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边谢珩做完萧岚吩咐的事宜,冒着细雨,悄然回到了丞相府。
他已见过周焕,安排好了御史和钦天监监正的事,此刻只觉得身心俱疲。
只是他还没坐下,管家迎上来,为他脱下湿透的外袍,低声禀告道:“大人,半个时辰前,二殿下和三殿下都派人送来礼物,说是问候大人安康的。”
谢珩听完眉心微蹙,这两皇子真就一点都坐不住了,真就要拉自己搅这趟浑水不可?
谢珩想都没想就吩咐管家:“礼物退回,就说臣不敢受,以后也别留然后人送来的礼物。”
“是。”管家急忙应下,又补充道,“还有,宫中有消息传出,陛下已醒,召见了冯指挥使。”
谢珩动作一顿,冯铮是萧琰心腹,掌管锦衣卫,专司侦缉百官,萧琰刚醒就召见他,显然是对朝局不放心。
“知道了。”他平静道,“备水,本官要沐浴。”
片刻,谢珩靠在浴桶边缘,闭上眼,脑海中却不自觉地浮现出萧岚,每次见过她的戒断反应一样,今日接触太深,谢珩现在满脑都是她那双眼眸。
不知是热水缘故,还是其他,谢珩面容渐红,他能感觉到水底熟悉的感觉涌来,但是今日谢珩没有丝毫兴致自己帮自己。
只是谢珩现在也有点看不清萧岚了,她既然不想扶持任何一个皇子上位,反而现在扶持自己,难不成!
谢珩不敢深想,比起这种可能,他更宁愿相信,萧岚明知萧琰疑心重,却将自己推到摄政的位置上,这无异于将他置于火上烤。
可能这也是为了大局不得不为之,也算分散萧琰精力了。
其实最为叫谢珩在意的还是萧岚对自己的评价,刚刚已经有反应的身,体,却在回忆起萧岚那几句简单话语后,渐渐冷却。
谢珩不由心底一声自嘲,本就该知道的答案,自己到底在期盼什么,谢珩麻木的心还是觉得一丝绞痛。
只是管家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来:“大人,宫中有旨,宣大人即刻入宫觐见。”
谢珩心底一沉,他知道,该来的,终究来了。
谢珩不敢怠慢,等他快步随着内侍抵达养心殿内的时候,还未见到萧琰,他就闻到了药香与龙涎香混杂,而氤氲中满是压抑气氛。
抵达后,谢珩急忙躬身立于龙榻前,眼角余光扫过殿内。
除了侍立的曹公公外,锦衣卫指挥使冯铮也在。
“谢爱卿来了。”萧琰的声音比白日更加虚弱,但目光锐利审视着谢珩。
谢珩不敢多语,静等萧琰后面话语。
过了好一会,萧琰才试探询问:“谢相可知为何朕这么晚宣你入宫?”
“臣不知,请陛下明示。”谢珩恭敬回答。
萧琰咳嗽几声,曹公公连忙递上参茶,被他挥手推开。
然,萧琰突然谈论今日没商议出的事情:“北狄之事,朕思虑再三,觉得爱卿所言有理,战,确实该战!”
萧琰缓缓道,随后看向谢珩,罕见的抛出他心底的纠结:“但领兵之人,朕尚在斟酌。”
谢珩心中微动,面上不动声色:“陛下圣明。”
“谢爱卿可有适合人选?”萧琰突然问道。
谢珩正准备回答,萧琰好似看透谢珩又要推诿,索性继而开口:“谢相怎么说也算百官之首,倘若你都给不出一个答案,恐怕无人为朝分忧了。”
谢珩心头一震,萧琰突然的转变,是试探,还是他真就也觉得北狄战事,刻不容缓了……
谢珩稳住心神,按照萧岚先前给出的答案,谨慎开口:“镇北侯赵擎如何?”
萧琰眼底闪过一丝意外,谢珩捕捉到了,停下话语。
倒是萧琰开口:“怎么说?”
谢珩索性破釜沉舟,给出萧岚当时的分析:“臣认为,第一,镇北侯乃三朝老将,经验丰富,忠心可鉴,
第二,他膝下无子,虽先前孝忠逆臣,但自被贬之后,远离朝廷,跟现在朝廷皇子们并无过往。”
谢珩点到为止,随后话音一转,谈及了弊端:“先前没有提出,臣想着他年事已高,恐不堪边关苦寒与征战辛劳。”
萧琰盯着他,似乎在审视他话中的真意:“所以谢相认为他不合适?”
谢珩垂眸,要是真不合适,萧琰何会多问这一句,他看出来萧琰动摇了,但是也知道自己不能代替萧琰做决定,他现在疑心病太严重了。
谢珩中肯回答:“臣只是为老将军身体着想,若陛下认为老将军可当此任,臣亦无异议。”
殿内陷入沉默,只闻萧琰粗重的呼吸声。
良久,萧琰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幽幽道:“今日朕晕倒,朝中想必已议论纷纷了吧?”
“陛下洪福齐天,偶有小恙,朝臣们只是忧心陛下龙体,祈盼陛下早日康复。”谢珩滴水不漏地回答。
萧琰轻笑一声,笑声中带着嘲讽:“谢珩啊谢珩,满朝文武,就属你最会说话,忧心朕的龙体?怕是都在盘算着朕若一病不起,该投靠哪位新主吧!”
“陛下!”谢珩跪地,“臣等万万不敢有此念!”
“起来吧,”萧琰疲惫地摆摆手,“朕若不信你,也不会深夜召你入宫。”
谢珩起身,心中却更加警惕,萧琰的信任,往往是最危险的陷阱。
果不其然。
“朕卧病期间,朝政不可荒废。”萧琰缓缓道,“朕欲命你暂代批红之权,与内阁共同处理日常政务,重大事项仍需报朕决断。你以为如何?”
谢珩心中巨震,批红之权,乃萧琰专属,暂代此权,无异于摄政。
萧岚欲通过天象推他上位,而萧琰竟主动授予?这究竟是试探,还是真心?
他立刻再次跪地:“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臣资历浅薄,德望不足,恐难当此重任,且易招致非议,还请陛下三思!”
萧琰凝视着他,目光深邃:“你是在拒绝朕?”
“臣不敢!臣只是为陛下,为社稷着想!”谢珩叩首,
“陛下虽有小恙,但只需静养数日便可康复,何须他人代行职权?若陛下担心政务堆积,可命内阁先行票拟,待陛下康复后再行批红。”
萧琰沉默片刻,忽然对阴影处的冯铮道:“冯爱卿,你怎么看?”
冯铮从阴影中走出,面无表情:“谢相所言有理,陛下只是需要静养,不宜过度操劳,但也不必轻易放权,以免朝局动荡。”
萧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既然如此,就依谢爱卿所言,内阁票拟,每日送入宫中给朕过目。”
他顿了顿,又道,“谢爱卿,朕知你忠心,这段时间,你要多替朕分忧,盯着朝中动向,尤其是……朕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
“臣遵旨。”谢珩低头领命,背后已是一片冷汗。
又交代几句后,萧琰面露疲色,谢珩适时告退。
走出养心殿,夜风拂面,带着雨后的凉意,他却觉得今晚的召见,处处透着诡异。
萧琰的态度,冯铮的帮腔,都让他感到不安。
“谢相留步。”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谢珩回头,见冯铮不知何时跟了出来。
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年约四十,面容冷峻,眼底的尖锐是带着战场上的血雨腥风。
但是谢珩毫无畏惧的对上他的目光,语气平静地反问:“冯指挥使有何指教?”
冯铮走近几步,声音压低:“下官只是提醒谢相,近日京城不太平,谢相夜间出行,还需多加小心。”
谢珩眸光微凝,读懂他话里有话,当即就怼了回去:“多谢冯大人关心,本官身为朝廷命官,行的端坐的正,何惧之有?”
冯铮嘴角扯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谢相清正,自然无惧,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风,来自意想不到的方向。”
说完,他躬身一礼,转身离去。
谢珩站在原地,看着冯铮消失在宫道尽头,心中警铃大作。
冯铮的话,分明是意有所指,他是在警告自己吗?关于什么?是今日去了凤阳阁,还是见了周焕?
……
翌日清晨,谢珩早早来到文华殿,准备参加朝会,而周边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萧琰的病情和北狄战事。
“谢相。”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谢珩回头,见是四皇子萧景琰,在众多皇子中,四皇子最为低调,母妃出身不高,在朝中势力最弱,平日很少主动与人交往。
“四殿下。”谢珩躬身行礼。
萧景琰年二十四,相貌清秀,气质儒雅,与他那几个锋芒毕露的兄弟截然不同。
“听闻父皇昨夜召谢相入宫,不知龙体可安好?”萧景琰关切地问。
“陛下精神尚可,只需静养。”谢珩谨慎回答。
萧景琰点点头,叹道:“那就好,那就好,北狄犯边,父皇又圣体欠安,真是多事之秋。”
他顿了顿,看似无意地问道,“谢相认为,北狄之事该如何解决?”
谢珩正要回答,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御史台中丞王璁大步走入殿中,手持笏板,面色肃然。
[吃瓜][吃瓜]很含蓄了,但是磕磕磕[加油][加油][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嘿嘿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