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许多人说她有眼无珠,错过了赵清和这么好的儿夫郎人选,如今赵清和离开她家赵林是过得越来越好了,冯桂花不以为然。
一个小哥儿抛头露面做生意,每天和不少汉子打交道,像什么样子!
反正冯桂花对赵清和是喜欢不起来,赵清和的日子过得再好,她也不会同意他和她家赵林在一起的。
因为她家名声在外,冯桂花托媒婆找了许久,甚至不惜将彩礼提高到十五两银子,终于有人动心想和她家结亲。
冯桂花之前在镇上远远见过那姑娘一面,姑娘姓田,长得明艳大气,见人就笑三分,听说性格也好,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父亲在镇上开了一间小粮铺,只是因为她父亲外出收粮时牛车翻进沟里摔断了腰瘫在床上,姑娘原本说好要定亲的人家便反悔不愿意下聘了,所以姑娘知道她家赵林也在说亲后,一气之下主动找到媒人提出见面的要求。
冯桂花夫妻二人当即带着儿子去姑娘家里同女方父母见了一面。赵林和这位田姑娘的八字显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快两人在双方父母的促成下定了亲,也敲定了婚期——婚期定在明年开春三月份。
冯桂花得意极了,见人就夸她那位准儿媳妇,还说未来亲家仗义,两个孩子刚定完亲就让她儿子赵林去粮铺做工,每月两贯的工钱,吃住都在粮铺里。
更让冯桂花高兴的是赵林的亲事刚敲定没多久,就有媒人去她家里给她家甜哥儿提亲——男方是在镇上做米面生意的,姓许,家里有五间米面铺子,今年二十四岁,长得俊朗,之前成过一次亲,上一位夫人体弱多病成亲三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便在两年前撒手人寰,对方想娶甜哥儿当续弦。
冯桂花忽略了对方比甜哥儿大八岁的事实,简单打听了对方的品行便答应了媒人。
等到甜哥儿得知此事时,他娘早已经和媒人敲定了下聘礼的日期,只等着三天以后男方前来下聘,任由他再反对此事也没有用。
男方下聘那天骑着高头大马,身后是用马车拉的一车又一车聘礼,引得不少村民们围观。
“天爷啊,这冯桂花一家是走了什么大运了!居然给儿子和小哥儿找得都是镇上的人家!”
“谁知道之前还以为她家要彻底败了呢,没想到转眼间峰回路转,她家没败下去,如今彻底抖起来了。”
“真是让人想不到啊。”
“这是镇上哪户人家?下聘礼的手笔这么大,我数了数,拉聘礼的马车就有十辆。”
“……”
姓许的汉子带着聘礼进村时,方棋四人正坐在铺子里说话,赵泽才一眼看到骑马的人,眉头不由紧皱,“这个人就是甜哥儿的订亲对象吗?”
“怎么?你认识他?”
“嗯,听过他的一些事情。”
方棋和赵清和的好奇心被成功钓了起来,“什么事情?”
“……房事……”
方棋和赵清和顿时脸皮爆红,方棋毫不客气给了赵泽一拳,“你说什么呢?不要脸!”
赵泽无辜地捂着胳膊,看到方棋的反应又不由笑了起来,“我之前也是听认识的人说起过他,说他在房事上有些癖好。”
“他上一任夫人身体确实不好,但是很多人怀疑他上一任夫人早早离世也和他房事上那些折腾人的癖好有关系。”
方棋和赵清和不由担心起甜哥儿,“那甜哥儿……你要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冯桂花?”
赵泽犹豫片刻,点了点头,“说吧,等到那人下完聘礼离开以后,我就去找桂花姨,把这件事情告诉她。”
赵泽没有等到下聘礼的那个人离开,便见到了特意跑来买米酒的桂花姨。
“赵泽,你帮桂花姨拿一坛米酒,我拿回家招待许少爷。”
“哎呀,阿林和甜哥儿的亲事都有着落了,我这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儿女都是父母的债呀。”
“我家阿林找的那个姑娘人又漂亮嘴也甜,还能给我家阿林在他店里安排活,打灯笼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好儿媳妇。”
“这个许少爷家里开了好几个米面铺子,我家甜哥儿嫁过去是吃喝不愁,许少爷还说想今年年底就把我家甜哥儿娶回家呢,”
“这下好了,让村里那些乱嚼舌根的长舌妇眼红去吧。儿女的亲事就应该多挑挑,多看看,可不能吊死在一个人身上。”
方棋三人都觉得她话中有话,说的人不仅包括赵清和,而且还包括赵泽。
赵泽笑了笑,将他之前从镇上认识的人口中听到的消息告诉对方,“桂花姨,儿女的亲事确实应该多挑挑,多看看,我听说这位许少爷在房事上好像有些不良嗜好,我觉得……”
没等赵泽把话说完,冯桂花便开口打断了他,“哎呦,都是道听途说的事情,你怎么也能相信呢?你又没有亲眼看到。”
“我同媒人还有许少爷已经说好了,他们两个人的婚期就定在冬至那天。”
“冬至那天?那就不到两个月了,怎么赶的这么急。”
“许少爷中意我家甜哥儿,想迫不及待把我家甜哥儿娶回家当夫郎。”
冯桂花付过钱便提着酒坛走了,走之前还不忘“好心”劝赵清和趁着年龄还不算太大也赶紧找一个夫家,以免年纪大了没人要。
赵清和没有反应,他现在没有给自己找夫家的心思,他忙着赚钱盖青砖大房子呢。
进入九月份中旬,方棋家里的房子终于建造完成,李师傅转而带着人开始着手给清哥儿家里盖房子。
赵清和要盖的房子不像棋哥儿家里的房子那样复杂专门划分了几块区域,也不准备像棋哥儿家那样将主屋盖成两层,上面住人,下面是客厅和饭厅。
他打算将房子盖成前后两个院子,前院用来种菜养鸡,后院用来住人。
前院和后院并不是紧挨着的,中间会隔开一个十丈左右的狭长空间,小空间里面会有一口打水井和洗衣服的洗水池,平时晾晒衣服也会在这个小空间里进行。
前院靠近院墙的位置会盖两间用来放杂物和木柴的库房,一个鸡圈和一个牛棚,有人从大门进来后要从前院的石板路穿过菜地和小空间才能进入后院,经过后院的拱门后要再绕过影壁墙才可以看到后院“回”字形的房子布局。
至于后院的房间数量,赵清和准备盖一间堂屋,三间主家住的房间,两间留着给客人的房间,一间书房,一间浴房和一间厨房,并且住人的房间也要像棋哥儿家那样铺上地龙。
赵清和还准备在后院正中间的位置种上一棵柿子树,在后院靠近厨房的位置挖了一个放粮食的地窖。
赵清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李师傅后,李师傅很快就按照他的描述画出一张草纸,赵清和又在上面添加了一些细节,便让李师傅带着人开始动工盖房子。
赵清和这段时间靠着卖酒和开包子铺攒了十二两银子,赵清和从中拿出了五两银子盖房子。
房子没盖好之前,他和弟弟还是住在棋哥儿家里。
……
方棋和赵泽家的新房在经过半个月的通风驱湿后,方棋四人从后院的竹楼搬进了新房。
搬新房那天,赵泽和方棋请了村里相熟的人家一起吃乔迁饭,在正午从竹楼搬进了新房。
“哎呦,这房子建起来肯定花了不少钱,你瞅瞅有一个院子里还挖了一条活水渠呢。”
“肯定的啊,你没看到地上铺的都是青石板吗?”
“他们哪来的钱盖这么好的房子?”
“赵泽之前不是说了嘛,他把县太爷赏给他的东西给卖了,卖的钱一部分拿来看病,大部分钱都投在这个房子里面了。”
“现在他家又有一个铺子,每天人来人往的,肯定也有不少进账。”
“他那间小铺子,都是附近村子的人去买东西,上哪赚这么多钱盖这么好的房子?”
“现在不止咱们附近这几个村子的人去村口那块地方买东西了,听说十里八村的人家都听到这边可以赶集,都为了省脚程跑到这边来赶集。”
“他家也不光铺子赚钱,每天还收十文钱摊位费,你不是也看到了,现在去他那块地摆摊的人不下三十家。一家每天拿十文钱,三十家就是三百文钱,一个月下来就能光摊位费,赵泽就能收将近一两银子。”
“啧啧啧……”
“怎么什么好事都让他给摊上了。”
“再眼馋也没用,咱们还能进来逛逛,吃顿乔迁饭,你就知足吧。想想赵山他们,把一个秀才赶出了家门,断绝了关系,现在看到赵泽赚了大钱,盖了这么好的青砖大瓦房,结果呢?钱没他们的份,房子也只能在外面看着眼红,乔迁饭也没请他们吃一口,以后都要老死不相往来了。”
“哈哈,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平衡多了。”
“可不是嘛,现在我都能想到赵老婆子那张气疯的脸了,想想就让人解气。”
几人正说着,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道声音,“赵秀才,不介意我和县太爷不请自来吃你家一顿乔迁饭吧?”
众人闻声扭头看向门口,意外看到隔壁村王地主家的大儿子和一个脸生的青年锦衣男子正站在门口和赵泽说话,二人身后的两个仆人手里都提着礼品。
县太爷?
县太爷来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