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厮杀

奥运会单打名额非常少,强大如中国乒乓球队也只有两个名额。通常情况下,奥运会前一年的世乒赛单打冠军能拿到一个名额,而另外一个名额很可能是再上届世乒赛冠军。

国际乒联奥林匹克委员会出台了伦敦奥运会单打资格的初步方案:2011年世乒赛以后,世界排名前28位的选手将直接获得奥运资格,其余名额通过选拔赛产生。因此,鹿特丹世乒赛无疑成为了奥运名单争夺战中的一项重要的大考。

女队为世乒赛参赛名额打得热火朝天,男队也不遑多让。

男队的直通规则与女队有所不同,两轮队内直通赛累计后,总排名靠前的4人获得直通资格。

第一轮直通赛中,16名选手被分成4个小组,队内排名前四的钟承翊、汪华、冯戎和袁辛成为种子各领一组。剩余12名队员通过抽签进入到各个小组,分组循环后每组前两名出线,最终决出冠军。但第一阶段比赛不产生直通资格,只根据成绩对选手进行排名,等第二阶段直通赛后,结合两阶段综合成绩,排名前四的选手获得直通资格。

谈及赛制改革,李国伦接受采访时直言,表示是吸取了上次“直通莫斯科”的教训:“我们考虑到2010年竞争办法中有漏洞,袁辛第一次打出来就不参加竞争了,钟承翊第二次打出来也不参加竞争了,对他们来说少了锻炼的机会,而冯励竞争了五次,心理上受到的磨练比他们多得多,所以这次决定两次成绩相加才能‘直通’,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全力以赴。”

两次成绩相加,这样所有人就都要竞争两次,一次也不敢懈怠,心理压力比女队更大。女队那边拿一个冠军就能保参赛资格,拿俩保单打资格,男队拼死拼活打完也只是保了个参赛资格,单打谁上还得教练组商议。

女队把五站公开赛的冠军也当成直通门票之一,男队这边可不管。公开赛本来就是你该好好打的,这冠军也本来就是你该得的,加成奖励想都不要想!

从鹿特丹直通赛规则的设置也能看出男女队教练组的管理风格差异。李国伦是出了名的打压式教育,他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严师”,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面。

第一阶段抽签结束后,林立骅端着两杯热茶走到李国伦的办公桌旁,将其中一杯茶放在桌上,顺势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汪华和汪克明,冯戎和冯励,钟承翊和程启,抽到袁辛那组的是不是比较开心?”

跟其他三组比起来,袁辛那组显得中庸许多。

李国伦端起茶杯凑到嘴边,吹了吹热气,笑着摇头:“可能有人觉得袁辛稍微单薄一点,冲击他更容易些,但我认为他有挺大看点的。”

的确,比起冯戎和钟承翊,袁辛的光芒确实没他们耀眼,然而在李国伦看来,每一个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打出来的队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桌上放着抽签名单,钟承翊和程启的名字被红笔圈了一下。这个红圈并不代表看好谁或不看好谁,纯粹是这俩人让李国伦又爱又恨,一直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个踌躇满志舍我其谁,一个桀骜不驯盛气凌人,都是让李国伦头疼的主,可偏偏他们又真的优秀。

程启是李国伦力排众议招进国家队的,当时大多数高层都觉得为国家争荣誉的团队不能容忍刺头的存在,因为程启身上背着两次“前科”,只有李国伦看好他。可没想到,程刺头给了李国伦一个大比兜。

先来看看程启的那些“前科”。

1999年初,程启进入国家青年队,在一场队内比赛中输球后,他情绪失控把球拍“咔嚓”一声折断成了两半。

这样做合适吗?当然不合适!于是程启被退回省队进行调整,那会他在国青队才待了18天……创下队史最快淘汰纪录。直到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后,才在2000年重新回归国家二队。

可是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又因为夜不归宿、不听从管理等问题再度被“退货”回省队……直到2002年的乒超联赛,他凭借无可争议的实力击败了当时的国乒主力,国家队才再次将他召入阵容,进入了一队。

也是这一次,李国伦力排众议坚定地选择了他,他成为了李国伦的开山弟子。

进入一队后,他确实学乖了一阵子,但也没安分几年。2006年亚洲杯决赛,程启在赛场上迎战他的老对手汪华,单打输了之后,他猛地抓起球拍用力砸向地面,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球拍瞬间碎裂。这还不算完,他甚至对着赛场的挡板也狠狠来了一脚。

这一幕在乒坛引起了广泛关注,迅速激起大量的争议和批评,很多人都指责程启太冲动、太不尊重比赛和对手了。李国伦果断对他实施严厉的处罚,只是这个处罚让人大跌眼镜——不是禁赛,不是罚款,是下乡养猪。

“劳动改造”不仅是对程启的惩罚,也旨在让他通过沉重的体力劳动冷静思考自己的行为。

这个惩罚不仅在当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即便放到现在的乒坛,乃至未来的乒坛,肯定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除了“劳动改造”本身,受罚期间,程启还被各路官方记者全程跟拍采访,甚至还制作了纪录片。这纪录片从央视体育频道播到农业频道,程启也因此成为了古今第一人,从体育界“跨界”到了农业界。

那年才8岁的陆筝都在电视上刷到过这位奥运冠军下乡接受再教育的事迹。

至于钟承翊,虽然不是刺头,可他骨子里的傲气藏都藏不住。

2003年,钟承翊从国家二队升级成功,被分配到李国伦手下。李国伦询问他为什么要加入一队,钟承翊中气十足喊了一句:“我也想拿个世界冠军,学你,学林立骅。”

李国伦只当少年意气,没太当回事。每个进国家队的人都有雄心壮志,谁都想在世界赛场上摘金夺银。

他自然而然追问:“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将来会拿到世界冠军?”

钟承翊挺直了胸膛,斩钉截铁道:“我觉得我可以,我就可以!”

那时谁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很“吹牛皮”的孩子,不仅真的说到做到,还创造了乒坛的新历史。

不过这也不是个听话的孩子。

2009年“直通横滨”的队内选拨赛上,临场教练根据场上形势喊了一个暂停,想让钟承翊调整一下战术和状态,可钟承翊不肯走下赛场,他觉得比赛节奏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根本没必要暂停,他还能打。

事后,得知情况的李国伦气得脸色铁青,当着全队队员的面痛斥钟承翊:“不听教练的指导,这在国乒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你明显对教练的水平持怀疑态度!作为运动员,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教练。等你以后真成了主力,到时候我叫你暂停,你不下来,那比赛还怎么打?”

正是因为这次违反队规的行为,尽管钟承翊在队内选拔赛中赢得了资格,但最后还是没能进入横滨世乒赛的男单名单。

程启是李国伦的第一个徒弟,钟承翊是第二个徒弟。严格来说,李国伦真正意义上的徒弟只有这俩,因为从收下程启开始算起,他只带了八个月的徒弟。2003年6月,他荣升为男队主教练,从此不再单独带徒弟,程启和钟承翊被重新分配教练。

对于这两个徒弟,李国伦多少也是有些偏心的,毕竟一个是自己主动努力争取来的,一个是分配过来的。在感情上,他总是会下意识地更关注程启一些。

爱与不爱,爱得多爱得少,钟承翊能感觉出来。李国伦无疑是一位合格的教练,他的“偏心”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可对当事人来说,这种感受十分明显。所以,钟承翊对李国伦没有那么依赖,反而和新教练孙湛处得亲如父子,感情甚笃。

李国伦会偏心,钟承翊也会。

人之常情,都会更眷恋待自己更亲厚的人。

言归正传,说回本次直通赛。

小组赛中,老将汪克明和冯励意外爆冷惨遭淘汰,冯戎、袁辛两颗种子成功晋级,汪华成为“三虎将”的独苗苗。程启和钟承翊这对“同门师兄弟”的战役以钟承翊4-0收场,两人以小组第一和第二的成绩挺进八强。

抢班夺朝似已风起。

女队那边新人陆筝和徐梦顺畅杀入四强,男队这边袁辛和冯戎却倒在了四分之一决赛,冯戎0-4被程启横扫出局,袁辛4-2被汪华逆转拿下。

风水轮流转,这下三小将也只剩下钟承翊一根独苗苗了。

短暂休整了三天后,第二阶段比赛当日,男队和女队都喊停了其余队员的训练,让所有人都来到现场观赛,就连二队成员也不例外。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在观赛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之前的小组赛和四分之一决赛中,现场只有教练组在观战。主管教练是必定在场的,其他教练则会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前来,因为他们还要盯其他队员的训练和赛前突击。除了国家队教练,各队员所在的省队教练也能观赛,毕竟队员们为国争光完还要为省争光,打完国家比赛就会回省队备战全运会,所以省队教练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量。

就拿袁辛所在的沪队来说吧,男队主教练专门跑来了京市,近距离关注直通赛。他还会跟袁辛一起分析战术,实行自己的教练职能。当然,他不能越过秦砺锋这个国家队主管教练,一切都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如今打入半决赛的选手都是顶尖中的顶尖,值得教练组全体好好审视,也值得队员们认真观摩。

拿世界冠军难吗?能难过全国冠军吗?这些人在全国尖子生中脱颖而出诶!

半决赛被安排在上午进行,十一点一场,十二点一场,紧跟着下午就打决赛,无缝对接。

陆筝是十一点那场,她还挺开心,心里想着早点打完就能早点吃饭。

比赛现场依旧是隔着一条过道,两拨人各自包围着一个球台,不过也不乏“串门”的人,男队那边混着几个女队员,女队这边后头也站着个高的男队员。

袁辛虽然人在男队,可眼神总是瞟向隔壁,心已经飞了出去。

就是偷偷摸摸地看几眼,这里可有钟承翊!他肯定会一直陪着兄弟!!绝对不会跑去隔壁看热闹!!!

原本想等女队打完再说说男队的战况,可半决赛总归会碰上,所以提前先讲讲叭。

咱老李唯二的两个徒弟,没一个省心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厮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