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昨日喧嚣云烟散

长兴四年,李嗣源病危,昏迷不醒。

曹皇后跪坐在龙榻旁,悉心侍候着李嗣源。十四公主李修仪、十五公主李徽仪随曹皇后跪在一侧,忽而李修仪低低地哭了起来,她的婢女们便一同低声啜泣,李徽仪看着他们却不曾言语些什么。

“两位公主先回去歇息吧!”十四公主哭得让人心忧,若是陛下醒来听见,怕是多有不妥,淑妃便让嬷嬷带公主们回去了。

待两位公主走后片刻,李嗣源醒了过来,举着颤颤巍巍的手,目光掠过曹皇后,看着淑妃。

秦王李从荣离开内殿后,听到宫里一阵哭声,李从荣意帝已殂。但让李从荣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陛下根本没有死,等他前脚刚走,李嗣源就醒了过来。

为了避免继位可能出现的阻挠,李从荣派心腹马处钧去找新任枢密使冯赟和朱弘昭,并威胁二人说:“不日后我便要即位,你们满门老小的性命都捏在我手上,你们自己看着办!”

冯赟知道陛下尚在人世,便等马处钧走后,立刻骑马进宫,见到了新任枢密使兼宰相的朱弘昭、三司使孙岳以及代表淑妃势力的老太监孟汉琼。大家知道手握京城兵马的康义诚已经准备加入李从荣的麾下。

孟汉琼同淑妃商量此事,淑妃大吃一惊。

“娘娘,此事不得不防,一旦秦王入宫,必然大乱!老奴去康府走一趟吧!”

“你去办吧!”

孟汉琼便前往康义诚府上,让他出兵。

康义诚之子在王府听差,康义诚不敢答应孟汉琼,便嗫嚅道:“我只是带兵的将领,实不敢私自带兵进宫,此事要宰相定夺。”

孟汉琼见其首鼠两端,遂去找朱弘昭,朱弘昭大惊失色,又亲自去寻康义诚询问此事,康义诚胡乱遮掩后便径直走了。

三天后清晨,李从荣率亲卫步骑千人在天津桥列阵待命,准备进宫继位。

李从荣派遣马处钧到冯赟和康义诚的府邸,隔着门传话道:“秦王已经决定入宫,驻扎兴圣宫。你们都有自己的宗族,办事要考虑妥当,是福是祸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康义诚亲自出府回说:“秦王入宫,属下一定奉命迎接。”

而后冯赟和康义诚都急急忙忙骑马往宫里赶,肚子里各有各的打算。朱弘昭也到了,三人在中兴殿集合商议。

冯赟同朱弘昭讲了秦王的传话,又对康义诚说:“秦王之心,路人皆知。康大人,主上拔擢吾辈,自布衣至将相,苟使秦王兵得入此门,置主上何地?”

未待康义诚回答,看门的官吏就跑过来,大声喊道:“秦王带着兵到了端门外了!”

孟汉琼听闻,一甩袖子,站起来说:“今日突发兵变,陛下命在旦夕,咱家还能在这里犹豫不决吗?老奴这条贱命,没什么舍不得的,老奴要带兵去抵挡叛军!”话毕,转身朝宫里奔去。

朱弘昭、冯赟二人紧紧跟着孟汉琼进宫。康义诚不得已,也在后面跟着进了宫。

孟汉琼入宫面见李嗣源,道:“秦王造反,已经带着兵进攻端门了。如若让他闯进了宫,便要出大乱子了!”

十四公主李修仪和宫女们闻讯吓得抱头大哭。嬷嬷们也将十六公主李谨仪和六皇子李从益抱来,跪在一侧。

李嗣源也大惊道:“从荣这孩子何苦如此?”随即问朱冯二人,“真有此事?”

朱弘昭说:“确有此事。现在已经下令关上宫门了。”

冯赟点头附和。

李嗣源手指着天,哭着说:“家门怎么出这么个败类?”而后对康义诚说,“康卿家,你去处理此事吧,不要惊动了百姓。”

“是!”

当时潞王李从珂之子李重吉在御前。李嗣源叫他过来,同他说:“朕和你爹冒着刀剑,打下了这江山。李从荣有何功劳,今天竟敢干出这等悖逆之事。朕本就觉得这个不孝子不能托付大事。朕要把你爹召来,把兵权授予他,你快去给朕守住宫门!”

李重吉领命,带领卫兵把宫门堵住。李嗣源命令马军指挥使朱弘实带着五百骑兵去讨伐李从荣,孟汉琼穿上铠甲上了马一同前往。

顾不上胆怯的李修仪,李徽仪起身径直取了父皇的佩剑,盈盈一握的身躯立于殿门前巍然不动。

李从荣派兵把守天津桥,自己坐在胡床上,命人叫康义诚前来。

他的亲兵来到宫门口,见宫门紧闭,敲门也无人响应。就趴在门缝往里看。这时候正好看见朱弘实带着兵风驰电掣地往外冲,连忙跑回去,报告李从荣:“宫里有一队骑兵杀出来了!”

李从荣惊慌失措,连忙从胡床上跳下来,披上盔甲,手握弓箭。

待朱弘实带着骑兵赶来时,李从荣下令:放箭!

顿时,万箭齐发。

朱弘实带兵冒着箭雨前进,嘴里大喊:“你们这些将士为何要谋逆?若是不想被连累灭门!就赶紧放下兵器,回军营!”

李从荣的士兵一听这一声喊,遂纷纷丢下兵器,四散而逃。

李从荣与其亲信见形势不好,混在人群中逃回了王府。王府的下人们逃得精光,李从荣与妻刘氏害怕得躲了起来,皇城使安从益带人搜府,将秦王夫妇和小世子就地斩杀。

李嗣源听闻秦王夫妇被杀,心中悲痛又惊骇,差点儿从榻上摔下来,大哭两声,昏迷过去,自此病情愈发严重。

待李嗣源再次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急召五子李从厚回宫,“去,快去!叫朕的菩萨奴来,快去!”

“陛下,宋王已经赶回来了!”淑妃温声细语安慰道。

“邠儿,朕怕是见不到他了!”李嗣源叫着淑妃的闺名,他的手微微垂下些许,却仍是不死心地举着。

淑妃无奈地上前一步,握住李嗣源的手,宽慰着他,“陛下,别忧心了,他就快回来了!”

李嗣源看向淑妃,那双混浊不堪的双眸中满是希冀。

随后,后宫的众人都来了,看着皇帝病成这个样子,妃嫔公主、宫女奴才都跪在地上低声啜泣。而后石敬瑭之妻永宁公主李氏与赵延寿之妻兴平公主李氏两人携手一同急急地从宫外赶来了。看望父皇后,兴平公主李恪仪恭敬地站在一旁,永宁公主李贞仪握着母后的手,轻轻安抚。

李徽仪与其母妃在龙榻前衣不解带的伺候了李嗣源三日,起初嬷嬷们抱着李谨仪和李从益也随她们一起,但毕竟两个孩子年纪小,忍不住的困乏,便让嬷嬷们带他们回去了,曹皇后则在小佛堂里为李嗣源念经祈福了三日。

“蕴儿,蕴儿,菩萨奴到了吗?”他似乎连说话的气力都没了。

“父皇,五皇兄快到了,就快到了。”其实李徽仪不知五皇兄何时才能到,只是想宽慰父皇。

“真怕朕等不到了。”李嗣源言语中满是遗憾。

“太医!太医!快来给父皇看看!”李徽仪朝四周喊道。

这些太医一直就守在皇上身边,听十五公主喊,却无一人敢应,因为都知道老皇帝已无力回天,谁也救不了他了。

“蕴儿,蕴儿,别叫了,朕怕是等不到了,等不到了,你听朕好好说,朕传位于宋王李从厚。”李嗣源强撑着吩咐孟汉琼奉来诏书,“这是传位诏书,你替朕给你五皇兄!你可听清了?”

“父皇,儿臣听清了,儿臣听清了!”

此时,老皇帝合上了眼睛。终年六十七岁,庙号明宗,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葬于徽陵。

李从厚在外镇守天雄军,接到诏令,飞马赶回,日夜兼程。

等宋王李从厚归来,看到的却只有李嗣源的灵柩了,他跪在灵柩前,哭得像个孩子。

“父皇,您怎么不等等儿臣啊?”

长兴四年,李从厚在明宗灵柩前即皇帝位。

大殿之上,新帝在文武百官的跪拜中一步一步庄严走向皇位。

十五公主李徽仪奉着传位诏书,一袭白衣出现在众人面前,即便没有华服珠宝相饰,她依旧‘清素若九秋之菊’,明眸皓齿,身姿亭亭玉立。

立于阶上,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皇骤崩,归于五行,五子宋王承皇天之眷命,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长兴四年六月。

明宗幼子李从益封许王。

明宗第十四女李修仪封寿安公主。

明宗第十五女李徽仪封永乐公主。

明宗第十六女李谨仪封永安公主。

长兴四年九月。

永宁公主李贞仪晋封魏国公主。

兴平公主李恪仪晋封齐国公主。

应顺元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一路攻至洛阳,废李从厚为鄂王。李从厚闻风出逃,遇刺身亡。

军队攻至宫门前,只见一女子持剑站立。

“十五妹,你让开吧!我不愿伤你,我身后这些将士也不愿伤你。”

“为何要反?”

“他削去重吉禁军军职,外放到亳州,将惠明召入禁中,他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逼得我不得不反。他又不懂治国之道,做事优柔寡断,又无识人之明,如何做一代明君?众人称赞十五妹箭法了得,可你竟拿了把剑来拦我,若你有心杀我,只怕我走不到这里来。”

连自己已经出家的侄女都被偷偷召入禁中,李徽仪心中涌出千般无可奈何,“二哥,我真的不愿看到我们骨肉相残的局面。”说罢,李徽仪转身离去。

应顺元年四月,李从珂废黜愍帝李从厚后即帝位,改元清泰。

清泰二年九月,魏国公主李贞仪改封晋国长公主。

清泰三年二月,齐国公主李恪仪改封燕国长公主。

清泰三年夏,石敬瑭起兵造反。李从珂的军队兵围太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灭唐,定都汴梁,国号“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