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事发

苏鸿初至平安州,与宋云交接后便再无大动作,拜会知府后便每日按时点卯上衙。衙门众胥吏及衙役等观察许久,都不见苏鸿有立威的意思,不同以往的主官,反而不敢轻犯。

只是不下一月,苏鸿忽然将县学中一位三十上下的年轻秀才聘为师爷,带在身边理事。此事惹得众人议论纷纷,都笑话这陆秀才自甘堕落,明明年纪轻轻便有了秀才功名,再往上考未必不能得中举人、当上正经官员,却偏偏受聘成了师爷。

县学中的一干教谕、生员见陆生走了捷径在知州麾下做事,一边心中佩服,一边却也拉不下脸。虽说满大街都是书铺,做学问、写文章毫不受限,但实情究竟如何,人人都知道。

先不提一些古籍孤本,唯有多年藏书的富贵人家才有。就说想桂榜题名,一则学问不可太次,二则不能与主考官的喜好相悖。想中举,就不得不了解主考官过往的文章、处事风格、爱好等,好在写文章时有的放矢。

可他们平安州上下,多年都不曾出一位举人,更没有致仕、辞官回乡的官员。如今来了位翰林院出身的知州,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有所建树,心中自然有想法。但他们交上去的文章却石沉大海,显然是知州看不上眼。

如今陆生自荐毛遂,到知州门下做事,难免叫他们眼红。都是读书人,哪里不清楚跟一位状元做事、请教学问的优势。只是做了师爷也有风险,日后若知州不放人,也不好绕过知州赴考。便是成功中举,也要担忧是否有人与知州有旧怨。

苏鸿也听了些风言风语,中伤陆生善于钻营、想走捷径云云。他不以为意,心说陆生此人确实善于钻营不假,但人生在世,谁敢说没有争荣夸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心思。

陆生才学一般,但心性尚可、能干达练,又是平安州本地人,正好展现他对平安州本地人才的重视。如此,也省得旁人猜忌他防范外人,不肯安心在他门下做事。

因而苏鸿并未理会,反而越发信重陆生。陆生见状,更是投桃报李,事事为苏鸿考虑。眼见陆生得了知州青眼,又不知何时便传起来陆生私下给知州送了重礼,一些有心上进的胥吏等也蠢蠢欲动。

胥吏看似并无品级,但衙门大小事均是由胥吏经办。若有知州信任,他们也可手握权柄,想做些什么自然比旁人更容易,也少不了来投奔巴结的人。

苏鸿已经抛下诱饵,虽不知那些人会不会上当,也只想着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不及多想,果然先是几家乡绅轮番拜访,送上重礼。问其是否有事,却都只说是寻常孝敬。

苏鸿便可有可无收下,又命人将其登记造册,直接充入库房算是捐献。乡绅们碰了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一时也摸不准苏鸿是什么意思。若说不待见他们,倒也正常接见,说话也温和可亲。若说待见他们,又不肯收他们私下的孝敬。

他们心怀忐忑,暗暗观察又见苏鸿不曾额外说什么,俨然也是心领他们的好意,便也不再纠结。衙门众人见苏鸿拒绝私下孝敬,非但不觉他清正廉洁,反而猜测是因这些乡绅并非衙门中人,知州不想收他们的孝敬,更加蠢蠢欲动。

负责管理库房的几位大使及副使,亦然心思浮动。他们管着库房,虽说方便他们上下其手、损官肥己,但知州及苏浩师爷对库房盯得极紧,连针头线脑的出入都要登记造册,弄得他们苦不堪言。

在哪里做官都是为了几两碎银,这里不好发财,他们也想调到吏房、户房等与权力沾染的地方。到时候各乡各村的里正过来办事,少不了也得塞些银钱。更别提户房,经手收税时也能刮一层皮,可比偷库房容易发财。

他们听说陆生送了重礼就当上师爷,又见那些乡绅子弟在户房等地过得如鱼得水,更是羡慕。恰巧当初趁着交接的空挡从库房偷偷运出不少好东西,手里有些闲钱,更是不甘当个守库房的小吏。

他们算是有些见识,不敢直接将库房中的东西原样送到苏鸿手上,便特意在家将标记毁掉,将东西送往当铺。当铺的人早趁着先前平安州犯事的乡绅、官员逃跑时低价收了不少好东西,眼力也早就练出来了,一看便知这些文玩、玉器、金银不同寻常。

当铺的掌柜有些心眼,想到主家正为着小公子择师的事烦恼,这件事报上去定有好处。因而哄着人签字画押,又写明是何时收下,兑了银子将这几人欢欢喜喜送走。

掌柜转眼便将这几人送过来的东西一并打包好,又打听了这几人的来路。见果然是衙门的人,心中不由大喜,连忙至主家汇报此事。王乡绅见苏鸿不收贿赂,自然不好将儿子托付给苏鸿,每日在家发愁如何跟知州打好关系。

见自家手下人送来这个消息,他当即就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见那些人来当的东西都是银库和料库的东西,马上便吩咐米铺的掌柜留意是否有人出手大批陈粮。米铺掌柜正沾沾自喜低价收了陈粮,自己也能吃些回扣,见王乡绅问起也不敢隐瞒。

眼下人证物证俱在,王乡绅喜不自禁,连忙带上账本及赃物驱车前往衙门求见。因他目下是平安州有名有姓的乡绅,又将儿子安排在户房做事,门房上的人自然不敢怠慢,收了几个钱就一溜小跑向苏鸿禀告。

苏鸿正与苏珑、陆生等谈论积案,听说王乡绅来访不由心中一动。王家在平安州,家里的房舍、田产不提,还有二十多家铺面。虽说产业凋零,如今空有铺子,挣不到大钱,但也算实力不一般了。

更重要的是,平安州如今最大的当铺便是王家的本钱。

苏鸿和苏珑对视一眼,笑道:“既然是王老爷,便请到前厅,本官这就过去。”

门房唯唯应了,苏鸿便前去会客。见到王乡绅放在手边的账册及被红布蒙住的托盘,心里便猜到几分。他笑着坐在主座,示意王乡绅坐下,方笑道:“老先生一向可好?”

王乡绅忙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只是小人的伙计来报,说今日收到些被刻意抹了印记的物件儿。他是个谨慎的人,想着这东西许是来路不正,便连忙报给小人。小人也有此担忧,特意带来请大人掌掌眼。”

说着便亲自上前揭开蒙着红布的托盘,里头放着两个拳头大小、被盘得极为圆润的和田玉手把件、雕着鸾凤的金钗、皆白莹润的白瓷等,一眼便知价值不菲。苏鸿有些讶然,正要上前时王乡绅便递来放大镜,请苏鸿细看角落处的刻痕。

苏鸿没想到王乡绅手中还有放大镜,先是笑道:“看来老先生家藏丰厚,连这个都有。”

这些西洋传来的玩意儿,一个便要五十两,寻常富户谁会买这个来玩。

王乡绅笑道:“大人说笑了,不过是开着当铺,需要细看罢了。大人请看这里,刻痕似是被磨掉一部分,隐约能看出是‘平安州库藏’四字。小人不知是否有人作怪,也不敢大意。这些来当物件儿的人签字画押,俱是属实。”

一边引客的门子和站班的衙役见了这些东西,又听王乡绅所说的那些话,当即便明白这哪里是不认得,分明是认出来了到知州跟前卖好。他们见苏鸿蹙眉去看,又翻看账册,心里直突突。

苏鸿没想到世上竟真有这样巧合的事,心中大喜,却一拍桌子道:“既然敢这样大胆,偷盗官库损公肥私,真是岂有此理。去把周典史给我喊来,把这几人给本官压入牢房听审。风信,你去请州丞和主簿来。”

众衙役心中一凛,不敢轻忽。也不劳动风信,连忙按着苏鸿的指使将州丞、主簿和典史寻来。周阳正训练衙役,听苏鸿召见不敢轻忽,连衣裳也没敢换便直接过去。

宋云与主簿路兼微一并过来,就见苏鸿正指挥着周阳将管库房的几个小吏都押下。二人对视一眼,连忙上前询问。苏鸿面带怒色,指着王乡绅送来的物件儿道:“管库房的这几人监守自盗,不知何时盗出来的。”

宋云打眼一看,便猜到是从前在官库中、前知州下台后便报了损坏的东西。此事与他无关,管库房的小吏也不曾给他使银子,见苏鸿一脸怒色要抓人便未曾言语。路兼微则不然,这几人是他来平安州后提拔着守库房的人,就是看重他们肯孝敬。

如今他们这几人被抓事小,再将自己抖出来事情便大了。

因而他连忙上前,拱手道:“大人何必如此生气,这些东西本不在册上,抹去的印记不见得便是官库的印记。现在就闹得满城风雨,若是冤枉了他们,岂不令人寒心。依下官看,倒是暗暗查访更好。”

苏鸿尚未出言,宋云忙道:“路主簿此话怎讲。他们的家世出身吏房都有记载,并不像拥有这样贵重物品的人家。这些东西上头的印记,我看也像官库印记。不如寻来先前的账目,究竟是不是被偷运出官库的,一看便知。”

说着便看向苏鸿,说道:“下官以为,他们若是偷盗官库,定然仍有赃物在家留存。不如下官和路主簿一同查账,叫周典史带人将他们几家围起来。若果真是盗取官库宝物,再下令搜检查抄。”

最近几天稍忙点,不用担心坑,会补上字数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7章 事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