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相伴的一周,像一泓温润的泉水,悄然滋养了她干涸的心田。生活仍在继续,许昭年收拾好行囊,也收拾好心情,必须回到那座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临行前,她终于向母亲吐露了创业的想法。许素云沉默了片刻,目光中有迷茫,但更多的是无条件的信任:“妈老了,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新潮了。但妈知道,我的年年从小就有能力、有想法,你认准的事,就大胆去做。妈妈相信你。”
带着母亲给予的这份沉甸甸的能量,许昭年再次踏上了旅程。高铁飞驰,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她想起妈妈准备的包子,刚要从行李中取出,指尖却触到一个硬硬的、陌生的角落——那是一个用保鲜膜仔细包好的存折。
她立刻拨通电话,声音有些发紧:“妈,这钱……”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笑意,却不容拒绝:“这钱本来就是给你攒着买房子的。你现在有别的安排,创业起步,哪里不需要钱?你就当妈妈入股了,以后等你赚了大钱,要给妈妈分最大的红利!”
许昭年喉头哽咽,再也说不出推拒的话。也许这就是母亲——她们永远不觉得自己的付出太多,反而永远在忧心,孩子未来的路会不会太难,肩膀会不会太累。
回到城市,许昭年将所有的情绪都投入到了“数字艺术”的学习与探索中。她曾是代码员的经历,此刻成了她最有力的翅膀,让她理解复杂的图形算法和交互逻辑时,比纯粹的艺术生更加快速。三个月废寝忘食的钻研,期间接了零星几个小单子练手,她终于攒足了底气,租下了一个小巧的临街空间,挂上了属于自己的招牌——
“昭年数字艺术工作室”。
这个名字,她想了很久。“昭”是母亲给她的名字,是光明;“年”是岁月,是沉淀。向春而生,不负昭华,她希望用作品,定格生命中所有值得铭记的时光。
开业那天,来的朋友不多,却情谊真挚。让她意外的是前同事们的到来,还有竟收到了前公司总经理陆见深送来的贺喜花篮。
“年年现在真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旧日同事小美低声惊叹,“难道是去国外整容了?怎么连气质都变了?按她以前的性子,怎么可能出来自己开店?”
这番话,恰好被一旁的顾盼听见。她本是抱着几分看热闹的心态,随着几个同事一起来的。自认为对许昭年有些了解的她,本以为那次“天台告白”和“宴会羞辱”会彻底击垮这个曾经的同事兼对手。然而时隔数月再见,许昭年衣着并不华丽,只是简单利落的剪裁,素面朝天,短发显得清爽又干练,整个人却像被重新打磨过的玉石,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沉静而耀眼的光彩。
再看看自己身上这套死板丑陋的职业装,顾盼心里莫名涌上一股酸涩。自从许昭年离开,部门经理的压力便更多地转嫁到她身上。许昭年当初为了那点加班费可以任劳任怨,可她顾盼只想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找一个不错的男朋友,安稳度日,从没想过要为此劳心劳力至死。
许昭年微笑着过来与她们打招呼,态度自然得体,仿佛过去那些办公室里的龃龉、那些背后的闲言碎语,都从未发生过。大家热络地闲聊着,就在这时,有人低呼一声:“陆总来了!”
许昭年今日是真觉得诧异了。不仅这些昔日同事不请自来,连这位曾对她不屑一顾的顶头上司,也亲自登门。
时隔数月再见,陆见深仍旧是那般丰神俊朗,西装熨帖,气度矜贵。他的目光落在许昭年身上,在她利落的短发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讶异,随即恢复了惯常的从容。
“恭喜。”他伸出手,与她轻轻一握,语气是商场式的客气,“工作室很有格调。”
“谢谢陆总,您能来,真是蓬荜生辉。”许昭年得体的回应。
顾盼躲在人群后,心底的波澜却再也无法平息。果然,陆总对许昭年是不一样的。从以前她就隐约察觉,陆总会下意识地多分派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给许昭年,在她加班时会“恰好”路过问候。即便后来发生了那场尴尬的天台告白,他明面上拒绝了她,可那种无形的关注,似乎并未消失。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心里滋生:如果我也像许昭年那样拼命,事事做到极致,陆总是不是……也会这样看我?我打扮起来未必比她差,而且我家是本地的,条件怎么也比她一个外地来的要好……以前觉得陆见深是遥不可及的天边月,是因为他身边站着沈之遥那样家世容貌皆顶尖的千金。可如果他连许昭年都能另眼相看,那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只看重世俗条件的凡夫俗子?他更在意的,是别的、她或许也能努力达到的地方?
她紧紧盯着许昭年的一举一动,观察着她与陆见深交谈时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姿态。看着陆见深那样专注地看着许昭年说话,顾盼忽然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顶,心跳都加快了。她此刻无比渴望立刻脱掉这身丑陋的工作服,冲进商场买一套最时髦漂亮的衣裙,再去换个发型,画一个精致的妆容。
而此刻的许昭年,完全没注意到角落里顾盼那复杂灼热的目光。她正有些受宠若惊地看着陆见深:“陆总,您是说……我真的可以参加这个项目的竞选?”
原来,陆见深此行并非只为客套。他告知许昭年,公司即将启动的一个重要项目,正需要一幅核心的数字艺术设计图作为视觉灵魂。他亲自将这个招标机会带到了她的手上,希望她的工作室能参与竞标。
等众人都离开,喧嚣散去。许昭年独自坐在崭新的办公桌后,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都市霓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没想到,开业后接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挑战,竟是她毅然离开的前公司,向她伸出的手。
这究竟是橄榄枝,还是又一个布满鲜花的陷阱?她不知道。但她知道,无论是什么,她都必须紧紧抓住。因为属于许昭年的“昭年”,已经开始了。
昭年工作室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许昭年站在白板前,上面已经写满了陆氏集团旗下“寰宇科技”新品发布会的需求关键词:情感交互、智能穿戴、科技温度、心灵链接。
项目的主题是“感知未来,温暖链接”。
品牌方希望传递的核心精神是:科技不应是冰冷的壁垒,而应是链接彼此情感的温暖桥梁。
她坐回桌前,翻开速写本,铅笔在纸面沙沙作响。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抽象的意象,她快速勾勒:
·一幅是“破茧”——一只机械结构的蝴蝶,正在挣脱传统芯片组成的茧蛹,翅膀是由流动的数据光带构成。
·另一幅是“链接”——两个孤独的、由星辰微粒组成的人形,被无数发光的纤细丝线连接,心脏的位置同频闪烁。
·还有一幅“未来遗迹”——在充满科技感的都市废墟中,一株柔弱的、散发着微弱光晕的花朵,正从钢铁缝隙中顽强生长。
概念很丰富,但当她尝试深入时,却陷入了困境。
她想要的核心质感——“巴黎记忆的温暖、朦胧”与“科技产品的精密、理性”——始终无法完美融合。
尝试了几个版本,效果都不尽人意。要么色彩过于甜美柔软,失去了科技的先锋感;要么风格过于冷峻坚硬,完全背离了“温暖链接”的初衷。她把一张画到一半、感觉不对的草图揉成一团,丢进纸篓——那里面已经有了不少失败的尝试。
“到底缺了什么?”她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那个具体的创作困境,像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她的灵感与表达之间。她不知道如何将心跳的韵律,翻译成电路的逻辑。
夜深了,工作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窗外的城市灯火如同地上的星河,她却感到一丝孤独的寒意。她疲惫地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几乎是本能地,指尖在手机相册里滑动,最后停留在一张模糊的照片上。
那是巴黎,塞纳河畔。照片的主角是一个低头作画的背影,夕阳给他周围的空间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朦胧的金边。画面模糊,却精准地捕捉到了一种极致的安静与专注。
刹那间,灵感如同黑夜中的闪电,照亮了一切!
她猛地坐直身体,眼睛闪闪发亮。
她明白了!
温暖,不在于形式的柔软,而在于内核的专注与沉静。科技的温度,并非来自拟人化的外表,而是源于其背后创造者投入的、充满人文关怀的“静默之力”。
陆沉的画风在她脑中清晰起来——他总爱用沉静的高级灰与深邃的钴蓝作为画卷的基底,营造出一种广袤的、包容的静默感。然而,在这片静默之中,他总会在视觉的中心,用极其精准、克制的笔触,点燃一抹温暖如烛火、耀眼如夕阳的亮色。
他的画,无声,却充满了欲言又止的叙事张力。
许昭年深吸一口气,重新铺开一张干净的画纸。这一次,她下笔毫不犹豫。
几天后,竞标会议在启寰科技的会议室举行。
当许昭年的作品《无声的共鸣》投映在巨幅屏幕上时,原本有些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画面是一片由细微的二进制代码和闪烁的星辰构成的、深邃的钴蓝色“静默之海”,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数字未来。在这片理性的海洋中,有两只手正在缓缓靠近——一只是属于人类的、带着血肉温度的手;另一只则是由半透明的发光数据流构成的手。
而在这两只手即将触碰的中央,一个微小的、如同心脏般搏动着的能量漩涡正在形成。漩涡的核心,正散发着那样一抹熟悉的、温暖的、带着巴黎夕阳记忆的暖金色。
整个作品冷静而精密,充满了未来的科技感,但那份暖金色的“共鸣”以及双手趋近的动势,却像一声低沉而有力的心跳,击穿了所有理性的表象,直抵在场每个人的情感深处。
许昭年站在台前,声音平静而坚定:
“我们想表达的,并非科技的喧嚣。真正的深度链接,是能在看似无声的科技世界里,找到能与人类心跳同频的共鸣。这幅作品,意在传递一种静默但强大的守护,与深刻的理解。”
她的阐述结束了。会议室里响起了礼貌但并非热烈的掌声,几位评委交头接耳地讨论着。
就在这时,一直坐在陆见深旁边,百无聊赖地玩着指甲的沈之遥,偶然抬起了头。
她的目光触及到屏幕的瞬间,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住了。她缓缓坐直,原本慵懒的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紧紧锁住那幅《无声的共鸣》。她脸上闪过一丝震惊,随即是一种难以置信的、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的恍惚。
那种高级的灰蓝色调与画龙点睛的暖金色运用……那种在极致静默中爆发出磅礴情感的表达方式……
太像了。
像极了那个人的风格!
她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侧身对陆见深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附近几个人的耳中:
“就是它。我就要这个。”
最终,许昭年的工作室成功拿下了这个项目。
消息传来,工作室的伙伴们欢呼雀跃。许昭年站在工作室的中央,看着同伴们兴奋的脸,感受着内心那份久违的、坚实的信心正在蓬勃生长。
这不仅是一次商业上的成功,更是对她艺术理念、对她人生新方向的巨大肯定。她用自己的专业和从过往中汲取的力量,稳稳地踏出了独立的第一步。
而她并不知道,命运的丝线,已因这幅深深烙印着另一个人痕迹的作品,再次悄然收紧。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