接下来会说些什么,会不会说是太宗皇帝说英王类己,或者太子不堪大任的。但明崇俨十分聪明,并不想旁逸斜出,在其他话题上纠缠,而是轻描淡写道:“臣醒后曾与家人说起此事,也说过英王貌类太宗。”

作为一个品级不算高的中层官员,明崇俨面对审问不卑不亢,确实有一派仙风道骨的安然。

“这么说飞书也是你让人写的了?”狄仁杰接续追问。

“不是!”明崇俨立刻否认道:“我只对家人说过那句话,或许是无意中流传出去。至于飞书,实不知情!”

“你说你不知情,有什么证据?”刑部尚书厉声道。

李贤心说这人一看就是外行,‘谁主张谁举证’的道理都不懂,你现在应该让他拿出见神仙见太宗的证据才对啊亲!

果然,明崇俨立刻道:“难道诸位能拿出与飞书无关的证据?卑职有幸常为圣人医治风疾,不缺面圣的机会,若要扰动国本,大可直接说与圣人,何必舍近求远……”

不等他说完,狄仁杰就打断他问道:“听说明正谏每常谒见辄假以神道褒贬得失,不知之前是否也有所奇遇?”

问道点子上了。要说专业素质还得人家狄公出手。

明崇俨扬头微笑,又带着点矜持道:“先父早年曾任安喜令,县中有能召鬼神者,因属下与之投缘,便将奇术尽传与我,圣人也曾多次验看。”

“这么说明正谏常有神遇,那么自五月之后可曾再遇神仙?”

“前几日因月色皎皎可爱,方与回元观润清道长同游月宫。”明崇俨掩饰不住的志得意满。

李贤在心里比了个“耶”。

不等狄仁杰请示,李治先发话,“宣润清道长!”

聪明人之间甚至不用冒险提前沟通,仅凭所知道的一点并不全面的信息,为了达到不完全一致目标,就能临场发挥,默契配合,将敌人一步一步引入预先设置好的圈套之中。

借着擦汗的动作,李贤将提起的嘴角掩饰在宽大的袍袖之后。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