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阁正殿前的梨花随风纷纷起舞,参差迷离的接连着弯弯小径,落花下站着一身影,映着晨日的朝晖,手捧着丝绢将那花瓣接住。
微风扬起她脑后的丝带,衣衫上也不禁沾上了那素色春花,一女子悄然走近,手持绢帕朝她扬了扬说道,“历来闻得上官大人对落花毫无怜悯之心,今日怎的有兴致在此接捧残花?”
上官浅笑说道,“殿下不是嗔怪臣白白饮了府中的桃花醉么?”
“便想着还上殿下几壶梨花露可好?”
太平将她手中的绢帕合上应道,“花下酿酒,倒是别有情调…”
这时候真儿从远处走来俯身说道,“妾参见殿下,大人。”
太平将手中的绢帕摊开说道,“起吧,又是来找你家大人回禀什么事务?”
真儿应道,“殿下洞察秋毫,三娘已然抵达长安,正在殿外等着呢。”
梨花下的人淡淡一笑,“宣进来吧。”
上官看向她俯身道,“臣谢过殿下。”
太平将绢帕递到身后的丝竹手中,一边转身朝凉亭走去,一边说道,“过来替本宫点茶。”
“诺。”
晨曦正巧落在凉亭的案几边,二人一左一右席坐在软榻上,真儿引着三娘从院中行至那处。行礼后,上官拿过茶盏问道,“三娘将长安城中的近况可熟知了?”
妇人穿着一件鸦青色窄袖短打衣衫,发髻用一根竹筷簪起,妆容也是素雅静谧的模样,听得上官发问,随即俯身应道,“回大人。”
“已然熟知了,自圣历元年起,梁王便在长安购置了许多田地与农庄,还有府邸。”
上官将茶粉用清水调制成茶膏后继续问道,“那朝中大臣有无与梁王来往过密的呢?”
三娘应道,“回大人,听闻黄门侍郎魏文章,与魏王来往甚密,不过…”
“不过什么?”
三娘继续说道,“不过魏文章这人历来溜须拍马之人,听闻同陛下身边的张氏兄弟也是有些往来,前几日还送了一樽和田玉雕刻而成的仙鹤给他二人。”
太平手拿着团扇,轻摇了摇头说道,“真是好大的手笔,和田玉雕刻而成,一个小小的黄门侍郎竟也这般阔绰。”
“看来这长安也不算冷灶衙门嘛。”
上官手持茶筅在茶盏中来回快速翻搅,待起沫之后又注水,随后便缓缓搅拌。
这时才应道,“陛下每年往长安拨的钱粮可不少于洛阳,又没有天子在身侧坐镇,自然是肆无忌惮。”
太平听后说道,“那这样说起来,母亲还都长安,倒是挡了他们的财路了。”
上官笑道,“殿下知道历来,士农工商,士都是首当其冲的。”
话闭后,她又继续询问道三娘,“还有呢?”
太平手持着团扇指了指一侧的竹席,“三娘落座吧,站着说话,本宫瞧着也累。”
三娘俯身谢过之后,便提着裙摆落座,随后继续娓娓道来,“其实长安不止是魏文章与张氏兄弟有牵扯,六部之中除开那位吏部侍郎,其余的均与张氏兄弟来往过密。”
“殿下与大人或许有所不知,您二位离开洛阳之后,陛下每每举行诗会游园,张氏兄弟皆陪侍左右,而且…”
太平直起身问道,“而且什么?”
三娘应道,“而且自从陛下听从张氏兄弟的谗言杖杀了邵王与魏王之后,对他二人更是宠信,朝中近半数的宰相都依附在他二人之下。”
上官抬声问道,“我记得狄公病重时,向陛下推荐过一名叫张柬之的老大人,他可在其中?”
女子微微摇了摇头,“大人说的可是刑部侍郎张柬之张大人?”
上官点点头,“是他。”
“回大人,此人倒是未见动向,可否要多留意一些?”
此时太平瞧着上官手下的春日绘图的茶百戏已然绘制成了,从她手中接过后说道,“本宫记得此人,当年母亲让武延秀去和亲,此人百般阻拦,被母亲逐出洛阳。”
“而后不知为何,狄公执意主张要起复他。”
上官应道,“此事说来便有些繁杂了,从前姚州山水险恶,地处八荒域外,本前朝在此设郡,贡物入朝是有利可图的,但到了我朝,此地不光不纳贡,朝廷还得耗用钱财,百姓还得受蛮夷驱使,遂上柬陛下,撤销姚州。”
“虽陛下最终并未采纳,但此人确实是有些才干的。”
太平摇摇头轻笑道,“姚州地处边境,何以能说撤销便撤销,异族本就难以统治,若不设州,像突厥吐蕃一般视作外邦,岂不是养虎为患。”
上官看向她问道,“那殿下以为应当如何呢?”
太平继续说道,“异族统治,不外乎是汉族官员不通其民族习性,本宫以为,可以不设朝廷官员,只驻军即可。”
上官笑道,“臣附议。”
太平看向三娘继续说道,“此人多留意着,有这番见解也实属不易。”
“诺。”
上官又继续问道,“窦怀贞与长安的官员可往来频繁?”
三娘摇摇头说道,“窦大人早出晚归,并未有过多的交际应酬。”
“只是听闻窦大人的夫人同吏部侍郎崔大人的夫人交好,二人是钱塘同乡。”
太平看了一眼上官饮下一口茶后说道,“这般,便不用再多费心思了。”
上官应道,“殿下说的是。”
太平看了看远处新发的青草地,悠悠说道,“本宫也是多年未见过长安的春色了,也不知芙蓉园的花儿是否还如从前那般。”
身后的丝竹应道,“殿下,从前芙蓉园便是打马球的好去处,不如张罗张罗可好?”
太平收回神色,轻点了点头,“也好,将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家眷都叫过来。”
“诺。”
洛阳的东宫,虽也是春花满地,但在望花的人眼中却是凌乱不堪的。
李裹儿站在那桃枝下,目光呆滞。
去的是她的亲哥哥,自小疼爱她的阿兄,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华服锦衣下政治的冰冷。
她喃喃问着身后的人,“阿绪可知,阿兄是这世上最疼我的人。”
“此前在庐陵时,父亲整日忧思,母亲要宽慰父亲,阿兄便带着我满山的寻野果子吃,有时运气好还能捕上几尾鱼。”
“如今…”
身后的人只默默听着,不应声。
她仿佛与这人也有这相似的童年,但也不尽然相似。
李裹儿回头看着她冷漠的面孔,皱眉问道,“你在想什么?”
女子也坦然应道,“妾在回想儿时的事。”
李裹儿这时便来了兴致,开口问道,“你不是孤儿么?”
绪儿点点头应道,“是,家中突逢变故,成为了孤儿。”
“本是在艺伎馆,得上官大人帮扶,才得以侍奉在郡主身侧。”
李裹儿走进桃林,绪儿跟在身后听得前方的人说道,“她…对你好么?”
女子点点头,“郡主对妾恩重如山。”
李裹儿轻笑道,“那也只是恩重如山而已,并非情爱。”
随后便收起了笑容,转身对她说道,“我要为阿兄报仇。”
“母亲亦是这般想的。”
绪儿垂下眼眸说道,“郡主,妾只是上官大人身旁的女使,如今留在郡主身侧也只是受太子殿下的差使,不日便会回到长安,妾自当回到上官大人身边。”
李裹儿笑道,“本宫知道,母亲已然修书于姑姑,毕竟是一脉相承,姑姑怎会眼睁睁看着阿兄枉死。”
绪儿微微点了点头,“郡主大可不必将详细告知于妾。”
李裹儿随手摘下一枚桃花,抬手镶嵌入她的发髻之中,“告知你,便是信任阿绪的意思。”
“从今日起,不管你是谁的人,在本宫这里,都是本宫的人。”
“懂么?”
绪儿没有言语,只将目光注视在那桃花花瓣之上。
听得眼前的人继续说道,“阿绪可知,坊间皆在传,凝儿与魏家大郎真是一对神仙眷侣。”
“魏大郎每日下朝之后必定会去王婆果子铺为娘子买上些新鲜的果子蜜饯。”
“本宫可记得,阿绪也曾钟爱那家果子?”
面前的人看着毫无波澜,只将手拂到身后说道,“回郡主,只因那家果子铺离公主府近些,故而曾在儿时,妾与…与魏大娘子钟爱一些。”
李裹儿瞧了瞧沾在她身上的落花,抬手拂去后说道,“阿绪天资卓越,何苦要死守情怀,落花已入泥,便再没了生机。”
绪儿轻笑说道,“郡主拂得去落花,但沾到妾身上的气味确实拂不去的,何况要留住落花又有何难,只要有心。”
李裹儿冷笑道,“上官婉儿等了姑姑七载,得来半生相守。”
“但阿绪可别忘了,姑姑可不曾与薛家三郎两情相悦。”
接着便伏在她耳旁继续说道,“何况有本宫从中作梗,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
感觉配角越写越出彩
下次更文应该是三月了
不过尽量还是会能更就更
后面会再丰满一下配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7章 春日落花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