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在门外守了一夜的赤琏来伺候太女殿下更衣。赤琏看到榻上那个被褥鼓包轻轻一笑,又唤了几位年龄小些的宫侍进来,服侍谢大人洗漱。
他像是做惯了这样的事,没对谢迁投去任何异样眼神,只是恭敬地跪在地上为太女殿下系上外袍腰带,温柔道:
“奴才备好了早膳,听闻谢大人祖籍巴蜀,便自作主张添了些爽口的小菜,还望大人莫要怪罪。”
“……有劳。”
谢迁本没打算留在太女殿下房中用膳,可人家都特意照他的喜好准备了,如何也得领这个情。
他跟着伍昭到桌边坐下,又是几位全新面孔的宫侍为她二人布菜。谢迁有些期待地看向太女殿下:在他为数不多母父恩爱的回忆里,情到浓时,母亲偶尔也是会父亲夹菜的。
可尊贵惯了的伍昭哪里会伺候人,这种事自有下人经手。她最大的贴心也不过是提了一嘴:
“爱吃什么尽管告诉赤琏,他会记着吩咐小厨房以后给你做。”
“……”谢迁低头应是。
用过早膳,苏巧掐着点一样进来,见到谢迁时同样没有额外表情,简单行礼后便例行公事提醒了伍昭今日行程,
谢迁做这遭事是头一回,难免抱着点小男儿家的羞涩和期待。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定然没那福气做太女殿下的第一个,只是不知宫侍们这态度是好是坏,到底是见多了太女殿下一夜风流、还是被特意叮嘱过不许乱说乱看叫他难堪?
“——谢大人?”
伍昭声音里带上些疑惑,像是早叫了他多次。
“……殿下恕罪,臣方才有些分心,殿下说什么?”
“谢大人累了一夜,疲乏也是有的。”伍昭调侃道,随即正色,“东南三处河段又新救上来几批百姓,城里的工役人手似乎不够了。”
谢迁定了定神,答道:
“难民中也有不少身强体健的,殿下不如分派她们去做些粗使活计。”
“这事我也想过,”伍昭指腹轻叩桌面,“只是赈灾粥米人人都有,徭役却不能给所有百姓分到一致的劳务,有的苦些、有的轻松些,长此以往,难免人心浮动。”
“多劳多得,“谢迁想了想,”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领什么样的报酬,由谁监管等一应事宜,待臣与江杨商议过后,再交给殿下过目。”
“可。”
遭遇水患之灾的难民数量繁多,大半都是靠种田为生的农户,祖祖辈辈都只会种地,家中田亩一朝被淹,也不会别的活计补贴家用,生存十分艰难。
治水要疏通沟渠、筑牢堤坝,样样都是力气活,而农户最不缺的就是力气。他们虽然不懂其中要领,但只要派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导那么一二天,练着练着也就会了。
成千上万人的征役范围可不好划分,好在江杨熟悉民情、沈恬之懂技术、谢迁又是个心思细腻的,三人硬熬了几个晚上,总算对着户籍给每批百姓都分了做工。
个子高大些的女人负责砍竹挑沙,没什么力气的男人也不闲着,烧火添柴、编竹送饭,照看孩子,个个都忙得脚不沾地。监管的人就从太女殿下带来的禁军里选,她们军纪严明,也不吃赈灾粮食,不会因为私情给哪个百姓多记半天工时、多发一床被褥。
伍昭十分满意。她到营地视察一圈,发现收容的难民人数比上次几乎翻了个倍,然而丝毫不见杂乱拥挤,人人各司其职、事事井然有序。
站在几架大锅后头施粥的,从官府小吏换成了难民们的丈夫。伍昭望见其中一个有些眼熟,正在思索,对方正好也看过来,眼神一瞬间变得欣喜,他正忙着走不开,便弯下腰去拍了拍身边小孩的背,那孩子便跑过来,在五步远对着伍昭磕了一个头。
“见过大人!我爹爹说,请大人放心,香姐姐给我换了袖子不长的新衣裳!”
伍昭这才想起来他是之前那个穿着不合身衣服的小孩,笑了笑,蹲下来问他:
“还有穿长袖子衣裳的人吗?”
“没有了!”他重重摇头,又想起什么,“有好多婶婶衣裳破了,男大人选了几个绣工好的叔叔去给她们裁新衣裳!”
伍昭笑了笑,他口中的男大人自然就是谢迁了。谢迁换回了男装,在百姓之间行走操劳、调令官吏,就连伍昭的禁军都要给他三分好脸色,也不怪人人惊奇。
不过他毕竟是以男儿身做到如此高位,背后闲话定然少不了。再加上前几日有嘴巴不严的下人传出了他大清早从太女殿下房中出来,好酒色的女人们聚多了在一处干活,胡侃间免不得就要用暧昧口吻唏嘘几句:
“还是男人命好啊,随随便便就能攀上高枝,不像咱们成天累死累活。”
“可不是,听人说他还考了探花,谁知道是怎么考出来的!”
众人又是一阵不言自明的哄堂大笑。
这样的话层出不穷,监工的禁军离她们不算远,听到这话也要么充耳不闻,要么不咸不淡地训斥两句“别耽误干活”,可见军中间抱有与她们相似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
风言风语多了,谢迁听不到才奇怪。不过与太女殿下共度一夜之后他本就问心有愧,再加上自己也不是受了什么委屈就要去告状的性格,只要不耽误殿下的正事,他能忍则忍。
雨季持续了半月,渐渐有要停的趋势,天天跑外勤的沈恬之呈上来最新的折子:黄河水已经开始退了。
等到水位退回河床内,陆陆续续便有难民从营地撤离,搬回家中修整。
农田还泡着水,这一季是不会有什么好收成了,农户们下半年饱腹虽然艰难些,但毕竟学了几门手艺,与别的几个州县来往贸易,活命还是不难。
考虑到良田损失,伍昭正琢磨着要不要上书求母皇免了汴州今年赋税,门口就来人传信,说陛下的旨意到了。
她心头一跳,还当赤琏的小报告打得有这么快,母皇要治她与朝臣私通的罪了,带着所有人齐刷刷跪地接旨后,才知道原来是汴州州官的任免状。
一州长史本是职务不明的闲职,伍昭斩了便斩了,刺史却是从三品大官,委任罢免都由皇帝亲自下旨,她还越不过这个权去。
伍昭寄回给母皇的折子里写得清楚,汴州刺史是个贪生怕死不管事的,这样的人做个副官受人差遣还需牢牢把控着,实在担不起上州主官的位子。
皇帝便在此次圣旨中对她明升暗贬,将刺史调任到长安京畿,挂了个捞不着油水的闲职。
跟着圣旨一同过来的,当然还有皇帝新任的汴州长官及随从若干。
太女一行在汴州忙了两月有余,将脏事乱事都清理得差不多,只待收尾,皇帝的人却突然空降过来摘了果子、收拢民心,放谁身上都得郁闷一会儿。
“见过太女殿下。”
那新刺史笑得彬彬有礼,叫人挑不出错处来。
“大人快快请起,”伍昭的礼数胜她更多,同样笑道:“大人来得正是时候,本宫这阵子被百姓安家的事扰得头疼,您这一来,可总算能叫我躲个懒!”
新刺史端起茶杯,借热气遮掩打量着她面色:太女神情中没丝毫不甘与埋怨,反倒真兴致勃勃和她推荐起城中哪家酒楼的哪样菜好吃,要亲自为她接风洗尘。
“瞧本宫这记性,光顾着吃喝玩乐了。”待她喝过那一盏茶,伍昭又做恍然大悟般,向苏巧道:
“去把江大人她们请过来。”
不多时,几位身着官袍的女子出现在堂下,伍昭挥手免去她们行礼,向新刺史介绍:
“此次水患治理,多亏了这几位,个个都是正直实干的人才,大人对汴州有不了解的,尽数问她们就是了。”
新刺史一个个望去,点点头。
她清楚这几人的底细,都是汴州本地的官员,此前与太女并无关系。看来太女殿下是真心让渡权力,给她分派了能做事的人才,而不是在往陛下的人里插针。
新刺史正是隶属朝廷暗面“监察司”的主要官员,绝对听命于陛下,此次调任汴州,一为安抚民心、协助赈灾收尾;二,就是奉陛下的命令,试探太女殿下有无僭越之心。
天家母女难做啊。
她在心底默默感叹道。太女殿下自小循规蹈矩、尊敬母皇、爱护幼妹,从无半点不臣举动,饶是如此,在她成年崭露锋芒之后,陛下依旧会对她产生疑心,实在叫人不忍。
看着眼前将汴州权力毫无保留交还给她这位新刺史的太女殿下,她愈发动容,暗自决定要在发往勤政殿的密信中多为太女殿下说几句好话。
“正巧大人还没有正式接任,择日不如撞日,今夜本宫便做东设宴,为大人洗去一路疲乏,您可一定要赏脸!”
“殿下盛情难却,下官怎好推辞。”新刺史笑答。
“好!那便说定了!醉月楼的小倌最是热情体贴,保准教您流连忘返,也不知江杨沈恬之她们怎么都不肯陪我去,唉,还是大人您有眼光!”
新刺史:“……?”
……陛下!您还是先管管她这个爱逛花楼的毛病吧!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