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病重

翻过年后,贾母的身体忽然变得虚弱,缠绵病榻半月也不见好转。贾赦、贾政、王夫人等心急如焚,请遍了太医,却不见半点效验。

这样的坏消息冲淡了迎春出嫁、春节及元宵的喜庆。凤姐、李纨及黛玉、宝玉等一干姊妹尽皆侍奉在贾母病榻前,见贾母越发消瘦,皆心情沉重,心中又痛又哀。

她们不是不通世事的小儿,虽知道生死之事皆由天定,然而慈爱温厚的祖母、外祖母一旦倒下,便克制不住心中的哀痛恐慌。黛玉见最为疼爱自己的贾母将不久于人世,不由想到母亲、父亲及自己,愈发难过。

只是因贾母一息尚存,黛玉不敢当面嚎哭,唯有悄悄躲在房内。一连半月,她都顶着肿得核桃大小的眼睛,连眼泪都要哭干了。其余人等亦是眼圈泛红,神色憔悴,每日来往侍疾。

只是除却黛玉、探春、宝玉等人心中尚存一线希望,贾赦、贾政早已虑到贾母身后事,叫管家人等料理后事所用的东西。黛玉无意间见了管家媳妇分发孝布、预备纸扎,顿时被刺激得忍不住咳嗽,直咳出血痰来。

紫鹃急得直哭,但贾府忙忙乱乱,都紧着贾母。她要去告知王夫人、凤姐,却也被黛玉拦下。她虚弱地倚在床头,肿着眼睛道:“舅母和凤姐姐都为老太太的事急得上火,何苦这会儿添了我这一桩。不过咳嗽得时间长,才带了些血丝。我自己知道,不妨事的。”

她自己不当回事,却把前来探病的宝钗唬了一跳。她接了薛太太的消息,因在贾府借住这样长的时间,贾母又是头一等慈爱良善,得知她病重的消息便上门来瞧,搜寻些得用的人参等药材送来。

如今贾府几乎精穷了,满府上下寻不到好药材,连贾母珍藏的人参也都腐了,不能再用。宝钗先时无意间知道,见贾家正需要好药材,便叫家里的伙计们到参行换了些上好的,送来给贾母使用。

宝钗去探望过贾母、王夫人,听说黛玉因着侍疾也发病,正恹恹在房内休息,便赶来探望。谁知见黛玉面色苍白,形容消瘦,竟也是一副病容,心里一惊。

紫鹃见宝钗过来,想到宝钗母女素日对黛玉的怜爱顾惜,眼中泛起泪花。不顾黛玉阻止,便哭道:“宝姑娘,我们姑娘她……”说着便将黛玉藏在枕下的帕子抽出来,捧给宝钗看。

宝钗见竟是痰中带血,又见黛玉病恹恹的,一时竟觉头晕目眩,险些站不住脚。她缓了缓,说道:“你也太不经事了,她不过是咳嗽得用力了些,这么点血,可不是伤着肺腑就有的,吃些药养养就好了。这事可告诉你们太太了?”

紫鹃摇摇头,心知宝钗是有心宽慰,含泪说道:“是我没见识,太着急了。今早起来才发现,我正要去告诉太太,请位大夫瞧瞧。姑娘一心想着老太太,不愿意叫我多嘴。”

宝钗叹道:“你这丫头也太托实,这会儿你们太太和凤丫头为老太太请医看病,哪里忙得过来。你正经该去告诉妈,叫她请太医来,一样便宜。文杏,你跟妈说,烦哥哥下个帖子将太医请来,再跟凤姐姐交代一声。”

她们家在贾府住得时间久了,请大夫自然是请贾府惯常用的。因而几位时常往来看脉的太医也与她们家相熟,要请来不过一句话的功夫。何况先时老太妃去世时,妈便搬入园中照料黛玉,亦知常为她看病请脉的太医是谁。

只是太医入园来看病有些麻烦,还得稍微布置些,叫凤姐姐知道。

紫鹃闻言又哭又笑,说道:“我是急糊涂了,忘了还有姨太太她老人家。”

宝钗说着便坐到黛玉身旁,见她形容憔悴,有气无力地喊了声姐姐,险些未忍住眼泪。见黛玉十分消瘦,竟像纸片一样单薄,宝钗不由红着眼说道:“颦丫头,老太太纵在病中,心里也挂念着你和宝兄弟。你这般模样,回头叫老太太瞧见了岂不难受?”

黛玉眨了眨干涩的眼睛,伏在宝钗怀里低声道:“姐姐,我知道了。”

宝钗见她知道好歹,这才没再说什么,叫她先躺下窝在被褥中休息。她见黛玉仍旧心神不宁,知道她心中念着贾母,也不好多劝,只静静坐在一旁陪着。不多时,薛太太便带着几个小丫头进来,见女儿在此陪伴黛玉并未寒暄,只仔细看了看黛玉的面色。

黛玉见薛太太来了,正要起身,就被薛太太一把按回床上。她坐在黛玉的床边,叹道:“要不是宝丫头过来,我还不知道你病了。你这两年身体尚好,许是咳嗽用力了些,不妨事的。我已跟凤丫头说了,这些日子就在你这儿住着,你别怕。”

她知道黛玉自小便身体不好,平日勉强能如常人一样活动,但老太太一出事,她必定是伤心极了。本就虚弱,又日夜哭泣,不曾睡得几夜整觉,身体自然更差了。旁人一时也顾不上黛玉,所幸她尚且无事,能多陪伴几日,也好开解开解。

生死无常,都是人意想不到的事。她家老爷素日身体康健,说去便去了,只留下她们孤儿寡母。何况老太太如今也是八十有一的高寿,也享了一辈子的福,算是顶有福气的人。

黛玉见薛太太如此,眼泪终于忍不住,伏在薛太太怀中呜咽。薛太太和宝钗连忙解劝,她才略略止住。见薛太太还要说什么,黛玉便道:“妈,我都明白的。”

好在痛痛快快哭了一场,心中的愁闷倒是散了一些。恰巧此时,便有丫鬟进来说芸二爷引着太医已经到了园子里,正往这边过来。宝钗母女闻言,便转到屏风后坐着,紫鹃便将帐子放下,黛玉跟前伺候的老妈妈们便守在床前,雁翅摆开。

那太医是常往来的,知道是为府上小姐看病,并不敢多看。请脉后,紫鹃又将沾了血的帕子取出来叫太医瞧,待太医瞧了才被贾芸引到外头。不多时,便将方子抄进去,请薛太太看。

薛太太放心不下,又隔着窗子问了几句,听太医说果然不妨事,叫病人开阔心胸、少伤心劳神,开几副安心定神的药吃了就好。她与宝钗这才放下心,叫老妈子给了打赏,仍托贾芸将太医带出去。

黛玉素知自己身体不好,不似长寿之人,咳血后更是颇为灰心。此时听得真切,远不至油尽灯枯之时,便也放下心。宝钗见黛玉被折腾地额上满是细汗,蹙眉道:“可惜竟不曾听闻京中哪位女医医术了得,不然倒可以请来,也不必折腾人。”

黛玉靠在软枕上,待喘匀气后才道:“看书时,倒是见过几位女医撰写的脉案,我心里还羡慕她们有一身高明医术,只是都非本朝贤医。”

宝钗给她擦着汗水,笑道:“咱们成日在家,哪里知道外面的事。还是你姐夫跟我说起在外念书的趣事,我才知道本朝也有,在江南小有名气。她不单擅长为妇人、小儿治病,治内症也是一绝。”

黛玉和薛太太都听住了,连忙细问。宝钗便将所知的事迹说了,见黛玉被转移了注意力,心中暗喜。黛玉性情敏感,连花开花落都有一番感叹,对落花伤怀,更遑论贾母生病。好歹叫她心里松快些,许是就好了。

三人正说着闲话,就听人进来说:“宝姑娘,苏姑爷正等在角门前,来接您一块儿出去。”

薛太太听女婿来接女儿,便笑道:“宝丫头快去吧,别让鸿哥儿等急了。我和林丫头在这儿,你只管放心吧。”

一时宝钗去了,坐着车到角门时,苏鸿才和贾宝玉寒暄两句,见她出来便上了车。看她愁眉不展,苏鸿方问道:“方才我问宝兄弟,他还说老太太暂且不妨碍,你怎么这样愁起来?”

宝钗摇头道:“倒不单是为了老太太。我今日过去,见林家妹妹为着老太太的事,熬得消瘦憔悴,眼睛都干得流不出眼泪了,实在叫人难受。他们家里还好,有姨妈和姨夫在,倒也能支应开。”

苏鸿沉吟片刻,揽着宝钗的肩膀将她搂进怀中安慰道:“师兄那边,虽说刚新婚不久,但史太君病重,嫂子也得常回去侍疾探望。我知道你的心事,你若得闲,便陪着嫂子一同过去,也是个心意。”

史太君虽说缠绵病榻,终究也有清醒几分的时候。宝钗也在贾府这么多年,受人照拂,叫老人家临去了之前瞧上几眼,心里也安稳。宝钗又与林家姑娘情同姐妹,林姑娘身体不好,她心中也放心不下。

宝钗并未推拒,笑着答应下来。此后,她便隔三差五与迎春一起到贾府探望,众姊妹坐在一处,虽仍旧气氛沉闷,到底也比一个人闷在心里强。贾母却并不见好转,清醒的时候越发少了,忽有一日,早早醒来便要粳米粥来喝。

众人皆知此事不妙,必定是回光返照,便都含悲忍泪聚在贾母床前。贾母略吃了两口,便觉没味道,却也不说,只环顾着殷切切看向自己的众儿孙。不单自家儿孙在,黛玉、宝钗、湘云等也和薛太太站在一处,红着眼圈只不敢哭。

又见迎春虽仍旧木木的,眼中终究带了几分人气,便知道她过得不错。事到如今,她也只有一件事放不下。林丫头没了爹娘,虽认了薛太太做干娘,终究比不得二儿子和儿媳能名正言顺为林丫头主张。

儿媳妇人虽不坏,却天真烂漫,又将宝玉视若珍宝。若她被人挑唆着,弃嫌林丫头,两个玉儿的婚事定有波折。可叹她先前只当还有几年好活,能瞧着他们顺利成婚,谁知道自己就要撒手了。

她心里明白,便说道:“我已经是八十的人了,什么事没经历过,福也享尽了。临了,只有三件事叮嘱。”

贾赦贾政连忙膝行上前,请贾母开口。贾母便叫宝玉与黛玉上前来,说道:“宝玉的婚事,我早就相准了。他和林丫头在我膝下长大,又是姑表姊妹,素日和气。前儿姨太太亲自来跟我说亲,我念着他们年纪小,没应下。临了要闭眼,就定下他们的婚事。”

宝玉黛玉闻言,见贾母临死前仍旧挂念他们,心中酸痛,悲喜交加,转而更觉哀痛。贾政与王夫人见贾母遗言,哪里敢不应下,连忙上前答应,请贾母放心。

贾母勉强点点头,又看向鸳鸯,喘着气说道:“我私库里的东西,也不偏向你们谁,早就贴了签子分好了。我的事和两个玉儿的事,都从里头出。珠儿媳妇艰难,不许眼红。凤丫头管着家不容易,叫她贴赔嫁妆……”

她看着诸儿孙和素日里膝下承欢的孙女们,一一叫他们到眼前来看过,才几乎无声道:“祖宗挣下这样大的家业,你们要争……”

话未说完,贾母面上通红,牙关紧咬,竟是阖上双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病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