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9章

昔日,补天石在青埂峰遇到一僧一道时,明言想要去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好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享受数十年的光阴。

众姊妹身处的荣国府大观园就是这样的地方。

虽然像黛玉、宝钗、探春这等聪慧之人,早就看出了贾府富贵奢靡生活下暗藏的败相。

但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今的贾府即使比不上黛玉的母亲贾敏还未出阁嫁与林如海时那样兴盛,但较之平常官宦人家,到底气派不同。

黛玉宝钗探春以为,贾府靠着祖辈传下来的基业,起码还能勉强支持一二代。

谁曾想,败落竟然来得这样快,一夕之间往日高不可攀的国公府就沦落到抄家、革职的下场!

宝玉双目失神,空洞地望向远处。

他的吃穿用度在贾府都是一等一的,因而他历来不问金银俗物。

在红楼原书中探春管家做了几件开源节流的事,宝玉就有些不大喜欢,觉得不必为了些花儿草儿算计至此。

在书中,黛玉极为赞同探春的想法,说贾府花销太多,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俭省,必然后手不接。

然而宝玉听了黛玉对贾府未来的担忧,却笑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这样不顾全大局的话,让黛玉大为无语,转身就去厅上找宝钗说话去了。

可以说,宝玉从未想过如若贾府有一日家道中落,他要如何支撑门庭。

况且,众姊妹是从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时间节点上穿越过来的。

宝玉的心中,长姐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又加封贤德妃还是不久前的事。

为了迎贵妃省亲,贾家新建大观园更是一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怎的用不了几年,娘娘就薨逝、贾家就落到如此境地?

宝玉难以置信,翻来覆去地念叨:“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荣国府怎么可能被抄家呢?”

惜春反是冷笑道:“你如何还问我?”

“我看我们东府里的焦大骂得不错,咱们家里放利子钱的放利子钱[1],扒灰的扒灰[2],搅得家宅不宁,只怕是老天看不下去出手灭了他们呢!”

惜春说完宝玉,又对探春说:“三姐姐,依我说你也不必为这家里操心。”

“你在园子里头费劲心思节俭开支,不知落了上上下下多少埋怨,一年才堪堪省下几百银子来,结果转头大老爷就出手阔绰拿八百两银子买了个小妾嫣红。”

“依我的意思,索性大家跟着多花些,把银子花完了一起饿死便罢了!”

探春被惜春说得心灰意冷。

是啊,任凭女眷们怎么俭省,挡不住外头的老少爷们儿花钱如流水!

贾府大厦将倾,她对大观园的改革只是做无用功。

迎春虽木讷,这会子倒是自恃姐姐的身份劝一劝惜春:“你又在说气话了,姑娘们一月只得二两银子的月钱,你要多花只怕也没有多的银子。”

惜春冷笑连连:“这就是了,在现代都说男女平等,我们都是贾家正儿八经的孙辈,如何叔伯哥哥们能继承贾府,我们不能?只怕我比这些不肖子孙还强上几分!”

迎春到底还有些古代的观念,嗫嗫道:“我们是女儿家,怎么敢肖想家业……还是八尺男儿才能顶立门户。”

惜春反唇相讥:“他们顶立门户了么?要让他们做顶梁柱,索性大家一起等着被塌了的房子压死!我虽然没什么大的本事,但好歹不至于把家业都败了去!”

宝玉身为目前大观园里贾家唯一的男丁,被惜春说得又羞又愧。

他双目含泪,环顾四周。

因病早逝的黛玉,生活困苦的宝钗,远嫁他国的探春,遁入空门的惜春,嫁与中山狼的迎春,年少守寡的湘云,姊妹们个个都没个好下场。

他一时悲从中来,不住地拭泪:“外头的爷们儿做的孽,如何反倒是我冰清玉洁的姊妹们最受牵连?”

惜春洒脱一挥手:“我气恼他们做下的恶事,但并不敢说我自个儿就毫无干系。他们使手段捞来的银子,难道我就一点儿没用过?”

“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时候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哪里还分得清个你我。”

“你这是说好话来哄我呢,你们姑娘家一个月不过使那几个银子,哪里得了多少好处?”宝玉嗓子沙哑,眼圈通红,可怜兮兮的。

他这么一说,惜春倒是愧疚刚刚自己的一番气话牵连到了宝玉。

她长叹一声,面带愁容:“我倒算落得个清净去处。只是我在栊翠庵出家带发修行,还不知大观园能庇护我几日呢。”

“说不准哪一天又来一队官兵把大观园抄了去,园子转手卖给旁人家,到时候如何还未可知。”

探春算是看明白了,丧气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这样的人家,家里的人做了如此多的龌龊事,用不着外头的人来咬上一口,内里自个儿就先乱了。败落不过是早晚的事儿,只是来得早了些罢了。”

宝钗算是经历过薛家的败落,当下比贾家这些姊妹们看得开些。

她开解道:“依我说你们不必过于介怀,我们现在来了现代,就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故事。新中国又没有皇帝,难道还会有人来抄家灭族不成?”

湘云这个乐天派跟宝钗一个看法:“正是!朱姐姐说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只管好好儿读书,日后考大学找个好工作。”

“就算谁遇到了难关,我们彼此帮扶着,肯定不会像书里那样可怜。”

听湘云这么说,其余姊妹心下大定,大家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

这几日沉迷于《红楼梦》,众人废寝忘食地看书。今天又为结局所震撼,狠狠哭过一回。

骤然松懈,姊妹们不禁觉得头晕乏力,想要回去歇息,就各自告辞回住处去了。

宝钗看黛玉一直不说话,有些担心,跟着她一起回了潇湘馆。

两个小姊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亲密地并肩坐在床边。

宝钗问她:“妹妹,你是最聪明不过的人,我还等着听你的高见,怎么今天没听你说话?难道是还为书里的结局难受么?”

“如今你的身子渐渐康健起来,连医生都说你今后的寿数和常人相差无几,何必为前世的事介怀?”

黛玉轻轻摇头:“不只是为这个。”

黛玉最初读到自个儿的结局时是有些感伤,原来她在书里也没有嫁给宝玉,而且在宝玉和宝钗成亲当日就病逝了。

然而她素来知道自己体弱,会吃饭时就会吃药,父母双亲又都不是长寿之人,对于生死之事更比旁人看淡三分。

对她来说,在贾家败落前就病逝,不必经历后来的艰难困苦,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

和宝玉的亲事不成,也无甚遗憾的。

如警幻仙子所说,她本就是下凡来还神瑛侍者一世的眼泪,眼泪还完恩缘已了,亲事自然是无关紧要。

她对宝玉的心思早已淡了,剩下的只有兄妹、知己的情意。

宝钗疑惑:“那是为何?”

黛玉神色落寞:“嫁不嫁宝玉有何要紧?只是她们说的话儿叫我难过,都是一家子骨肉,平日里也是亲亲热热的,一下子就说这么些话来,枉我平日看错了人……”

宝钗暗自思量,黛玉许是为了后四十回贾母、王熙凤等人的言行伤心。

后四十回里,不说旁人,只说和黛玉血缘最近的贾母简直像是变了个人那般,提起黛玉时说的话那么冷漠,叫外人听了都寒心。

说什么“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他,只怕难好。”仅仅因为宝玉要成亲,还叫凤姐替黛玉预备好丧事用品,即使有什么也不至于临时忙乱。

甚至连黛玉去世时,贾母都不愿亲自送一送,还说不是她忍心不去送黛玉,只为有个亲疏。与宝玉比起来,黛玉这个外孙女自然是没有那么亲的。

这些话许是冷情冷性的国公府老夫人会说的,却不是一个慈爱的外祖母应该说的。

言语之冷淡、态度之疏离如何不让黛玉痛心?

宝钗笑道:“原是为这个?这本书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本不是一个作者,你如何当得真?续后四十回的是个糊涂人,妹妹怎么跟着糊涂了?”

宝钗拉着黛玉的手儿,把话殷殷道来。

“妹妹,你仔细想想。老太太对你如何我们都看在眼里。说句不尊重的话,便是贾家几个嫡亲孙女儿都比不得你。只怕老太太看了这书,恨不得把高鹗捉来一顿好打呢。”

黛玉想起贾母素日待她的关怀慈爱,听宝钗这么一分析,也是觉得后四十回的话不可轻信。

她心事消解展颜一笑:“宝丫头竟是编排到老太太头上了。”

宝钗又跟黛玉解释贾家、薛家联手搞出来的“调包计”。

“妹妹,在这上头我不瞒你,我们薛家比她们贾家还先败落,我们家是有想在婚事上头攀一攀贾家门楣的心思。”

“但我到底是中书舍人之后,断然做不得这等假充你的名义哄骗宝兄弟成亲的事来。便是妈一时糊涂应下了,我也断然不肯的。”

“这话我是信的。”黛玉笑道,“幸而红楼前八十回不似后四十回那样编排,不然也称不上是‘奇书’了。狗尾续貂,不过如此。”

宝钗点头赞同,她见黛玉面带倦意,既然已经把话说开了,便告辞离开。

刚走出潇湘馆,宝钗脸上的笑意就消失得一干二净。

她方才有意宽慰黛玉,因此特意捡着好的话说,其实贾家着实有许多对不起黛玉的地方。

且不说贾府究竟有没有侵吞林家的家产,只说黛玉和宝玉的婚事。

林如海那样身居高位的封疆大吏,在临死前一定会为黛玉这个独女考虑周全,也就是说,他既然把黛玉托付给贾府,黛玉和宝玉的亲事必然是说定了的。

但在贾府这么些年,从未有长辈私下跟黛玉透露一二,不然不至于叫黛玉千愁万绪,经常暗自垂泪。

即便贾府内部有传言,说什么“林姑娘日后肯定是宝二奶奶!”

可传言说的人再多也是传言,只要一天没有落到实处,明儿个宝二奶奶可以换成宝钗,更可以换成任何一位千金小姐,算得了什么呢?

可惜千算万算,没算到大观园穿越到现代来了。

宝二奶奶?

谁稀罕当呢。

在夜色的掩护中,宝钗勾起嘴角,颇为讽刺地笑了笑。

*

潇湘馆。

黛玉睡熟后,魂魄好似轻烟般离体出窍,轻轻荡荡往大观园上空飘去。

她正疑惑这是何处,倏尔又从大观园的楼阁房屋里飘出几道人影来。

黛玉细细一瞧,竟然是宝玉、宝钗她们。

不一会儿,宝黛钗、湘云、贾家三春七个人又在云层上聚齐了。

湘云好奇地左右张望,抬抬胳膊伸伸手:“这是哪儿?我们怎么来了这儿?”

宝玉解释:“这是去太虚幻境的路,只怕警幻仙子已经在来接我们的路上了。”

[1]古代版的高利贷。

[2]公公和儿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29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