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鱼之乐

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汤冉冉已经人在京市。

前一晚,她在12306软件上候补了南城到京市的所有车次,订了两晚的酒店,凌晨收拾好了行李箱。

惴惴不安了一整夜。

终于,早上七点整,她收到了候补成功的短信,距发车时间还有6小时。

长舒一口气,汤冉冉才和宋舒说临时决定去京市玩几天,谎称到了之后那边有朋友接应,让二老不用担心,然后匆匆出了家门。

从南城到京市,高铁两个小时左右,中间只经停一站。

车厢里,乘客的说话声和手机的外放声此起彼伏,她戴着有线耳机,循环播放着一首陈奕迅的《好久不见》。

“我来到,你的城市……”

车窗外,玉米地和麦田急速后退,汤冉冉的心一路飞驰向前。

“走过你来时的路……”

京市,学生时代的江成川待了7年的城市,那张遗忘在时光里的明信片寄出的城市。

此刻,就在她的脚下。

下了高铁,汤冉冉换乘地铁先去酒店办了入住,刷房卡进房间,她感觉世界总算清净下来。

国庆出游高峰,各大交通枢纽和景区,人山人海,她仿佛是一路被拥着挤着到了京市。

因为是一个人旅游,出于交通和安全的考虑,汤冉冉住在了京市的繁华地段,一晚的房费要比平时贵了两倍多。

她有些疲惫地躺在酒店的软床上,一边休息一边刷着外卖软件,看了一圈下来,附近也没什么想吃的,想吃的配送距离又太远,不如直接出去找点东西吃。

进入十月,白天和夜晚的温差逐渐显现,汤冉冉出门前又套了一件牛仔外套,补了个口红。

晚上六点半,外面很热闹,双向车道上的私家车川流不息,街上年轻人的打扮也相当潮流。

京市的繁华程度让人炫目,完全符合汤冉冉的认知。

她在街角的一家烧饼铺停了下来,买了两个糖火烧,有点烫手,店家说是刚打出来的。

糖火烧的外皮酥脆,一口咬下去嘴角就沾了饼渣,接着第二口,麻酱的香浓和红糖的醇厚在嘴巴里充分咀嚼融合,汤冉冉在心里感叹:“碳水化合物实在美妙!”

就这么随走随吃,路过一个便利店,她又进去买了一罐北冰洋饮料,酸酸甜甜桔子味,连喝了几口,“嗝——”气儿还挺足。

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汤冉冉看时间不早了,就掉头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她在心里捋了一遍明天的行程,明天上午先去景山公园,下午去什刹海,晚上去三里屯转转。

因为是临时起意,一些需要提前预约的场馆,汤冉冉现在从手机上一查,已经显示约满的状态。

她倒也没觉得遗憾,毕竟还有的是时间,以后再找机会来就是了。

回酒店后,她换上睡衣,先和宋舒打了个视频电话报平安,然后用手机放着路上听的那首《好久不见》去洗漱。

睡觉前,她从行李箱拿出一个信封,信封里是那张明信片。

几周前,她把明信片从老房子的信报箱里拿回家,一直放在卧室的书桌抽屉里,又怕宋舒来她屋里找东西的时候无意看见,就找了个印着南城日报的信封装了起来。

汤冉冉倚在床上,只留了酒店床头的阅读灯,光线昏黄,照着明信片上的字迹有些斑驳。

右下角是落款时间,十年了,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间呢?

足够她念完大学,摆脱稚气,步入职场,成长为别人口中能扛版面的汤记者。

十年,又恍若一瞬,明信片上江成川写下的那个问题,在她这里依然有效。

汤冉冉用手指摩挲着纸面,不敢想它曾经承载了一份怎样的期待,又怎么落空,成为无望的等待。

好在时间总有安排,就像她没想过有一天会独自来到京市,但她就是来了。

关了阅读灯,视野里一片漆黑,她把明信片放在了枕头下面。

一夜无梦。

第二天一早,汤冉冉换了一身休闲运动装,扎了一个高马尾,背了一个白色帆布包。

明信片被重新放回信封,然后装进帆布包的内侧口袋里。

或许是因为国庆假期,酒店餐厅提供的早餐菜品相当丰富,而且极有京市特色。

汤冉冉要了一小份现做的炸酱面,又夹了一块驴打滚和豌豆黄,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天气晴好,阳光明亮,空气中浮动的尘埃若隐若现。

她慢悠悠地吃着早餐,大脑是放空的状态,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形单影只的意味。

炸酱面还剩一口的时候,汤冉冉觉得太咸吃不下了,喝了口热水顺顺嗓子,拿出手机搜索去景山公园的路线。

导航软件显示,先坐110路公交,再转109路,在神武门公交站下车。

下车后走个一百来米,汤冉冉就看到了景山公园的南门,售票处写着门票2元,刷身份证入园。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景山公园,是一处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宫苑园林。”

她此行的目的不是爬山,也就不着急往前赶路,跟在一个老年旅行团的队伍后面,还听了一耳朵讲解。

按照推荐的路线,从后山腰东侧上山,石阶相对平缓。山上树木葱郁,绿意盎然,越往上攀越有辽阔之感。

爬到山顶,汤冉冉深深吸气又吐气,感叹眼前的风光无限好。

“哎小姑娘,帮我们拍个照吧?”旅行团里的一对老两口轻轻拍了汤冉冉的肩膀一下。

“行,您们站过去吧。”汤冉冉接过手机,半蹲下来找角度。

老奶奶站得靠前一些,笑容灿烂,老爷爷两只手轻轻抚在她的肩头,目光柔和。

汤冉冉看着手机里的画面,嘴角上扬,“3——2——1,茄子!”她连拍了几张。

“要不先看看?”

“好好好,哎呦拍得真好!谢谢你啊,小姑娘。”老爷爷相当满意,来回滑动着相册的照片给老奶奶看,又问,“你是一个人出来玩啊?”

“对,趁假期出来逛逛。”

“年轻就是好啊,敢玩敢闯,有的是胆量和劲头。”老奶奶接了句话,眼神里充满了慈祥,仿佛从汤冉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的模样。

“哈哈,看您和爷爷一起出来旅游,肯定也很幸福!”

“那是,老伴老伴,老来相伴。”老奶奶一手挽上老爷爷的胳膊,另一只手亲昵地拉起汤冉冉的手腕,“小姑娘,你性格这么好,爷爷奶奶也祝你幸福!”

听到这句话,汤冉冉突然很想哭,或许是因为陌生人的真诚祝愿,或许是她真的希望那份属于她的幸福能快些降临。

不远处,旅行团的导游招呼着大家集合,汤冉冉和老两口道别,自己又留在山顶上吹了会风。

下山时,走西侧下山道,路过寿皇殿,然后从东门出园。

公园的拐角处,有一家文创店,装潢很新,显然不是十年老店。

汤冉冉走过去,撩开门帘一看,不大的店铺里挤满了挑选书签、冰箱贴、记事本的游客,她踮脚环视货架一圈,然后目标明确但脚步艰难地挪到摆放明信片的小角落。

明信片的样式五花八门,大概是集纳了京市各大景区的热销款,当然摆放数量最多的,是印有景山公园风景的一套明信片。

汤冉冉从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取出自己的那张明信片,看了一眼上面的图案,又看向货架上的明信片,她想找个看起来大差不差的。

就这张吧。

她从货架上抽出一张,印有景山公园的全景图,又拿近了和自己手上的比了比,然后拿着去了收银台。

“你好,女士,明信片需要给您邮寄吗?”

“哦不用了,谢谢。”

明信片上还没有写字,汤冉冉也还没有准备好。

付款后,她把两张明信片合在一起,装回信封,再次放进帆布包的内侧口袋。

走出店门后,汤冉冉又回头看了一眼,像是完成了一场神圣的秘密交接。

午饭是从路边的包子铺随便解决的,她心情有些说不上来的激动,吃不下东西。

然后坐上124路公交,继续她的京市漫游,目的地是什刹海。

什刹海不是海,而是一个大湖,大致由前海、后海、西海组成。

人群熙攘,汤冉冉沿着湖边走,湖面平静,湖水清澈,低头能看见一群群黑灰色的小鱼苗在水草里愉快穿游。

一时之间,她竟有些懂了庄子的话,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反正她现在是真的快乐。

走到银锭桥上,汤冉冉想起来拍了张风景照,然后发给了宋舒,“妈,什刹海打卡了。”完成每日的行踪汇报。

人在真正的美景面前,眼睛看还觉得不够,是想不起来拍照的。

京市的美,可以像大家闺秀,又可以像小家碧玉,不管哪一种,都美到了汤冉冉心坎里。

一直走到望海楼,汤冉冉感觉小腿酸胀,脚后跟痛,手机上显示今天的运动步数已经过万,胃里也有了饥饿感。

按照计划,她打车直奔三里屯,准备饱餐一顿。

黄昏时分,三里屯的热闹才刚刚开始,汤冉冉没有犹豫地进了一家烤鸭店,多亏来的路上提前线上取号,省去了排队。

她点了半只烤鸭,附送荷叶饼和酱料,荤素搭配,又点了拌豆苗和宫廷杏仁豆腐,营养健康。

透亮的鸭皮蘸上白砂糖,直白的甜,油脂的香,好吃到汤冉冉闭上眼睛细细品尝,不腻,完全吃不腻。

豆苗咀嚼清脆,杏仁豆腐入口爽滑,她相当佩服自己的点菜水平。

服务员一开始还担心这位客人一个人会拘束,频繁地过来给她添茶水,后来看她一个人吃得不亦乐乎,才放下心来。

临走时,服务员送给汤冉冉一份伴手礼,里面是几颗独立包装的冻干山楂球。

她含了一颗在嘴里,舌尖先感受到甜,然后是恰到好处的酸劲儿。

“我真的太喜欢京市了!”

汤冉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