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十章 祖宅

王道恭顾着母亲年岁大了,且小儿女年幼,队伍行进的并不快。王家一行人沿着官道,夜晚必进城镇找店家投宿或进驿站,午间即便在路上也会寻地儿歇晌,经昌邑、寿县、信亭,行至青朐时,已近傍晚,就在青朐驿站稍作休息。

青朐是登州府治下的县城,离登州城不过两个时辰。这个地方虽小,却是胶东进中原的必经之路,且有潍水接黄河入大运河,水运发达,因此南来北往的客人众多,瞧着比莱州城还要热闹。

等众人皆在驿站中安顿下来,王敛带着侍卫,牵着王宜、效哥儿去了市集。效哥儿看着什么都要问一问,摸一摸,颇为新奇。王宜也很是高兴,平日里能出府的时间不多,能好好逛逛真心欢喜。

姐弟俩买了很多小东西,当地妇人做的布老虎,乡下老农制的麦芽糖,还有街边小店里热乎乎的虾酥糖,甚至有南边来的绣帕,西域人卖的匕首,最特别的要数东洋人卖的行状奇特的陶器。王宜带着效哥儿一路逛,王敛在后边悠闲得跟着,不停地解荷包,跟着的侍卫手上几乎都没了空隙。

王敛在效哥儿的央求下,带着姐弟俩还去看了几场杂耍,王宜兴奋得手都拍红了。最后,看天儿实在有点晚,王敛挑了块儿青朐砚,就带着她们回了驿站。

等见到祖母、父母亲,姐弟俩又将买的东西分了分,人人都有份,连贴身跟着的人,都赏了不少吃食。效哥儿玩疯了,若不是狄氏强令他就寝,还得折腾好一会儿。

第二天寅时末,狄氏已让驿站的人上了早膳,一家子吃过了就开始上路,效哥儿人小,上了马车,一会儿就睡过去了。王宜起初还挺精神,随着马车骨碌碌的声音,也渐渐睡了过去。

“宜姐儿、效哥儿,醒醒,马上要进城门了,醒醒神。”

狄氏又喊了几声,才把姐弟俩叫了起来。让丫鬟给她们擦了擦脸,她自己又照着铜镜上下打理了一番,王家的马车已到了城门口。

王道恭正打算派王葵上前递引证,早已有祖宅的大管家王福带着小厮迎了出来。两方一照面,王福给一家子请了安,就派后头的小厮在前方带路,倒是未经引证就入了城,可见祖宅在登州城身份不低。

这会儿日头半升,一路行来,人声喧嚷,叫卖不断。虽掀起帘子就可看看市井百态,王宜却没有那个胆子。来的路上,狄氏已千叮咛万嘱咐,祖宅的老太太出身世家大族,最重规矩,让她万不可过于肆意。

王宜看了看身边的效哥儿,见他虽是一副好奇的样子,却也只是静静的依偎在狄氏身边,只隔着帘子往外望去。想必也是知晓要乖巧。这孩子,仿佛总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动静,且顺势而为。

渐渐听不到热闹声,马车经过一个路口,似乎拐进了一条中巷,又行了一刻钟,停在了一扇十分广阔的门前。只见中门大开,家丁沿阶而下,一个青须白面的中年男子带着一群人等在门外。

那男子先跟外头骑马的王道恭、王敛互道安好,等狄氏扶着孟氏下了车,便领着身后的妇人子女上前请安。一番厮见,便知道中年男子是他们的二伯父,两个妇人,分别是二伯母李氏、四堂婶小季氏,以及一众堂兄弟、堂姊妹。待众人进了府门,王宜跟着孟氏、狄氏,坐了软轿,王敛牵了效哥儿跟在父亲后面,往正房而去。

来的路上狄氏已提点过王宜,大伯父现任齐州知府,大伯父家的赦大哥已中了举人,大伯父将其带在身边教导几年再参加春闱。大嫂子孙氏父亲为山东巡抚,遂带着女儿慧姐儿也在齐州。因孙氏时隔三年再度有孕,大伯母孔氏亦去了齐州,亲自照料。敬三哥则在祖宅随伯祖父读书,王家长女王宓随着其亲母张姨娘亦留在祖宅。

祖宅执掌中馈的是二伯母李氏,其父是莱阳县令,育有二堂哥王致、二堂姐王安。四堂叔已中举人,明年将下场参加春闱,去了登州城外的白云书院苦读,每月仅归家一次。三堂姐王宛、四堂姐王宁,是三堂叔与四堂婶小季氏所出。

小季氏既是幼子媳妇,又是伯祖母的娘家侄女,虽不管家事,在婆母面前说话却很有些分量。

王家祖上即无纳妾传统,几个儿子俱是季氏所出。只王道温在任上实在推辞不过,收了个上峰送来的妾,即张姨娘,其所出的宓姐儿打小养在孔氏跟前,直到宓姐儿十二有了自己院子,听说最是端庄守礼。

路上王宜借着微风吹起的轿帘,细细看了看祖宅。伯祖父曾是三品大员,院子显是找名家打理过,一花一草皆含意味,假山回廊处处有情。大致六进的宅子,既合乎北方惯见的样子,细微处又看着有些不同,不经意处颇有些南方的花木和山石,疏朗大气之余可见精致,气度非凡。

路上碰到的丫鬟仆妇十分规矩,打扮也干净,连月亮门处都不见杂草,秩序井然。王宜不禁微微有些紧张,在自家随意惯了,这处处有规矩、时时需谨慎的日子,现在已有点惶恐了。

轿子大约走了两刻钟,在一个青砖红瓦的院落门前停下,父兄们已等在那里,王道恭跟狄氏扶着孟氏在前,王敛兄妹在后,由二堂叔引着入了院门。绕过垂花门,经过中庭,就见正房前有个老妇人在丫鬟的搀扶下远远张望。

那老妇人穿一身绛红绣万字不到头的长襦,外罩刻金丝番石榴花的褙子,一条镶红宝石的暗绿抹额,脑后一个圆髻,左右插了几支金钗,面如银盘,眉眼慈和,显见已有点儿急迫。这就是登州王府的老太太季氏。

孟氏急走了几步,笑着说道:

“几年不见,嫂子越发硬朗了,气色这般好,看着倒是比我年轻十岁呢。”

季氏忙拉过孟氏的手,“偏你如此狠心,几年了,也不来看看我老婆子,这回若不是政哥儿,怕还是不会来呢。”

说着,眼圈隐隐有些发红,把孟氏唬得不轻,连连讨饶。旁边的二伯母李氏忙上前劝慰:

“母亲,二婶行了四五日,必是有些劳累,您也等了好一会儿了,还是先进屋,坐下喝杯茶再说也不迟。”

小季氏也陪着说笑了几句,季氏这才忙牵着孟氏进了屋,王宜她们自然也跟着。等坐定,王敛兄妹给季氏行了礼,又跟堂叔堂婶兄弟姊妹们一一见过。季氏先各赏了东西,接着把王宜、效哥儿招到身边,细细问了问年岁,转头对孟氏笑道:

“原也怪不得你不愿回登州城,宜姐儿看着就聪慧,效哥儿更是伶俐,小小年纪就如此知礼。有这么两块心头肉,你怎么舍得出门哟。”

说着,摸摸王宜的小圆脸,捏捏效哥儿的小肉手,爱得不行。

“嫂子可别夸他们了,在家里调皮着呢,也就在您面前老实会儿,可见跟您亲呢。”

孟氏在丈夫还在时就与季氏分了家,两妯娌很是和睦,跟季氏说起话,也就随意的多。

这话季氏自然爱听,忙吩咐身后的玲珑又取了一套红珊瑚的首饰,一套松山文房四宝给王宜姐弟。抱着姐弟俩好一顿揉搓,才让他们落了座。

致二哥虽已中了秀才,仍与敬三哥跟着伯祖父在学堂里念书,尚未归家。家里的女孩们宓姐儿、安姐儿、宛姐儿、宁姐儿上前给孟氏他们行礼,孟氏、狄氏各赏了东西。这一大家子终于全落了座,喝茶说话儿。

季氏跟孟氏聊着各自的家事,王道恭跟王道良谈着外面的时事,李氏、小季氏跟狄氏跟在各自的婆母身边,间或聊上几句,几个孩子已没有先前那么陌生,王敛跟王致、王敬儿时亦曾一起玩过,不一会儿就说开了。

王宜一边跟姊妹们聊些莱州的民土风情,一边暗暗打量:

王宓不愧是孔氏一手教导出来的,一举一动,颇有章法,进退有度,难得的是面貌柔美,身段窈窕,加之友爱姊妹,虽是庶出,却不见一丝怯懦,长姐风范十足。王安更像其母李氏,丰肌玉貌,一双秋水眸,左颊边有个梨涡儿,就如三月的春柳,观之可亲。

王宛是众姊妹中最艳丽的,杏眼长眉,睫毛卷翘,山根饱满,唇不点而朱,皮肤莹白透亮,不施粉黛已夺人眼目。她似乎不是很爱说话,完全不像小季氏的能言善道。王宁跟自己年纪一样大,是姊妹们中最活泼的,长相随了小季氏,清秀白净,跟其姐相比,只一排整齐的小白牙尙算不俗。

众人又坐了会儿,李氏便上前说:

“母亲,儿媳听跟着的人说,三叔他们大清早就上路了,二婶跟弟妹想必都累了,不如让她们带着侄子侄女先回房,午膳让厨房送到院子里,等父亲跟致哥儿、敬哥儿傍晚回来,在前厅设家宴,一家子好好乐一乐。您看,可行?”

季氏听了,忙跟孟氏说:

“瞧瞧我,年纪大了,就啰嗦了些,光顾着高兴了。你赶紧带着恭儿他们回房,等午后咱们再好好说说话儿。”

“嫂子这是念着我呢,高兴还来不及,倒给良儿媳妇添麻烦了,我们这一大家子,真是白吃白住来了。”说完,众人都笑了起来。

“能吃住一辈子才好呢,就怕不几天就嫌弃了。”季氏打趣道。

小季氏又上来玩笑了几句,众人这才分开。李氏陪着孟氏她们去了曾经住过的秋爽苑,早有几个丫鬟婆子收拾干净,被褥帘帐皆是簇新。钱嬷嬷指挥带来的丫鬟把行李都安顿好,将带的礼给各院送去,一家人简单洗漱了一番,用了午膳,就各自回房休息不提。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