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当传说成为日常
——by 舒倩
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你大概会觉得,我的校园生活应该像一部永不落幕的荒诞喜剧,每天都有新的离谱事件等着我去触发,对吧?
说实话,在经历了开学典礼、食堂风云、考场召唤、文化祭结界和终极逃课危机之后,连我自己都差点信了这套设定。有那么一阵子,我甚至养成了出门前先看看黄历的习惯——不是看宜忌,是看今天又会被脑补出什么新能力。
但现实是,再离奇的传说,也终将被时间磨成日常。
如今的青云中学,舒倩依旧是个传说,但已经是个“常态化”的传说。就像校园里的那棵老榕树,大家都知道它年纪很大、很有故事,但不会再有人天天围着它研究是不是成精了。
同学们见了我,还是会恭敬地喊一声“舒姐”,但眼神里已经少了几分最初的狂热,多了几分“你懂的”的默契。食堂阿姨给我打菜的手依然很稳,但不会再额外加鸡腿——除非那天她心情特别好。校长偶尔在走廊遇见我,还是会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但不会再突然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我那个哈欠是不是蕴含了什么宇宙真理。
一切,似乎都归于平静。
但这种平静,是一种很微妙的平静。
它建立在一种全校师生心照不宣的共识之上:舒倩是大佬,但大佬的日常就是睡觉、吃饭、看漫画。大佬的威严不容挑衅,但大佬的摸鱼值得学习。
于是你会发现:
·课堂上打瞌睡的同学变多了,被老师点名时,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在效仿舒姐,进行深度冥想。”
·食堂里开始流行各种奇怪的结印手势,虽然大部分连鸡蛋都煎不熟,但大家乐此不疲。
·考试时依然有人画魔法阵,不过不再是求助异界贤者,而是写上“愿舒姐赐予我及格的力量”——据说心理安慰效果显著。
·后墙那片被我扯断的爬山虎,被校方精心养护起来,挂上了“勇气与决断之藤”的牌子,成了新的校园打卡点。
我,舒倩,无形中成了青云中学的“行为准则”本身。
这种变化,让我在哭笑不得之余,也感到一丝奇异的释然。
我曾经那么努力地想摆脱“大佬”的人设,想要告诉他们“我真的只是个普通人”。但现在我明白了,在青云中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普通”本身就是最不普通的属性。
既然无法改变他们,那就改变自己看待他们的方式。
我开始学会欣赏这种荒诞。
欣赏林雪会长每次看到我时,那种“我知道你在隐藏实力但我就不说破”的睿智眼神。
欣赏雷震委员在我经过时,下意识挺直腰板如临大敌又强装镇定的模样。
欣赏同学们在模仿我结印打饭时,脸上那种虔诚又期待的表情。
这一切,仔细想想,还挺有趣的。
就像你家里养了一群脑回路清奇的猫,它们每天都会用你无法理解的方式,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但又会在某些瞬间,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
而“也罢”这两个字,也从最初的无奈妥协,变成了我现在的生活智慧。
它不再是“算了,随便吧”的消极,而是“这样也行,那样也不错”的豁达。是一种在荒诞中自得其乐的能力,是在全员迪化的环境里保持清醒又不必较真的从容。
前几天,班里新来的转学生偷偷问我:“舒姐,你到底是怎么变得这么厉害的?有什么秘诀吗?”
我看着他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认真地思考了三秒钟。
然后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保持充足的睡眠,按时吃饭,以及——”
我顿了顿,在他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吐出那两个字:
“也罢。”
他愣在原地,若有所思,仿佛听到了什么至高无上的心法。
而我已经打着哈欠,抱着我的等身手办,走向了那片熟悉的、属于我的墙角阳光。
形而上学的尽头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在青云中学,每个看似离谱的日常背后,都藏着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真相。而我的任务,就是继续扮演好这个“传说”,在每一次“也罢”的叹息中,守护这片独一无二的、沙雕又温暖的校园。
毕竟,来都来了。
—— 你们永远的舒姐
于毕业前夕的某个午后(在天台晒太阳时突发奇想)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