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四十章

三年光阴,倏忽而逝。

楚遂安已年方二十一。

昔日他与寻梦阁净名公子那段惊动都城的风月往事,于世人而言早已淡去,于他,亦如隔世幻梦,缥缈难寻。

只是偶尔在更深夜阑时,他会独自取出那张朽木琴,信手拨弄几声泠泠清响——那是净名当年唯一留下的念想。

说来也奇怪,这三年来皇帝虽夜夜留宿后宫,雨露均沾,勤勉不辍,然而六宫之中却再未闻一声婴啼。

皇帝子嗣如此凋零,楚遂安便理所当然地被推至台前,以储君之仪栽培。

他虽未被正式册立太子,然满朝文武皆心知肚明,将来承继这东江山的,除他之外,已无第二人选。

所幸楚遂安早已褪去昔日伪装出的纨绔表象,眉宇间日渐沉淀下沉稳与锐利,言行举止皆透出不容小觑的威仪。

傅修亦如是。

二人一改往日荒唐,竟显出明珠拂尘之彩,叫朝中诸臣蓦然惊觉:原来这两位,从来就不是真正的朽木,而是藏锋守拙、韫玉待时之辈。

于是,昔日那些对六皇子的轻视与非议渐渐转为观望与认可,甚至暗忖:将这东安社稷交予此子手中,或许......并非坏事。

皇帝静观其变,见朝局如此,加之自身子嗣艰难,便顺水推舟,逐步让楚遂安协理政务,涉足朝堂核心。

楚遂安也来者不拒。

三年来,他将自己深埋于浩繁卷宗与纷杂国事之中,近乎贪婪地以公务填满所有时辰,试图以此麻痹神经,忘却那个名为“净名”的幻梦,以及幻梦之下那个名唤“莫九思”的、冰冷而尖锐的真相。

他绝口不再提起那个曾放在心尖上的人,连同他最亲近的傅修都以为,他早已放下。

楚遂安自己也近乎相信了这一点。

他以为,只要不言,便可当作不想。

只要不想,便能算是忘记。

然世事终不遂人愿。

三月前,竺兰哈尔国铁骑突袭东安边境,烽烟骤起,戍边大帅力战殉国。

东安国强盛了数百载,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共主,四海臣服,万邦来朝。周边诸国无不俯首称臣,岁岁纳贡,不敢有违。

长久的太平与绝对的强势,磨钝了獠牙,也松懈了筋骨。朝野上下,居安思危者日渐稀少。

加之从前东安战无不胜,名将辈出,反而使得近些年来,军中未能涌现出几个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昔日的车骑将军董勇,倒是一员难得的骁将,战功赫赫。可当年他唯一的儿子惨死于已故的废太子楚明睿之手,此事成了董将军心中无法愈合的创痛,自此他便意志消沉,远离军政核心。

如今若要请他重新挂帅,于情于理,皆非最佳人选。

朝堂之上,关于“何人能前往边疆主持大局、抵御外敌”的争论持续了数日,愈发激烈。

楚遂安亦位列其中,凝神听着各方陈词。

正当众臣争执不下时,站在他身侧的傅修悄悄用手肘杵了杵他的后腰,压低声音道:“楚六,怎么样?要不......咱俩去?正好建功立业,也叫那帮老古板看看咱们的真本事!”

国难当头,楚遂安本就存了亲赴前线的心思,闻言当即出列,面向御座与满朝文武,清晰有力地陈述了自己愿往边关御敌的意愿。

然而,他的提议立刻遭到了几乎全体朝臣的严厉反对。

理由无他——楚遂安如今是陛下仅存的皇子,是东安国祚未来的唯一希望,绝不能再亲身涉险,有任何闪失。

傅修见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也顾不上朝堂礼仪,便与那些斥责楚遂安“不知轻重”的老臣们激烈争辩起来,双方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

高踞龙椅之上的皇帝面色铁青,沉默不语,但那紧绷的下颌与威严的目光已明确表示,他站在反对楚遂安亲征的朝臣一方。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之际,一个清亮而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喧哗:

“父皇,”

三公主楚寒宁稳步出列,从容行礼,“儿臣有一言。”

三公主楚寒宁素来在朝中颇有威望。她文武兼修,性情刚正不阿,处事公允,连皇帝也对其格外青眼,破例允她一个女子之身参与朝政,聆听国事。

此刻,她稳步出列,声音清朗坚定,“父皇,诸位大人。边境危局,需人坐镇。寒宁不才,愿毛遂自荐,领兵前往边疆,御敌平乱。”

此言一出,殿内先是寂静一瞬,随即不少大臣面露思忖之色。

细想之下,三公主楚寒宁确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她能力出众,身份尊贵足以震慑边军,且并非皇子,无需担忧国本动摇。很快,便陆续有臣工出列,附议赞同。

傅修在一旁却听得火起,忍不住冷嗤一声,语带讥讽,“诸位大人好生搞笑。平日里你们享太平富贵、争权夺利时,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今真到了要命的时候,倒推出一个女子去冲锋陷阵?真是好大的威风!”

今日亦来上朝的摄政王傅相礼,素来极少在朝堂发声,闻言不由轻斥了儿子一句,“修儿,朝堂之上,不得无礼。”

他沉吟片刻,却转向御座,缓声道,“陛下,老臣以为,三公主殿下确是眼下最佳人选。臣,附议。”

丞相鸦延也随之出列,拱手道,“陛下,三公主师从摄政王,文韬武略皆得真传。既有摄政王首肯,想来必有把握。臣亦附议。”

楚遂安见局势如此,心下焦急,正欲再次开口请命,龙椅上的皇帝却已看穿他的意图,不容置疑地率先开口,一锤定音。

“准奏!”

皇帝目光扫过殿内,当即下旨,“封三公主楚寒宁为平虏大将军,即日点齐兵马,率骁骑、虎贲诸营,前往边关,督军御敌!务必扬我国威,平靖边患!”

楚寒宁敛衣跪地,声音沉稳如山,“儿臣,领旨!”

散朝之后,楚遂安快步上前叫住了正欲离去的楚寒宁。

“三皇姐,”他神色凝重,语气带着歉疚,“此事本是我的责任,不该由你前往边关涉险。”

傅修紧跟在他身后,连连点头附和,“正是!楚六说得对,我们这就去求见陛下,请他收回成命,边关打仗,理应由我们男人去!”

今日皇帝坚决不允他二人同去,很大程度便是因摄政王傅相礼仅此一子,绝不能让其置身险境。

楚寒宁闻言却轻轻笑了。

她素日待楚遂安亲厚,此刻见他二人真心为自己担忧,心中颇感欣慰。

然而,她却缓缓摇头,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六弟,小王爷,”她目光清亮而坚定,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国难当头,岂分男女?我虽是女儿身,亦怀报国之志。更何况,我首先是东安国的公主。”

她顿了顿,继续道,“这些年来,我因这身份享尽尊荣,受万民供奉,得朝廷优待。既承其重,便当担其责。如今边疆告急,正是我履行公主职责之时。此去,义不容辞。”

这番话,说得傅修与楚遂安皆是一怔,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敬佩与触动。

“便是今日父皇要我去和亲,我也是同意的。只不过是换种法子,成亲之日亲手杀了竺兰哈尔国的皇帝罢了。”

楚寒宁抬手,轻轻拍了拍楚遂安的肩头,语重心长:“你留在京中,更要勤勉上进,刻苦钻研,若在学问上有什么不懂之处,可以去找大皇姐请教。你要早日真正担起江山社稷之重任,切莫让我与父皇失望。”

楚遂安郑重点头,“三皇姐放心,我定不负所托。”

楚寒宁这才露出满意的神色,转身离去。

傅修在她身后郑重行了一礼,目送她的背影,眼中满是敬重。

待她走远些,他才碰了碰楚遂安,低声疑惑道:“欸,三公主这是往哪儿去?不像回公主府的路啊。”

楚遂安略一沉吟,望着那方向道,“看这路径......应是去寻鸦云隐道别了。”

两人顿时想起那位宰相之女对楚寒宁隐而不发的心思。

傅修不禁摸了摸下巴,纳闷道,“楚六,你说......三公主她......就真一点都没察觉?”

楚遂安叹了口气,“这些年我算是看明白了,三皇姐处处精明,唯独于情爱一事上,迟钝得令人发指。”

他对楚寒宁的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不过你放心,我的武功多半是她教的,她之能远在我之上,又深谙谋略,此去必定能大获全胜,平安归来。”

楚遂安刻意忽略了对面是竺兰哈尔国、是莫九思的故土,更回避了楚寒宁可能与莫九思兵戎相见、甚至......取其性命的可能性。

他只是笃定道,“待她凯旋,我定要设法帮她二人一把,捅破那层窗户纸。”

傅修并未察觉他眼底深藏的一丝复杂情绪,只笑着捶了他一下,“好啊,算我一个!”

三个月前,楚寒宁一身戎装、英姿飒飒奔赴边关的情景犹在眼前,她那番掷地有声的“承其重,担其责”的誓言仿佛还在楚遂安脑海中回荡。

可如今,鸦云隐却一身缟素,面色惨白如纸,直挺挺地跪在楚遂安的面前。

直到鸦云隐哽咽着说出那个噩耗,楚遂安才如同被惊雷劈中,彻底明白了究竟发生了何等惊天动地的变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