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珍撂下电话后,又有些后悔。
实在是一听说沈瑞要跟她通话,她几乎是条件反射,第一时间就挂了电话。可仔细想想,这样跟之前有什么分别?明摆着又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不过是隔着电话线应付几句,她做什么非得要躲?
尽管心里暗暗把自己埋怨了一顿,可一离开收银台,她就迅速钻进了后厨。
以她对那人的了解,这电话肯定是要再打回来的。
反正第一次已经挂掉了,索性她就装到底,当做是要端汤、腾不开手,等包厢里她爸妈他们听见电话响,自然就过来接了。
反正家里大事小情,她从没有瞒过父母和小麦姐。不管他想打听什么事,他们都能当场答复,没必要非得她来接。
她脑子里念头一起,果然就听见大厅里电话铃再次响了起来。
她淡定地从灶上端起温着牛骨汤的砂锅,一从后厨出来就加快脚步往包间去。
结果才走几步,就见包间门口,李翠英探出头来,急急朝她比了个接电话的手势。
苏丽珍刚想以端汤的借口让她妈过来,没成想这嘴还没张呢,李翠英又迅速钻回了包间内。
苏丽珍:“……”
没办法,她只好走回去,放下汤锅,不甘不愿地拿起电话。
“喂,这里是珍珍火锅店。”
听见这声音,沈瑞挑了下眉。他以为按照她平时的风格,应该死活不会再接电话才是。
他眼前不由浮现起对方一脸不乐意、又无可奈何的神情,之前那股闷气一下就散了大半,甚至颇有些好心情地跟对方打招呼:“哦,你好,苏小姐,看来碰巧又麻烦你了。”
苏丽珍假装没听出他的阴阳怪气,尽量让自己声音听上去分外平和:“沈先生,请问有什么事?”
沈瑞也没打算揪着不放,笑眯眯道:“哦,是这样,我想跟苏小姐确认一下,孟伯伯最近的身体情况。”
孟姑爷爷?
苏丽珍有些纳闷,他怎么突然想起问这茬?还弄得这么郑重其事的。
她直觉这人该是又有了什么算计,但她不想多问,只按下心中疑问,一板一眼地答道:“孟姑爷爷半个月前去医院做了复查,医生说他恢复得不错,让他今后继续保持。”
那边沈瑞便又问:“那依苏小姐看,孟伯伯现在的身体能否承担一些工作呢?当然,不是什么体力劳动,是类似顾问和指导这样的工作。”
苏丽珍听他这么说,想到孟姑爷爷的经历,心里立时有了猜想,便也斟酌道:“如果只是你说的这种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的工作,他老人家应该还是能承担的。”
电话那头沈瑞的声音立刻多了一丝轻松:“那还好。事情是这样的,我计划在深市这边办一家家电厂,初期预备安排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录音机,一条生产彩色电视。有些电子技术方面的问题希望请孟伯伯出山进行专业指导。”
这跟苏丽珍猜测的差不多。
只是这种事,以他跟苏爷爷和孟姑爷爷的关系直接说就可以了,何必要拐着弯跟她打听?
像是知道她心中疑问,沈瑞也没卖关子,温润的声音轻缓地自话筒中流淌出来,细致地为她解惑。
“我这个计划去年的时候就有了。只是那时候孟伯伯的状态很不好,又丝毫不愿离开太平庄半步,我也就一直没有提。但是上次等我回去再见到孟伯伯,或许是因为德叔和你们家的缘故,他看上去倒是远比之前强,对搬离太平庄这件事也不再抵触。所以我又萌生了之前开厂的念头。”
“不过,虽说我是发财心切,但我也并不想勉强孟伯伯,更不想让德叔夹在中间为难。所以我想先找你确认一下,如果我这个时候请孟伯伯出山的话,以他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是否能应付得来?”
苏丽珍听完恍然,原来是这样。
以他沈家和孟苏两家的交情,如果直接向孟姑爷爷提出请求,那不管是孟姑爷爷还是苏爷爷,肯定都不会拒绝。
她恍惚记得,当初孟姑爷爷一家三口能被一起下放到太平庄,也是沈家人给使了力气的。
别看太平庄穷了点,可那时候大家都穷,太平庄有山有水,起码想填饱肚子不难。而且那些年,太平庄的大队干部也没少看顾孟姑爷爷一家。
只是无奈孟姑爷爷的妻子和儿子之前就积弱成疾,大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这才没挨几年就先后过世了。
但说到底,孟姑爷爷和苏爷爷是欠了沈家的,更不用说孟姑爷爷之后独自留在太平庄的几年里,沈瑞也花了不少心思。
所以就孟姑爷爷而言,他是绝对不会拒绝后者的任何请求。
想到这些,苏丽珍突然觉得电话那头的人倒是真的有一颗玲珑心,也不枉苏爷爷得空就要惦记惦记他,做点什么好吃的都要把“小瑞也爱吃”这话挂在嘴边。
因为对方的这份真心,她便也暂时抛开了那些负面情绪,态度难得的真切了几分。
“沈先生,我觉得你可以直接跟孟姑爷爷商量这件事。”
顿了顿,她又委婉地建议道:“不过,深市毕竟离得太远,孟姑爷爷现在又每个月固定都要去太平庄一趟。你应该了解,他老人家的心结正缘于此,所以我希望沈先生可以提前跟孟姑爷爷商定一个方案,不至于让他心里一直记挂这件事。”
电话那头立刻道:“我明白苏小姐的意思,其实我手上还有两个这方面的人才,但是专业上肯定不如孟伯伯精深。我这次让孟伯伯过去,一方面是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是请他帮我指点一下这两个人,直到他们能顺利上手。”
“这个过程不会太久,短则三月,长则半年。在这期间,我也会聘请帮佣,能随时照顾孟伯伯。”
苏丽珍听他安排得面面俱到,也跟着放心了不少。
至于沈瑞什么时候跟孟姑爷爷提这事,她就不多嘴打听了。不过以她对对方的了解,就算这件事可以在电话里说,沈瑞到时候也肯定要亲自来一趟。
说完了这事,她琢磨着这电话应该也说得差不多了,正准备招呼一声挂电话,就听对方继续不慌不忙道:“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想听听苏小姐的意见。”
意见,听她什么意见?她的意见就是希望他别听她的意见。
那股子熟悉的烦躁情绪又要冒头,苏丽珍无奈,只得勉强按捺住心底的不耐,听对方说完。
“苏小姐,我这次请孟伯伯出山,顺便也想让振东哥跟着到南方走一趟。”
一听这话,苏丽珍倒是来了点精神:“你是说,让振东叔跟着你去特区?”她随即反应过来,“你想让他留在特区发展?”
电话那头立时便响起一阵低沉的笑声,不知道怎么搞的,这笑声就像紧贴在苏丽珍耳边发出的,让她有些不自在地把听筒拿的稍远了些。
“苏小姐果然冰雪聪明,我确实有这个想法。之前我曾跟东哥建议过,让他跟着我出去走一走,他当时虽没有马上接受,但也明显有几分意动。”
“不过,我觉得对于眼下的他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彻底换一个新环境。这个新环境要能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重新生出打拼的心思。这么做,不见得能让他完完全全从过去走出来,但至少能帮他树立新的目标,至少可以振作起来。”
这想法倒是与苏丽珍不谋而合。之前看到顾英杰和大河,她心底便也萌生出帮振东叔开展一份新事业,以此转移注意力的念头。
只是没想到沈瑞也是这么想的。
苏丽珍想到刚刚对方说想问一下她的意见,便有些不确定道:“所以,你是希望我帮你去劝振东叔,让他答应这件事,是吗?”
听她这么问,沈瑞也有些惊讶:“听苏小姐的意思,你似乎一点也不觉得我让东哥留在特区的想法有什么不对?”
如果她觉得让苏振东在特区发展的想法很糟糕,她会直接反问他,为什么要生出这样的想法,而不是问都不问,就来确定是否需要她帮忙去劝解。
这个认知有点出乎沈瑞的意料。
毕竟没有亲眼见证过特区的繁华以及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的人,是很难想象到有人会为此愿意放弃一份“铁饭碗”的。
而她不但想到了,甚至还很快接受了。
这说明在她的认知里,留在特区的发展潜力远超眼下一家普通单位的一份普通正式工作。起码对苏振东来说,就是如此。
能有这样的认知,已经不单单是聪明与否了,它也说明了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
他一直知道苏丽珍聪慧,也听亲近的人讲过她平时有钻研报纸和时评的习惯,可没想到这女孩的优秀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而今天再次认证了这一点的沈瑞,心情格外好,不觉间声音也染上了笑意:“我能问问苏小姐为什么这么想吗?”
可与他的好心情不同,电话这头的苏丽珍却是面色微变。
她怎么又忘了这茬!
就刚刚那个问题,一般人肯定都会觉得是他想法奇怪吧!
现如今,是个人都知道城里一份正式工作有多难得!哪有人放着好好的正式工作不要,大老远跑到南边特区去,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偏偏就她还想着振东叔走对方的路子也不错,要是能借着他沈瑞的便利,说不定还能在特区有一番作为。
可现在回头一看,她这想法与时下的主流趋势实在不同。
而这份“与众不同”恰恰是她最不希望让沈瑞发现的。
她一面暗恨自己不警惕,又在对方面前露马脚;一面勉力收摄心神,脑中飞快思索应对的话。
好在是隔着电话线,对方也看不到她的脸色,只听声音,她调整得也很快。
“我也没什么想法,不过是之前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些关于特区的报道,了解到那边发展迅速、潜力很大罢了。况且,以沈先生的高瞻远瞩,如果那边的路不好走,想必你也不会让振东叔过去。”
最后直接一个“四两拨千斤”,反正除了这些,她再不会多说。
面对沈瑞这种人,多说就多错。
沈瑞听完只是一笑,他知道这女孩心里的想法肯定比这多,不过是不愿意在他面前说罢了。
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这次倒没像往常一样暗生气恼,只是心里有那么一点遗憾罢了。
“苏小姐看来对我很有信心。”
他接着告诉苏丽珍道:“我有确切的消息,东哥现在的酱厂因为连年亏损,大约今年年底之前就会被合并重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