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陌生的海岸,咸湿的海风裹挟着热带植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一切都与我们熟悉的城市不同——明亮的色彩,缓慢的节奏,路人脸上松弛的笑容。
沈述租的公寓在一栋临海的老楼里,推开窗就能看见宝石蓝的海面和白帆点点。小小的阳台上果然种着薄荷,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喜欢吗?”他从身后环住我的腰,下巴轻轻抵在我发顶。
我点点头,心里满溢着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
最初的几天像梦境。我们一起去超市采购,为买什么颜色的餐垫认真讨论;在陌生的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做饭,最后总是以叫外卖收场;傍晚牵着手在海边散步,看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但梦总有醒的时刻。
语言学校开课第一天,我坐在教室里,听着周围完全不懂的语言,第一次感到了恐慌。老师友善的微笑,同学好奇的目光,都成了无形的压力。放学时下起大雨,我站在校门口,看着雨中陌生的街景,突然很想念母亲唠叨的声音。
一把黑伞在头顶撑开。
“猜到你没带伞。”沈述接过我的书包,动作自然得像我们已经这样生活了很多年。
他带我去了一家港式茶餐厅,老板说着磕磕绊绊的普通话。喝着热乎乎的奶茶,听着熟悉的乡音,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想家了?”他轻声问。
我老实点头。
他握住我的手:“这里也会成为家的。”
他的掌心很暖,一点点驱散了我心头的寒意。
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并不轻松。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都成了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但我们学会了在彼此脆弱时成为对方的支撑——他熬夜帮我补习语言,我在他赶论文时准备好宵夜;我想家时他会带我去找中餐馆,他压力大时我就陪他在海边散步到深夜。
某个周末的清晨,我被阳台上的声响吵醒。推开窗,看见沈述正在给薄荷换盆,沾满泥土的手小心翼翼地将植株移进更大的花盆里。
“它长大了,”他回头对我笑,“需要更多空间。”
阳光落在他沾着汗水的额角,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就像这株薄荷——在狭小的空间里挣扎着生长,终于等到可以自由舒展的时刻。
十月的一个傍晚,我们像往常一样在海边散步。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远处有街头艺人在弹唱一首老歌。
沈述忽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本来想等你生日,”他单膝跪在沙滩上,仰头看着我,“但我等不及了。”
盒子里是枚简单的铂金戒指,内圈刻着我们名字的缩写。
“沈念,”他的声音在海风中格外清晰,“不是以哥哥的身份,是作为一个爱你的男人,问你——”
“你愿意嫁给我吗?”
海浪声,歌声,风声,都在这一刻远去。我看着他被夕阳勾勒的轮廓,想起图书馆那个危险的午后,想起超市货架间的心跳,想起阳台上的誓言,想起飞机舷窗外的云海。
这一路我们走得太难,太苦。但所有的挣扎与等待,都让此刻显得格外珍贵。
“愿意。”我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一直都愿意。”
他为我戴上戒指,尺寸刚好。月光石手链在腕间轻轻晃动,与戒指相映成辉。
我们在夕阳完全沉入海平线时接吻,咸涩的海风里混着彼此眼泪的味道。远处传来路人的掌声和口哨声,但我们已经不在乎了。
这一刻,我们终于不再是沈述和沈念,不再是哥哥和妹妹。
我们只是一对相爱的恋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开始了真正属于我们的人生。
新生,不只是来到新的国度。
更是终于能以真实的模样,自由地相爱。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