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亚沙,」
「我几乎是收到你的信后立即写下了这封回信。」
「我不知道该以何种态度做出回应。这件事可谓是我最不想从你口中听到的。」
「你说你为此懊恼,殊不知我更苦闷。」
「来往信件迁延时日,让我遗忘、错过了你人生中我最关心的几年。」
「自我们步入中年以来,通信的频率远不及从前。有时看完信一搁,眨眼间竟发现已经过去了一年。」
「我们不再像年轻的时候,心高气傲地认为满世界只有彼此才有资格对话。」
「生活中的俗务演变成了重心,信件中大篇幅的音乐和一笔带过的近况,让我没能发现你的婚变,你也没能注意我的重蹈覆辙。」
「正如你羞于向我提起弗兰西斯那样,我也不太愿意向你提到休。」
「他正是二十三年前与我有些过节的那位德国指挥,如果你仍保留着当年的信件,就会看到我那时对他‘大失所望’的评价。」
「我们都不再是曾经那种烂漫的人了。」
「多年在圈内社交场合的浸染下,再迟钝的人也会发觉它自有一套生态,看到它黑白之间的灰色。」
「我们都陷身于此,却期盼对方不会踏入这样一片泥淖。」
「也许,聚光灯下的悲哀就是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我唯独知道,我们都会为今天的选择后悔。我从你的经历里,看到了我的未来。」
「如果说我今日的愁绪一半来自你我的个人困境,那另一半就来源于行业的整体式微。」
「涉足古典乐台前幕后的人总有种无谓的高傲,或许是来源于它的追捧者,或许是它权威与名流汇聚的庆功晚宴,抑或是它本身。」
「即使我从不认为这应当是将古典乐作为终身事业来追求的理由,众人依旧因此前赴后继奔向这个行业。」
「可是如今看来,连这条理由都难以维系。」
「‘古典已死’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或许过几年你也会在小报的夹缝中看到。」
「但当去年有小提琴家用341张的唱片销量拿下榜首时,你才能意识到行业过往的辉煌已经停住脚步,彻底被抛弃在上个世纪。」
「功成名就的演奏家受到的影响很小,专辑的销量仍然可观,一场演奏会依旧能开出18万美元的天价。」
「但从陆续倒闭、解散的小乐团和唱片公司日渐减少的室内乐计划,一样能感受到整个行业的萎缩。」
「有时我甚至怀疑,我如今18万美元的演出酬劳在除去‘通货膨胀’之后,是否能与你那时的9500美元相提并论。」
「于是,我也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发展。」
「我意识到在这个年纪融入主流变得格外困难,思前想后,我此时能做的就是公开制作电影配乐时用的笔名。」
「但我还没有下定决心。」
「我不知道这样公开的跨界是否正确,它可想而知会引来激烈的反对,甚至再掀起一波关于‘古典是否已死’的辩论。」
「总之,近来的生活、事业都充满了不安和混乱。这种无法将未来掌握在股掌之间的感受,是我从未有过的。」
「亚沙,你说我们是遇到了所谓的‘中年危机’吗?」
「你真诚的,希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No.69 SLD May 2015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