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娘早料到郑彩菊会有这般反应,是以心中平静如水。
“彩菊姐,你言之有理,我正是那大厨!”
此刻的槿娘与平日里判若两人,腰杆笔直,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自信。此乃对她自身技艺的信心,使她整个人看起来光彩照人。
郑彩菊呆愣愣地望着,这样的槿娘她从未见过,却不知为何心生敬意。
“那么我现在问你,那碗汤汁内所加何物?鱼入油锅时热度几何,过油需多久,又为何添肉于其中,为何用热水而非冷水,且用量如何?”
槿娘未再提自己是大厨之事,而是认真向郑彩菊提问。
“你加了葱、姜、蒜,酱油,还有甚?我未曾看清,鱼应在油温六七分热时下锅吧?一两分钟即出锅。你为何在汤中添肉?想来是为了更香?然你放水过多,岂不将鱼炖散?”
郑彩菊因惊讶未能细看,但身为厨师,这些早已熟记于心,故而脱口而出回答。
“彩菊姐,那调料方子须记牢,其中有……此外,葱要切段而非碎末,姜要切片不可成丝,汤中并无蒜,蒜后放,此点务必牢记。加肥肉确能使鱼味更美,口感更佳,加热水则为免鱼肉受激变硬,至于水量,记得水要比鱼多,但不宜太满,如我现在这般正好。鱼断不会被炖散,放心便是。”
槿娘对郑彩菊解释一番,并告知注意事项,郑彩菊点头表示已记下。
另一灶火亦燃起,槿娘开始蒸饭。
待米饭蒸好,槿娘估算时间,观察炖鱼锅内水分,随后放入泡发好的粉条和豆腐。
郑彩菊瞧了一眼,见鱼依旧完整,并未散开,心中稍安。
此时槿娘淘去锅中水,洗净后加热,倒入油,放入沥干水分的土豆丝炸制。
“这土豆丝竟也能炸?”
郑彩菊满脸惊异,槿娘已是大厨已令她十分震惊,而槿娘所做的菜肴她竟是前所未见。
“自然能。此中加入淀粉,要注意淀粉用量,还要小心别被油溅到。”
槿娘一边翻动土豆丝,一边向郑彩菊讲解要点。
炸好之后,槿娘倒出多余的油,锅中留少许热油,把炸好的土豆丝倒回锅中,用铲子拍打。
锅铲在槿娘手中上下翻飞,每一击都仿佛落在郑彩菊心头。
郑彩菊目不转睛地看着,不论谁是大厨,学到手艺才是真谛。
一边拍打,槿娘一边传授秘诀,直至土豆丝变成土豆饼,撒上盐,两面金黄后,再撒上细细的葱花,最后盛出。
“真是香气扑鼻。”
郑彩菊闻着那浓郁的香味,心中涌起幸福之感,不仅因为学到了新菜,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彩菊姐可以尝尝。”
槿娘说着递过盘子给郑彩菊,然后又往锅中倒了些油,放入藕丁炒制。
这是一道酸辣口味的藕丁,味道鲜美,既开胃又能下饭。
酸辣藕丁炒好,郑彩菊忍不住再次揭开炖鱼锅盖,鱼香四溢,令人不禁抽动鼻子。
“这鱼竟然还未被炖散?”
郑彩菊见锅内鱼依然完好无损,心中疑惑不解,她们这边做鱼通常只加少量水炖煮片刻即可。
“千滚豆腐,万滚鱼,彩菊姐尽管放心。”
槿娘笑着说道,曾经她也以为鱼和豆腐会被炖散,后来才知各地都有其独特烹饪方式。她借重生之便,将别处所学美食在此重现。
“有人吗?屋内是谁?”
就在槿娘沉思之际,外面传来男子的喊声。
“何人?”
郑彩菊应了一声,出门查看。
“小弟路过此处,不想车轮坏了,听说贵处附近有修车轮之处,正修理间闻到此地香气扑鼻,肚子饿得慌,厚颜前来讨扰。贵处可是酒肆?怎不见招牌?”
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询问郑彩菊。
“此乃小店,尚未开业,故无招牌。阁下所闻香气,乃是我们自家做饭,非卖品。”
郑彩菊略显尴尬地解释,这鱼确实很香,连她自己也被勾起了食欲。
“大姐,既然这是店,虽未开业,但何时开业不是一样?贵处饭菜香味诱人,能否为小弟做一道菜?实在饿极了,银子绝不亏欠,如何?”
年轻后生被香味引诱,不愿离去。
“这……”
郑彩菊有些犹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