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万作园送来的一车瓜,叫做南瓜,是从东南海上传过来的东西,姜见黎得到种子以后,在万作园种了一年多,去岁种的一片几乎连花都没开过就全部死于干旱,直到江宁郡主许清如回京后给了她一份种植要义,她才磕磕绊绊地找到了些护养南瓜的法子。
第一年,南瓜结的不多,且个头也都不算大,按照许清如留下的经验,南瓜大面积结果应当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南北略有差异,这才六月中旬,要不是她不想错过此次赈灾的机会,这些南瓜还能在地里再长上旬月,或许能长得再壮实些,个头再大些。
可是时间紧迫,她等不了那么久了,也只能委屈这些瓜早早地离开藤曼,来到这里。
姜见黎独自待在存放赈灾粮的粮库里,身边堆着五六筐南瓜,她将这几筐南瓜一筐一筐倾倒在地,将南瓜一个一个摊开翻来覆去的检查。许清如告诉它,南瓜可作备荒作物,在大晋境内广推种植,但前提是,百姓得接受这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她打算趁此机会将南瓜用于赈灾,让百姓知晓此物灾时能饥,如此一来,用作赈灾的南瓜便不能出任何差错,若是吃伤了人,令百姓谈其色变,日后再想推广种植便不会容易。
姜见黎检查得尤为仔细,凡是表皮上又坑洼的,都被她捡拾到了一旁,几筐南瓜捡拾下来,能用得上的约莫只剩下了八成。
比她想象的略好些,何况捡拾出来的南瓜也并非是坏的烂的,只是从外头看上去长得有瑕疵而已,这些应当也能吃,她打算带回草庐试一试。
将南瓜重新归整好,被捡拾出来的恰好能装一筐,南瓜个头不大,但堆在一起重得很,仿佛时石头垒出来的,姜见黎尝试将它提起,南瓜却纹丝不动,没法子,只凭她自己时无法将这一筐南瓜运回的,她打算唤一名左武卫来帮她。
粮仓外就有左武卫看守,每一个时辰轮一次岗,眼下大约正式换岗之时,姜见黎走出粮仓后,发现外头一个人也没有。想了想,决定亲自往距离粮仓不愿的营房走一趟,寻个瞧着靠谱的,免得再路上毛手毛脚,磕坏了她的南瓜。
从粮仓前往营房,要经过一纵一横两条巷子,姜见黎只识得营房的大致方位,走到岔路口,忽然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她记得粮仓附近的营房被唤作东柳营,哪边是东来着?
站在原地踌躇半晌,好不容易根据影子的方位辨清了方向,还未来得及跨出一步,侧面的巷子里就传出细微的交谈声,好似是左武卫中郎将李融的声音,姜见黎鬼使神差地寻了个隐蔽的角落藏了进去,那角落处有两座半人高的石墩,她蹲在气候,恰好能遮住身形。
“当真查清楚了?”
“是,那山里头,的确有异。”
山里头?哪座山里头?被山火烧得不成样的那座山里头?莫非李融也发觉了山火的异常?可是他不是来送赈灾粮的吗?查案之事又不归他管?难道他暗中奉了太上皇的命令?
姜见黎侧过头,竖起了耳朵,想要听个究竟。
来人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姜见黎笃定说话的其中一人就是李融。
“如何有异?”只听李融问道。
“按说那里的村子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且竹州府衙又下了禁令,那里无论如何都不该有人的踪迹,可是卑职前往时,却在那里发现了崭新的足迹。”
“你的意思是有人去过?可这也算不得什么,你不也去了?”
“卑职进那村子也只是巧合,那村子藏在群山之间,难以发现,若非卑职下山时换了条路走,必然不会发觉山间竟还藏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
“听你的意思,留下那些足迹的人,不是同你一般误打误撞进去的。”
“是,卑职仔细观察了那些足迹,那些足迹极有规律,且从足迹推断,去的应当是一伙人,他们入村时还抬着东西。”
李融脚下一顿,立刻抬手示意手下噤声,警觉地看向四周。
“中郎将,何事?”手下疑惑地问。
李融摇了摇头,“许是我多虑,你继续说,他们抬了什么东西?”
“足迹之间沾了些东西,像是火油。”
李融神色一凛,“什么?你敢肯定?”
“卑职顺着足迹找了找,不止在一处发现了火油,只是担忧那伙人还没离开,就没顺着线索寻到尽头。”
李融清楚手下的本事,太上皇让他详查山火之事,他就派了这么一个人入山,只不过半日,这名手下就带出了许多有用的线索,因而对于手下提出的火油一事,他并不觉得是错觉。竹州山林间必然藏着什么秘密。
“你去探查时,可有被人发觉?”李融又问。
“卑职离开时将自己的痕迹都清理了,应当不曾有人发现。”
李融点了点头,“此时不要申张,你继续探查下去。”
“是,卑职领命。”
二人渐渐走远,瞧方向应当是往粮仓那头去了,等二人的身影完全看不见,姜见黎才从石墩后头钻出来。
蹲了半日,腿脚发麻,没有知觉,她顺势坐在石墩上,一边捶腿一边思索方才李融与手下的谈话。
火油?
那些人运火油过去做什么?
还未等姜见黎想出个所以然,竹州就开始了萧贞观圣驾驾临后的第一波大规模赈灾。
这一回赈灾,发的不仅有粮,还有银,银就是敛葬费,按照每户遇难的人头数发放。在此之前,萧贞观下令严查历年溺毙女婴之事,虽还未曾全部追查完,但是近几日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前往竹州府衙自首,以希冀求得一个宽容处理。
凡是用女婴尸骨充作山火遇难人口的人家,一律取消敛葬银,家人亲眷由官府统一敛葬,此外不会再收到任何赈灾钱粮。
这些人虽有异议,但左武卫当前,便是有怨怼也不敢放肆,只能看着其他人领取丰厚的赈灾银粮。
“姜卿,你怎么又魂飞天外了?”萧贞观在姜见黎垂下的手背上拍了拍,“不是你要跟着前来的吗?怎么来了又一副恹恹的模样?”
姜见黎还在想着前几日偶然间听到的李融与手下交谈的事,想了几日也没想出个什么,但她又放不下此事,总觉得此事同她脱不了干系,毕竟那一处村子她也去过,还差点被梁述泉的人发现。
难道梁述泉的人想要将村子埋葬得彻彻底底?
火油?
莫非他想如法炮制另一场山火?
“姜卿?姜见黎?”萧贞观唤了两声,姜见黎才缓缓地看向她,茫然地问道,“主上说什么?”
“没什么,”萧贞观被姜见黎的漫不经心气了个仰倒,胡扯道,“你们万作园的南瓜,似乎并不为百姓所接受。”
姜见黎闻言看去,还真是如此。
此次赈灾的粮食中除了一袋米面,每份还附带了一只南瓜,只是南瓜数量有限,无法每一户人家都能发到,因而官府还备了许多芋头,领赈灾粮的百姓可从中二选一。
这南瓜谁都没有见过,因而百姓们大都选择了芋头,那五筐南瓜至今一点没见少。
“你打算如何?”
萧贞观问出这个问题后,就发现姜见黎上下打量了她一眼,而后摇了摇头,道,“主上明日换身衣裳过来。”
“为何?”萧贞观低头看着自己这身衣裳,今日她穿了普通常服圆领袍,通身素净无花纹,“怎么,这身衣裳碍着你的眼了?”
“这身衣裳,不方便臣行事。”
萧贞观穿着这身衣裳,怎能显示出她乃当朝女帝。
“行什么事?”萧贞观难掩疑惑。
“明日主上就知晓了。”
等到第二日,萧贞观才明白姜见黎为何今日一定她穿绣着龙纹的衣袍,原是拿她当招子呢!
“主上,这蒸南瓜片味道不错,您尝尝?”
“怪道今晨不让朕在草庐用早膳,是想让朕当众吃你的南瓜,”嘴上不情不愿,可萧贞观的行动却十分迅速,从粗陶碗中取了一小块南瓜,三两口啃了个干净。
南瓜是连带着皮一起蒸熟的,这瓜嫩,瓜皮也软和,瓜皮也能吃,但是萧贞观怕误导围观的百姓,以为这瓜没有皮,就只啃食里头黄澄澄的瓜肉,啃完了还配合道,“这从东南海边传过来的东西,唤作什么来着?”
“会陛下,此物唤作南瓜,极益种植,且产量高,可蒸可煮可炒,就连藤曼瓜叶也可食用,既能果腹,也能清热去火。”姜见黎刻意提高了声音。
“嗯,味道不错,比那芋头也不差,”萧贞观用帕子擦了擦手,随手一指,吩咐道,“如此好物不能只朕一人享用,让大伙儿也都尝尝吧。”
离得近的百姓每人都分到一小块,个个高声谢主隆恩。
之前他们还对这种从未见过的东西望而生畏,可眼见陛下都吃了,他们也就不疑有他,纷纷尝了起来。
大晋本土的瓜果不少,但是南瓜有种别样的风味,尝过的那几个图新鲜,去赈灾粮时竟都选了南瓜。
萧贞观眼尾上挑,无声问道,“如何感谢朕?”
姜见黎俯身附在萧贞观耳旁,用极轻微的声音回答,“臣这般做也是为了您的百姓,您的天下,陛下怎能同臣讨要酬劳?”
萧贞观本也是逗弄她一番,并未想着当真同她讨要什么,可她这副有恃无恐的姿态令萧贞观十分恼火,却又不好当众发作,只能投过去一个警告的眼神,却不曾想,姜见黎的注意力早就不在她身上了。
“你……”
追着姜见黎的视线看过去,萧贞观看到了一个在人群中穿梭的背影,这是个中年男子的背影,这人单从背影上瞧,同前来领赈灾粮的绝大部分百姓,都没什么不同,若是硬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便是他略微壮硕了些。
“主上,臣忽然有些不适,请容臣暂退。”
话毕,也不等萧贞观开口,就径自离开了,她去的方向,正是那名男子离开的方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0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