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贝堂”在海州临时的铺面设在城东一条还算繁华的街道上,门面不大,装修却刻意模仿了几分海州新式的雅致,只是细看之下,用料和工艺都透着一股急于求成的浮躁。
苏弦序一身月白官服,并未摆出全副仪仗,只带了小荷和一名衙役,步履从容地踏入店中。
掌柜是个四十岁上下的精瘦男子,姓钱,一双眼睛滴溜溜转着,透着商贾特有的精明。见苏弦序进来,他立刻堆起满脸笑容,快步迎上,作揖道:“哎哟,不知贝鉴官苏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钱掌柜不必多礼。”苏弦序淡淡一笑,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店内陈列。货架上果然摆着那些仿制的书签、胸针,此外还有几件模仿苏家早年传统样式的螺钿首饰,做工尚可,但毫无新意。“本官听闻江南锦贝堂大名,今日路过,特来见识一番。”
“不敢当,不敢当!”钱掌柜连连摆手,语气谦卑得近乎谄媚,“鄙号小本经营,怎敢与苏大人执掌的御赐工坊相提并论?此次来海州,实在是慕名而来,学习取经的。”
“哦?学习?”苏弦序拿起一枚锦贝堂自家做的嵌贝牡丹花簪,指尖轻轻摩挲着花瓣边缘——胶痕处理得略显生硬,“钱掌柜的‘学习’,倒是快得很。我这海州的浪纹方才兴起不过月余,贵号的仿品便已铺满市井了。”
钱掌柜脸色微微一变,随即笑得更加恳切:“大人明鉴!这……这实在是误会!海州新风吹遍东南,我等仰慕不已,做些类似的样式,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领略海贝之美,绝无冒犯之意!价格定得低,实在是江南工本低廉,绝无恶意竞争之心啊!”他这话看似认错,实则狡辩,还将仿冒归结为“仰慕”和“工本差异”。
苏弦序心中冷笑,不欲在口舌上多做纠缠。她放下发簪,状似无意地问:“我观贵号这些仿品,虽形似,神韵却差得远。尤其这贝片处理,火候欠佳,可是用的浙东一带的淡水贝?”
钱掌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立刻掩饰道:“大人好眼力!正是浙东贝。价比海贝低廉些许,也好让利给顾客嘛。”
苏弦序不再多言。浙东贝质地脆硬,晕彩远不如深海贝绚烂,且因其易得,价格确实低廉。对方承认得痛快,反而显得早有准备。她此行的目的已达到——确认了仿品来源,也探知对方掌柜是个滑不溜手的老狐狸。
又虚与委蛇几句,苏弦序便起身告辞。钱掌柜躬身相送,直到马车远去,他才直起腰,脸上谦恭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阴沉。
另一边,楼默之布下的网也有了动静。
暗卫回报,那名形迹可疑的倭商浪人,昨夜曾与苏家工坊一个名叫王五的学徒,在码头附近的暗巷里短暂接触。王五家中老娘病重,急需银钱,近日确实常愁眉不展。
“继续盯着,看他们下次何时接触,交易何物。”楼默之下令,声音冰寒,“人赃并获。”
是夜,知州书房灯火通明。
苏弦序将日间见闻告知楼默之。“……对方有备而来,咬死是工本差异和仰慕模仿,律法上难以治其重罪。且仿制之风一旦兴起,劣币驱逐良币,后患无穷。”
楼默之指尖敲击桌面,沉吟片刻:“明的不行,便来暗的。既是窃,必有赃。我已让人盯住了内鬼与外贼。”
苏弦序眸光一闪,一个念头划过脑海:“夫君,既然他们想偷,我们便送他们一份‘大礼’如何?”
“哦?”楼默之抬眼看向她,眼中露出询问之色。
“我们可假意研发一款‘七彩流光贝盒’,工序复杂,用料讲究,将其吹捧为镇店之宝、不传之秘。再故意露出破绽,让那内鬼以为有机可乘……”苏弦序唇角微扬,勾勒出一丝狡黠的弧度,“届时,人赃并获,看那钱掌柜还如何狡辩!”
楼默之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那是一种将技艺与谋略完美结合的自信。他心中微动,颔首:“好计策。便依夫人所言。你我联手,唱一出请君入瓮。”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在无声中流转。窗外的夜色浓重,却仿佛有猎猎风声,为即将到来的收网奏响序曲。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