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会议室的灯打得很亮。
林清漪早早入座,文件整齐码在面前。江闻川是倒数第二个进来的,身后还跟着几位技术口的小组长。他没看她,只轻轻点头示意,便坐到她斜对角。
那是一场看似常规的预备会议。
却从开头起,每个细节都不寻常——她没有绕开他,技术组也没有绕开她,而是破天荒地,由林清漪牵头主讲,江闻川辅助补充。
“协调工作将直接嵌入推进计划,不再另设周转岗。”林清漪语气不疾不徐,“需要技术与业务在信息层面做到并行同步,责任到人,节点可量化。”
这不是她第一次主持这种会,但与江闻川并肩坐在同一张桌上,却是第一次。
江闻川一句多余的话没说,但每一次她抛出关键数据点,他都能迅速接上技术实现逻辑,把空白补得刚好。
会议开得很顺。
散会后,几位中层陆续离开,江闻川依旧坐着,似乎在回看投影笔记。
林清漪没有走,反而将最后一页文稿合上,轻声道:“你表现得比我预期得好。”
他抬眼,语气平静:“你预期我会翻车?”
“不是翻车,是不配合。”
江闻川轻笑一声:“你设过底线。”
“而你踩线。”
他没否认。
林清漪盯着他,忽然道:“江闻川,我不是来帮你翻旧账的,但你得明白,跟我站在一起,是要冒风险的。”
“我明白。”
“我不是在试探你。”
“可我在试探你。”
她怔住。
他看着她,目光坦然而沉静:“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得住你这样推一步、退半步的模式。我没那么聪明,只是记得你递过一块糖,就得知道什么时候收回。”
林清漪没有回答,只起身收拾东西。
离开前,她淡淡道了一句:“合作继续。”
江闻川没有追问。他知道这已是某种松动。
晚上九点,林清漪接到一个电话。
是人事口的老熟人,语气带着几分意味不明的客套:“林主任,周远说想让你知会一声,下周可能有个调研组来你这边走一圈,是副处带队,应该不会特别正式。”
她心里微动:“哪一级别的调研?”
“说是挂‘数据资源整合’的幌子,具体我不清楚,但我听说那位副处带了个新人过来,说是以前的老下属,才调回来的。”
“叫什么?”
“杜婉。你可能认识。”
林清漪握着手机的手微微一紧。
她当然认识。那是三年前调走的前科长,技术口出身,跟周远私交极深,也是她刚入局时唯一一个明面上与她过过招的人。
杜婉的回归,不是巧合。
是周远落下的第二颗棋。
周一上午十点,杜婉随调研组抵达。她一身利落藏蓝色西装,神情自若,态度温和地与每个部门打招呼,笑容得体,语气淡淡。
林清漪在会议室门口迎她。
“林主任,好久不见。”杜婉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
“欢迎回来。”
“回得还不算晚吧?”她笑着说。
林清漪淡声:“刚好。”
两人握手,短短一瞬,却像针锋相对的棋手交换了一枚开局的试探子。
会后,江闻川从信息中心出来,远远望见林清漪站在办公楼外吸烟。
她极少抽烟,只有在有些节点被彻底扰乱时才会破戒。
他没走过去,只在马路对面站了一会。
烟雾缭绕间,她的眉眼看不出情绪,但手指压得极稳,像是怕一松,就会显出焦躁。
江闻川忽然意识到,她正在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处理风暴——理性、冷静、迅速重组资源,同时把所有软肋藏起来。
他想到那个夜晚楼道里的她,背影凌厉,话语锋利,却始终没有落到情绪上。
那样的人,输不起。
也不会轻易让人靠近。
他站了许久,终究没打招呼,转身走了。
林清漪回办公室时,手机收到一条新短信。
【江闻川】:资料我补了一份,顺手放你办公桌上了。
【江闻川】:那份整理逻辑你不满意可以删。
【江闻川】:但我想试试。
她盯着“试试”那两个字看了很久,最终没有回复。
只是将手机反扣在桌上,继续翻开手边那份调研日程安排,把“杜婉”三个字圈了个红圈,笔尖顿住片刻,又加了一句:“交锋初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