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秦】各国学子,竞相入秦

大秦使团那不算庞大的车队,却承载着远超金玉价值的礼物,一路东行,最终驶入了临淄这座以文化繁荣、学术自由而冠绝天下的东方大都。

高耸的城墙内,弥漫着的是与咸阳那股铁血肃杀截然不同的气息,这里更慵懒,更精致,街市繁华,酒肆林立,空气中仿佛都飘散着墨香与百家争鸣的辩论气息。

齐人素来自矜,以衣冠礼乐、文化正统自居,对于西陲那个不通教化的虎狼之国,总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审视。

起初,齐国的公卿贵族们对于秦使的到来,并未给予过多关注。

无非又是那些西边的蛮子送来些骏马、美玉或者皮毛,以示友好,实则暗含威慑的老套戏码。他们甚至私下调侃,不知这次秦人又能弄出什么粗鄙之物。

直到秦使在庄重的朝觐仪式后,特意向齐王提出,言称有一份关乎天下文教未来的特殊礼物,要敬献于齐王陛下,并恳请转赠稷下学宫诸位博学鸿儒时,才真正勾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心。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看笑话的心态。

齐王田建坐在王座上,捋着胡须,略显疑惑。

群臣也交头接耳。秦国?文教未来?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总让人觉得像是猛虎宣称要吟诗作对般违和又滑稽。

当秦使令人抬上那几个看起来朴实无华、甚至有些过于简朴的木匣,打开后,露出里面一卷卷素白整齐、绝非缣帛的陌生物事时,齐国王殿之上响起了一片细微的嗤笑声和疑惑的低语。

“此乃何物?似帛非帛,似皮非皮,秦人莫不是拿些粗制白叠来糊弄?”

“西陲之地,能有何等文教重器?恐又是些哗众取宠之物。”

秦使面色不变,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中却暗藏锋芒。他上前一步,从容取出一卷,当众缓缓展开,那轻飘飘的笃定姿态本身就已足够引人注目。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以一种清晰而沉稳的语调,开始诵读那素白平面上以优美劲健的小篆书写的《商君书·更法》片段。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宏阔的思想,犀利的言辞,通过清晰的黑字白纸,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观方式,冲击着殿内每一个人的感官!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最初的嗤笑和轻视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浓的惊愕。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是被磁石吸住,死死地钉在那卷轻若无物的“纸”上。这些见多识广的公卿贵族,瞬间就意识到了此物的非凡之处。

它不是华美的装饰品,而是可能真正改变知识传承方式的革命性工具!

诵读完毕,殿内鸦雀无声。秦使将纸卷恭敬奉上,由内侍传递给齐王及近臣传阅。

“这触感,柔韧而微涩,绝非缣帛!”

一位老臣摩挲着纸面,手指微微颤抖。

“竟真能书写!墨迹清晰,毫无晕散!这这一卷所载文字,恐抵得上数捆、乃至十数捆竹简!”另一位掌管典籍的官员失声惊呼,他太清楚竹简的笨重了。

“神奇!堪称神物!”更多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之前的轻蔑与疑惑荡然无存,只剩下纯粹的震惊与难以抑制的占有欲。

齐王田建抚摸着光滑的纸面,看着上面工整的墨迹,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惊喜,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紧接着,赠予稷下学宫的那部分纸书被隆重送达。那里,才是真正能理解并引爆其价值的地方!

当学宫祭酒和几位德高望重、平日深居简出的大博士被郑重请出,看到这些特殊的礼物时,他们的反应比朝堂上的贵族们更加剧烈!

这些终日与竹简为伴、皓首穷经、深知著书立说与学问传播之艰难的学者们,几乎在第一眼就看到了其中蕴含的、足以照亮文明前路的曙光!

“天佑文脉!天佑文脉啊!”

一位白发苍苍、研究《尚书》一辈子的老儒生激动得浑身乱颤,热泪盈眶,几乎要对着那叠白纸跪拜下去,他仿佛看到了儒家经典能轻易传遍天下角落、再无湮灭之忧的希望。

“轻便如此!此乃教化大兴之兆!”

“妙哉!妙哉!若以此物著书立说,修订经典,检索查阅,何其快哉!吾等毕生研究,可尽录于此,传于后人,不必再忧心竹简蠹坏、韦编三绝矣!”

更多学者则是想到了学术研究本身的便利,兴奋得如同孩童。

然而,最初的激动狂喜过后,一个更加尖锐、更让他们心情复杂纠结的问题油然而生。

此等利于千秋万代、惠泽所有读书人的圣物,为何偏偏是那个秦国所造?!

那个被他们私下鄙夷为只知耕战、不懂礼乐、重律法、轻仁义的秦国?

那个被山东诸国斥为虎狼之国、苛政虐民的暴秦?

那个他们始终认为在文化上低劣、粗鄙、需要被自己文明教化的蛮秦?

明珠暗投!暴殄天物!真是苍天无眼!

这是几乎所有稷下学者心中闪过的第一个、也是最强烈的念头,充满了酸涩到极致的嫉妒、不甘和一种被羞辱般的愤懑。

如此圣物,合该出自我们文化昌隆、钟鸣鼎食的齐国!或是礼仪渊薮、周公遗风的鲁国!

最次也应是楚辞浪漫、魏地繁华之地!怎能由那秦国,那蕞尔西戎、那虎狼之秦造出来?!

一种难以言喻的憋屈感、文化优越感被狠狠践踏的恼怒,与他们作为学者对知识载体本能的渴望与推崇,剧烈地交织着。

他们一边爱不释手地、小心翼翼地传阅着纸书,感受着其带来的无限可能与便捷,一边又在心里疯狂地吐槽着老天爷的不公和命运的讽刺。

秦使将这一切复杂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暗笑,面上却愈发谦和。他恰到好处地开始了早已排练好的、奉嬴政之命的宣传工作:

“诸位大家,此物名曰纸,确是我大秦工匠,秉承王命,历经艰辛,最新研制而成。”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豪。

“然,我王嬴政陛下深知,文明非一国一族之私产,乃天下共有之瑰宝,当惠及万民,泽被苍生。

故特命外臣,将此承载文明之纸书,赠予天下学术中心,稷下学宫,愿与诸位大家、与天下贤士,共飨此便,同彰学问!”

他顿了顿,抛出了那枚早已备好、足以让任何学者心动神摇的、裹着蜜糖的鱼饵。

“日前此物在秦国产量亦尚有限,制作不易。

然,我王求贤若渴,思才若饥,特颁诏令:凡天下贤才,无论学派,无论出身,但有一技之长,愿入秦者,皆可优先享用此物。

不限量供应,用以著书立说,誊抄经典,传播学问,弘扬己道!秦地虽偏居西陲,然有此物,何愁学问不彰?何患经典不传?何忧思想不广?”

这话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又如同在干柴上投下烈焰,瞬间在稷下学宫这群最顶尖的智者中间炸开了锅!

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这是所有学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理想!

而竹简的笨重、绢帛的天价,像两道沉重的枷锁,极大地限制了他们思想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多少灵感与智慧因记录不便而湮灭?

如今,秦国竟然提供了这样一个近乎梦幻的平台,不仅给你这个时代最好的、梦寐以求的书写工具,还无限量地供应,支持你安心搞研究、出成果、扬名立万!

虽然很多人心里对秦国的政治理念,尤其是法家独大,社会风气可能仍有根深蒂固的抵触和偏见。

但纸的诱惑实在太大太大了!而且,秦国能造出纸并以此招揽贤才,这种行为本身,似乎就在释放一种强烈而积极的信号。

秦国并非只知武力,它也开始极度重视文化、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动摇,在每一个角落发生。

很快,关于纸的神奇和秦国那奢侈的招贤条件,如同拥有翅膀一般,以惊人的速度从临淄蔓延开来。

迅速传遍齐、楚、燕、赵、魏、韩的大地。各国士林为之彻底震动,心态爆炸。

“听说了吗?秦国造出了叫纸的东西,薄如蝉翼,轻若鸿毛,却能写千言万语!”

“何止听说!稷下学宫的淳于博士已经收到秦人送的纸书了!据说他激动得三天没合眼!”

“秦国公开说了,只要去秦国,就能用上最好的纸!想写多少写多少!还管够!”

“真的假的?那个只知道砍人头记军功的秦国?转性了?”

“千真万确!听说儒家、道家、阴阳家已经有好几拨人动身西去了!生怕去晚了抢不到纸!”

“哼!奇技淫巧!终究是末道!岂能与我等皓首穷经、秉持周礼相比?”有人酸溜溜地表示不屑,努力维持着最后的优越感,但眼睛却忍不住一次次瞟向西方,心中猫抓般难受。

“或许…秦国也并非全然是无礼仪道德的虎狼之邦?能造出此等惠泽学林之物,其王或有圣主之象?”有人开始严重动摇固有的偏见,重新审视那个遥远的国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