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刘彻就不能只讲刘彻,还要讲刘邦吕雉刘恒刘启刘弗陵(霍光)刘病己……真是仙之人兮列如麻啊。
帝制两千余年,四百多个皇帝,但你要搁大街上一问,高文景武宣什么水平?只要对古代史有那么点了解的,大概率会说,前二十吧。有的寻思一下还想补充,又觉得前十占四个是不是太过分了。
老刘家当起皇帝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那叫一个专业,和后面百花齐放,副业干的红红火火流传千古、主业遗臭万年的人才可不一样。
游戏十连七金只能出现在梦里,高吕文景武昭宣竟然记在史书上,让人不得不感叹地球online优秀又抽象的匹配机制——开了吧这?很多人调侃说这就是老刘家祖传强运啊,其实只是祖传政治生物的实用主义和刻薄寡恩(赞叹的语气)罢了。]
汉初
高吕文景武昭宣。刘邦早有预料,刘盈不堪大业,天下自然是托付给吕雉,而且听起来她做的不错。他转过头,看向身旁他年轻的皇后、将来真正的继承人。
吕雉目不斜视,静静地与他对视,刘邦最终拍拍她的肩膀,移开视线,谁都没有提起刘恒。她知道,这就是默认了。
眼下还有一件事——
刘恒?是薄姬生的那孩子吧。刘邦心想,可他才两岁。罢了罢了,结束后和吕雉谈谈吧。
汉武时期
刘彻看着字幕括号里的那个“霍光”沉吟片刻,这是汉室的伊尹还是篡逆之人呢?被评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的霍嫖姚也意识到其中危险,正要开口就被刘彻拦下。刘彻一锤定音道:“事情尚未明朗,结束再论功罪,先派人将你弟弟叫来吧。”
但——
刘弗陵……为什么不是刘据?难道是据儿的孩子?又或者果然发生了什么意外?想到前文的“杀母立子”,一向刚强果决的雄主难得游移起来。
明洪武
百花齐放、红红火火指的是徽宗、后主之流吧?
朱元璋正与诸子、诸大臣一同看直播,听到这忍不住叹息,又有些得意。
咱制订了祖制,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后人有此约束,绝不会去做那些个什么副业,太子又德行如此,我大明未尝不能与汉家比隆!他意气风发地想。
他眼神越过群臣诸子,越过宫墙红瓦,看到江山如此多娇。
[在具体讲述汉武帝的功业之前,我们还是先略述一下有汉诸位先主吧。
秦失其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天下诸侯并起亡秦。当此之时,汉高斩白蛇起义,提三尺剑欲定天下。虽有鸿门之险、彭城之危,终究折霸王于亥下。以布衣三尺剑临天下,形承秦制而有异,扫荡诸侯立白马之盟,开启了煌煌两汉四百年基业。
汉十二年,帝崩。天下初定,惠帝孱弱,高后称制,铁腕镇朝野,守鼎护灶,以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及高后崩,诸吕之乱后,诸侯迎立刘恒为帝。文帝小宗入大宗,无为而治、德化天下,躬行节俭以滋民力,宽刑薄赋以服人心。仁德为表,权术为里,打压诸侯功臣,奠定文景之治。
孝文崩,孝景即位,外示无为,内藏锋锷。起干戈平七国之乱,行削藩之策,收诸侯之权,废长立幼,逼长子杀周侯扫嗣君之患。以其手段之酷烈、意志之坚定,承上启下,铸皇权铁拳。
而今,列位先君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该轮到刘彻登上这至高之位承接他的天命了——开炎汉赫赫雄风,筑华夏凛凛天威。
而他又该如何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融进民族的骨血、让大一统理念深入人心呢?
一个字——变!]
终于来了!汉武之前的汉帝们磨拳擦掌,准备等直播说出所谓“变”的具体措施,看看有没有能提前借鉴的。
武帝众人也聚精会神,准备提前记下之后的措施,却突然感到头顶发凉,好像刚刚失去了什么似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这里解释一下吕雉死用“崩”的原因:史书写的就是崩,如史记吕太后本纪“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和“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汉书高后纪里也有“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而且我认为她是事实上的皇帝,本纪都有了。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孝景本纪第十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十连七金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