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博览会的盛况如同一个绚丽的海市蜃楼,余韵未消,现实的咸腥海风便已吹散了最后一丝浮华的暖意。
苏弦序坐在贝鉴官署的书案后,指尖划过一份刚送来的市舶司商船入港记录,柳眉微蹙。江南“锦贝堂”的旗号赫然在列,紧随其后的,是一艘标注着倭国平户岛的商船。两者抵达时间相差不过两日,过于巧合的行程让她心中警铃微作。
“福伯,”她扬声唤道,声音在略显空旷的官署里显得格外清晰,“近日坊间可有什么异常?”
须发花白的福伯应声而入,脸上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小姐,正想向您禀报。老奴今日去市集采买丝线,发现……发现好几处摊档都在卖一种仿咱们海浪纹的书签和简化了的海鸥胸针。”
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几件物事,摊在苏弦序面前的书案上。
苏弦序拿起一枚所谓“海浪纹书签”,入手便觉粗糙。贝片薄脆,边缘处理潦草,甚至有细微的豁口。那海浪的纹路是用劣质墨线草草勾勒,毫无动态神韵,更别提天然贝彩。另一枚“海鸥胸针”更是简陋,贝片切割歪斜,镶嵌的胶水溢出,凝固成难看的黄渍,破坏了整体观感。
“价格几何?”苏弦序的声音冷了下来。
“仅有……仅有我们正品的三成。”福伯低声道,“已有好几家原本定了货的杂货铺掌柜来问,能否也……也降价些许,不然实在难卖。”
砰!苏弦序的拳头轻轻砸在案上,并非愤怒,而是一种被劣物玷污了心血的恶心感。 “岂有此理!画虎不成反类犬!此等劣质仿品,只会败坏海州贝雕的名声!”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可知源头来自何处?”
“摊主们都含糊其辞,只说是江南来的新货,便宜好看。”福伯摇头,“老奴觉得,此事恐与那‘锦贝堂’脱不了干系。”
正说着,丫鬟小荷急匆匆进来,脸上带着愤愤不平:“小姐!方才翠儿从外面回来,说听到几个闲汉在茶棚嚼舌根,说什么‘海州贝雕不过如此,江南锦贝物美价廉’,‘官家夫人搞出来的花样,中看不中用,贵得要死’!气死人了!”
诋毁之声已起,配合着低价仿品的冲击,一套组合拳下来,意图再明显不过——不仅要抢市场,还要从根本上动摇“海州贝雕”刚刚树立起的口碑。
苏弦序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熙攘的街市。阳光正好,却仿佛有阴云悄然汇聚。她成功点燃了海州匠业的火种,却也引来了窥伺的豺狼。
“备车。”她转身,语气斩钉截铁,“去会会那位‘锦贝堂’的掌柜。”
苏弦序刚起身,楼默之便从外间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密报。“锦贝堂的底细,查到了。” 他将密报递给苏弦序,“东家姓周,是忠勤伯的表亲。而忠勤伯的父亲,二十年前曾因‘挪用海税’被我父亲弹劾罢官,两家是死敌。”
苏弦序看着密报上的 “周东家与忠勤伯往来记录”,瞬间明白:“所以锦贝堂来海州,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是想借打压海州贝雕,报复你父亲?”
“不止。” 楼默之眼神冷了几分,“父亲来信说,忠勤伯近期在京中拉拢太子少师,想借‘海州贝雕新政失败’,削弱我在海州的根基,进而动摇楼家在朝堂的地位。钱掌柜只是前哨,后面还有更大的算计。”
小荷在旁听得心惊:“那小姐您还去见他?太危险了!”
苏弦序却笑了:“正因为危险,才要去。我倒要看看,忠勤伯派来的人,到底有多少手段 —— 何况,有你夫君这棵‘大树’,还有京中的公公兜底,我怕什么?”
楼默之看着她眼中的狡黠与自信,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尖:“小心些。若有异动,立刻传信,我让林莽带人接应。”
小荷一惊:“小姐,您亲自去?那些人……”
“怕什么?”苏弦序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他是商,我是官。他既来了海州地界,我这贝鉴官过问一下市面上流通的贝雕品质,不是分内之事么?”
她眼神锐利,如同即将出鞘探看伪劣贝材的刻刀。与此同时,州衙书房内,楼默之也放下了手中关于倭商与锦贝堂接触的密报,指尖在案上轻轻一叩。
“林莽。”
“属下在。”一名精干侍卫应声现身。
“带两个人,暗中护卫夫人。有任何异动,即刻来报。”楼默之的声音听不出波澜,但深潭般的眸底,已凝起寒意。
“是!”
风暴尚未降临,但海州城的空气里,已悄然弥漫开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息。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