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南:
吾家有母,护吾于襁褓之中教吾于成长之路。
然天有不测风云,母忽发重疾,病痛缠身日渐憔悴,每见母之苦痛,吾心似被万蚁噬咬痛不可当。
此时世间,男子可自由出入医馆寻医问药,而女子之体诸多不便,竟似只能在家中等死。母之病,家中众人皆束手无策唯余叹息与泪水。吾常于夜深人静之时,对月祈祷,愿上苍怜我母亲赐其安康。
一日听闻邻家曾懿娘子有意开设医铺。此娘子才德兼备素有贤名,于医道亦有涉猎。
吾闻此消息,如溺水之人得见浮木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之光。虽众人皆阻拦于我言女子不可随意抛头露面,又言此去或遭人耻笑,更有甚者以断亲相威胁。
然吾岂顾此等言语,母亲之命悬于一线,吾何惜此身名节与亲族羁绊?吾毅然决然,不顾众人之阻拦,至曾懿娘子门前。
吾双腿一曲,下跪于地泪眼婆娑,泣求娘子救我母亲。曾懿娘子见状大惊,忙扶起吾问其缘由,吾哽咽不能语,唯将母亲之病情一一诉之。
娘子闻之面露怜悯之色,二话不说携其医箱与吾同往家中。至家中,母卧于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曾懿娘子趋近病榻,细细查看母亲之病症。
她时而把脉,时而查看母亲之面色与舌苔,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吾立于一旁心中忐忑不安,犹如小鹿乱撞唯恐娘子亦无救治之法。良久,曾懿娘子方抬起头来微微叹息,吾心一沉以为大势已去泪水夺眶而出,娘子见状忙安慰吾道:“莫哭,莫哭,令堂之病虽重,然尚有生机。”吾闻言如蒙大赦,忙擦去泪水眼巴巴地望着娘子。
她收回手来微微皱眉道:“此乃盆腔炎症,湿邪热毒蕴结于胞宫。”语罢,她打开随身所携之医箱,从中取出银针。
她将银针在灯火上略过以火消毒,而后她精准选定穴位,那穴位或在腹部或在腿部相关经络之处,她手持银针手法娴熟,如行云流水般轻轻刺入穴位,每一针落下,都似带着一种神奇之力仿佛在与阎王抢夺母亲寿命。
刺完针后她又取出几味草药,其中有清热解毒之金银花蒲公英,有祛湿通络之薏苡仁苍术等。
她将草药一一置于掌心向我讲解道:“此金银花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蒲公英能清肝热解毒消痈,与她药相伍,可攻盆腔炎之热毒湿邪。”接着,她仔细叮嘱家中仆人煎药之法:“需以清水浸泡草药半个时辰,而后以小火慢煎,待三碗水煎成一碗,滤去药渣,让夫人趁热服下。”母亲服药之后曾懿娘子并未即刻离去,她守在母亲身旁观察母亲反应,时而询问母亲是否感觉腹部疼痛有所缓解,时而查看母亲面色是否有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母亲痛楚似有减轻。那紧锁眉头渐渐舒展气息也平稳了些许,曾懿娘子见状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之色。
她又嘱咐道:“夫人之病需精心调养,饮食上宜清淡忌油腻辛辣之物,可多食用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绿豆,且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以免正气受损邪毒复侵。”几日后母亲病情略有好转面色渐有血色,吾心中之欢喜难以言表,每日悉心照料母亲,谨遵曾懿娘子之医嘱。
曾懿娘子亦时常前来探望根据母亲病情调整药方。
母亲生病期间,吾见世间诸多不平。
为何女人之病便难以得到妥善之医治?为何女子之身便诸多受限?吾心中暗自发誓,待吾长大,必当为女人之权益奔走呼号,使天下之女子皆能如男子一般,自由寻医问药,不受此等不平待遇。
又经数日母亲之病已大有起色,能起身坐于榻上与吾言语。吾感激涕零,对曾懿娘子之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娘子笑道:“此乃吾之本职,无需挂怀。”然吾心中明白,若无娘子仁心与精湛医术,母亲恐已命丧黄泉。
不待族中亲戚对我有所发落,包含族亲在内的居溪之人竟皆染上了那可怕温病。一时间,人人皆面色苍白,或发热恶寒或高热不退或头痛身痛,哀声遍野惨不忍睹。
曾懿娘子见众人惨状,眉头紧锁目光坚毅誓要救众人于水火。
首用泄卫透表之法。
曾懿娘子观众人症状,见诸多人口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少汗之象。她言此乃温邪初袭卫表之症,遂取薄荷、荆芥、防风等药。她将薄荷轻轻搓揉,那薄荷清香四溢,言此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荆芥防风则可祛风解表。
她命人将这些药煎成汤剂分与众人服下,服后,众人皆微微出汗,体表之邪似有外透之势恶寒之感渐轻。继而用清解气热之法,有些病人高热持续不退面红目赤,口干口渴呼吸气粗,曾懿娘子言此乃温热之邪已入气分。
她取石膏知母芦根等药。石膏性寒,有清热泻火之效。知母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芦根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将这些药配伍煎成浓汁,众人服后高热之势渐缓,口干口渴之症亦有所减轻。
期间,有病人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之症,曾懿娘子曰此乃邪在半表半里当用和解表里之法,她取柴胡黄芩半夏等药。
柴胡可和解少阳黄芩清热燥湿,半夏则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煎药与病人服后,其寒热往来之症渐消,胸胁不适亦缓解。
又有病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舌苔白腻。曾懿娘子道此为湿温之症,当祛湿清热。她用藿香佩兰滑石等药,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滑石可利水通淋清热解暑。将这些药煎服后,病人湿重之症有所减轻身体闷热感渐退。
然,病情发展时有凶险,有些病人高热烦躁时有谵语皮肤出现斑疹。
曾懿娘子见状,言此乃热入营血之症当用清营凉血之法。
她速取犀角生地丹皮等药,犀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将这些药精心熬制,病人服后那烦躁谵语之症渐止斑疹之色亦渐淡。
病情危急之时,有些病人腹胀满硬痛,曾懿娘子果断用通下逐邪之法。
她取大黄芒硝枳实等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芒硝软坚润燥枳实破气消积,煎成药汤病人服后,腹部胀满之痛大减。
历经多番治疗病人病情渐趋稳定,然,病后调理亦甚为关键。
此时,曾懿娘子便用滋阴生津之法,她取麦冬石斛玉竹等药。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她将些煎成甘润汤剂,让众人服下以补病中所耗之阴液。于后期又用清络清营养阴之法,曾懿娘子取丝瓜络鲜荷叶边竹叶心等药。
丝瓜络通络清热化痰,鲜荷叶边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竹叶心清心除烦,这些药煎成清灵汤汁,众人服后,那病后余邪似被一一清除,身体渐复康健。
曾懿娘子多日奔走日夜操劳,她于病榻间穿梭,时而细心诊断时而耐心慰言。
疲惫之态令人心疼,但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一心只为救众人性命。
在她精心治疗下,溪旁之人渐渐摆脱了温病折磨,众人皆对曾懿娘子感激涕零。或跪地磕头或送上家中仅存些许物品以表谢意,曾懿娘子皆一一明拒,只言救死扶伤乃医者本职。
大病初愈的第三日,曾懿娘子前来,她端着些许白银,坦然对着族亲说道:“诸位,此些白银,算是报答这些年家族对她们母女的照拂。望诸位能高抬贵手放她们离去与我离去。”族亲看着白银眼中闪过贪婪,他们彼此交换眼色,虽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我瞧着此番神情心想:自小父亲早逝,家中唯余母亲与我相依为命。母亲多年来含辛茹苦,为了能让我们在这世间有一席之地她竭力维持着与族亲的关系,每有族中之事,母亲必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只盼能在这家族之中寻得一丝安稳。然而大病一场,他们虽未明言但那眼神中的慊恶如针一般刺痛着我与母亲的心,此番母亲若是不走只怕来日会生生耗死在这宅院之内。
母亲叹了口气决然说道:“多谢曾娘子,南儿,我们走吧。”曾懿娘子笑了笑道:“不必谢,这都是缘分。”
入曾府后娘子便开始为我诊断病症,她静心把脉,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摇头,似在思索这病症复杂。
诊罢,曾懿娘子轻声道:“我果然猜的没错,小南儿这病虽潜伏着却很是棘手,我必尽所能为妳医治。”语罢,她先用针灸之法,每一针落下皆有丝丝暖意从针处传入我体内,曾懿娘子一边施针一边轻声对我讲:“小南儿莫要灰心,我亦曾一年得过四场大病,那时所有人皆言吾药石无灵已无生机。然我并未放弃,凭借自身所学,悉心调理竟将自己医好。”我听闻此言心中仿若寻得一盏明灯。
她又取出一些草药细细研磨,草药清香弥漫于室中她道:“此药可助妳缓解病症,虽不能即刻痊愈但可减轻妳的痛苦。”医治过程中病情时有反复,有时疼痛加剧我几近昏厥,曾懿娘子便在旁不断安慰我:“南儿坚持住,病痛之折磨只是一时,只要妳觉得自己可以便没有什么能难倒妳。”
我病情又重心中满是绝望,曾懿娘子握住我手道:“若妳能好好活下来,我便收妳为徒。妳有此等经历,必能体悟医者责任与病人痛苦,将来必能成为一名良医。”
我闻此承诺,心中之求生之念愈发强烈。暗暗发誓定要拜曾懿娘子为师。
曾懿娘子在治疗我病时亦采用多种疗法,她用自熬膏药贴于疼痛关节处,那膏之温热,似能渗透肌肤直达病所。
又据我病情变化增减药材种类与剂量,她亦时常与我讲述一些医理她道:“医者,需洞察人体奥秘了解阴阳五行之理,人体如一小天地,阴阳平衡则身体康健,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我静静聆听,虽有些医理吾尚不能完全理解但亦铭记于心。
于病中曾懿娘子亦注重饮食调理,她告知我哪些食物可多吃以补充营养,哪些食物需忌口以免加重病情,她道:“饮食乃养生之重要一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曾懿娘子的悉心照料与治疗下我的病情逐渐稳定,曾懿娘子见我已康复笑盈盈地对我说道:“南儿,从今日起,妳便是我的徒儿。”
初时医师授我脉论,师言:“脉者,气血之先也。人之脉象犹如天地气象,变化万千。”她引领我触摸病人腕部,静心感受那微弱却蕴含万千信息的脉搏跳动。
又教我如何分辨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诸般脉象。浮脉者,轻取即得如水漂木,此多为表证之象;沉脉则重按始得如石沉水,主里证;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多为寒证,数脉一息六至有余,常为热证。
医师常于病榻前,让我反复切脉细细体悟微妙差异,每一次切脉皆似与病人气血对话,从那或缓或急或强或弱之跳动中探寻病源。
继之,医师又授舌色论,她言:“舌乃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观舌颜色形态,可察脏腑病变。”医师展示诸多病人舌苔,有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等。
淡白舌多主气血两虚阳虚,红舌主热证,绛舌则为热入营血之征,紫舌或为血瘀之象,舌苔亦有厚薄润燥腻腐之分。
薄苔多为正常或疾病初起,厚苔主邪盛入里,润苔为津液未伤,燥苔则津液已耗,腻苔多为湿浊内蕴,腐苔多为食积痰浊。医师谆谆教导让我于细微之处察病情变化。
对温病伤风伤寒病论一道的学习,医师讲解甚详,她讲:“温病者,温热之邪所致,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
又述温病病因病机,传变规律。
温病初起多在卫分,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等症;若失治误治可传入气分,出现高热口渴大汗等症;进而可传入营分血分,出现神昏谵语斑疹隐隐等危重症候。
伤风与伤寒之区别医师亦细细道来,伤风多为风邪侵袭肌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主要特征;伤寒则为寒邪伤于肌表,以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主要表现。
医师结合实际病例让我深刻理解三者异同。谈及温病传入中焦之治法,医师言:“中焦者,脾胃之所在。温病传至中焦,多为阳明燥热或太阴湿热之证。”
若为阳明燥热,当用清热生津之法,如白虎汤承气汤之类。
白虎汤以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粳米、甘草养胃生津;承气汤则有通腑泄热之功可荡涤肠胃燥热,若为太阴湿热当清热利湿,如三仁汤等,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渗利下焦湿邪。
温病传入下焦治法,医亦有传授:“下焦者,肝肾之域。温病传至下焦,多伤及肝肾之阴。此时当用滋阴之法如加减复脉汤,以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等滋养肝肾之阴,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
此等治法,旨在填补下焦阴液,使虚火得降诸症得缓。”
杂病学习,涵盖女科小儿科外科等,女科方面,医师教我女子经带胎产之病,女人月经不调,或因肝郁气滞或因气血亏虚或因寒凝血瘀等,又据不同病因,分别授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温经散寒等治法,如逍遥散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用于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八珍汤可气血双补用于气血两虚之证,女人带下病,有白带黄带赤白带等之分。
医师言白带多为脾虚湿盛当健脾利湿;黄带多为湿热下注当清热利湿;赤白带多为肝经湿热或阴虚夹湿,当清肝利湿或滋阴清热利湿。妇人妊娠期间,易出现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医师授安胎之法,如泰山磐石散可益气健脾养血安胎,妇人产后,多有气血两虚或瘀血内阻之症,当又据病情补气血或活血化瘀。
于小儿科,医师言小儿之病多因其脏腑脆微形气未充,小儿感冒咳嗽泄泻等病常见,小儿感冒,若为风寒当辛温解表;若为风热当辛凉解表。
小儿咳嗽,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分,外感咳嗽多因风邪犯肺当疏风宣肺止咳;内伤咳嗽或因脾虚生痰或因肺阴亏虚等,当健脾化痰或滋阴润肺止咳。
小儿泄泻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感受外邪或因脾胃虚弱等,医师据不同病因,分别授我以消食导滞解表散寒健脾止泻等治法。
外科方面医师教我痈疽疔疖鉴别与治法,痈者红肿高大根盘紧束,多为热毒壅聚;疽者,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多为寒邪凝滞;疔者,形如粟米根深坚硬,多为热毒内侵;疖者,形小圆红肿热痛不甚。
治疗上,痈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疽当温阳散寒托毒生肌;疔当清热解毒;疖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医师常带我至病室让我亲见各种病症,并指导我如何用药如何切开排脓等。
有一晚,我与医师于医铺之中,烛火摇曳。
我忽有感而发叹说:“怪哉!缘何不见女子所著之医书?”师凝思片刻而后道:“定然是有的,不过我们看不到罢了。他们可正希望女子们痛女子们苦,纵然女子拼尽一身血泪写出,他们定或烧或淡无一让留。”后医师出嫁,此为我与师分别开始,师将医铺交予我,交接之时,师之目光满含期许信任,我深知责任重大,暗自发誓必不负师之所托。
初别十年兢兢业业打理医铺,念及世间女子诸多不便就医艰难,遂走户上门为女子医治。
每至一户人家,见女子为病所苦,或愁容满面或孱弱不堪,我皆尽心尽力为之诊治,或用草药以驱病邪或施针灸以通经络,于乡间小道于深宅大院皆留我与曾懿医师之足迹,母亲与左姨亦以此为傲,此十年间尝尽酸甜苦辣,有遭人误解之时有被人拒之门外之刻,然我从未放弃。医铺名声亦渐渐传开,众人皆赞我师医术与我心仁德。
又十年,溪旁再无女子被病所困。
此乃我最感欣慰之事,我之努力终有成效。
且于此时有女子愿为我之学徒,此令我喜出望外,我悉心教导她们,将我之所学经验一一传授。
于药堂之中讲解医理,从阴阳五行到经络脏腑,从草药之性到针灸之法,她们皆专心致志目光炯炯,见她们努力,仿若看到医道希望。她们之中,有聪慧过人者有勤勉刻苦者,皆因材施教使其各展其长,转瞬已至第三十个春秋。
一日我收到一物,竟是曾懿医师所著之《古欢室医书三种》其中的四卷《医学篇》,手捧此书心潮澎湃,书页之间有师之气息智慧,细细翻阅,见书中之医理精妙用药独到,深知此乃曾懿医师心血之作。
如今,医铺已成为一方典范。上门疗医已成统传医德,女子学徒亦成大批出色医者。而曾懿医师的医书将永远流传,激励万世女子。我亦知我之责任并未结束,我当继续努力将医道发扬光大使女子医道不再被忽视。
此一生,因医道而结缘因师恩而立足,我将继续前行于这漫漫医道之路,直至生命尽头。
袁雪鹿:
今岁印下《古欢室医书三种》其中医脑之《女学篇》,书中诸多事理皆有嫂嫂曾懿之身影,忆往昔,只叹我袁雪鹿有幸得见嫂嫂曾懿之活法。
初时兄长欲为我安排盲婚哑嫁之事,此等婚姻,无相知无相恋,如那蒙眼之雀不知前路何方。我心中惶惶又恐忤逆将我带大兄长之命,然嫂嫂闻之毅然站于我身前。
嫂嫂轻言于兄长:“此盲婚哑嫁实非良策,雪鹿正值芳华,当有自主之权,若随意许配,恐误其终身。”
兄长初时不悦,然嫂嫂据理力争道尽其中之弊:“女子皆有追求幸福之权,若强行为之,日后婚姻不幸又当如何?是要她跳崖成全袁家美名?还是要她自缢造就牌坊添荣?”嫂嫂目光坚定言语恳切,兄长沉思良久,终是听进嫂嫂之言放弃盲婚哑嫁之念,我心中对嫂嫂满是感激,若非她,我恐已陷入婚姻泥沼。
而后,家中周遣女子之事嫂嫂亦多有操劳,见女子生产艰难嫂嫂痛心不已,于胎产之时悉心照料,寻有经验稳婆又备下诸多药材,每有女子临盆,嫂嫂必亲至其旁安抚其心助其用力。
有一女子生产之时遭遇难产痛苦不堪,嫂嫂日夜守于其旁以温水擦拭其额轻声鼓励:“莫怕莫怕,定能平安。”
历经艰难那女子终是诞下孩儿、嫂嫂又忙前忙后照料女子产后之身。哺育之事亦为嫂嫂所重,见那新产之母,或因乳汁不足而愁或因孩儿哭闹而忧,嫂嫂便寻来诸多喂养之方教导女子如何喂养,有女子产后常暗自垂泪再无活头,嫂嫂察之,将孩子当做自家的养育又常与女子谈心,道世间美好述人生意义,女子渐渐走出阴霾重拾生活信心。
于襁褓教育幼稚教育之事嫂嫂更是尽心尽力,对那女童,嫂嫂教其识字讲古今之事,女童们围坐于嫂嫂身旁眼中满是好奇与求知,有人问起嫂嫂便道:“女子本该有学识,不可懵懂无知不可为人所吃。”族中有女老人,嫂嫂对其养老卫生之事亦未忽视,常为其打扫房间使其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又为其沐浴更衣关注其身体健康,有人病痛,嫂嫂寻医问药日夜照料。
光绪五年,哥哥学昌幸中举人,后发放安徽为候补知县。
此实乃家中荣耀阖府皆欣欣然,嫂嫂曾懿携我奔赴安徽与兄团聚,自此之后我等随之辗转各省。
每至一处所见之山川壮丽风土人情皆令我感慨万千,我亦将这一路见闻写成游记,洋洋洒洒竟也积累不少,嫂嫂常阅我之游记赞不绝口,评此乃我之心血,当印制成书以记欢刻。
我闻嫂嫂之言深以为然,遂满心欢喜奔赴各地书坊。
初时满怀期待,以为此事易如反掌,岂料诸多书坊皆以各种缘由推脱,或言我之游记无甚名气恐难有销路,或言印刷之成本颇高女子之书风险难测,亦或言需诸多时日无暇顾及。
我奔波于大街小巷出入各个书坊,却屡屡受挫不由心中愁苦,正于我一筹莫展之际,嫂嫂曾懿面带微笑轻声道:“雪鹿就没有想过自己开一家书坊吗?”我闻言犹如醍醐灌顶,沉思良久,心知此虽非易事但未尝不可一试。
既已下定决心便着手筹备,我与嫂嫂商议寻一处合适之地,对于书坊之所嫂嫂心思缜密道:“此坊需在繁华之街道,人流如织之处,方能引得众人之目光。”我深以为然遂与嫂嫂四处寻觅,历经数日终寻得一处,其地处于城中之繁华街道,左右皆为店铺往来之人络绎不绝。虽租金颇高,但若书坊兴盛,此些银钱自可赚回。
寻得地方后,便是筹备书籍印刷。
四处访寻那技艺精湛工匠欲求那印刷良品,亦精心挑选纸张,只求那洁白细腻质地优良之纸张以使书籍之质感上乘。
书坊之名我亦费思量,嫂嫂道:“此名当简洁而有韵味,能让人一听便铭记于心。”我思索多日,最终定为“白鹿书坊”。白鹿乃祥瑞之兽,寓意吉祥与美好,亦含我之名于其中。
筹备之事繁琐复杂,每日早出晚归忙碌于诸多事务之间,时而与工匠商议排版之事时而与那纸商商讨价格,虽身心俱疲但心中满是希望亦不觉得辛苦。
待一切筹备就绪,书坊便正式开业。
开业之日心中忐忑,犹如那初出巢穴雏鸟,嫂嫂于旁鼓励道:“雪鹿莫怕,此乃妳之心血,定能大放异彩。”初时顾客寥寥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但并未气馁,与嫂嫂商议当广而告之,遂在那书坊门前,设立展板展示示书之引人片段。
渐渐地顾客多了起来,有人被传闻所吸引有人被那示板文字所打动,众人踏入书坊,翻阅我之游记皆赞不绝口,或言文辞优美如在眼前或言描绘生动若临其境。
随着顾客增多书坊名声亦渐渐传开,文人雅士常来此聚会谈诗论文,亦有那商旅之人购书以作旅途消遣,书坊贸易日益兴盛,游记所绘动人心目。
一日有一女童随其母前来,那女童不过七八岁模样,然双目灵动透着聪慧。
其母言女童自幼喜爱诗词常有所作,我闻之心中好奇,遂请女童展示诗词,女童落落大方执笔写来,其诗词虽显稚嫩,然字里行间自有一番灵动韵味,我大喜,当下决定将女童诗词印制成书,此为书坊所印女子作品之始。
而后又有一女子前来,此女子身着素衣气质淡雅,她带来一部话本乃其多年心血所著,话本之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或写那深闺女子奋勇报国或写那江湖女子快意恩仇。
翻阅良久为其才华所折服,遂将此话本精心排版印刷发行,此书一经推出,大受读者喜爱,众人皆赞女子笔力。
书坊之名日益远扬,越来越多的女子作品汇聚于此,书坊之中女子作品琳琅满目,有写那山水田园之美景者清新自然,如那山间之清风拂面而来,有写那历史传奇之演绎者气势恢宏,如那奔腾之江水一泻千里,有写那雨情雨物之情感者细腻真挚,如那温暖之炉火暖人心扉。奈何这世间之事,岂会尽如人意?书坊竟有被查被封之时。
那官府之人,或因小人谗言或因官场复杂,竟将目光投向我之书坊。每遇此等事,心中虽有愤懑却也知晓不可强争。
于是,书坊被查被封之际我便索性外出游行,这天地广阔有万千景象待我去赏,有诸般纷情诸态待我去记。
行于市井之中有那贩女走卒于困苦之中寻得一丝生活之乐。
至那繁华街巷,有那达官贵人锦衣玉食前呼后拥,他们或于那高堂之上饮酒作乐,或于那园林之中赏景吟诗。然,亦可见他们背后之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之态令人唏嘘。
于那乡间田野,见那农家姊妹辛勤耕耘,春种秋收顺应天时。一路游行一路记录,将那所见之人间百态皆融入笔端,或写成那短小随笔或绘成那生动画卷,行囊之中渐渐装满了一路收获。
游玩归来,寻出那印刷之工具,虽不甚精巧但亦堪用,便携着这些工具上门寻户为众女子印书。
二十年间,我过得可谓欢畅,在这忙碌游录与充实出书之中寻得人生之乐。
嫂嫂曾懿,于这期间也出了自己之第一本书,名唤《医学集》。
此乃嫂嫂心血凝结,书中所载皆为她多年研习医学心得与经验,书成之日众人皆赞言此书于医道大有裨益,嫂嫂心中念及故人,特意命人将一本《医学集》送回故乡。
我知晓此乃嫂嫂多年之夙愿,她曾言此是她对故人之承诺,虽离家多年,然挂念之情时时常有。见嫂嫂此举心中亦感其深情。
嫂嫂忽闻兄长需回往东南为官,知朝廷怕是无人可依,意欲随行官徒,便将她之诗词集尽数托付于我,我双手接过那诗词集,望着嫂嫂,眼中泪光闪烁哽咽道:“嫂嫂,此去务必保重,万望平安归来,来日我再为嫂嫂印书…”嫂嫂微微一笑,笑容之中虽有不舍却亦透着坚定,她道:“雪鹿,此去或有诸多艰险,然有些事不得不为。这些诗词集托付于妳,我甚放心…”我望着嫂嫂心中思绪万千,曾懿这个名字于我而言,早已不是兄长之妻,而是我之知己良师。
三十载中,她的关爱使我从懵懂少女成长为顶天立地之女,她的智慧勇气皆深深影响着我。
次年,书坊得开,正于忙碌之际忽得嫂嫂曾懿来信,展信而观嫂嫂之愤懑期许跃然纸上,信中嫂嫂控诉清政府对女子之种种压迫,字字句句皆含深情悲怆。
又得《女学篇》初稿,捧于手中如捧珍宝,细览其稿,嫂嫂用心良苦尽显。
此稿涵盖诸多方面,从结婚之事始,言及当以己之喜爱为要莫要随意将就。又及夫妇相处之中如何方能使己不受委屈。
胎产之章则以保全自身为首要,哺育之时亦兼顾自身恢复,襁褓教育幼稚教育等皆有条理详述。
养老之论更是独具慧眼,提及如何把握钱财以保年老后能安享生活,尚有家庭经济学、卫生等九章。
其中所倡之思想,女子当以读书明理为第一要务,又言婚龄不宜过早,盖因过早结婚,女男发育未熟既损自身健康子女亦多羸弱,代代皆为病夫弱子,民族安得不衰弱?此等言论振聋发聩。
那家庭经济学一章更是精妙绝伦。
且看那生财之法,女子于家中不可只知操持家务亦当有生财之念,或可于庭院之中开辟一方土地种植果蔬,那应季之蔬果既可自家食用亦可售于流市换得些许银钱,又或可饲养家禽,那鸡生蛋鸭产绒皆增添收入。
此等生财之道虽细微,然积少成多亦能为经济钱财添砖加瓦。
节用之方更是嫂嫂着重强调之处,家中日常用度当有计划,买家族众物之时需权衡利弊。柴米油盐当寻那物美价廉之处所购,不可随意浪费,如那灯火当人走灯灭,用水亦不可随意挥霍。衣物购置,只求舒适耐穿,若有破损可自行缝补。
工益之理不可吝啬,或施粥饭于饥民或赠衣物于寒者。
此等善举,虽看似损了家中之财然实则积了善缘于家中声誉大有裨益。
明晰豫蓄积储之论更是重中之重,女子当有长远目光不可只看眼前,每月之收入当留出一部分作为积蓄,此积蓄不可随意动用,需为不时之需而备。
于家庭之收支管理亦有详细之法,设立一本家庭账本,将每日之收入与支出详细记录。那收入之来源如俸禄副业之所得等皆一一登记,支出项目如衣食住行人情往来等亦清楚写明,每隔一段时日便查看账本分析家中收支。
若支出大于收入则需反思何处可节省,若收入大于支出则可考虑将余下之钱进行合理投财。
书坊之中我为这《女学篇》出版而忙碌,书稿即将付梓之时心中满是欢喜期待。
那一本本《女学篇》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于世间为世间女子们带来心力己望。出版之日,众人皆为此书震撼。
曾彦:
那是我第一个有记忆的春节,彼时家中上下喜气洋洋,而庖厨之间姐姐曾懿精心筹备佳节佳肴。
晨曦初露,姐姐自那古旧橱柜之中郑重请出一条火腿,火腿皮色红润如玛瑙,肥瘦均匀恰似羊脂白玉与朱砂相嵌。
姐姐目光专注,手持利刃,轻巧地将火腿皮骨剔除,那火腿肉便袒露于案板之上。姐姐双刀齐下,如蝴蝶双翅轻盈舞动,那火腿须臾之间化为细丝。
细丝入锅小火慢煨,火腿香气便悠悠然飘散而出,初时如一缕轻烟,丝丝缕缕缭绕于厨房之中,继而香气渐浓,如醇酒之芬芳弥漫于屋宇之间。我伫立一旁双目紧盯着那锅中火腿,口舌生津,姐姐见状莞尔一笑,轻言:“小妹莫急,待此火腿肉制成,定让妳饱尝此味。”
旋即姐姐开始制作醉蟹,自竹篓之中取出数只青壳螃蟹,那螃蟹张牙舞爪似有不甘就擒之势,然姐姐手法娴熟沉稳不乱,又将螃蟹置于清水之中,细细洗刷使其壳亮如镜。而后将螃蟹放入一大罐之中,加入佳酿花椒、八角桂皮等诸般香料。
那香料气息与螃蟹鲜味相互交融,仿姐姐封好罐子轻声道:“此醉蟹需腌制数日,待节至便可享用。”
泡菜制作亦不简单,姐姐从那自家菜园之中采摘来新鲜之白菜萝卜辣椒等,将蔬菜清洗干净切成大小均匀块状,然后,将其放入一大陶坛之中,加入盐糖、花椒八角姜蒜等调料再注入清凉井水,封好坛子置于阴凉之处笑道:“此待其发酵成熟,酸香可口。”
数日匆匆而过,那醉蟹已然腌制完成。
姐姐将醉蟹从罐子中取出,那螃蟹之壳已变成诱人红色酒香四溢,姐姐将醉蟹置于盘中,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只,剥开那坚硬之壳,只见那蟹黄饱满如金黄宝石,蟹肉鲜嫩胜雪。
放入口中,蟹黄如琼浆玉液般在舌尖流开,蟹肉似丝缕般在唇齿间缠绵,那股子鲜美混合着醇厚酒香,仿佛在舌头上写诗论词好不快活,回味良久只盼这美妙滋味在口中永驻。
香肠亦已风干完毕,姐姐将香肠取下放入锅中蒸熟。那香肠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浓郁诱人。姐姐将香肠切成薄片,肠衣薄如蝉翼,肉质紧实红白相间。
我拿起一片放入口中,那滋味醇厚,肉香与香料之香在口中弹开,口感紧实弹性,油脂在口中四溢却丝毫不觉油腻,只觉香味仿佛化作柴火烩暖了整个肚子。
泡菜亦腌制成熟,姐姐从坛子中取出泡菜,那泡菜色泽鲜艳红椒白卜绿菜相互映衬。
姐姐将泡菜放入盘中,我拿起一块放入口中酸辣之味刺激着舌尖。酸如清泉般在口中流淌瞬间打开了胃口,辣似火苗在舌尖上跳跃点燃了每一个馋念。
姐姐开始用豆瓣酱炒菜,她将新鲜蔬菜清洗干净,切成合适块状。
锅中倒入清油,待油热之后加入豆瓣酱,那豆瓣酱在锅中翻滚炒出红油,接着,将蔬菜放入锅中快速翻炒,那姐姐将炒好之菜盛入盘中,我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蔬菜脆嫩在牙齿间发出清脆的声响,酱味香辣如烈火般在口中燃烧,两者交织在一起绕成了冬日里唯一的痛快。
后来回忆起那一年的春节,母亲都说连我在内的几个姐妹兄长皆是腮帮鼓鼓肚腹圆圆,我更是吃得再也无法下咽方罢手,脑袋一歪便沉沉睡去。
此后姐姐出嫁,再吃到姐姐所做佳肴已是母亲逝世那年。
彼时我与姐妹兄长皆沉浸于思念母亲哀愁中,那哀愁如阴霾沉压在心头。
姐姐见之默然而立,片刻后她似下定了决心般笑道:“莫要再这般哀悲忧愁,我给大家做鱼吃!”遂将鱼置于案上,熟练地去其鳞及杂碎,洗净之后,姐姐将鱼横切为四分厚之片,那鱼片厚薄均匀晶莹剔透,而后姐姐将其晾干水气,鱼片散发着淡淡的鱼鲜,姐姐取来花椒及那炒细白盐与白糖,逐块模擦鱼片。
花椒之香白盐之咸、白糖之甜在姐姐之手下与鱼片完美融合,腌好后姐姐将鱼片卤汁去掉,又加入那绍酒与酱油,那绍酒醇香酱油浓郁渐渐浸入鱼片之中,姐姐不时翻动那鱼片使其入味均匀,晒至半干之时,姐姐用麻油将鱼片煎好捞起,那麻油之香,在煎鱼之时四溢而出弥漫于整个家中。
姐姐又将花椒、大小茴炒研细末掺于鱼片之上,而后将鱼片安在那细铁丝罩上。炭炉内放入少许茶叶与米,点燃之后,那烟雾缭绕熏烤着鱼片,那烟带着茶叶清香与米醇香丝丝缕缕地渗入鱼片之中。
姐姐守在旁,目不转睛口中喃喃道:“不宜太咸,咸则不鲜也。”不多时,那烤鱼之香渐渐弥漫开来。
初时,如一缕轻烟悠悠地钻进鼻腔,继而那香气愈发浓郁,如那醇厚之酒香令人心醉,那香气中有鱼香鲜美花椒麻香、茴香清香绍酒醇香、酱油酱香麻油油香以及茶叶与米之熏香,诸多香气交织在一起将我们从那哀伤之境中诱出,姐姐将烤鱼端上分吃,那烤鱼之香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姐姐看着我们,眼中含着复杂情感,有疼爱有期望亦有深深担忧。
那烤鱼外酥里嫩入口即化,诸多味道在我口中散开我不由赞道:“此烤鱼,真乃美味至极。”姐妹兄长见状亦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那烤鱼之香在舌尖上蔓延开来。
先是那外层之酥脆发出“咔滋”之响,接着那鲜嫩之鱼肉在口中散开,鱼之鲜美与各种调料之香完美融合。那味道如同一股暖流,流淌于全身令人心安。
姐姐看着我们吃得如此开心,憔悴面容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她端起一杯米酒,那米酒在杯中晃动似那荡漾叠波,姐姐饮下那杯米酒,那酒入喉燃起了一团火,她的眼神渐渐变得迷离似有醉意,她站起身来,摇摇晃晃口中喃喃道:“母亲虽已离去,但我们仍要好好活。”那声音虽不大却似重锤般敲打在我们心间。
姐姐继续道:“吃吧吃吧…吃饱了就不想娘了…”望着姐姐离去的背影,我忽地想:米酒又怎么会醉人呢?
此后又是十几年,姐姐曾懿病故的消息传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本白鹿书坊刊印的《中馈录》。
翻开那书页,得见那制甜醪酒法、制肉松法制蒸鱼法,一字一句皆如姐姐之音在耳边回响。
我先制那甜醪酒,选整白而无搀和饭米之糯米于夜间细细淘净,糯米在水中如珍珠般晶莹似在诉说着过往欢情,淘净后以清水泡至次午,那糯米在水中浸泡着若在唱着姐妹相伴。
将那糯米漉起放入饭甑中蒸熟透,蒸汽缭绕,每六斤米我用一小酒杯之酒粬,我将那酒粬研细配好米数,俟米蒸熟后因彼时天尚寒我便趁热拌粬,将那稻草预先晒热,那稻草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暖气息,用开水温那草窝内,待将粬和饭拌匀装盆内覆以盖速置热草窝内,四周我用草围紧,似姐姐在守护着那即将酿成之米酒。天转寒后二三日便有酒香溢出,酒香丝丝缕缕似姐姐之温柔抚摸。
又制肉松,我取豚肩上肉,选那瘦多肥少者切成长方块,加好酱油绍酒,将那肉红烧至烂,那肉在锅中翻滚着渐渐变得软烂。
我加白糖收卤再将肥肉捡去,略加水,再用小火熬至极烂极化卤汁全收入肉内,我用箸扰融成丝旋搅旋熬,那肉在搅拌下渐渐变成了丝,我收至极干,至无卤时再分成数锅,用文火以锅铲揉炒,那肉松在锅中渐渐泥散成丝,焙至干脆如皮丝烟形式。
最后制那鱼,选那大鲫鱼谨遵书上之法切勿去鳞,于那腮下挖一洞掏去杂碎,又将生猪油块大小茴香、花椒末炒盐等混合塞满腹内将那鱼悬于过风处阴干,待一切皆准备就绪开始蒸鱼,我将那鱼置于盘中加酒少许,那酒香气与鱼鲜渐渐融合。
那米酒之香、肉松之香、蒸鱼之香渐渐弥漫开来,香气之中皆有着姐姐身影,我吃净后不由出声喃喃道:“姐姐,我会做了…妳快来尝一尝啊…”
那是我此生第一次哭着吃完一顿饭,然而我亦知姐姐期望,我抽泣道:“姐姐…请允许我为妳难过此刻吧…此后我都会好好活的…”
从此以后,每至节日我皆会照着《中馈录》之写法做出其中佳肴,吃吧吃吧,吃饱了就能想起第一个有记忆的春节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