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武帝太子位

[更过分的某些所谓历史小说,为了突出陈阿娇的地位、长公主刘嫖的权势,直接把汉武帝写成一个爹不疼娘不爱倍受冷落只能攀附表姐得到太子位的可怜皇子,把景帝写成一个什么都听姐姐的姐宝男。

讲个笑话,刘彻爹不疼娘不爱。当然如果你说的可怜啊冷落啊是指七岁立为太子、逼死长兄为他扫患、病榻强起加冠的话,赶快把刘彻牌冷落三二一上链接罢,李世民朱棣急需。

而所谓“得陈阿娇者为天子”之论更是漏洞百出,除非陈皇后是传国玉玺成精,那样还值当到街上大喊“朕乃天命所归”过过瘾然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再把玉玺上缴国家。

而要探讨景帝太子位风波,得回归史料分析。

主要人物有四个:

刘启,刘彻,刘荣,刘武。]

汉景时期

听到这里,空旷宣室里,排排坐看天幕的父子二人

姐宝男·刘启:?

倍受冷落·刘彻:?

“阿父,这说的是我们吗?”刘彻有点不确定了。

刘启不语,只是摸摸儿子的头。

[景帝四年,刘启立刘荣为太子时,七国之乱刚刚平定,被忽悠着拉磨的刘武对太子位虎视眈眈,满心以为哥哥真的会“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哥哥,我太想进步了jpg.

刘荣在此刻被立为太子被认为是“占坑”,是“立靶子”。这个长子合乎宗法祖制可以堵住群臣的嘴,又能制衡刘武的野心,同时把锅推给祖制、群臣——看,不是我不想立你啊弟弟。然后坐山观虎斗,一箭三雕。

而刘荣被立为太子的同一天,年仅四岁的刘彻被立为胶东王。

什么叫前有狼后有虎啊,提前刘病己几十年感受如芒在背,遥遥领先啊遥遥领先。

但刘荣是全无希望的吗?不。刘武虽然平叛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但景帝绝不可能真的传位给他,这只是一场政治利用,皇位就是吊在驴子面前的胡萝卜。而后来的汉世宗孝武皇帝固然彪炳史册功业煌煌,此时也不过四岁,景帝再觉得此子断非池中物,也不可能把希望全压在他身上。

那么景帝四年立七年废,短短三年,刘荣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汉宣时期

一直默默看曾祖父故事的刘病己莫名被cue,与霍光面面相觑,但这时只能说感到如芒在面了。

[这就要从两方面来讲了,首先是直接原因,即刘荣生母栗姬“言不逊”事件。

《汉书》记载“景帝尝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而在老朋友《汉武故事》中,“言不逊”直接变成怒骂老狗,景帝被气的“垂死病中惊坐起”多活了十年,栗姬由此获得网称“大汉神医”。

神医治病延寿十年固然传奇,但不满其母也无关刘荣,大不了反向学习刘彻表演杀母立子,没必要废太子嘛。

所以根本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刘荣不符合大汉国情与景帝对继承人的政治期望,比起大汉的需要,他太软弱了。

景帝心中的继承人将要接过的是怎样一个国家?他又要完成怎样的任务?

大汉经过四代明君几十年的修养生息,虽然已经从高帝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子不能具醇驷”、“齐民无藏盖”的局面中缓了过来,但仍旧内忧外困,一个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武帝继位初年,面对的是怎样的大汉呢?

外戚垄断朝政。窦太后手握兵权,垄断官员任免及决策,实行“奏事东宫”制度,武帝皇位形同虚设。

上下奉行黄老“无为而治”。官员懒政,政府运行效率低下。

地方诸侯割据。七国之乱历历在目,景帝削蕃未竟全功,霍乱已平,余威犹存。如果不再行打压,终将重现春秋故事。

豪强崛起。地方豪强势力兴起,控制基层,兼并土地,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集中财富,贫民却“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匈奴自白登山之围后屡犯边境。汉文遗单于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而匈奴倨傲其词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武帝诏书原文:“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何其猖狂!煌煌强汉此时与宋何异?

中央财政虚弱。诸侯控制地方资源,截留财税。豪商掌控盐铁、铸币,逃避税收,“不佐国家之急”,囤货居奇扰乱市场以致民生困苦。]

汉初

四代明君?所以这是我曾曾孙子?刘邦偷偷看了吕雉一眼,心里打鼓,刘盈那小子一看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还能有数代明君?

难道我真的废了太子?

还没来得及为匈奴的狂悖行径感到愤怒,就看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汉初一行人一惊。

前后一结合,不会这白登山被围的就是他刘邦吧?不是,匈奴这么强?于是刘邦果断扭头看向韩信——

“定不负陛下所托。”无双的国士对他的主君郑重承诺。

[那么如果是刘荣即位,他会怎么做?从已知史料来看,他没有那样坚定的意志去稳定局面,更别说像他弟弟那样——完善制度,拓土攘夷,成为民族性格、民族自信的塑造者,两千年过去仍在汉为名的民族中挺立千秋了。

显然,景帝也这么认为,所以他坚决的废刘荣立刘彻,甚至不惜逼死长子来为幼子铺路。只留江陵父老“吾王不反矣!”的悲泣流淌千年。

至此,史上第一位废太子迎来了他的结局。而景帝带着他的爱子与继承人拾级而上,将万里河山交给新的太阳。

“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十六岁的少年天子拜别君父,开启他的时代。]

汉初

以汉为名的民族?以汉为名的民族!

刘邦大笑起身,手舞足蹈。左右亦兴奋不已,大汉千秋流芳,他们又何愁不能名载史册呢?

从古至今,夏商周秦,甚至韩魏齐楚赵,换了多少国号。人们在治下自然是商人秦人韩人楚人,一旦改朝换代,一时自然有人思念故国甚至意图复国,然而要不了两代人便不知前朝是何物了。何时有过几千年不变的民族啊!

人心在汉!天命在汉啊!

汉景时期

看来我没有选错。

刘启刚刚得知自己的死期,一边为短寿忧愁,一边心里又异常平静。看着他新立的太子兴奋又担忧的眼神,感到大业得成后继有人的欣慰。

“阿父,明天请巫医来看看吧。”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

《汉书·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书·食货志第第四》

《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书·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史记·孝景本纪第十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武帝太子位

[历史直播]古今多少事/从世宗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