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章

大略说过为采萍谋出身之事,两人又将话题转回正道。

“这乾卦其实好解得很,无需多做思虑。”

代国公主放采萍去收整两人看过的文稿,自己向后靠着隐囊,歪着头看她动作,同时将卦解与她听:“乾为天,凛凛皇者,谋望皆如意。此卦上上,卦利男子,而女子势强,于姻缘或有波折,需得细细沟通方得顺畅。琅嬛出身也尊贵,叶氏若能把握机缘,不论是踩着柳氏、还是傍着琅嬛,一家子历经三四代便能成气候,再筹谋一番,更有望跻身高门,正映了此卦‘机缘在手、名利双收’之象。”

说到这里她又笑道:“早说了本宫起卦就为逗个乐子,你若记得,就该明白本宫立那每日三卦的规矩,也不过是糊弄外人,一点规矩也没有,倒显得本宫这卦失了身价。人心反复,一事成,背后不知有多少势力做了推手,想从几根蓍草中看出名堂?”代国公主摇了摇头,面上哂然:“什么样的蓍草做了卦后,竟能读出老天的心思?本宫可真想见见。”

她这番话说得漫不经心又傲气十足,采萍心知这是生来的尊贵和聚于顶端的权利养出的气势,她自是羡慕不已,代国公主话音才落,她便诚挚地恭维道:“蓍草置于人手,当然读不出老天的心思。殿下执蓍草起卦,只手拨山河,言笑动人心,能解卦的,唯殿下尔。”

“你呀。”代国公主笑得开心,复又摇头,教导她:“你可记得了?往后也要把自己的做派立起来,涉及到此,任谁也不得违了你的意,拿命来逼都不行。盖因你一破例,这命数原就不在自己手里了,在宫中更是这个道理。就如本宫日起三卦这个规矩,即便你我心知卦象不值什么,本宫也不会破自己的例。”

“谨受教!”采萍心悦诚服地应下。

“备笔,本宫先将这些批复了。”代国公主招招手,采萍会意地将分门别类整理好的文稿依次呈上,又将朱砂和毛笔递给她。代国公主一边迅速地在纸上圈点,一边问:“凌雪阁放在河朔柳家的探子,有哪些可用的?除柳氏之外,独孤氏、长孙氏内部的探子也动一动。”

采萍博闻强识,稍一思索便答:“殿下要传消息的话,柳氏内的人手足够了。那柳家四房数年间时常与家主闹些矛盾,前些日子三房也被牵扯进去,惹出好大事端。如今柳家三房四房已经搬离了祖宅,在冶炼的山谷重建了住处,阁中趁机安了钉子进去,祖宅和山谷都有。”紧接着一连报出十余个名字。

“唔……”

代国公主抽了张空白的纸,沉思半晌,之后将笔尖饱蘸朱砂,快速写下一行行名字。

“动这些人手,你代我传话,将琅嬛是青鸢皇姐之女的秘密散出去,使他们所在的主家都能得到消息。”

采萍接过看了一遍,也思索一阵,才用犹豫的口吻劝道:“殿下,这样一来动静太大了,圣上那边不过一两日就能收到消息。琅嬛的身世,圣上可一直都是有意瞒着的。”

“说得对……你准备好后,听我指令。”代国公主语调沉沉,眸中精光闪动,“待指令一到,半日内,我要这些人全部收到命令,两日内,他们主家只要能得到消息,这样的人立刻调出来,不管用什么法子。人一出来,隐元会自会接手。”

“这些都是忠于本宫的下属,本宫要退,自不会舍弃了他们。”代国公主用指节敲了敲案几,看了采萍一眼,意有所指地道:“剩下的那些,高力士怎么处置,你都不要置喙,若问到你,据实以告便可,届时将你的身世给他看。高力士是聪明人,他也需要一个人在后宫助力,你恭敬些,他自然知道怎么做才最明智的。”

“谨诺。”采萍恭恭敬敬地再拜,起身后又问:“殿下,若是圣上召见……”

“高力士会替你瞒下。”代国公主笃定地道:“在此之前,本宫还有其他安排,你若在入宫前便得见圣驾,那他就是打本宫的脸,同样,你若有任何不测,本宫也只管找他麻烦。他不会愿意用脑袋去试试自己和本宫在圣上心里孰轻孰重。”

采萍听了顿时放心下来,她十分殷勤地位代国公主续茶,又跪在床边力道适中地替她揉着肩颈。在一片静谧中,代国公主很快批复完了所有文稿,她搁了朱笔,吩咐采萍:“去帮本宫换盏安神的茶。再把宴上后来作成的诗赋拿来。”

采萍换了茶,文稿却不肯拿来,她不赞同地劝代国公主:“殿下,太晚了,您再看那些无味的阿谀之词,小心又犯了头疼。还是等婢子稍稍理出一二,您明日再看也不迟,这别馆的客人又不会跑。”

“怎么不会跑?那明教不就跑了好些个。”代国公主嘴上调侃,但身上的疲惫还是令她接受了采萍的好意,不再费心去看剩下的文稿。她捧着茶盏一口口啜饮着,在昏黄的烛光中一边酝酿睡意,一边与采萍闲聊。

“采萍,你不问我为何散布琅嬛的身世?”

采萍正收拾屋子,闻言不好意思地回头,笑笑道:“婢子不敢妄言,方才尽顾着思考呢。”

“说吧,本宫不怪你。”代国公主歪着身子看她。

“诺。”采萍先俯身应是,才道:“殿下占出乾之卦,理所应当,琅嬛才名好,又得纯阳为靠山,江湖上许给哪家都行得通。偏偏圣上曾有意纳她,那这桩婚事,能令藏剑知难而退、又不伤琅嬛脸面最好。”

“江南那边,琅嬛身世之疑,无凭无据,传些流言蜚语叶氏自不会信。可谁叫柳叶两家勾连,柳氏背靠世族,从世家大族中隐晦传出的消息,听在旁人耳中自有七八分真。清溪殿下已逝,逆太子尚逃亡在外,琅嬛为其亲眷,叶氏此时娶了,他日全族便有窝藏逆犯之嫌,他们若没胆子,自然会找理由退婚。这样一无证据、二又交恶纯阳,我等也不惧叶氏会将此事宣扬出去。”

“琅嬛身世在柳氏及与其交好的世族中传出,消息源头繁杂,此等皇家阴私又难以查证,柳氏闻之定然惶恐。他若信,则必不愿叶氏娶妇后惹来祸患,这样阁中便又多了个抓到证据的机会。他不信,那自有阁中密探替他传信叶家,由不得柳氏将消息捂住。”

“殿下此谋,明为拆两家姻缘,实则剑指河朔柳氏。”

“唔,那本宫为何要对付柳氏?”代国公主不置可否。

采萍稍稍一滞,低下头,再说话便多出几分谨慎:“柳氏为世族附庸,极善武事,世族强势,有碍皇权。且柳氏又与逆党‘九天’牵连,不可不防。”

说完后,她立刻紧紧闭上嘴,用余光小心观察代国公主的反应。

“对了一半。”代国公主没有吊她的胃口,直截了当地点评:“世族势大有碍皇权,这些是圣上要头疼的事,本宫不想僭越。逆党九天……你对九天所知不多吧?”

“略有耳闻。逆贼不知敬畏,竟以天自喻、行大逆不道之事,凌雪阁必当探其首尾,斩草除根。”

“嗯。”代国公主闭着眼疲惫地应了声,对她的政治立场表示肯定。

“九天始于前隋时期,其势之大,竟至阴刺帝王、并左右皇位传承。时至今日,逆党更如跗骨之蛆,屡屡暗中动作,挑拨是非,在江湖和朝中都惹出诸多事端。那明教初始时有什么?一文不名而已,现在打点朝中、培养门人、大兴土木,经营往来的钱财账目,查来查去都指向各地商会,要是没人在背后撑着,哼……他陆危楼难道还有点石成金的法术不成?!”

“还有那盐商起家的相知山庄,养了那么大一家子文人墨客,又笼络为官做宰之人,吃穿用度加起来,开销何其庞大,却半点不见捉襟见肘。照此下去,大唐的钱财命脉,到底是在朝廷手里捏着、还是由这些人说了算?!”

采萍见代国公主说着说着竟真动起气来,忙上前为她抚着胸膛,连声道:“殿下消消气!”

代国公主略略平复心绪,睁开眼睛看着采萍叹道:“你年纪尚小,或许还不懂得这些,只是随着我教的思路分析情报。可我……本宫每每看到这些,总是肝肠寸断,李唐自高祖开国,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哪一个不是夙夜勤勉,便是武氏垂帘时,亦不曾怠政,圣上的私心且不提,他自登位以来,所作所为也对得起这天下黎民百姓。几代帝王合力,方才有大唐今日盛况,那些逆党、他们造杀孽无数,霍乱朝野,有何脸面自称为天、还敢来点评我大唐帝王?!”

采萍连连应是,继续抚着胸膛为代国公主平气。

代国公主狠骂一阵,疲惫之感更甚,连脑中都出现了微微眩晕的感觉。她心知不妙,忙放缓呼吸、静心凝神,这样放空思维待了一会,那种神思飘渺欲飞的乏力感才渐渐消去。

“殿下,要保重身体。”采萍轻声叮嘱。

“我这身子是愈发不成了……”代国公主疲惫地深深叹气,她靠着隐囊向下滑落,整个人躬身蜷缩的单薄样子,看得采萍心中发酸。她说不出什么合适的话来宽慰代国公主,只能轻手轻脚地替她整理被衾。

室内好一阵寂静,采萍爬下床榻,收拢完文稿,正想看看代国公主是否入睡,却忽然听到她用清晰的声音吩咐道:“采萍,我刚才听到信使的声音了,你去看看。”

PS:代国公主站皇帝立场,李隆基未登基时两人利用隐元会搞事把李重茂拉下来,等他做皇帝后,势力庞大的隐元会一转眼就成了眼中钉,其背后的九天更是不能放过。

另外,九天这个组织并不是正义阵营。初代九天志趣相投、为实现理想才创立了组织,结束乱世是第一步。按设定他们为保命、设计阴刺杨坚,导致隋朝短命,后又扶立李渊。明教创立时释道兴盛、举步维艰,九天是为遏制中原武林正派势力上涨,才动用钱袋子扶植明教这个外来教派,为此他们还策划了恶人谷一战(百科)——这绝对不是正义阵营该干的事吧,少林纯阳这些门派好好地发展、又没有祸国殃民,朝廷都认可,凭啥要被九天打压?

那时候除了幽天君不明(不知道是不是王毛仲),其他九天可都是好好的,多多的爷爷、柳风骨、剑圣、方乾(没研究蓬莱不知道这时候苍天君是他还是元夫人的母亲)、周墨这些人都参与其中,明教之乱可以说就是这些人搞出来的,最后控制不住了,天策和少林来收拾烂摊子。

至于九天人员保密这个问题……说真的,不太靠谱。当皇帝的,手里还有凌雪阁这种特务机构,很多事其实都有迹可查。

就说明教崛起,背后有卢延鹤财力支持,而钱财流通还是那么大的数额,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一个小县长祖上三代都是在田里劳作的现在突然斥巨资买了帝都三环内十套房子……不是彩票中奖的话,不查你查谁。(→д→)

像霸刀数年间一车一车将所藏兵刃运往藏剑这种事……运送的人手调动,一路吃喝住宿,有心去查根本瞒不住,否则风雷刀谷哪来满地狼牙兵呢。

如果说李复这种孤家寡人身份还能瞒一瞒,霸刀、卢延鹤那么大的目标实在很显眼,伊玛目已经用亲身经历证明九天的保密工作不咋地,多多的神算爷爷被刺杀,凶手最后一样没找到。

另外霸刀山庄的立场其实也很迷,柳五爷是九天之一过去明教恶人谷那些破事他要担责,霸刀里人心不齐这点在锻刀厅千雷殿里已经揭示了,柳四爷在大唐危难时通外敌,山庄里还藏了一大堆兵器。再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某国有个大家族私企偷偷摸摸藏了原/子/弹,虽然董事长爱国,但架不住公司高层位置都被亲戚占据,然后这些亲戚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把原/子/弹卖给敌人??

出这种状况,皇帝能忍得了才奇怪呢,凌雪阁说实话就该是用来对付霸刀这种私下搞军工又立场不坚定的……总之不要小看国家力量就是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