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宫墙上两只乌鸦惊飞,荣晞和皇后在奉先殿耽误了好一会儿,步入偏殿的时候,群臣好像已商议有一会儿了。

二人一进来,现场霎时一静,场面显得有些尴尬,添茶的添茶,整理衣摆的整理衣摆。

制止了诸位起身正欲行礼的动作,两人无视众人各异的神色,款款落座。

“诸位大人久等,不必顾忌本宫和公主,有何良策尽可如旧商议。”易皇后如今认清了自身的处境,自然而然地端起了当朝国母的仪态,于首位端坐,咋看确有几份威仪。

朝中要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三两聚集成群相互商议是常事。在座皆是各省各部的主官,往日面圣的机会颇多,在御书房陛下面前高谈阔乱也都驾轻就熟。然在皇后和公主两位女性贵人面前自顾自商议国事,在座皆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自觉尴尬者有之,不欲出风头者有之,持观望态度者有之,各般心思不胜枚举。形成的局面便是冷了场,一时无人发言。

易皇后端起侍人刚呈上来的茶,轻啜了一口,低头时给下首的自家兄长打了个颜色。

兵部尚书易无璇瞬间心领神会,坐正了几份,轻咳几声,率先打破僵局:“根据最新八百里加急传来的战报,前线战况不甚乐观,陛下统率的十万大军出征,咳咳,实则不过八万余人。”易无璇试探地往上首瞟了一眼,见皇后和公主面上皆无异色,便继续道,“此八万兵卒由京畿守备和周边几郡共同征调所处,目前损失惨重,剩余不足四万,暂由骠骑将军统领,退守嘉峪关。”

在座文官居多,唯二之一的车骑将军是个急性子,看不懂气氛,连忙补充道:“嘉峪关非一线关隘,素来守军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足一万之数。”

冷凝的气氛已然被打破,便是再古板的老臣梗着脖子也无意义了,王世庸收回在皇后和公主之间来回打量的目光,平静开口道:“战前对樊篱的情报有误,以致轻率出兵,庭道关都护已引咎自戕。目前探查到的敌军情报,是随,陛下晏架的八百里加急一同传来的,斥候探查的最新邸报,是由樊篱三王子和四王子共同率领2万重甲骑兵,5万轻骑,并步兵2万余兵卒,来势汹汹,不可小觑,如今嘉峪关区区五万兵卒,恐难以抵御。”

“哼,王大人此言过于委婉,恐怕不是难以抵御,而是不堪一击吧!”御史大夫朱大人冷哼一声,“樊篱虽为蛮夷之辈,却以骑兵之利雄踞北方草原。其重甲骑兵凶悍异常,冲锋犹如洪流,难以抵抗;轻骑迅捷如风又极善突袭,来无影去无踪,颇难应付。”

“朱大人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历经三朝的尚书令于大人,对御史大夫这等丧气言论颇为不满,“樊篱骑兵骁勇不假,我大燕将士也个个都是英武不凡之辈。昔年太宗皇帝若非粮草短缺,不便深入草原作战,如今这樊篱小族身在何处还尚未可知。如今不过四十余载,我大燕儿郎仍不缺先辈骁勇之姿,有何惧之?”

“于大人言之有理,然庭道关一役,我军伤亡惨重,虽因骠骑将军治军严明,暂无士卒四散溃逃之行径,恐怕也是鼓馁旗靡之象。而敌军首战大捷,必然士气高涨。《六韬·龙韬·兵征》曾严明士气对战争胜败的重要意义,目前战局对我方大大不利。当速换统兵将领,增兵驰援。”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车骑将军忍不住插嘴,“且嘉峪关守备将领资历尚浅,难在军中服众,往年也无突出才能显现,若换将,还不如骠骑将军呢!将军虽此次战败,但领兵多年,往日战功卓著,不可磨灭呀!”

“车骑将军稍安勿躁,骠骑将军功过日后自有判定,当务之急,确是要增兵驰援嘉峪关。”眼见身材魁梧的武将着急上火,王大人连忙温声安抚。

“车骑将军确实不必着急,骠骑将军虽此战失利,却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取代其主将之位的。”吏部尚书杨大人入宫之前就做好了准备,从袖中取出折子递由身后的宫人,上呈给皇后,公主,两人看完后又传给三省主官一一查看,“我朝虽兵多将广,然多驻守于各地关隘,西有羌人,南有羯族,东方更有诸多小族,各地戍边的将领和士卒必不可轻动。京中能担此重任的将领着实有限,云麾将军守卫皇城,龙威将军需镇守京畿外防线,细算下来,也只有车骑将军可以担此重任了。”

“下官与杨大人入宫途中,匆匆商议过此事。”京兆尹钟大人揉了揉眉心,略显疲惫地叹了口气,“京畿百万人口,未保不生乱,禁军决不可动,京畿道府兵十五万,其中滥竽充数的世家官员子弟两万余人,可忽略不计,陛下点兵时带走了三万余人,剩下满打满算不过九万兵卒。臣欲将近年放归,还身强力健的退役兵卒召回,凑足十二万人,调拨四万精兵随车骑将军前往嘉峪关,剩余八万兵卒镇守京畿道,如有意外情况,需禁军及时驰援。这已经是极限了,京畿道作为护佑国祚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容有失。且下官召集退役兵卒,还需要一些时间。”

大多官员平时公务涉及不到驻军情况,如今听闻如此详尽的情况,一时有些无言,总算对局势的艰辛有了些许体悟。

议事厅片刻沉寂后,中书令王大人轻啜一口半凉了的茶水,依旧处变不惊地开口打破沉默的氛围:“车骑将军从京畿出发,沿途会经过十二个州郡,沿途募兵,约莫能聚集十五到十八万兵卒,倒是足以应对此次战役,只是募兵需要时间,只怕会延误战机。”

“或可让车骑将军带领一路将士先行前往嘉峪关,暂留副将偏将,募兵后再前往支援。”

“不带足人就前往前线,给敌军送战功的吗?谁知募兵需要多久,搞不好等副将偏将带领兵卒赶到嘉峪关,就够给将士们收尸的了。”

“不妨派使者前往樊篱部中求和,今年寒冷异常,他们本就是为了过冬的粮食才出兵劫掠中原,我朝许以重利,他们定然会退兵。”

“呸,贪生怕死之辈,吾羞于之为伍,难怪公主会骂我等,此间竟出了尔等败类。”

“若无陛下丧于敌寇之手,求和或可一试,但如今,此言休要再提,臣虽无功绩敢名传青史,但也决不做不忠不义,遗臭万年之徒。”

“是,是,下官蠢钝,一时失言,再不提,再不提了。”

“这个时候,是不是该请各地藩王出兵驰援了?”

“哎,难哦,现在的藩王大都是太祖、太宗皇帝期间分出去的,与当今无多少情分。且如今天子崩世,新帝悬而未决,各诸侯王都盯着呢,不给好处就想让人出兵,怎么可能?”

“龙椅只有一个,新帝只能有一位,手握兵权的诸侯王一只手都不够数的,谁的兵力更强还真不好说,这,着实不好抉择,总不能让他们先打一架分个胜负,樊篱又不是出来看戏的。”

“且国库经历了陛下的出兵,还要准备新一批的军备,这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每多打一天,都是数以万计的粮食消耗,能不能撑得住还是问题,哪有盈余给诸侯王好处呀?”

......

荣晞从进了议事厅,就颇为安分地端坐在皇后身侧,听了半天群臣你来我往地商议半天,感觉都快要吵起来了,终于听到她想等到的突破口了,欣欣然放下端了半天的茶盏,轻咳几声打断愈演愈烈的争论声。

“本宫刚刚听到好像有爱卿提到,请诸侯王出兵驰援,本宫对这个主意有些兴趣,不知可否再细说与本宫听一听?”

群臣的你来我往被打断,互相对视几息,方才在人群中提出此言的官员,默默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还是资历最深的尚书令于大人,代表诸臣起身回道:“启禀公主殿下,请藩王援兵嘉峪关,此策不妥。”

“于大人不必多礼,坐下说话便是。”于大人话刚顿,荣晞连忙关切开口,脸上颇有几分女儿家的乖巧直白,还带点像是苛待重臣了的懊恼,“本宫驽钝,还望大人解惑。”

于大人本来想对逼迫朝臣的衡阳公主不假辞色,但公主一反奉先殿的疾言厉色,做出礼遇有加的姿态,身为人臣也不好桀傲不恭。只好有点别扭地坐了下来,停顿片刻才道:“各地藩王虽各自拥兵,但多为保障藩地境内安定,而今未到国家存亡之地,又无重金利诱,贸然命藩王率军出镜,恐有乱兵之险。”

“虽中央有号令诸侯的权利,但到底是已分封出去的宗室,与一般朝臣不同。我朝而今帝位空悬,臣等没有底气确保诸侯们,会收下官等臣属之命,从令如流。”王大人一脸殷切担忧地补充。

正是此时!荣晞心中大定,面上了无,“原来如此,是本宫想得太简单了。”说着,就朝易皇后递了个眼色,皇后娘娘,看你喽!

易皇后接收到眼神,舒眉眨眼,嘴角上翘,自信得意的姿态都透着艳丽娇俏。

“本宫听爱卿们估计颇多,左右为难,兴起一计,诸卿可以听一听,是否可行。”

诸位重臣抬头望向主位,长相明艳的女子一身素服端坐,袖摆还可以窥见未来得及换下的赤色皇后锦袍,琳琅的凤凰步摇轻晃得人晃眼,昔日柔弱的深宫美人竟也显露了几分不敢让人多看的贵气。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