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

当年苏轼苏辙两兄弟参加制科考试,御前对策,是仁宗亲口夸赞的宰辅之才。

高太后也喜爱苏轼文采,之前“乌台诗案”时一直为他求情。

就连神宗本人其实也十分惜才。

只可惜之前老苏太过桀骜不驯,无法重用。

如今既然有示好之心,自己怎能视而不见。

于是隔日大朝会,神宗直接将刊物给众大臣传看。

章惇一打开就刚好翻到海报,大为震撼,然后翻看到黄州的各项政策与试验数据,一下子沉默了。

之前好友给自己写信,信里全是些麻辣小龙虾水煮肉片。

催他好好干活,结果回了个正在养猪,又开始大夸特夸东坡肉。

原来不是没有务正业,只是没告诉他呢。

他就这么像酒肉朋友,只能聊一些美食美景么?

向来稳重的章子厚一下子很想再写一封信把好友骂一顿再绝交。

没有十封信哄不回来那种。

“众位爱卿看完可有什么意见?”见众人都传阅了一遍,神宗问道。

章惇环视一周,率先出列,“此文内容翔实,许多政策利于农耕,可见十分用心,很适合全力推广。”

无论怎么吐槽,好友的政绩和利益还是要落实的。

官家在大朝会上让大家传阅此物,显然已有起复之心。

但立马就有人反对。

御史台舒亶向来擅长牵强附会罗织罪名,之前“乌台诗案”就是他花费数月时间潜心研究苏轼的《钱塘集》罗织出来的,几乎将苏轼写的每一句诗都和新法强行挂钩,非说他愚弄朝廷,讽刺新政。

虽然上次没能成功将苏轼逼入绝境,但也容不得他有任何一点死灰复燃的可能。

于是立马打头阵出来反对,“此物哗众取宠,毫无功绩,不过是收买人心蛊惑百姓的又一诗作而已,岂能大力推广。”

之前同样一起构陷苏轼的另外两位御史,何正臣与李定也出来反对。

“不过是还未推广验证的一点建议而已,着实算不上什么,有没有用,还是等做出实绩再来邀功比较合适。”

殿上众说纷纭,吵得神宗面露不虞。

他将此刊拿到朝会来讨论,自然就是有意嘉奖,不然如何对得起这难得的示好。

结果这些御史,成天闻风而奏捕风捉影不说,如今一点也不体察圣意,只知结党抱团。

他虽支持新政,但也不希望朝廷朋党严重,不好掌控。

蔡确见官家面色不对,忙站出来,“此刊所列政策,若真有益农桑,理应推广并嘉奖黄州上下。不如官家待黄州推广行之有效后再行赏赐,也能鼓励民心,彰显圣意。”

神宗听了神色稍霁,倒的确是这个道理。

而且他刚贬罚苏轼不过一年,若嘉奖太早也有些着急,还是再等等为宜。

于是点头应允。

其他人见状自然也偃旗息鼓,此事暂时按下。

朝堂上这事算是暂时翻篇,但这份《黄州小刊》倒是流传了出去,汴京许多人抄录,连说书先生也开始讲苏轼在黄州的各种轶事,添油加醋写进段子。

原本老苏因被贬而稍微回落的人气,一下子爆发出一个小**。

就连沸春居都客流暴涨,毕竟辣椒之物,目前只有沸春居有。

而且大家还在抱怨,为什么只有火锅,不赶紧推出奶茶等物。

连黄州那等穷乡僻壤都有,没道理汴京人民喝不到。

苏轼还是收到众多好友来信,才知道他们的小刊在京城引起了风波。

以及,他何时想在官家面前露脸了?

完全没想到这一层好吗?!

章大佬自然是来信将他数落了一通。

倒没有说他华而不实搞事情,毕竟自己的好友自己知道,就没有不搞事的时候。

但写信东拉西扯搞不清重点的事还是要声讨的。

老苏能怎么办呢,只能回信一封,将近期新进展汇报一通,再附上新诗一首,主题“我和子厚第一好”,以期哄好朋友咯。

全程围观的苏过只想评论一句,该!

成天好友这么多,现在知道维护不易了吧。

不像他,小小i人,只要顾好身边的亲友就可以啦。

比如现在,他操心的只有一件事,新年将至,今年做顿怎样的年夜饭呢?

这个问题苏过从腊月初思考到了腊月尾。

中间还抽空和老苏他们出了第二期《黄州小刊》。

临近新年,是百姓们一年到头难得完全空闲下来享受节日的时候,便也没有刊载太多农桑相关的事情,而是科普了一些诸如冬季取暖注意开窗留缝儿等生活小常识。

再配上几道家常菜谱丰富新年餐桌。

画像也从农桑图变成东坡居士钓鱼图,毕竟年年有余嘛。

不久府衙就完全收印开始放假啦。

老苏完全不用点卯,每天在家。

除了盯着苏过功课就是问他年夜饭吃啥。

苏过不堪其扰。

倒不是不知道做什么,可选菜色太多,反而不知怎么处理了。

而且家里又有病人又有孕妇,这次可以说是大团圆,想要大家喜欢的菜都顾及到,还真有点挑战。

于是思来想去,苏过直接去找相熟的匠人定做了几个锅。

大年三十,苏过在厨房指挥钟叔一家做准备。

天色刚黑,就飘出一股香辣气味。

“今晚竟是吃锅子么?”苏轼跟着众人走进膳厅。

却见桌上竟不是之前常见的火锅,整锅汤被分为红白两个部分,泾渭分明,宛如太极八卦。

走近仔细一看,原来锅子被分隔成了两半,一边是麻辣汤底,一边是白色汤底,互不干扰,各自沸腾。

“这是新做的鸳鸯锅,同时拥有两种口味,一边麻辣,一边养生锅底,不同口味的人也能一锅吃菜。”苏过解释道。

之前苏过思来想去,太多菜想要做,又有口味等需要兼顾,于是干脆也不思考菜色了,直接上鸳鸯锅。

身体没问题的吃辣,不能吃辣的人养生锅。

菜色也可以完全集齐所有人的爱好,大家自己想吃什么就烫什么,完美。

而且除常见配菜外,苏过还特地跑市场好多摊位才集齐一些非常见菜色。

比如鸭肠、鸭血,还好运气的买到一块牛肉,以及一些内脏。

苏轼夹起黑黑的薄薄一片的东西,面露嫌弃,“这是何物,能吃么?”

苏过一看,“这是毛肚。”

夹起一片,放到锅里,给亲爹示范,“就像这样,放锅里煮,数到八就可以吃啦。”

出于对儿子的信任,苏轼等人跟着做,放在嘴里一尝,没想到口味出乎意料的好。

脆脆嫩嫩的口感,表皮褶皱挂满汤汁吸足了酱料,吃起来十分美味。

还有那细细的鸭肠,薄薄的黄喉等。

这些东西平日里都是当下脚料的,没想到还有这种吃法。

众人都打开了新世界。

还有被片成薄薄一片的牛肉和羊肉,轻轻一煮就可以吃。

这又是另一种新鲜和美味了。

之前沸春居虽然有卖锅子,但那是口味取胜,卖的菜色主要还是些常见款。

如今看来,年后的店里又可以更新一波菜单了。

除火锅外,苏过还做了诸如小酥肉、红糖糍粑等甜品。

庆祝新年,额外还有一道拔丝地瓜。

没错,苏过还是没忍住把这道菜弄出来了。

谎称又找人去山里找到些地瓜,苏过教大家如何蘸凉水吃这道菜,免得糖丝乱飞。

苏轼本还想声讨下苏过浪费种子,结果一口吃下去,脆脆的糖皮里面是甜甜的地瓜,这个味道,这个口感,苏轼一下子被征服了。

“明年一定要把地瓜种出来!”老苏立下新年愿望。

举起奶茶,大家一起同饮,

“新年快乐!”

——————————

年后不久,来不及过完元宵,苏辙就要返回筠州了。

毕竟他是提前就开始休假的,事务繁忙,总不好让毛知州为难。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他自己感觉肺疾已经好的差不多。

辩才法师也确认过基本无碍,只是后续还要继续注意。

苏过将药膳方子并一堆药材干货给三叔打包了许多。

不过目前只能他自己一个人先回去了。

毕竟史氏查出怀孕,目前胎相未稳,天气又严寒,路上雨雪路滑,还是等开春后暖和起来再出发比较合适,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在这边多玩一阵。

于是苏三叔依依不舍告别众人,独自启程去上班。

众人继续猫冬。

年后,倒是王家侄子王子宽前来道别,说准备前往广西经营白糖生意。

毕竟理论上链路都讨论好了。

但各种官商关系都要打点,制糖坊与各种器具也需要提前准备,再与蔗农订上契约,零零总总算下来事情还是不少的。

提前准备总是好的。

苏轼特地再写了引荐信给王子宽,方便过去直接能联系上王巩等人。

未待久坐,王家侄子便离去了。

古时的各种事情总是很慢的。

每封信,每一次行程,计划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耐心和等待。

好在,总能带来惊喜,和期待。

未到开春,苏轼便收到了王巩的信。

说是已经见到王子宽,一应合作顺利。

不过倒还有另一件事相求。

听说辩才法师住在此处,希望能帮忙解答一些医学问题。

原来他家中爱妾宇文柔奴,原本是御医之女,虽父亲冤死狱中,她却依然很热爱医学,在宾州也时常为当地百姓治病。

只是她从幼时便被叔叔卖到行院,医术多为自学,并不精通。

许多病症无能为力,便很希望有机会多学一些。

苏过听到这里却是眼睛一亮。

女医啊,稀缺人才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