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熹回到海城的家,开开心心地开始放假。
好容易面试上的下一个部戏预计要等到元宵后才能进组,最近也又没事可做。
她可以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留给自己。
正在计划做点什么的时候,她刷到了张纹的朋友圈。
张纹跟姜彦行导演在《不孤单小院》结束的时候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现在虽然又过了四个月,热恋期的二人还是经常在朋友圈大秀恩爱。
金云熹认识的张纹前辈之前并不是这样的人,或者说之前的恋情和婚姻没有让她享受过这种状态——向全世界宣布“这个男人是我的”,这种状态。
在娱乐圈这样动不动就出轨、XD、PC的恋爱环境,很难不羡慕了。
纹纹姐说她准备跟姜导去南极了,还专门@了她。
这些年随着航海和各种人类技术的进步,南极早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了。男女老少都可以报个团乘坐邮轮去南极旅游。
国内成熟的线路还比较少见,市面上大多都是飞到南美洲的乌斯怀亚,再跟着欧美新澳等发达国家的团登上邮轮体验已经运营多年的南极线路。
张纹他们去的不是。
“纹纹姐,你真的要去南极啊?!”金云熹专门给张纹打电话表示恭喜。
在小院里说得未来,他们在努力实现了。
“对啊,姜导终于拿到了船票。”
“不是听说去南极要在网上抢,几个月都排不到吗?”金云熹之前也查过,发现要提前很久预约,就放弃了。
因为她无法确定之后的几个月有没有空出的大段时间,好机会不会一直等着她的。
“姜导他们这回不一样,要带着好多摄像仪器去踩点,所以不能坐普通邮轮。他是先行部队,这次申请到了跟随一支教育团队一起去。”
“教育团队?”
“好像是研究所的教授带大学生中学生去的那种,又不是旅游团,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考团。”
“夏令营?”
“对,差不多这种。你要不要一起来?”
“啊?还可以加人的吗?”
“我去问问。姜导跟我说的时候感觉是可以的,我让他问问。”
很快,金云熹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这个团乘坐的是一搜小型的破冰船,主打科普性质,需要靠招募更多学生来平均成本。出钱的人自然越多越好。
衡量了时间和成本,金云熹觉得也挺合适,于是跟经纪人吴茜姐姐打了招呼,交了报名表。
*
元旦假期刚过就会从海市起航,航行时间不确定,但最慢也会在元宵节之前结束在南极洲的行程。
金云熹要是实在赶不及开机可以在南极周围的补给城市坐飞机先回来。
反正买了商业保险(主要是资金有限),金云熹就没带怕冷的刘小虎,独自收拾了行囊跟张纹他们在海城口岸上了船。
由于要在船上待一个月,手机的卫星信号不可能像家里一样方便,金云熹还带了剧本和几本小说作为消遣。
还有两卷毛线。
她前两年跟着妈妈学过几下织毛衣,崔老师心灵手巧,可惜养了她这么个笨蛋玩意儿。
但金云熹并不气馁,网上无意间搜到了一款可爱的样式,还出教程和材料包,果断入手打算趁着路上给自己打条毛围巾。
上南极岛所有的衣着装备都要用新的,以防把外来生物和种子带上岛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而且路上多穿几件保暖总归没错。
他们乘坐的是一艘退役不久的极地科考船——吉川号,取吉祥、极地,冰川、水道的含义。
因为国家队在役的新船各种设施先进,这艘旧船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的需求,如果翻新改造成本又太高还不一定能适配新的设备,所以就退下来做教育普及用了。
一同登船的还有几位来自科学院和大学的气象学、地质学、生物学教授,来自海城、D市和鄂城的近二十名中学生、大学生和他们的带队老师。
教学部分的总指挥是出身自科学院的林龙博士,船长郑明飞也有近二十年的航海经验曾多次掌舵前往南极。
另外,姜彦行导演和他合作的两位专业摄像可以帮助大家用镜头记下这次活动的精彩瞬间,可以做成一个小纪录片。
只有张纹和金云熹可以说与此教育团毫不相干。如果说张纹算是家属,金云熹只能算是家属的家属了。
不过其他人对她们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意见。一来她们二人都是脸熟的明星,有机会接触明星他们还是有些激动的;二来自然就是这两位出的船票钱比较贵,给他们带来了更充足物质保障。
贵有贵的道理。
金云熹和张纹都分到了挨着“头等舱”的那一排房间。
由于吉川号本来是以科考为目的的,船员和乘客的住宿条件都不算特别好。
金云熹的房间因为在主甲板上的第三层,好歹还有个正常大小的窗户。
住在二层和一层的,为了减少在南极地区的热量损耗,窗户就小的可怜了。
三层尾部是占了一半空间的休闲甲板,所以套房区总面积最小,房间也不多。每个套房都不多不少地摆了两张床。
除了船头方向最大的那间301被大家戏称为“头等舱”以外,剩下总共只有六个房间。
三位年纪稍长的正高级教授和总指挥林龙博士住在303和305,唯一的女教授住在306。
剩下房间都给了他们这些自费买票的乘客。
张纹和姜彦行住304。金云熹在302,头等舱隔壁。
“头等舱”301暂时还空着。估计下一站还会有别的学校的教授们上船。
*
从来没有住过邮轮的金云熹倒是对条件很满意,虽然空间不大,但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房间有电视和Wi-Fi,足够了。
头一天晚上上了船,金云熹就在海浪的摇摇晃晃中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上跟着大部队一起参观起这艘邮轮。别看极地船个头不大,一般邮轮该有的它一样都不少。
餐厅在一层,一日三餐都是自助餐,中西餐都有,还有主厨现场烹饪特色美食。虽然种类不算太多,但每天都有新鲜蔬果(航海最珍贵的就是蔬果)。
酒吧就在旁边,也供应咖啡和软饮料,在包间可以唱K,一般中午以后才会开放。
负一层还有健身房,分隔成不同区域,船员们也需要经常运动运动维持体能,所以有不少跑步机划船机蹬腿机蝴蝶机等运动器械。
金云熹舞蹈生的职业病,需要每天动一动拉拉韧带,应该会经常来。
另外还有阅览室、会议室,学习、休闲、娱乐一应俱全。
因为要停靠A市等待当地的一波师生上船,前三天的航行并没有安排特别的研学活动。
大家每天在船上吃吃喝喝玩玩,很快就混熟了。
第一次前往地球南端的人都一样,满心期待。这里没有明星,没有学生,都是好奇宝宝,不住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分享着生活中的乐趣。
船上的女孩子并不多,有一个来自中北理工的研一学生,叫郜妍的,跟金云熹很谈得来。
她主修环境伦理学,照她的话说,就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终将反噬自身,所以需要有人反思调停。
“南极就是这样一片土地,人类的行为会在地球的另一端留下痕迹,如果不去看、不去发现它,那么人类的无知将把自己掩埋在地壳中。”郜妍的论文方向就打算写南极。
因为每次在咖啡厅基本都能见到她,慢慢熟悉了之后她也会跟金云熹闲聊:“别说,船上的咖啡不错。我们写论文就得靠这个续命。”
“我们也一样,只不过是为了维持体重。”金云熹也是每天早上一杯黑咖啡,加速代谢消除水肿。
两个小姑娘的话题当然不会一直那么沉重,聊着聊着就往八卦上去了。
“学姐,”郜妍叫金云熹学姐,因为她饰演的文忆背景是跟她们中北理工的,“你说张纹姐姐跟姜导演什么时候结婚?”
“我们这个圈子不好说,”金云熹琢磨着,张纹上一段婚姻本来也是男才女貌,没成想后来并不顺利,“现在快乐就行,结不结婚不重要。”
“也是。我师姐她们都不着急找对象了,现在大环境也不友好,结婚真的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了。”
“你呢?小小年纪不谈恋爱岂不浪费?”
郜妍长得也很清秀,该是这个年龄段男孩子喜欢的类型。
金云熹没猜错,郜妍立马害羞了起来:“没,人家都不一定看上我。”
“哦?说说什么样的?”金云熹八卦之魂瞬间被点燃。
“就……一个同学,大四的时候一起复习考研认识的。只是我考的是中北理工,他上岸了A大。”
“那是有点远啊。”中北理工在D市,A大在A市,估计距离得有两千公里。
“所以我报了这个团。”
“哈?”金云熹一下子提起了精神。
“他那时候说他导师要来,他们可能会带个课题过来做。”郜妍并不隐瞒,“所以我看到我们学校也有名额,就交了申请,没想到真过了。”
“怪不得你看起来一身轻松,其他人上船的时候都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
“其实我也有课题,不然申请过不了的。你没看我也每天拿个相机拍照,都是要收集证据的。不过我们这种文科交叉学科,笔杆子比较重要。”
“那他人呢?哪一个?”
“他们还没来,估计停靠A市的时候就上船了。”
“我们还要停A市吗?”金云熹对行程并没怎么关心,一是她地理不好,在海城那么多年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二是她当时只关注了航行的总时间,根本没仔细看行程。
“对,应该明天到A市。”吉川号已经出海两天,也就是第三天就能到A市,速度还挺快。
“机会难得,好好把握。”金云熹鼓励她,象牙塔里的爱情没有参杂太多现实的因素,弥足珍贵。
“可是在一起也得异地……”或许这就是二人没有迈出这一步的原因。
“异地也有好处,见不到的时候满心期待,见面的时候全是甜蜜。再说了,不在一起怎么知道?”
郜妍十分敏锐,“学姐好像很有经验?”
“也没有啦,读书的时候嘛。”
“谁?学姐同学吗?也是明星吗?我认识吗?”
不认识的可能性好像不大,金云熹想糊弄过去:“额……”
“祁钧吗?”郜妍问。
果真这些年的八卦新闻没有放过她。
金云熹无奈摇摇头,不能说,真不能说。希望对方能读出不一样的意思。
郜妍好像很失望,便没有追问下去。
金云熹:差点露馅。
郜妍:我懂我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廿四滴泪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