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肯定是过敏……”安妮喃喃念到。
她异常的表现和喃喃自语引起了母亲的注意,梁艳看向她,问道:“墩儿,你在念念叨什么?过什么?”
安妮深吸一口气,在脑海中盘旋琢磨,要不要告诉她们,吴太妃的哥哥姐姐们可以是有遗传的食物过敏,才导致他们因为严重的过敏反应才早早夭折。
她知道,在营养学中,过敏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是,在古代医书中,是没有“过敏”这个概念的。
安妮不是读医学的,但她去医院看过过敏性鼻炎,西医的耳鼻喉医生告诉她,她的鼻炎在春天更加眼中,是因为她有轻微的花粉过敏,而春天花粉多,所以过敏现象更为严重,表现就是频繁的打喷嚏、流鼻涕。
可是她也去看了中医,中医大夫告诉她,传统上中医上没有过敏这个概念,老大夫把过她的脉,说是她有点肺气虚弱、卫表不固,给她开了一些益气固表的中成药。
吴太妃所列举的食物,都是坚果类,而坚果是引发食物过敏反应的主要食物种类。有个笑话说,一颗五仁月饼可以放倒一大半欧洲人,正是因为欧洲人中有很大比例存在坚果过敏。
可是,中国的饮食传统中一向没有过敏这个概念。如果有食物吃了不舒服,通常大家会觉得一定是我们吃得方式不对。
安妮大学室友爱吃芒果,每次吃芒果嘴唇麻,那就用牙啃。还有一位学员吃哈密瓜喉咙痛,齁嗓子,学员热情向她对剑,“那哈密瓜太甜了”!而安妮自己一喝咖啡拉肚子,每次吃多了要减重,就把咖啡当成通便利器。
一直到她学习了营养学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症状都是食物过敏。但是我们的习惯思维中,那些都不叫过敏!叫手麻、嘴麻、烧心、没煮好……难怪中国的过敏人口比例比欧洲低很多,原来那些过敏严重的早就被“淘汰”了……
安妮为难,既然没有过敏这个概念,自己该如何跟她们解释呢?她们一定会问自己,什么是过敏?自己为何会知道这种事情?
“母妃,母妃!看我拿了什么?是皇兄给我的!” 就在安妮在脑海中绞尽脑汁组织语言,试图思索如何解释过敏这件事的时候,宁王欢蹦乱跳地回到殿中。只见他一路小跑着,脚步轻快,手中高高举着一个巨大的桃子,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你去叨扰你皇兄了?” 吴太妃微微皱眉,看着他上蹿下跳没个正形的样子,佯装嗔怪道。
“回娘娘,是皇上知道今天您办夏宴,刚好下午肥州的刺史回京面圣,带回了当地刚出产的第一批桃子,让人送过来给各位贵宾添菜的。” 吴太妃身边的大太监刘公公弓着身子,毕恭毕敬地回话道,说着还用手指了指身后小太监抬着的大大的果盒子,“您看这些果子如何处置?”
吴太妃轻轻瞥了一眼,漫不经心地说道:“给各家的世妇们分一分吧,这次宴席也没让她们吃好,你代哀家安抚一下。”
刘公公连忙点头应道:“是,娘娘,老奴这就去办。” 说完,刘公公得了指派,匆匆转身,脚下生风,赶紧去偏殿分礼物了。
宁王满心欢喜地拿着那个大桃子,两个小小的手紧紧地捧着桃子尖,那桃子粉粉嫩嫩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小孩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捧着简直爱不释手。“这是我选的最大的桃子,送给母妃。”他献宝似的递给吴太妃。
吴太妃温柔笑着。梁艳看着宁王,因为刚刚得知了吴家的悲惨遭遇,对于能侥幸活下来的吴玉和她的孩子,都多了一层怜爱。宁王从小长在母亲身边,却没有被宠坏,没有滋生出后宫的骄纵习气,更加惹的梁艳多了一层喜爱。
就在吴太妃准备伸手接过桃子时,忽然,宁王不知怎的手一抖,桃子瞬间从他手里滑落,叽哩咕噜地滚出好远。安妮见状,心下一惊,连忙迅速抓起裙子,迈开步子,大大的裙摆随着她的动作摆动,她向前迈了两大步,这才好不容易追上桃子。
她拿起桃子,轻轻拍了拍,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小孩子个子矮,这桃子摔得不重,依然水嫩鲜亮。转身正要把桃子还给小宁王的时候,却看到宁王正像只不安分的小猴子一样,不停地挣扎着抓挠双臂。
“好痒啊,好痒,母妃,我的胳膊好痒!” 小孩子急得如同被虫子咬到一般,一边叫嚷着,一边慌乱地撩起两条袖子,手指不停地在手臂上抓挠着,只见那手臂上肉眼可见地迅速起了一片红疹。
没等吴太妃开口吩咐,已经有个仆役神色慌张地大声叫道:“快把太医再请回来!”
吴太妃脸上瞬间布满焦急与担忧,赶紧伸出双手紧紧抓住孩子的双手,声音急切又带着些许严厉:“永儿,别挠了,太医说了,起了红疹不能抓挠,越抓越严重。”
安妮瞧见宁王手上和胳膊上那一片片触目惊心的红疹,又瞅了瞅自己手中的桃子,瞬间恍然大悟之间的联系。她猛地转头看向旁边的侍女,大声吩咐道:“殿下起红疹而且奇痒,是对桃毛过敏,赶紧打来一盆清水,给殿下清洗双手和双臂,一定要把过敏原清洗干净!”
侍女们听了,脸上满是惊慌,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忙忙地向殿外跑去打水。
安妮疾步上前,只见吴太妃怀中的宁王,正焦躁不安地扭动着小小的身体,像一只被困住的小兽。他双眼迷蒙,不知道是哭的还是过敏反应,蓄满了泪水,眼眶红红得像两颗熟透的桃子。吴太妃紧紧抓着他的小手,一脸焦急,嘴里不停念叨着:“永儿,别抓,别抓。”
看到他的表现,安妮愈发确认他应该就是过敏。对桃毛过敏,症状轻点的可能是皮肤泛红,出现瘙痒、肿胀、起红疹或风团,严重的可能眼睛发痒、发红、流泪,最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引发喘息、呼吸急促以至于发生过敏性休克。
“不要让他的手碰到口鼻,碰到口鼻会引发呼吸道过敏,会有危险。” 安妮神色紧张,目光急切地向吴太妃喊道,双手不自觉地向前伸着,仿佛想要亲自阻止宁王的动作。现在最重要的是,是不能让过敏原刺激他的呼吸道,以免引起呼吸道的过敏反应。
梁艳看着接连发生危险的小侄子,心揪得紧紧的,焦急万分。她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担忧,内心不断翻腾着:这孩子怎么这么多灾多难,吴玉这三年得是怎样的提心吊胆啊!更加明白吴玉这三年来,带孩子是多么小心翼翼的心情。一处没注意,可能就有危险,要了这孩子的命。她在原地不停地踱步,双手时而握拳,时而摊开,嘴里喃喃自语:“千万不能出事,千万不能出事啊。”
侍女们气喘吁吁地抬水进来,安妮连忙快步上前,帮着吴太妃,小心翼翼地将宁王的一双小手和胳膊都缓缓浸在清水中。她的双手轻柔而仔细地反复搓洗着,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宁王的手臂间,眼神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直到确认每一丝灰尘都被清洗干净。
清洗干净后,宁王的瘙痒反应明显减轻,安妮轻轻拿起一块干净的布,仔细地擦拭干净水珠后,更能清楚看到双臂上泛红的风团疹子。就在这时,李太医迈着急匆匆的步伐到了,只见他额头布满汗珠,衣衫也略显凌乱,看来老人家连太医院都没走回,就又被匆忙叫了回来。
他弯下腰,双手捧着宁王的小手,目光如炬,仔细查看红疹:“这疹子与殿下胸腹上的湿疹不同,应该是被邪物刺激而起的风团。可以用炉甘石油剂止痒,稍后看看是否会消退。”
“好好,快点上药。” 吴太妃神色焦急,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在原地来回走动,嘴里不停催促着。李太医赶忙从医箱中迅速拿出一个小瓶子,谨慎地倒出少许,接着拿起一块棉布蘸取,而后轻柔地在风团处轻轻擦拭上药,神情专注而认真。
吴太妃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儿子,随即转过头,目光急切又带着几分疑惑地看向叶婵,双手紧紧交握在一起,指节都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四姑娘,你刚刚说永儿这是怎么了?什么是过敏?”
安妮心里 “咯噔” 一下,知道这次逃不过,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了。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说道:“娘娘,过敏这个词是我之前从一本西陆的医学古籍中读到的概念。”
一听到 “医学古籍” 四个字,手上忙碌的李太医也不禁停下动作,竖起耳朵仔细倾听,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吴太妃蛾眉紧蹙,着急地问道:“四姑娘,你速速与哀家讲讲,这过敏究竟是什么病?”
安妮轻轻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娘娘,您就想象咱们的身体像一座城堡,正常情况下能抵御外敌。可有时候,一些东西比如桃毛,进到城堡里,身体的守卫就会误把它们当成敌人攻击,这一攻击,咱们就会不舒服,起疹子、痒痒、打喷嚏啥的,这就是过敏啦。”
吴太妃似懂非懂,又问:“那为什么有的人会这样,有的人就不会呢?”
安妮接着说:“娘娘,这就好比每个人的城堡不太一样。有的人城堡里的守卫特别敏感,稍微有点不对就打起来了;有的人城堡守卫就比较淡定,一般的东西进了也不当回事儿,也就不会过敏啦。”
吴太妃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那我的哥哥姐姐,他们也是因为过敏才会生病夭折?”
安妮面露同情,点头道:“我推测是这样的,因为您说道他们都是吃了一些食物后突发疾病过世,可能就是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非常凶险。如果人体对过敏原比较敏感,或接触过多的过敏原,好比身躯里的卫卒激烈攻伐,连自己都人都杀,便会令血脉贲张,呼吸艰难,甚者或致昏厥,乃至危及性命。”
吴太妃沉默良久,原来家族的诅咒竟是这种奇怪的疾病,她看着安静下来的儿子,心中恐慌:“那过敏可否预防?是不是可以治愈”
安妮回应道:“娘娘,理论过敏是不能治愈的,但在过敏时及时服用抗过敏药,是可以缓解的。当然,过敏可以预防,知道自己对啥容易过敏,就尽量躲着点那些东西,就能少出问题。”
“抗过敏药?” 吴太妃听到后,眉头紧蹙,一边踱步一边询问正低头沉思的李太医:“李卿,太医院是否有这种药?”
头发花白的李太医听闻,缓缓抬起头来,面露难色,他连过敏都没听过,怎么会有抗过敏药呢?只能心虚地连连摇头,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皱纹滚落下来。
吴太妃无奈地转过头,急切地问叶婵:“四姑娘,你可否知道哪里能找到这种药?下次永儿若是再碰到这种过敏之物,有药的话就能及时缓解。”
安妮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忧虑,这个架空的古代世界,连现代医学都没有,上哪里去找抗过敏药呢?
她双手交叠在身前,低声道:“我只是在读杂书时读到过,书上不曾介绍何处有这种药。”如果能跟系统要来这种药物就好了,宁王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就不用忍受这种随时而来的痛苦和威胁。
吴太妃神色忧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只手扶着额头,另一只手无力地垂在身侧:“能知道哥哥姐姐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也是解开了我和母亲最大的疑惑。以后对宁王的照顾,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宁王的过敏之物都整理下来,以后仔细避开。”她对身边的侍女交代。
吴太妃的目光聚焦在叶婵身上,眼神中带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喜爱与欣赏。她目光殷切地看向叶婵,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子:“四姑娘,今天你救了永儿两次,是哀家和永儿的福星,哀家多谢你。早就听你娘亲说过,你是武将世家出身,确实家中最爱读书的女孩子,没想到你的读书涉猎如此之广。哀家身边正需要一位贴身女官,你可否愿意留在宫中,与哀家作伴?”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