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通知一出,整个三科的气氛便有了微妙的变化。
林清漪坐在办公室里,翻看那封“组织架构变更说明”,字里行间都在强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只字未提调岗是否经过征询,仿佛这只是一个早已既定的流程。
可她心里清楚,这是一次点名的削权。
“协调岗”是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关键环节,掌握着沟通进度与节奏。一旦被抽走,三科再负责项目,推进权限就名存实亡。
这是一次精准的拆解。
下午五点整,林清漪去了一趟主任办公室。
周远正站在窗前接电话,见她来,做了个“稍等”的手势。通话内容只听到零碎几句:“嗯,数据口径我看过了……可以先压一下,等她提出来再说。”
他挂断,回头对她笑:“坐。”
“协调岗调整,你早知道?”
“昨天晚上。”
“你没拦?”
“拦住了么?”他反问,“就算我多提一句,能让他们收回通知?”
林清漪没有回应。
周远收敛笑意,语气低下去:“清漪,这是场局,不是一次误会。你要走得长远,就不能总站在对抗面上。”
“我不是对抗,我只是不服。”
“可人事不是讲理,是讲态势。”他靠在桌边,“你太容易被人看出锋芒了。”
“那你现在呢?”她看着他,“你站在哪一边?”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直指要害。
周远没有立刻回答。他看了她一眼,缓缓开口:“我站在可控的一边。”
这句话让林清漪彻底明白了。
她以为周远是盟友,但他始终站在更高的那一层棋盘上。她可以是被保护的,也可以是被利用的,取决于当前的局势是否允许她发声。
回办公室路上,天已经擦黑。她走到楼下平台,无意中看见信息中心灯还亮着。
心里一动,走了过去。
办公室门虚掩着,江闻川正坐在靠窗的位置调代码,桌上放着两杯咖啡,一冷一热。他抬头看见她,神情一顿。
“加班?”
她开口。
他点头:“新模块要提前跑测试。”
林清漪顿了顿,说:“那天的版本更新,写得很清楚。”
“你看了吗?”
“看了。”
江闻川看着她,目光隐隐带着一点审视。
“你来,不只是为了说这句吧。”
她没有回答,只走进几步,看着那两杯咖啡:“你有同事陪你?”
“没有。左边那杯是凉了的。”
林清漪没有坐,只轻声问:“如果我现在让你接回协调岗,技术这边你能压得住吗?”
江闻川眉心轻挑:“你还决定得了?”
“现在不能。但将来,也许能。”
江闻川低头,轻声笑了下。
“你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有些人迟早要从你手上拿走点东西?”
“我知道。”她回答。
“但你没退。”他说。
林清漪看了他一眼,淡淡道:“退了就真输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
江闻川忽然问:“你信我?”
她微顿,反问:“你指哪一方面?”
“合作。”
林清漪没有立刻答,只道:“如果我出手,他们会知道不是你在做决定。”
“你出手,他们会追着你打。”
“我习惯了。”
她站起身,走向门口。
临走前,江闻川忽然开口:“那你刚才问题的答案是,我能压。”
她没有回头,只轻轻点了下头,走出门去。
一周后,信息中心发来一个跨部门建议:恢复协调岗原职能,由项目对接人直接挂名承担。这个“对接人”,赫然是江闻川。
林清漪收到复函那天,刚处理完一批预算修改意见,看到文末附注:“经信息中心申请,由林主任推荐人选,建议优先安排江闻川。”
她握着鼠标的手,停了半秒。
文件上没有她的名字,却处处留下她的痕迹。
落点在她的控制范围之外开始偏移,又被悄悄拉了回来。
她明白,这一局还远未结束。但起码现在,她没有彻底失去主动权。
窗外风声渐起。
她重新打开日程安排,将那天取消的对接会议,重新拉进了日历。
当天傍晚,江闻川收到系统邮件。
内容是:“林清漪邀请你加入‘项目协调预备会议’。”
他看着那一行字,沉默许久,轻轻在桌面敲了下指节。
许多年前,他从讲座后教室里出来,看见林清漪抱着文件站在树下,目光坚定,不动如山。
他一直以为她不会记得他。
可如今,她开始在一场博弈里,给他留了位置。
他低头,回了一个字:“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