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西市重遇旧故人。

国祚一百零八年,坊间秘闻曰:中元之节,人鬼相连。江放河灯,故人有归。死生之间,瞒天之逢。生死之间,情深无恙。子时末有,过时不候。

“门下,天下之本——诡事层出,有害民心。坊间杂闻,祸国之嫌。为平妖言,特命,粤东苏氏子苏扶黎任大理寺正,协同破案。”

下门省的动作倒是很快,远在粤东的苏扶黎前脚刚听完民间诡事,后脚便收到这圣旨。来不及多想便只得快马加鞭地往长安赶去,即刻赴任。

七月十四,卯时初。

此时已经下了早朝,苏扶黎下了早朝后,便遇到刑部尚书陈安国。那是位年龄已经有些高的大人,两鬓早已斑白,唯独那双眼睛仍旧是明亮的。

“苏大人,安啊。”

苏扶黎听说过他,早些时候因为在官树敌众多,导致妻儿早亡。死时怀里还抱着他亲自编制的纸鸢。

“陈大人安。”

那陈大人笑笑,“苏大人初入官场,前些年你父亲刚被提中书令,近日您又被提为大理寺正。可见皇上很是器重你们这一家啊。”

苏扶黎笑笑,回了句:“陈大人亦是,如今是官至尚书之位,当真是一时间风头无两。”

“不敢当不敢当。”

那陈大人笑着摆了摆手,苏扶黎也是笑笑。没过多久,便忙着各自的事去了。

出了安福门,苏扶黎直往大理寺走去。

但他的心此刻是怎么也静不下来的。像被守在洞口的猎人一把捉住的兔子,除了挣扎和认命没有多余的选择。

细看下来,疑点重重,太过反常:

以往查案应是三法司共同会审,即刑部先行初审,而后再以大理寺复审,全程由御史台监察。而此次却直接跳过前二法司,直接让大理寺着手整个案件……

着实令人头大。忽的,苏扶黎脑中闪过一个人——西市的宋捕头宋书。

作为常年混迹西市的人,情报、线索自然掌握不少。

想到这,苏扶黎转头便向衙门走去。

卯时中。

此刻天将破晓,赤红的、刺目的,落到苏扶黎身上。

他本身不算是一狠厉人物,故而总能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可此刻赤红撒在他身上,却显得有些乖张。凤眼微眯,似是要将这太阳看个彻底。

天留离火,长阳留世。

不消一会,便行至衙门。宋书听闻是苏寺正便忙忙从里边出来,想也不用想便是为那“故人魂归”的失踪案而来,幸而早就搜集了些许资料交差。

宋书恭恭敬敬地将书卷呈上,不着痕迹地打量这个新上任的大理寺正,“大人,在下搜集了一些最近关于这起案件的传言,请您过目。”

国祚九十六年,明德28年,闻人渺初传回魂之说。初在居德坊小范围传播,后又传到步政坊,兴时又在国祚一百零一年,鉴嘉3年传到西市。

“明德二十八年到如今鉴嘉十年都过去多久了?十二年了。这十二年间都传到西市了怎么还没去查?”

苏扶黎不悦,早该结了的案子却拖延至今,越拖越大。手里捏着卷宗的力度不觉间大了大,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不需要找便自己递上来也真是免去一番心思。但陈年旧案重审定是困难重重,且不说当年是否留有资料、笔录。就是抓人也不一定抓得着。

“那居德坊旁边就是义宁坊,大理寺就在这为何不速速上报?”

宋书闻言,抖如筛糠。立马将头尾说出,“当年确实是将这件事上报了,也按了三法司的流程,将那闻人渺抓了进牢。只是后来又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早就不知道流放去了哪里。这才一直耽搁到现在。”

“闻人渺?”

宋书答:“大人也听说过闻人渺?这人原受过前任中书令的恩惠,想来估计是为报前中书令一家流放之仇才来广传流言的。”

苏扶黎不解,问宋书道:“那前中书令一家干什么了?怎么好端端的就被流放了?”

那宋书左看看,没人,“您之前是在粤东待久了,怕是不知道。那前中书令之子有杀皇嗣之罪,流放算好的了。”

苏扶黎闻言身形微顿,摆了摆手示意宋书先下去。自己转身便往刑部跑去查卷宗。

这时刑部尚书不在,他只得先用着自己的大理寺正腰牌先抵上,再去文宗阁调卷宗。

长安查案保存卷宗的地方共计十二阁。东、西两市各一阁,向所有人开放;三阁在在大理寺;三阁属刑部;留下四阁专存于皇宫,只对三品以上官员开放。而苏扶黎所去的文宗阁便是属刑部三阁之一,存笔录及搜查线索。缴获证物偶有存储于此,但大多是存在大理寺三阁中的文理阁。

明德28年卷七月十五篇记:

陈侍郎陈谕审闻人渺。

陈侍郎曰:“何以听闻此事?”

闻人渺答:“眼见后传。”

陈侍郎问:“怎不见尔似传闻所匿?”

闻人渺又答:“非祈愿之人,不计代价。”

陈侍郎曰:“所求为何?”

闻人渺又曰:“故友相逢,可缓相思。遂传于街市。”

……

辰时,大理寺。

主薄许平阳、录事曾识恩是当年直接接触过陈侍郎审闻人渺的人,具体细节应当知晓的应当比记载的更多。

苏扶黎:“你说什么?许平阳和曾识恩一年前就失踪了?”

小官惶恐,“苏寺正,确实是这样。若这两位还在世的话案件应当不会太过棘手。”

那回话小官是新上任的主薄赵河,与其弟赵疆接替了许平阳和曾识恩的位子。

“罢了,那你可曾知道闻人渺这人?”

“回寺正,那闻人渺是平阳石州人,与前主薄许平阳是同乡。”

“那你可认识闻人渺?”

赵河微微蹙眉,“有过一面之缘。”

“当初闻人渺被审时我作为旁听,在县衙外见过一眼。”

苏扶黎听了赵河的回答,转身问他:“可旁听只能在县衙外听审,你正常站位也应只看到他的背影,怎么看到他的正面的呢?”

“况且一个人在被审时,除非是在证人、证物呈上时回头确认了看一眼,否则根本不会回头。除非……你与他可不仅只有这一面之缘那么简单。说不好也可以是旧识。赵主薄,你有什么还想要说的吗?”

赵主薄的说辞错漏百出,实在是算不上合情合理。

果不其然,听完苏扶黎的话赵河瞬间哑口。但是闻人渺既然和这位赵主薄有关系,那么必定也有关于闻人渺的线索。

苏扶黎摆了摆手,门口的守卫立马会意,将赵河拖了下去。

现下许平阳和曾识恩在一年前离奇失踪,而新上任的赵河、赵疆两兄弟替了他俩的位子。赵河在话中透露出他与闻人渺认识,那他必定和此案有关联。只是依照苏扶黎的听闻:江上河灯唤故人,故人相重泪两行。来看还得去一趟西市,买一买这独特的“唤魂灯”。

花灯是中元节用的,明日便是中元了。此刻西市上卖花灯的摊贩不少,一个个扯着嗓子喊。

苏扶黎此刻换上了雨丝锦广袖青衣,腰间配着龙鱼玉佩,长发梳成马尾,头戴银冠。

“请问何处有卖‘唤魂灯’?”

那摊主看了眼苏扶黎的打扮,笑着说:“你是官家子弟吧,你也是听了那河灯唤魂的传闻?那河灯是鬼市才有的东西,危险重重,来我这买正好。只收你五枚铜钱便可以拿得那一银的唤魂灯!”

苏扶黎笑了笑,“可是您摊位上写的是还魂灯,而非唤魂灯。怎么可以确定你卖的一定有用呢?”

那摊主也不废话,直接将自己的灯塞苏扶黎手里。

“九枚铜币贱卖给你两盏,看你也非寻常人家,定是个不缺钱的主,那鬼市你就自己去吧,高价买来那唤魂灯后看看和我的有什么不同。我愿意低卖都是为了普通老百姓着想,既然你上赶着当那冤大头那你便当吧!”

摊主说完便没好气得将苏扶黎赶走了。

现在是西市最热闹的时候,行人来来往往的吵的苏扶黎头疼。

“哎呀,这是谁家可怜的孩子啊,怎么还被一小小摊主赶了出来呢?”

“哦呦,这不中书令家嫡长子吗?怎么那么落魄了?”

那人笑着看着苏扶黎,头戴水纹面具,身倚百年老树。那树上缠着绳,挂着牌,一看便是许愿用的。

苏扶黎听了对方的调侃,有些没好气地问:“你是谁?装神弄鬼的。”

那人听了只是笑笑,“我是你在长安的故人啊,你怎么不记得我了?”

苏扶黎觉着好笑,“抱歉,我长在粤东,而非长安,中书令只是我父亲,但我并不住在中书府。况且你应当有所耳闻,苏氏子苏扶黎是近日才调来长安的。”

苏扶黎眉眼弯弯,却没有多少笑意,“所以下次请先将我调查清楚再来和我搭话,我这个人脑子和记忆还是好使的。”

那人盯着苏扶黎,“你不好奇我叫什么吗?”

苏扶黎答:“为什么要好奇?莫不是什么无名野鬼来碰瓷?”

他一改懒散模样,闪身到苏扶黎前,低着头看着他,“我叫席壬,天干第九位的壬。”

言毕,便瞬间消失不见。

七月十四日,未时末。

现在是整个西市最热闹的时候。

鬼市的传闻是苏扶黎听说过的,但是很少有人能找到真正的鬼市。大家所了解的都是表面上人聚成的,但是苏扶黎心里明白,那鬼市必然不止有“人”。

蓬莱酒楼,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

“我想见见你们楼主。”

苏扶黎说着,将一块银锭放在桌上。那小二见了,却不收。“我们楼主有令,不收贿赂。”

苏扶黎挑眉,正要将银锭收回时那戴着水纹面具的男人便又似风一般出现。“收下吧,这是打赏给你的,不算受贿。”

那小二见了瞬间喜笑颜开,“楼主在三楼最里间。”

不过瞬息之间,他便又换了副嘴脸,用着警告的语气说:“不过最近可不太平,阁主可不喜欢什么阿猫阿狗都带着官府标签叨扰。”

说完,又转头向苏扶黎道:“我见公子可不像是官家子弟,所以着龙鱼玉佩便送我吧。”

“不必。”席壬冷冷开口,“我帮他收着便是了。”

苏扶黎刚将玉佩取下便被席壬拿走,塞进胸口。还没回神便被席壬拉着走到三楼。

刚上三楼,就闻到一大股血腥味。苏扶黎蹙眉,抬手捂住口鼻。越往前走,越是诡异。

砰!

席壬一脚将门踹开,却之间房间内横七竖八的躺着“尸体”。

但这也算不上是尸体了,只能说是一层层人皮!地上还有几根青色的羽毛,窗户大开,风将羽毛吹起。

咯咯咯……

苏扶黎忍着恶心抽出剑立马将床榻击碎,露出里面藏着的怪物。

那怪物只有婴儿一般大小,但头就占了一半身子。肤色青白,头上没有毛发,两双大眼凸在外面。

那鬼见了苏扶黎,尖叫一声立马丢下吃到一半的尸体,转身跳进一旁的暗道。而苏扶黎此刻胃里更是一阵翻江倒海,一想到那可怖的鬼婴便是止不住地犯恶心。

卷宗注释:

怎么听说这件事的?

眼见后传:我看到了之后才传扬。

闻:听闻的事,这里指传闻。 匿:隐匿。 整句话大概意思是你怎么不像传言中一样消失不见。

非祈愿之人,不计代价:不是许愿的那个人不用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求为何:目的是什么?

故友相逢,可缓相思。遂传于街市:与曾经的朋友重逢能缓解彼此间的相思,于是将这件事传到街坊里去了

*纯人翻,有些许写的不对的地方请海涵!

注意注意!一下历史微微变动:

1.三法司是指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但本文的时间是以唐朝为基调即“三省六部制”,故而没有都察院,所以就换成了御史台。

2.因为时间是自定的,导致历史上对应年号太难找了,所以本文中所有年号都是虚构的!

3.本文世界观与历史存在偏差,谨慎带入历史思维角度(毕竟加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4.本文大理寺糅杂审问 调查

5.文中各个部门的职位和存储档案为了更好认,都进行了重组和重编(简称新编的)

记录一下:全文重修次数1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西市重遇旧故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