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的第三天中午,吉川号就停靠了A市的华山港口。
A市规模比海城虽然略小,但经济地位不容小觑,科研力量也非常雄厚。
A大就是南方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林龙博士听说新队员已就位,专门下船与这批专家对接。
郜妍在观光甲板上等某人,金云熹也跟着大家一起看看热闹。
新登船的不到二十个人。两个年纪稍长,应该是大学教授,十几个小毛头中学生模样,还有几个年轻人。
“哪一个?”金云熹问身边的郜妍。
“穿橙色外套那个。”郜妍等的人来了,心情很好。
可暗恋就是这样,只敢埋在心里,又不能跑下去迎接,会显得刻意。
“眼光不错。”金云熹点头鼓励。
郜妍说的那个人远远看着个子挺高,身材挺拔,拉了一个大箱子、背了一个大书包都显得很轻松,想来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型男一枚。
“机会难得,好好把握。”金云熹又添了一句。
郜妍莫名地有些脸红,她不想当着众人面前去打招呼,只能远远的看着他们登船。
*
A市也是贸易大港,一大批物资都会在这里运上吉川号。不只有船上所有人的饮食日用等消耗用品,还包括了他们带给南极科考站的一部分支援物资。
当晚稍作休整,吉川号就又出发了。
船很快驶入了公海。
一连几天都这么孤零零地在太平洋上飘着,一望无际的只有蔚蓝的海面和蔚蓝的天空,看得次数多了就感觉不到美了。
得做些事情打发打发时间。
学生们有专门的课程计划。
每天早上都有专家讲座,还会布置什么“项目式学习”任务。
下午则是体能训练和小组活动时间。
金云熹是正经买了船票的,自然能参与这些活动。
只是听了几次之后,她发觉这些任务实在太烧脑,不适合她这种当年只忙着跳舞考试的艺术生,没几天就放弃了。
除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宣讲(登南极大陆之前所有人必须学习的课程),她只挑了几个郜妍说应该挺有意思的讲座听了听。
“我跟你说,我们组那几个小不点,实在太闹腾了!”郜妍跟金云熹抱怨道。
这天晚上,二人又“偶遇”在了船上唯一的酒吧。郜妍上次说跟她的那位校友叫孙廷惟的在同一个小组,组里还分到了几个A市的中学生。
“小孩子都差不多吧。”金云熹在船上这几天看到了不少闹腾的孩子,应该不止郜妍这一组孩子闹腾,大概率青春期的都闹腾。
这叫旁观者清。
“不一样,我们组全是男孩,上课吵,下课吵,就没有安静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觉得他们要把船板掀了。一做作业又丢三落四地掉链子。没有一刻省心的。”郜妍作为小组里唯一的女生,又是爱操心的性格,不少工作经常得靠她收尾。
“那你那个孙同学有没有帮你?”
“那倒是有的。不然真待不下去了。”郜妍话里埋怨,嘴角却不自觉上扬起来。
看来孙同学也帮了不少,看来不需要金云熹担心了:“这不就得了,反正一个冬令营而已。”
“我回去还要跟导师交待的。”郜妍欲哭无泪,“每天被他们闹腾得自己的课题都没心情做,还有一堆文献没有看完。哎。”
“我觉得你这些抱怨可以讲给你那孙同学听。”金云熹给她出主意,“正好试探试探他喜不喜欢你。”
“啊?怎么试探?”
金云熹心想,大学生单纯真好,喜恶都写在脸上。“就……”金云熹在回忆里搜索,怎么样试探才好呢?
她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人。于是说:“可能,需要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
“这船上还有没有其他你比较熟的男生?”金云熹提议。
“有,我们环境学院的姚明浩。”
“多大年纪?长得怎么样?”
“恩,比我大一级,今年研二。就上次找你要合影要签名那个,长得也算过去吧。”
金云熹有点印象,合影没答应,倒是给写了个to签。
长得确实,嗯,也能看。
“那就他吧。”金云熹开始跟郜妍细细谋划。
……
“哇。你们当演员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郜妍听了金云熹分析地头头是道,不由得感叹。
“这不过是剧本里经常出现的桥段。要知道故事都是现实改编的,有时候现实中还离谱得多。”
“是啊,我们一直读书都读傻了,一点社会经验也没有。就这样毕了业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羡慕你们早早就能出来挣钱。”
“没什么好羡慕的。我们夏天穿棉袄,冬天要下水,拍大夜戏一拍就是通宵,威亚一吊一天搞不好身上都能磨出水泡……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接受社会的毒打。”
“但是你们挣得多,还能见到明星啊!”
金云熹苦笑:“我前几年没戏拍的时候,房租都付不起。这种情况在演艺圈里也不少见,真正能爬到顶端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哦,像祁钧那种就算顶流了吧?”
没想到开往南极的船上也会有人时不时谈论祁钧,那确实是顶流没错了。她不得不承认:“差不多吧。”
“学姐你跟他应该挺熟吧?你们不是一起拍过电影吗?”
看来这个小姑娘确实爱学习,对圈里的八卦知道得不多。刚好可以含糊过去。
“不怎么熟,人家咖位放那里的。”金云熹答道,想了想为了以防万一,问她:“你不会是祁钧的粉丝吧?”
郜妍连忙摇头,“那倒不是,我不粉明星的。这几年电视都看得少,能记住的也没多少个。”
那就好,如果是粉丝回头去微博上说点什么,她又解释不清了。
最近说话还是要小心点。
*
吉川号出发的第十天,停靠在了新西兰南岛的基督城(Christchurch)。
由于这一趟航行不走回头路,南半球正值盛夏,是旅游的好时节,所以特意安排大家在基督城停留三天。
在船上晃悠了十天的一行人好容易下了地,双脚踩在地面上的感觉实在太踏实了。
众人都兴奋异常,纷纷下船游玩。
新西兰的基督城不愧名为“花园城市”,据说有超过七百个花园,人口却只有几十万。哥特式古典风格的教堂,复古的铛铛车,还有随处可见的冰淇淋店。
落地的第一天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大家游览了市中心、中心花园和最有名的植物园。
市中心的几百年那座哥特式教堂在十几年前那场地震中倒塌,至今也没有修复,只留个遗址。
新教堂吸取教训,用纸建成,整体呈一个三角结构,抗震等级直接满分。教堂内部构造和布置也采用了大量的纸制结构,采光极佳、现代感十足,让人瞬间理解了这座新西兰最老城市并没有因为人口不断减少而停止发展,反而在不停地推陈出新。
在植物园的最著名的玫瑰园中,栽种了上百种各色的玫瑰花,金云熹才在环境学教授的讲解下了解了这些玫瑰和国内的月季、蔷薇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反正英语里都叫rose,细节上的区别只有学植物的人关心,他们这些普通人只管它好看就好。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又有什么关系呢?玫瑰不叫玫瑰,还是一样香甜。(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金云熹书读得不多,剧本背过倒是不少。莎士比亚她最喜欢的名段之一。可惜这场她并没有机会排演,当年表演课是隔壁组抽到的作业。
如果让她演出来……她想……还是祁钧演罗密欧最合适。
真是个头疼的想法。
*
第二天参观国际南极中心和坎特伯雷博物馆。
基督城是距离南极最近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的南极探险和考察航行的出发点。
国际南极中心就前面介绍了各国南极探险的历史和发展,坎特伯雷博物馆则收藏了新西兰群岛上各种各样的生物标本。
金云熹从没参与过一堆教授带队的旅行团,很是觉得新鲜,跟着团里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走了一整天,每到专家讲解的时候也听得十分认真。
这可比天天待在影视城拍戏有意思多了。
又是走路又是费脑,一天下来实在太累了,吃完饭回到房间金云熹很快就睡着了。
正睡得迷糊,传来拉行李和交谈的声音。
不一会有人敲她的房门。
金云熹艰难地爬起来,发现来者是带队的林龙博士。
林龙:“你好,金云熹小姐。今晚船上上来一位女士,能不能跟您住在一起?”
学术界并没有把年轻明星称作“老师”的习惯,毕竟他们高水准的老师见了太多,娱乐圈这套在他们那里行不通。
金云熹住的也是双人间,已经一路开到了新西兰没想到还有人上船。可毕竟她是自费跟着搭伙的,没有拒绝的理由。
还没等她回话,就见林龙身后露出一个身影。
“Hello,熹熹!好久没见!你都不知道我有多想你!”说着,秦璐璐就推着两个大行李箱往房间里面走。
一边冲着林龙说:“我说了我们认识,没问题的。不是只剩了这一间住女生吗?挺好的,我就跟熹熹住一起了!”
秦璐璐一如既往地健谈。
金云熹跟祁钧的这位表姐关系一直不错,当然也没什么意见,让开路让她进来。
“那就麻烦你了。”林龙道了别,顺便带上了门。
*
秦璐璐的行李箱特别大,一下子就把柜子占满了。
她一边收拾一边说:“熹熹你不知道我有多折腾,大前天刚从D城飞到A市,知道要来南极有马不停蹄地买东西,然后又飞到这什么基督城。
你看,这箱子里大多都是新的,全是户外大牌子。早知道要去南极,就找品牌方送点衣服什么的来,反正双双那么多代言。”
双双是祁钧的小名,因为他2月22号的生日。
“还说呢,我也是刚知道你也在,不然就多给你带点东西了。你看看这件衣服喜不喜欢,那边冷,要多备几件。”
金云熹跟秦璐璐比还是矮了点,于是拒绝道:“不用了,璐璐姐,我带够了衣服。你留着自己穿。”
“那你不够了跟我说,我也是都挑最好的买的,这几件都是空气棉的,防寒保暖可厉害了。”
金云熹知道,秦璐璐不需要有人接话就可以一直说下去。看来以后的日子不会寂寞了。
金云熹本来就困得不行,虽然中间被打断了,但她还是钻回被窝里预备接着睡。
躺着躺着,突然觉得不对了。
这又不是在国内,这是去往南极的船,而且还不是什么普通的旅游团,为什么秦璐璐会在这里?!
还不等她发问,秦璐璐已经又拿了一大袋子衣服出来。“这是给双双买的,他肯定来不及准备,我去给他送过去。”
“双双?”金云熹知道秦璐璐说的是谁。
“对啊,他就在隔壁。”秦璐璐推门出去,“我待会就回来哈。”
金云熹脑子里第一时间不是在思考祁钧为什么又出现,而是想到了郜妍这下肯定又要八卦她了。
这怎么解释?真解释不清。
题外话,基督城地震日期也是2月22日。所以安排双双在这里出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廿五滴泪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