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许多人都说赵泽这招可真够狠的,三言两语就能让那群找茬的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还和亲戚的关系恶化了。
但是不管村里人如何评价赵泽,赵泽做出的决定不会因为村民们的几句话而改变。
其他人觉得赵泽狠心,方棋三人并不觉得,赵文和甚至觉得赵秀才好聪明,特别厉害!
“赵秀才,你太厉害了!你明明什么都没做就出了气。”
“所以以后你遇到麻烦事的时候不要冲动行事,多用用你的小脑袋瓜。” 赵泽伸手点了点文和的脑门。
“赵秀才说得对,文和你要记着这句话。” 赵清和不希望弟弟变成一个冲动行事的人。
“我知道了,哥哥。”
“对了。”看到清哥儿,赵泽想起来一件事情,“忘记和你说了。刚才来登记做工的人中有赵林,我把他的名字给记下来了。”
“赵秀才,我和他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既然决定和赵林一刀两断,赵清和就不会再回头,“咱们都是同一个村的人,你在村里找人做工,他来登记名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嗯,我知道,不过还是要告诉你一声
……
不管村里的人如何评价赵泽的行为,赵泽找的那些做工的同村人中确实没有一个人适合那群闹事的人有亲戚关系。
赵泽在村里找了二十个干活好手,这二十人只花费两天的时间就将两亩地表面的杂草和碎石块清理干净。
赵泽买来土水泥,砖头和碎石块,让这二十人花费五天的时间将两亩地进行土地硬化,又让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在靠近村口的位置用砖头和木头盖上两间带小院的小铺子。
赵家村的村民路过村口时都可以看到那两亩地上的房子一天一个样,也可以看到方棋和赵清和每天在村口摆摊的场景。
村民们不禁感叹,如今 赵泽家的情况真的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那群找茬的人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将方棋和赵清和赶走,如今村口这块地也被赵泽买下来了。
等到墙壁上的泥浆干透,方棋和赵清和在铺子里用木炭去除屋内的水分,又通风了四五天的时间。
四五天后,方棋和赵清和便将他们卖酒的地方移到了三间铺子中的其中一间。
接着,赵泽在方棋和赵清和的酒铺子贴了一张另外一间铺子出租和摊位招租的消息。
赵家村的村民看完赵泽的一系列操作,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赵泽买下这块地并不仅仅是一时冲动,他原来是想用这块地钱生钱?!那两间房子也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做生意的!
贴上招租消息的第一天晚上,赵泽便见到了他的第一位租客—— 赵清和。
“什么?清哥儿,你准备租下一间铺子卖油馃子和包子?”方棋感觉脑袋懵懵的,他没听清哥儿说起过这件事情啊。
赵清和有些不好意思,“ 棋哥儿,你觉得我这个决定怎么样?我也是今天听你夸我调的包子馅味道好吃,我才突然想到了这个主意。”
“好啊!当然很棒啊! 清哥儿,我支持你!”
知道清哥儿的想法后,方棋第一个表示支持,接着赵文和也举双手赞同他哥哥开铺子卖包子。
赵泽拿出纸笔,对赵清和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开什么样的铺子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写契书吧。”
“由于你是第一位租客,我第一年只收你一半的租金,第二年照常收。铺子每个月的租金五百文钱,第一年你只需要每月给二百五十文的租金,清哥儿,你觉得这个优惠条件怎么样?”
赵清和重重地点了点头,“可以!”
赵泽挥笔写下两份契书,赵清和接过其中一个看了起来。方棋每天都会教他认字,他弟弟每天从赵秀才那里学了字转头也会教他,所以赵清和虽然不能完全认识契书上的字,但是也能看懂七七八八。
赵清和看了一遍后,在两份契书上按上自己的指印。赵泽也带两份契书上各签上一个他的名字。
赵清和的行动很快,第二天一大早带方棋的陪同下去镇上买了十斤肥瘦相间的猪肉,一口铁锅,一桶油,两个面盆和一个长案板桌,又从自家菜地里摘了菜。
方棋提供了两袋面粉,赵阿爷用他自己编的五层大大的竹蒸笼换免费喝一个月米酒。
在赵清和租铺子的第二天中午,赵家村的村民以及其他外村的人以外,发现米酒铺子旁边的那家铺子门口挂上了画有包子的木板,从里面不断传出香气。
有人闻着包子铺传来的扑鼻香气,没忍住,上前花两文钱买来一个肉包子,一口咬下去用料十足,香到要把舌头吞掉。
“这包子的味道真不错!”
可能两口将肉包子吃光,从怀里又掏出来六枚铜板,“老板,再来三个肉包子。”
有第一个尝试吃包子的人,就有第二个,有第二个买包子的人就有第三个人。
有好奇的赵家村人去包子铺瞅了一眼,发现里面张罗着卖包子收钱的人居然是他们村的赵文和,在案板旁忙着包包子的人是赵清和,方棋在一旁忙着炸油馃子。
“方棋,赵清和,你们两个人真是任何赚钱的机会都不肯放过啊,有了一个米酒铺子,现在又忙着卖包子,你们忙得过来吗?”
“有钱赚,有什么忙得过来忙不过来的。”再累也心甘情愿啊。
许多人都没想到在这里开铺子居然有人愿意花钱,有人注意到他们这家包子铺的生意非常火爆,问道:“ 赵清和,你们这边工作做的生意这么好,三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吧,你们有没有想过请人帮忙?”
赵清和手上动作一顿,接着又继续手上的动作不停,“之后可能会招人吧,目前没这个打算。”
那人笑眯眯地说道:“ 清哥儿,都是一个村的,你要是招人干活的话,记得考虑一下我,我干活挺麻利的。”
“行,婶子,我记住了。” 赵清和嘴上这样说,但心里却没有打算找这位婶子来店里做工。
发生过的事情,并不代表他已经忘了,他父母去世后,这位婶子可是编排他克亲的重要人物之一。
……
赵清和卖完包子和油馃子,收拾好铺子后去隔壁米酒铺子和棋哥儿一起卖米酒。
上午快下工的时间,李师傅找到了赵清和。
“让我帮忙准备中午的饭菜?我不行的,你们有二三十个人吃饭,我做不了这么多人的饭。”
“你也不用做复杂的饭菜,就是每天蒸一锅米饭搭配一两个菜,或者下一锅面条。之前你们附近几个村子也没有吃饭的铺子,我手底下那群人也不想在村民家里吃饭,他们每天都要跑到镇上去吃饭,特别不方便。”
“现在好了,你们村口有了铺子,你这里米面粮油什么都有,干脆包下我手底下那群人的午饭,我每天一人给你十文钱的饭钱。”
赵清和犹豫不决,“可是……我做的饭,你手底下那群人也不一定爱吃吧。”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你先做一天试试看。”
“好,我试试看。”
赵清和中午试着帮忙做了一次饭,李师傅手底下的人都很喜欢,于是赵清和又有了一项进项。
之后,李师傅手底下的人也会在早上或者歇工时来赵清和的铺子买包子和油馃子充饥,方棋提议他早上在铺子里煮一锅粥或者甜汤,已经卖包子了,再卖粥或者甜汤也费不了多少时间,反而又多了一个进项。
赵清和听取了棋哥儿的建议,有时候早上他会在铺子里卖黄米粥,有时候会卖醪糟糯米丸子汤,有了汤水搭配包子卖,赵清和铺子里的生意更好了。
***
或许是有米酒铺和包子铺打样,过了两天,又有第二位要在他们那块地上摆摊的人——是隔壁村的一位姓王的杀猪匠。
对方想先在他们那块地上支个摊子卖三五天的猪肉试试水,如果生意可以的话,他以后不用每天大老远地跑到镇上卖猪肉。
慢慢地,在他们那块地上摆摊卖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来他们赵家村村口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
人多了,方棋和赵清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天都有不少进项。
赵清和兜里有钱了,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每天乐呵呵的,精神焕发。
赵清和已经和李师傅说好了,李师傅他们帮赵秀才盖好房子便去帮他盖房子,他要盖砖瓦房。
以前他只想着把家里的房子盖成土屋子,那时候他连盖土屋子的钱都没有,现在想想,他当时为了能有个落脚的地方答应冯桂花带着弟弟搬到她家里简直是蠢到家了。
幸好当时棋哥儿拦下了他,清哥儿简直不敢想象他在赵林苏醒之后,面对赵林的失忆和冯桂花的翻脸不认账,会沦落到什么下场,那时的他只会在赵林的厌恶和冯桂花的讥讽以及全村人的冷嘲热讽中匆匆结束性命。
……
赵林和他形成鲜明对比,赵林自从醒过来后,性子也不像以前那么开朗,整天绷着脸,遇到人也不愿意多说话,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怵。
村里不少人在背后悄悄嚼舌根,都说赵清和是扫把星,谁和他在一起谁倒霉,可怎么赵清和和赵林分开以后,赵清和越来越好,赵林反倒变得没以前好了,以前他们两个人到底谁克谁啊?
我以为把这章已经存进后台了呢,没想到忘记存了[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第四十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