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回到了柏林,就不能不去议会。既然去了议会,就不能不发表演讲。在这个阶段,奥蒂莉亚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她得安抚住议员们的情绪:国际形势整体来讲还是安定的,无需过分杞人忧天。但是莱茵河沿岸地区是个例外,它们可不怎么太平。她没等议员们来发问,自己先把问题抛出去:
“今天同法国的边境战争时期已绝对结束,还是尚未结束呢?”
在议员们洗耳恭听时,她又自问自答起来:
“这一点我想你们和我一样知之甚少。我只能谈谈自己的猜测;这一时期尚未结束,除非法国的整个性格和法国边界状况发生变化。真是可惜,我无法看到上帝手里的牌。”
在一片寂静中,奥蒂莉亚开始添油加醋地吓唬起这些议员们。她当然不否认法国政府和大多数法国人都是爱好和平的,但是这些人并不是最后的决策者,法国政策的决定权恰恰掌握在一小撮狂热分子手中。
布朗热作为一个象征,自然要被她拿来举个例子:“假如像他那样的人成为政府的首脑,那么德国所受的威胁岂不是要大大增加?他怎么可能不进攻德国呢?那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担心法国的进攻会引起战争了。至于战争将在十天还是十年内发生,那我就不能预言了。”
为了进一步吓唬议员们,奥蒂莉亚尽可能地把战争描述得恐怖一些,反正她也是在战场上游荡过的人,她不介意把所有令人不安惊恐的言辞都用上去:
“一旦开战,不进行到血全部流干是不会停止的。没错,至少要到其中一个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才会结束。”
奥蒂莉亚的演讲其实是夸大其词的,至少在驻巴黎大使明斯特尔伯爵眼中是这样。他想尽一切办法,赶在奥蒂莉亚演讲前向威廉递交了一份报告,里面声称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法国即将进攻德国。
但这份报告没有送到皇帝手中,它先一步放到了奥蒂莉亚的书桌上。后者在看过报告后,冷笑着要求明斯特尔撤回这份报告,理由相当简单充分:倘若威廉接受了明斯特尔的观点,政府就不能在议会上坚持要求通过军队议案了。
而在议会中,保持着类似清醒的人也有一个,那就是温德霍斯特。他和奥蒂莉亚斗争多年,彼此都熟悉对方的套路。现在他就站出来质疑起奥蒂莉亚:
“宰相为什么要用这些冗长的推理证明扩充军队的必要性?绝大多数议员都愿意投出赞同的一票。旧议案还有两年的有效期,只要宰相不要求新法案一定要具备七年有效期,同意三年或者五年,每一个议员都会愿意投票表示赞成。”
奥蒂莉亚才不会去回应温德霍斯特的质问,反正在她眼中,她已经成功地吓唬了这些议员们,甚至于她认为不妨稍稍透露出一点她真正的目的:
“德意志的军队这种机制不可能依赖于议会的临时性的格局和观点,不要为这样空洞的想法努力了,先生们!”
议会不会当场作出投票,奥蒂莉亚则不在意把这些戏码上演得更真切一点。在下一次演讲时,她甚至不惜请来了高龄衰弱的毛奇。
她和毛奇之间一直不甚和睦,但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譬如德意志的军队,究竟是议会的军队,还是皇家的军队这个问题,它并不新鲜,却每次都能挑动人们的神经,也能带给奥蒂莉亚不少好处。
毛奇无论如何也不希望军队变成议会的军队,因此他同意奥蒂莉亚的邀请,愿意穿上全套的陆军元帅制服,出席议会,并且掷地有声地提请议员们注意战争的威胁:
“如果议案不能通过,战争肯定是要爆发的。”
不知道这些议员是否真的能注意到,随着年龄的日渐增加,毛奇的想法也越来越不切实际起来。要是让奥蒂莉亚来说,她决不承认这个人和当初那个指挥对法国作战的人是同一个。对于一个整天闷在办公室里,制定针对法俄的双线战争计划的家伙,奥蒂莉亚很难报以什么好感。
“如果要针对法俄两国双线作战,那么就需要一面防御,一面进攻。军队需要氛围两支几乎同等规模的部队。而且即便对法作战取得了迅速成功,也不代表战争能马上结束。”
毛奇类似的言论,奥蒂莉亚在威廉面前就听得足够多了。但她没想到的是,毛奇的计划居然还能出现变种。譬如这一次,他居然和自己谈起了如果要和法奥双线作战,需要对法展开防御。
“我们不和奥匈开战,我们是盟友。”
奥蒂莉亚很怀疑这想法究竟出自毛奇的脑袋里,还是他那个令人讨厌的助手瓦德西的大脑。
“有备无患,总参谋部会制定各种情况下的计划。这个计划也会被考虑进去。不过如果有奥匈的支持,针对法俄的两线作战就会变成一场进攻性的防御战。”
要不说自己实在受不了总参部这群疯子们呢。想想当初相当理性克制的毛奇现在都变成了这样,要是他一旦去世,真是无法想象其他人会疯狂成什么模样。从这一点上考虑,自己在祈求上帝让威廉多活几年的时候,还是顺便帮毛奇也祈祷一下吧。
和奥蒂莉亚一样没什么同情心的还有那些议员们,他们打定主意要让军队变成议会的军队,因此即便是威望颇高的毛奇亲自出场,也没有改变现状。议员们照样只同意批准三年的经费。最终的投票结果定格在议案的有效期为三年上。
这就太让奥蒂莉亚高兴了。她的眼睛亮得吓人,双手不自觉地攥起了拳头,按在膝盖上。后来觉得这样子实在过于迫不及待,于是将它们藏进了裙子后面。终于,当议长拖着长腔宣读完计票结果后,奥蒂莉亚几乎是兴奋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这种活儿她过去干过好几次,但每一次都让人心情愉悦。现在她又可以打开公文包,把威廉的敕令拍在议长的桌子上了:
“下面我来宣读皇帝陛下的敕令,议会解散!”
奥蒂莉亚将整个敕令读得又急又快,完全不让人有反应的时间。她可不想给温德霍斯特那家伙任何机会,让他能提出新的让步,寻找出一个妥协方案。
当她春风得意地从议会回来时,她的眉毛几乎要飞扬到后脑勺上去了。而在她的书房里,布莱希罗德正在等候她的到来,听说她在议会取得的成功,布莱希罗德也向她道贺。宰相的意图政府的每一个下属都猜得一清二楚,布莱希罗德也不例外。
“开拓中国市场这件事有什么新进展了?”
奥蒂莉亚暂时还不需要向布莱希罗德透露太多自己接下来,关于议会选举的计划,于是她转而问起了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中国市场。这些年来,她一直认为中国市场在朝德国招手,德国的供应商们却过于谨小慎微,不能马上看到商机,满足中国人对铁路和武器的需要,以至于快要让英美抢得先机了。
“柏林银行家们的代表团正在中国考察和争取机会。”布莱希罗德谨慎地回答,他本人倒不反对让自己的银行为铁路建设提供服务,但其他人的看法可能不和自己一致。
“我是一直希望德国能够设立海外银行,不必让本国商人总是通过伦敦或者巴黎的银行结算账户。我们都知道,那样做费时费钱。在中国设立银行看起来是个很好的出路。”
这件事奥蒂莉亚和布莱希罗德提过几次,但暂且没有过问过具体进展。
“我知道殿下是很支持成立德中银行的,这符合我国的经济利益。但现在讨论这一计划的银行家内部开始争执起来,而且似乎很难弥合。因此我建议殿下最好通过会议推行这计划。如果可以,殿下应该召集海贸银行主管,还有属于海贸银行财团的其他银行主管,以及各个银行家一起开会。”
“让我考虑一下,”即便是奥蒂莉亚,也不能贸然召开一次重要的经济会议,她想探一探银行家的底,“我知道你们私下里肯定有接触过,其他人大概都是什么态度?”
“海贸银行主管布夏德不肯参与,他觉得我的计划有政府色彩,尽管听上去没什么害处。其他人觉得在中国外国竞争激烈,尤其是美国,因此中国业务总体上不够安全可靠。而且他们对于银行的规模也存在分歧。”
“知道了,”奥蒂莉亚沉吟着,决定暂时把这件事扔给财政大臣朔尔茨去评估,自己先忙议会选举的事宜,“我会和朔尔茨谈一谈。如果没什么问题,我会叫他通知召集会议。”
送走了布莱希罗德,奥蒂莉亚开始全心投入接下来的议会选举中。这一次她必须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技巧,有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不择手段。她必须一举击溃议会中的多数派,让未来的新皇帝不得不依附在她身边,不敢产生取而代之的念头。
宰相的商业构想就一直还挺大胆的,反倒是德国银行家过于小心谨慎,都不愿冒险投资。最后虽然成立了亚洲银行,但做的也不算很好~
宰相的议会选举就大获全胜~~奈何最后的结局非常让人吐血~~
妞妞:人算不如天算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7章 父子矛盾(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